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0后”董仁威:想让中国科幻成为世界儿童科幻的“领头羊”

2022-06-18黄硕

教育家 2022年20期
关键词:星云华语科幻

黄硕

董仁威今年80岁了,但精神依然矍铄,接受采访时,他的嗓门比记者响亮得多。可就在一个多月前,他接受了一次胆囊切除手术,医生对他说:“手术稍微出一点点差错,就会要了你的命!”董仁威挺了过来,一个月后,就出现在了四川大学的活动现场,畅谈科幻文学的未来,还给川大图书馆捐了一批书,为明年落地成都的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造势。

熟悉董仁威的人亲昵地叫他“老佛爷”,董仁威自己也感到很奇怪:“我的好多朋友都走了,童恩正、王晓达走了,叶光烈也走了,我还健在。”他说,既然上天让他继续活着,那就接着搞科普科幻,“还是那句老话,活着干,死了算”。

三个“宏愿”

读小学的时候,董仁威就喜欢读书。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谢高顺,专门开办了一个小图书馆,任命董仁威为“馆长”。他一面管理图书,一面把图书馆中的几百本书啃了个遍。不拘什么书,董仁威都喜欢看。课间看、回家看、上厕所时看。董仁威跟母亲进城,城里唯一能吸引他的就是小人书摊,一分钱可以看一本,他找母亲要一角钱,一看就是半天。看了许许多多的书,小小的董仁威觉得书里的世界太精彩了,并暗暗发誓,长大了要写满一书架的书,让书的世界更精彩。这是董仁威的第一个宏愿。

在中学,董仁威参加了一个课外小组,在那些难忘的篝火晚会上,大家围着暖洋洋的篝火,一面嚼着香喷喷的花生米,一面听高年级辅导员的科普辩论。就是在这些篝火晚会上,董仁威知道了孟德尔、摩尔根和基因。从此,他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要把生命的秘密搞得清清楚楚。这是他一生中立下的第二个宏愿。

后来,董仁威如愿以偿,以第一志愿考入四川大学生物系学习。中学和大学期间,董仁威都在班上名列前茅。他觉得读大学太轻松了,只要考前一两个月用用功,就能考个全优。所以他把大量时间用于读书,而且涉猎更加广泛,他喜欢读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长篇小说,为杰克·伦敦顽强的拼搏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所吸引,决心要成为一名像杰克·伦敦那样的作家。这就是他的第三个宏愿。

“我的愿望太多,为实现这些愿望,便八面出战。”董仁威作为生物系的学生,跑去做了校刊采访组的组长,还指导中文系同学的采访技巧。毕业后,董仁威被分配至与专业并不相关的工作岗位,他为了所学不至于荒废,就利用业余时间写科普和科幻作品,也写传统小说,陆续发表在成都的报纸刊物上。

有人劝他选择一条路走到底,才能达到一定高度。董仁威不听,各种体裁的作品他都要尝试,同时企业内的本职工作也要做好。到退休时,董仁威已是一家国有药企的负责人,著述也颇丰,科普、科幻、儿童文学、传记等各类著作80余本。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董仁威作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写了《淀粉深加工技术》《畜禽产品加工技术》《兰花鉴别手册》等专业书籍;他的长篇小说《花朝门》获2009年度中国优秀长篇小说一等奖;科学家传记文学《达尔文》《李时珍》辑入《中外著名科学家故事丛书》,分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两届冰心儿童图书奖,并被中国科协评为中国50年来“最受公众喜爱的10部科普作品”之一;科普图书代表作《生物工程趣谈》获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虽然在各类专业图书著作中没有做到最顶尖的水平,但是董仁威自豪地认为,在写得如此“杂”这点上,恐怕找不出第二位像他一样的人了。

把所有科幻人团结起来

2002年退休后,董仁威做了两届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担任过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兼科学文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9年,他牵头创建了“成都科普创作中心”,作为科普创作和人才培育的基地。有人统计过,中心成立的12年间,共组织800人次参与科普图书编撰工作,出版了24套相关丛书,发行突破200万册。

