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的探究

2022-06-17杨楠李策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实践探究互联网+互联网

杨楠 李策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成为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并为教育内容扩充、教育举措创新、教育评价升级助力,如何有效推行“互联网+”教学模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文章针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现存问题、意义及教学策略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教师对互联网与钢琴教学结合的意义认识不够深刻、高校教师电脑技术应用能力较弱、教学目标模糊、教评机制不完善、未能根据学生钢琴知识及技能学习兴趣设定教学计划。为解决上述问题,高校应为“互联网+”钢琴教学实践提供有力条件、加强数字化“金课”开发、完善“互联网+”教评机制、增强教法的多元性,继而助力学生自主学习、课后延伸学习、实现全面发展,有效提升高校钢琴教学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学前;专业钢琴教学;实践探究;键盘乐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4-0165-04

钢琴(pianoforte)是一种源自意大利的键盘乐器,由意大利人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eo Christofori)发明,由于钢琴具有独特的音色以及超广的音域,其范围可以从A0(27.5Hz)——C8(4186Hz),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音乐体系,拥有“乐器之王”的美称。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互联网已经彻底渗透到了日常生活中,而将互联网与钢琴教学进行融合,则可以有效利用互联网的连通性以及渗透性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互联网的发展特点,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案,开展专业性的授课。

一、“互联网”+背景下当前高校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未能深刻意识互联网与钢琴教学结合的必要性

在日常的教学中,由于专业性的限制,教师在授课中很难将互联网与钢琴教学联系到一起,对整体的教学方案没有详细的规划,且由于课时影响,教师无法在一堂课内将相关知识点无限次重复施教,导致很多学生针对自身的学习薄弱点,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巩固强化[1]。长此以往,易形成恶性循环,造成钢琴教学授课效率较低,学生的整体艺术感较差。

(二)教师相关的电脑技术水平有待加强

由于需要將互联网与钢琴教学紧密连接,其中必然涉及相关教学课件的制作,包含但不限于剪辑视频、制作图形、添加音效、熟练使用Microsoft Office旗下的办公软件等。但在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受限于技术知识,无法充分将互联网与钢琴教学进行连接(例如制作一份精美的PPT,其中涉及图形自制、音效添加等),只好采取常规的授课方式,导致相关的教学方案不能有效实行。

(三)在教学中相对的教学方式目标较为模糊

在我国的钢琴教学中,绝大部分教师对钢琴教学的认知仍以课堂授课为主,忽略了多样性、多角度的教学方式,例如组建音乐小组、开展课后音乐活动、定期组织相关的教学扩展等。在长期的课堂授课中,学生很容易感到教学过于单一,从而形成音乐教学“无聊”“呆板”的固有认知,对相关课程抱有抵触心理,不仅会对学生的整体学习造成阻碍,还会影响到教师的整体教学规划[2]。

(四)我国目前高校钢琴教学相关评价机制未能加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为了检查其学习成果,通常会组织相关的考核考试,在常规的考试中,通常采用教师监考,学生现场演奏的方式。虽然这种方式具有直观性的优点,但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以及不可控因素,学生在考试当天若发生意外情况(如感冒、腹泻等),会对考试成绩造成一定的影响;且有部分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存在紧张的情绪,导致发挥失常,影响了教师对其的考核评分。

(五)未能根据学生的兴趣制定相关教学计划

在我国的高校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学生未能开展足够的分析认知,很多学生由于性格原因,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常规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根据学生兴趣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导致教学计划呈现一定的“架空性”,无法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3]。在教学生活中,学生自身会接触到大量信息(例如社交信息、情绪信息、网络信息等),这些信息会影响学生的思考能力,导致自身的时间呈现“碎片化”发展,使学生在课堂中出现学习态度马虎、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二、“互联网”+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意义

互联网具有信息化的特点,将其与钢琴教学有效融合会呈现一定的教学特色以及实践价值,从而高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将其与互联网技术进行充分融合,将会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的思维极为活跃,好奇心较重,对动态、丰富的内容有着极高的接受能力,而互联网具备了以上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将常规的教学方法与其融合后,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相关的学习观念,使相应的教学知识点呈现“活动性”,便于学生进行理解吸收[4]。同时,互联网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教师可以使用互联网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追踪,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提升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兴趣、方法以及自主性。

