APP下载

耿郑振:一只为方言童谣奔跑的“兔子”

2022-06-18王梓霖

教育家 2022年20期
关键词:浏阳童谣方言

王梓霖

“月亮光光,里面坐个姑娘,

姑娘出来绣花,巧手绣个糍粑。

糍粑跌哒井里,变成一只蛤蟆。

蛤蟆伸伸脚,变个喜鹊。

喜鹊飞上树,变只斑鸠……”

耿郑振和女儿一直坚持到社区、博物馆、图书馆组织童谣传唱活动。让她尤其惊喜的是,一位小男孩多次参与传唱活动,每次回家后都会兴高采烈地唱起学到的方言童谣。“这让我特别感动,能够让哪怕一个孩子喜欢上方言也很好。只要还有一个人在說,浏阳方言就能够作为活体流传下去。”

当年的耿郑振没有想到,走在推普工作前列的自己,未来会为方言的传承振臂高呼。采访中,耿郑振间或不自觉地唱起童谣,婉转的一曲童谣唱罢,又乐呵呵地说起自己与童谣的故事。

做一个“造船人”

耿郑振曾是浏阳市机关幼儿园的艺术专职教师,经常带着孩子们编排舞蹈。那时很多人倾向于直接复制别人的作品,认为“造船不如买船”,但耿郑振喜欢自己创编,她坚持做一个“造船人”,那时就想过将方言童谣编入幼儿舞蹈。

2006年,耿郑振偶然发现班级里的孩子们不会说也不愿说方言,觉得方言上不得台面,她从心底觉得难受,“在浏阳这方土地上,我会爱它的山山水水,以及它的声音、它的味道”。耿郑振认为孩子们对方言的疏离反映了他们与家乡文化的距离,她开始认真思索如何让孩子们爱上说方言。作为幼儿园教师,她再次想到了童谣,这种产生于母亲抚养孩童时吟诵的话语,往往质朴自然,短促而活泼,有趣、押韵、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儿童学习。

能找到的方言童谣仅有一两首怎么办?她想过以方言的形式去念普通话中的童谣,但因为声韵不同,改编成浏阳话后,这些童谣可爱的意趣大大减弱。她开始四处搜集浏阳方言童谣。日常看书时,书本中提到的方言童谣会让她眼前一亮;在农庄吃饭时,邻桌讲方言的食客让她不自觉想靠近。“有几次被人家说有病,哈哈。”耿郑振回想起来只觉有趣。

十几年里,耿郑振共搜集到近300首方言童谣。作为想“造船”的人,她不满足于简单地留存。

她想让方言童谣听起来更美,于是努力弄懂方言的发音原理。41岁时,耿郑振在工作之余参加了中国传媒大学的成人自考,取得了高出录取分数线63分的成绩,如愿进入中传学习。《月亮光光》在湖南流传很广,耿郑振用浏阳话念出这首童谣,但录了两个版本都不满意,“总觉得不好听,但又找不到原因,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更好些”。在中传学习的日子里,耿郑振找到了答案,浏阳话中部分字词的发音声调向下,而有时稍微上扬的发音听起来会更舒服。趁着在北京学习的机会,她专门拜访了研究普通话吟诵的教授,回到湖南后又师承湘派吟诵专家继续学习。一整套吟诵课程下来,耿郑振觉得自己摸着了“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她终于录出了令自己满意的版本。

她想让方言童谣流行起来,于是铆足了劲学习新媒体制作。没有专业设备,她就自掏腰包搭建录音棚、购置设备;没有专业技能,她就自学音频、视频制作;为使传播效果更好,她手绘形象、自学动画制作。有时候人声过大,有时音乐声过大,在摸索过程中她走过不少弯路。“差生文具多,”耿郑振说自己在置办设备上“浪费”了很多钱,“老师都看不下去了”。耿郑振经常向自己在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习期间的老师请教问题,老师在自己置换设备时将价值10万元的旧设备直接送给了耿郑振,“可能是被感动了,也可能是被吓到了,他来我这里的时候,觉得我浪费了很多钱。比如我的调音台上其实是需要单声道音频线的,但我一直用的是双声道,声音间就会‘打架’”。只是一个线圈的改变,让录出来的童谣悦耳了许多。