除了为青少年科普工作之外,董仁威也一直关注着中国科幻事业的发展,他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科普和科幻领域,科普这方面多是亲自下场创作,科幻这方面则多是依靠自己的声望,凝聚一批优秀的作家和爱好者。60岁到70岁的十年,是董仁威的“科普十年”,70岁到80岁则是他的“科幻十年”。2010年春节,在一次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的聚会上,著名科幻编辑姚海军向董仁威建议,设立一个科幻奖项来作为旗帜,把各地孤军奋战的科幻人团聚起来,抱团取暖,共同推动科幻事业的发展。姚海军说:“我觉得中国科幻如果没有有效的组织和外部推广,就不能真正把它做好,我们的确需要有一个真正的、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活动和奖项把所有科幻人团结起来。”

董仁威觉得他说得很对,便找到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吴岩商量这件事。三人一拍即合,华语科幻星云奖就此诞生。当时关于奖的名字还有过一场争议,因为美国科幻界有星云奖,日本也有一个星云赏,大家犹豫这是不是抄袭,最终董仁威拍板决定:“美国的星云奖是英语世界的,日本的星云赏是日语世界的,我们办个华语世界的星云奖,就叫华语科幻星云奖吧。”

办第七届的时候,大会请来了美国星云奖主席、日本星云赏会长、世界雨果奖主席,召开了“科幻·中国与世界——世界科幻大奖高峰论坛”。雨果奖等奖项有数十年的历史,在世界范围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而华语科幻星云奖则是一个诞生不久的奖项,影响力也有限。但董仁威认为,虽然差距很大,但是自己要看得起自己,要和他们同台论道,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科幻的声音。

华语科幻星云獎创办以来,凝聚了一批科幻作家,影响越来越大。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何夕、陈楸帆、江波、郝景芳、程婧波、宝树、阿缺等科幻“大咖”和层出不穷的创作新人,都以得星云奖为荣。

要说星云奖给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可能就是走红毯环节了,这个主意也是董仁威出的。他去过美国洛杉矶的好莱坞,看到那里的红地毯,觉得“很提劲”,便主张让获奖的科幻作家也走一走红地毯。组委会支持了他的想法,毕竟当时塑料红地毯只要几元钱一米,花不了多少钱。董仁威主要考虑的是,当时的科幻作家在社会上地位较低,谁也想不到自己也能如前呼后拥的演艺明星那样走红毯。05A1C1FE-55B5-42A8-B5FC-900015809421

在董仁威和众多科幻迷的努力下,华语科幻星云奖规模越办越大,向中国和世界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科幻作品和科幻作家,成为中国科幻最重要的两个大奖之一。

少儿科幻的前景十分光明

随着《三体》和《流浪地球》等小说和电影的火爆,科幻的社会影响力得到了显著扩大。《三体》入选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读科幻,北京、广州、上海等地的中小学正有计划地开展科幻进课堂活动,面向中小学生的科幻读本得到出版社的青睐……一股科幻风正在校园中刮起来。

董仁威也感受到了科幻的新动向,他说,少儿科幻曾经是中国科幻的源头。“科幻之父”郑文光就是写少儿科幻起家的,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萧建亨的《布克的奇遇》、刘兴诗的《美洲来的哥伦布》都是少儿科幻的经典名著。 后来,科幻界发生了一场科幻“姓文还是姓科”的争论,最后,大多数人统一了意见:科幻小说首先是小说,是文学。于是,科幻作家大多去追求科幻小说的文学性,逐渐向主流文学靠近。

“当然,这并没有错,而且,这一主张为新生代作家所发扬光大,创作了许多文学性很强、为文学界瞩目的科幻小说。这是中国大陆科幻界的一大进步。”董仁威说,“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在追求文学性的时候,却有人批评科幻小说少儿化,认为少儿科幻是小儿科,一些科幻作家把少儿科幻当成幼稚期的作品,转写成人科幻。有一段时间,国内很少有科幻大咖去写少儿科幻小说,坚持写少儿科幻的作家,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