(二)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后延伸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崇学生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即要求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结合生活有效地进行运用。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注重课堂教学,忽略多角度授课,学生会呈现一定的“思维局限”,导致其沉默寡言、思维呆板。因此,在教学中运用互联网技术将有效激发学生的综合意识,使其利用互联网资源寻找自身喜爱的音乐形式,进行有效的课后延伸[5]。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学生进行课后延伸时摆脱了时间、地点、精力以及经济上的限制,在相关的音乐论坛、音乐网站等寻找自身喜爱的资源,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有利于学生实现全面发展64521A45-F625-4714-AC6D-9139B4F3DFA4

知识具备多样性,而在钢琴教学中,其自身同样存在相通性,因此许多高校附加其他的教学科目,例如绘画、美术、文学等科目,为的就是利用这些连通性的艺术增加学生的审美程度,综合提升其学习能力[6]。但在日常的学习中,由于受到专业以及课时的影响,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渗透教学。因此,借助互联网,可以激发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加其知识面,帮助学生了解其他的艺术知识渠道,完成自主学习。对钢琴教学而言是十分必要的,综合知识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在演奏中提供额外的灵感,提高其专业能力,增加钢琴技巧,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三、“互联网”+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策略

(一)为“互联网+”钢琴教学实践提供有力条件

“互联网+”模式在钢琴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应用离不开高校提供具有支撑性的教育条件,解决钢琴信息化教学流于形式、系统性欠佳等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分析:一是构建数据库,负责存储与高校钢琴理论知识讲解、专业技能实训、歌曲赏析、钢琴音乐历史等教育有关的资料,以视频、组图、音频为主,对构建多模态、生本性的课堂有益。因为网络资源不断增多,加之学生专业素养持续发展,所以数据库构建除规范标准外,还需具有扩容性,致力于动态整合对学生全面发展有利的数字化资源,达到数据库构建契合学情的目的,继而为高校学生在课堂上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进步奠定基础。二是优化教室电子设备配置,保障电子交互白板、幻灯机、计算机、液晶电视等设备配备齐全,还可与数据库连接,数字化教育系统顺畅且安全稳定,以免因电子设备老旧而影响钢琴信息化教学成效。这就需要高校在优化软硬件条件的同时做好数字化教育体系运维工作,通过定期诊断、革新、维护奠定教学基础,同时为配套教育软件开发与应用给予支持。三是组织高校钢琴教师加强专项研究,发现个人教育思想、方法、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设定基于“互联网+”的教研主题,如“电子游戏在钢琴指法训练中的应用”“微课开发对网络资源优化配置带来的良性影响”等,其目的是通过课题研究找到解决本校“互联网+”钢琴教学实践难题的突破口,优化配置钢琴信息化教育资源,还可有助于教师提高信息化教育素养,进而有能力展开“互联网+”钢琴教学工作。

(二)加强数字化“金课”开发

“金课”的概念与“水课”相对,是一切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益育人资源聚合的载体,具有时代性、生本性、综合性等特点。“互联网+”为“金课”开发赋能,使数字化“金课”成为高校钢琴教学内容输出的有力渠道。课程开发是教学策略的一部分,如何解决数字化“金课”开发难题成为高校需攻克的教育问题。例如高校可在VR技术与金课开发高阶交融的层面上下功夫,有别于以往“PPT+图片”的钢琴教学形式,基于VR技术教师可模拟钢琴演奏场景,为学生真切了解不同风格钢琴作品演奏的状态提供条件,可直观呈现演奏技法,还能根据学习需要及教学内容灵活调整虚拟化演绎的重点,为钢琴教学主要内容输出提供抓手,根据真实的钢琴表演场景嵌入曲作家经历解析、作品曲调结构剖析、乐曲内涵探究等知识点,光影交错的虚拟模型与教师讲解默契配合,落实数字化“金课”育人目标。学生借助VR技术得以跨时空与钢琴作曲家“对话”,在脑海中塑造更为立体的钢琴作品艺术形象,这对学生增强钢琴作品诠释能力有利[7]。再如高校可将“金课”与微课概念联系起来,为的是增强数字化“金课”的模块性、趣味性、简明性与发展性,因为微课的规设离不开数字技术,所以相关理念可成功运用于“金课”,能有效提高高校钢琴课程质量,为落实“互联网+”教学目标奠定基础。微课的突出特点是能够解构教育目标并系统性推进育人活动,以“钢琴踏板的运用”为例,教师可将踏板的作用、基本用法、实例讲解、技能实训视为微课开发基本模块,在此基础上细分微课,如将左踏板的作用、中踏板的作用、右踏板的作用看作“踏板的作用”这一微课模块的三大子模块等,为的是有指向性的匯集数字资源,保障动图、小视频等知识传导媒介的选用更具针对性,使学生能系统性学习钢琴演奏基础知识,以免钢琴课程过于笼统,同时在生动、直观、丰富数字教育资源的助力下提高高校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完善“互联网+”教评机制