曾有人计算过耿郑振在收集、录制、传播方言童谣过程中的花费,十几年里她一共投入了约70万元。耿郑振被质疑是在追名逐利,“一些人叫我富婆,说我为了出名,但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只是不知不觉中用了这么多”。遇到的各种困难里,这是最令她难受的事。她拼命跟人解释,后来发现“越解释越有此地无银的感觉。我就想让大家都能美美地说方言,这条路可能难走,我可能永远到不了目的地,但我在奋勇前进着”。

拉女儿入伙,享受无用之用

现在提到耿郑振,很多时候人们更关注她的另一个身份——耿静好的母亲。2018年,六年级的耿静好成为浏阳文庙内年龄最小的“国保”守护人,每逢假期,她都会身着传统服饰,为游客们讲述文庙的故事,展示中华礼仪之美。2021年,她还受邀参与了央视少儿频道《中国少年说》的录制。这几年里,耿静好因为传承浏阳文化受到广泛关注,“名声”甚至高过了母亲。

耿静好对传统文化的爱不是无来由的。一首首童谣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童谣中藏着创作者彼时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耿郑振说,在分析童谣的过程中,自己的视野比以前更开阔,也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教育观。她对女儿的教育突破了内卷,不局限于分数。“我甚至做好了以后静好成绩可能不理想的准备,但没关系,她能尽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一个擅长的技能去回报这个国家、这个时代就够了。”

耿郑振认为乡音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女儿必须掌握。在耿静好的记忆中,母亲作为幼儿园教师,教过自己舞蹈和美术,但她不喜欢,常常在学习中找机会开溜,母亲也没说过什么。但是在学习方言童谣这件事上,母亲从未让步。4岁起耿静好就跟着母亲一起录制童谣,经常因为发音不准确、情绪不到位被母亲骂哭,耿静好说:“你都不知道,那时候我妈一边骂我一边让我笑着录音。”耿郑振解释,笑着的时候发出的音调才符合童谣的状态,录出来才好听。艺术灵感的到来不分时间、场合,有时,耿郑振录起视频来很是疯狂,夜晚突然想到一个好点子,她会立马摇醒沉睡中的女儿。

随着母女俩合作的作品越来越多,耿静好越来越有成就感,逐渐成为方言童谣坚定的拥趸,与母亲一同沉浸于疯狂的创作中。耿静好从事各种文化保护活动的初衷之一就是更好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参与到方言童谣的创作中。因为青春期变声,耿静好的声音不再适合录制童谣,之后她更积极地与母亲一起研究方言和童谣。浏阳市博物馆中设有“方言大挑战”功能区,这里1~6级的题目,是母女俩采风后的成果;耿郑振许多视频里的背景音乐,也是女儿为母亲找到的。

方言和童谣融入她们的生活,成为一种行动自觉。一次,母女俩在看抗战剧时出现了日本人给中国儿童发糖果的一幕,耿静好立马想到当年流传于浏阳地区的“劳动童子团”团歌里也有再也不要吃糖果、说谎话,这说的就是不吃日本人的东西吧?验证后她们发现浏阳“劳动童子团”存在的时间,正是日军入侵中国的时期。“结论不一定正确,但我们确实因方言和童谣产生了很多思考。”耿郑振说道。

在傳统文化的濡染下,耿静好越发谦逊。学校中,不少教师表扬过耿静好“境界高”。一次,耿静好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作为同学中“光芒万丈”的存在,是否产生过些许骄傲。她的回答是:“我没有骄傲的资本,我只是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了不同的世界而已。”在浏阳文庙担任志愿者时,耿静好发现祭孔的音乐在日韩等国传承得很好,而在国内流失严重,她觉得自己能做的实在太少。“这都是由传统文化延伸而来的影响,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教给孩子的,要心系民族、心系国家。”耿郑振说。因此,即便传承浏阳文化占据了女儿不少的学习时间,即便曾被人说在做没多大用的事,耿郑振也没有动摇过。

耿郑振越来越爱家乡,也带着女儿越来越具体地爱着家乡。现在,耿静好与母亲达成了一个约定,以后无论去哪里求学,最后都要回到浏阳当一名教师。耿郑振说:“我也是在给她做一个榜样,起步时我根本就没想到今天还在做这件事。”