2010年举办第一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时,董仁威就发现写少儿科幻的作家很少,而且少儿科幻和主流科幻的写作方法和评价标准非常不一样,无法放在同一个奖项中评选,那样对少儿科幻作家来说是很不公平的。董仁威觉得这不是好现象,在办第四届星云奖时,就单列了一个儿童科幻奖项,连续评选了七届,少儿科幻的作家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大。于是在第十一届的时候,就将少儿科幻的奖项彻底独立出来,举办了少儿科幻星云奖,与原来的华语科幻星云奖并列。如今已举办了两届,第三届评选活动正在进行中。

“效果很好,很多主流科幻作家都认识到了少儿科幻的重要地位,有些已经开始转向少儿科幻写作领域。”董仁威介绍道,少儿科幻的前景十分光明,因为阅读科幻作品的成年人越来越少,而对青少年来说,纸质读物仍不可替代。董仁威粗略估计了一下,他今年正在和几个出版社合作,计划出四五十本少儿科幻读物,且是优秀的科幻作家创作的优秀作品,为少儿科幻树立起标杆。

董仁威觉得如今的世界,一切的界限都在被打破,所有的事物都可以信息化,网络和现实的边界正在模糊,社会发生着深层的变化。“要适应这个变化,科幻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比如元宇宙,这个概念就来自尼尔·斯蒂芬森创作的科幻小说《雪崩》。对于青少年来说,通过科幻教育保护和发展想象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着的世界。”

董仁威读了以色列科学作家尤瓦尔·赫拉利著的《 人类简史》和浙江大学教授、科普作家王立铭著的《生命科学50讲》后,有了这样的体悟:现代人类的祖先智人,之所以能在远古时代的竞争中胜出,是因为他们在距今10万~7万年间,发生了基因突变,大脑获得了虚构故事的能力,有了超凡的想象能力,才产生了宗教、社会、科学、文化,产生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虚构故事的能力和想象力,是现代人类与其他生物的根本区别之一。“黑猩猩是不会侃大山的。”董仁威说,想象力思维建构对于社会的价值是空前重要的,而科幻就是一种以科学思维为基础、开发和保卫想象力的文学类型。

虽然中国的少儿科幻作家队伍已初具规模,影响力日益扩大。但在董仁威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说,少儿科幻的理论研究滞后,对于什么是少儿科幻小说、少儿科幻小說有哪些要素、评判优秀少儿科幻小说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没有几个人说得清楚,这严重阻碍了中国少儿科幻的发展,以及向世界水平的进军。董仁威今年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就中国儿童科幻文学的流派提出了见解,他认为少儿科幻可分为四种:一是童趣型科幻文学作品,注重迎合少年时期及低幼年龄段儿童的趣味爱好;二是文学型科幻文学,精心按照小说的要求,塑造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关注人文主题;三是科普型科幻文学,偏爱在科幻文学作品中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四是科学型科幻文学,注重核心科幻设想的构建。

董仁威说:“对于少儿科幻文学的分类,评论界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影响了对不同流派少儿科幻作品的评价,也阻碍了中国少儿科幻的发展。因此,我在认真研究了中国少儿科幻不同类型的作品,以及参考了中国少儿科幻作家及评论家的相关文章后,提出了中国儿童科幻四大流派的意见。这仅是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董仁威以前觉得自己活到80岁就差不多了,也没有规划过80岁以后的人生,如今他认认真真地思考起未来十年的人生。“80岁到90岁,我就想做两件事,一是我成立了萌爷爷工作室,把以前的科普作品儿童化、文学化,做成少儿科普的一个品牌。另外就是从理论到实践推动少儿科幻的发展,让它具有国际影响力,让中国成为世界儿童科幻研究和创作的领头羊。”说这话时,董仁威语气里充满了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一天的到来。05A1C1FE-55B5-42A8-B5FC-900015809421

猜你喜欢

星云华语科幻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有眼无珠
曹景行: 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Burst Your Bubble
未来科幻城
戴一片宇宙星云
用望远镜看星云是怎样一种体验(1)
船底座星云
科幻画工厂
文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