期待更多同心同向同行者

从简单的收集到念出童谣,从配乐说唱再到创作童谣,耿郑振说传承方言童谣过程中的每一次迭代升级都离不开身边人的启迪。“起初,我只是自己朝着一个方向前行,就是一种业余爱好。后来一股股力量推着我,跟我一起往前走。”

以浏阳方言为纽带,耿郑振结识了许多同样热爱这片土地的人。

浏阳学者夏剑钦让耿郑振体会到母语的浪漫。“以前我们一直以为‘菩萨崽’就是‘瞳仁’,但是夏老将其解释为‘瞳人儿’,刚开始我以为是夏老出错了,后来夏老告诉我,当两个人真诚地问候彼此时,你的瞳仁里有个我,我的瞳仁里有个你,瞳仁里的那个‘人儿’就是‘菩萨崽’。你看,我的母语是多么浪漫啊,如果不去寻找、不去深入了解,我不会知道‘菩萨崽’有这样动人的含义。”

湖南方言调查“響應”计划发起人汪涵让耿郑振想清楚了自己传播方言的路径。耿郑振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因为方言童谣见到偶像汪涵,有机会与他畅聊方言童谣中的历史与文化。“響應”计划将方言作为一种标本性的存在,耿郑振与之不同,“我想让方言作为一种活体存在,让童谣更上口,更利于传播”。

越多的人关注到方言,就意味着方言越有可能作为活体保存下来。2021年6月,浏阳市道吾小学的一位教师刷到了耿郑振的视频,希望获得耿郑振的帮助,在学校更好地传承方言童谣。“正合我意!”她精心挑选收集到的童谣,与道吾小学的教师们一起研发了校本课程。“让我感到有新收获的是一位语文老师,他以浏阳话里的形容词为主题设计了一堂课,那堂课上得相当成功,这就是新生力量!”

一批同样热爱家乡的教师,引领着新一代学生,一同漫步于那几近失落的传统文化中,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发音、创作。浏阳童谣走进了道吾小学的课堂,也走进了大课间,学生们快乐地跳起依据浏阳童谣“马兰开花谣”编创的游戏。此外,学校将每年的“世界母语日”所在的那周确定为“方言节”。

“方言蛮好耍哩!”“方言居然可以这样美!”孩子们将童谣带回家中,长辈们或是帮助孩子纠正发音,或是用家乡方言唱出这些童谣。藏在耿郑振心里十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一批孩子自觉成为方言的参与者、传播者。“下一步要与东南西北四乡的学校谈合作,因为基地是在道吾小学,我们打算以它为中心形成一个辐射圈。”讲到这里,耿郑振显得很兴奋。

从一个人的爱好直至一代人的乐趣,耿郑振觉得无比幸福。“我跟你讲个故事:森林里有一只兔子在奔跑,它看见一头狮子,跟狮子说‘今天天气多好啊,我们一起奔跑’,狮子就跟它一起奔跑;它们又看到一只老虎,‘老虎,你看今天天气多好,我们一起奔跑’,老虎也跟着兔子、狮子一起奔跑,后来它们又看到了绵羊、大象……唯独一只狐狸斜着眼睛看着它们,没有参与进来,一只小动物问它,  ‘狐狸,你为什么不加入呢?’它说‘你不知道吗?这只兔子又发疯了’。我就是那只疯了的兔子,我成功‘忽悠’了很多人跟我一起奔跑。哈哈哈……”

结语

2021年1月浏阳方言童谣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随后不久,耿郑振被评为非遗传承人。耿郑振认为自己与女儿只是因为对家乡、祖国具体的爱而被关注到,但更重要的是她们身后代表的文化。“如果有人愿意宣传和接力,我会觉得非常快乐。不单是浏阳方言,我希望所有的方言都能像这样‘玩’起来;不单是浏阳童谣,全国各地的童谣都能唱出来。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尝试,我也非常愿意和大家交流。以我的能力大概只能走到这个点上,但是会有更多的人从我这个点出发,往更远的地方走。”耿郑振述说着自己的期待。

猜你喜欢

浏阳童谣方言
浏阳: 用红色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浏阳:用红色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浏阳花炮我的有声有色的中国式乡愁
听闻浏阳话才知何为“相识太晚”
快乐童谣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