现代科技支持教育质量全方位的监测与评估。5G通信技术、物联网等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了物、人、机互联的目标,高校可采集更多利于钢琴教学评价的数字信息,为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情况、管理情况等进行客观且全面的分析提供依据。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感知技术可动态捕捉钢琴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能为钢琴教学过程性评价提供客观的依据。大数据技术、学习分析等技术的有效应用助力教师把握高校学生情绪、人格、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规律,还可对钢琴教学趋势、阻力等方面加以预判,这为教师根据学情及教学情况设计优质钢琴教学方案提供有力条件,还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教学方案加以诊断,为因材施教铺平道路。MR、VR、AR等技术可创设虚拟仿真的问题情境,有利于考查与评价学生核心素养,还可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反应能力,为学生提高钢琴演奏综合素养助力。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教评具有客观性,教师主观意愿及个人偏好不会影响考评的真实性,利于学生接纳教评结论,可起到“评价促学”的效果,同时教师创建教评电子档案,通过调取学生考评档案以时间轴为依托横向对比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方式,对钢琴教学现况进行客观且全面的评价,指引教师自评,在此前提下调整“互联网+”钢琴教学对策,使课程开发与数字化教评能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评价促教”的目标,亦可优化“互联网+”钢琴教学效果,鞭策高校强化软硬件条件,继而不断提高“互联网+”钢琴教学质量。

(四)利用互联网优势开展多元化教学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相关的教育模式也应运而生,例如网络公开课、线上授课等,因此,在钢琴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对学生开展一系列多元化教学,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材内的知识点结合图片以及声音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例如文中之前所提的PPT),在课堂授课中结合教材内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改善教学氛围,通过“图形+声音”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便于相关知识点的渗透教学[8]。同时针对学生的课后自学,教师可以组建相关的音乐小组,考虑到高校学生的社交感更为强烈,圈子意识已经形成,为避免恶意排挤,教师应采取随机分配方式,将6~15人为一音乐小组,发布线下课题,使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高效学习。例如发布“品鉴贝多芬的《月光曲》”课后延伸活动。《月光曲》(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14, Op.27 No.2)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于1801年创作德世界名曲,因此学生在相关的学习小组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相关资料,聆听《月光曲》的三章,分析贝多芬在月光奏鸣曲中运用的“尝试性做法”,重新梳理相关奏鸣曲的创作原理(如通过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进行古典乐派开始朝浪漫乐派转变),同时根据调查结果,书写相关的课后延伸报告。64521A45-F625-4714-AC6D-9139B4F3DFA4

在进行授课时,除结合互联网进行多角度教学外,教师还需要与学校本土资源合并,并高效运用。例如将钢琴教学法融入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所创造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可通过互联网的连通性整理并上传本土化的音乐资源,使其完成“数字化”转变,并将其与互联网钢琴教学进行融合,如可以将相关的越剧以及昆曲(以江浙地区为例)经过改变结合在钢琴教学中。在此种方式的教学下,学生将不再局限于单个层面的单向学习,加强学生实践以及理论的双向结合,确保二者可以進行综合高效的发展,构建高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素养以及钢琴技术获得显著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的融入不仅对人们的衣、食、住、行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改善作用,还对教育区域进行了改革,提供了高效的教育平台。同时,在钢琴教学中,学生亦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方法转变自身的学习理念以及学习方法,完善自身的学习进度。在互联网的渗透发展下,教育行业被赋予了全新的教育意义,相关的钢琴教育也发生了相关的改变,在教师的多样性教学下,学生的钢琴技术将会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韦茜.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钢琴教育改革实践研究[J]. 艺术评鉴,2022(01):122-125.

[2] 郑娜.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新路径探索——评《“互联网+”背景下钢琴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 中国科技论文,2021, 16(09):1037.

[3] 李芳.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钢琴教学创新研究[J]. 文化产业,2021(17):165-166.

[4] 李蕊. “互联网+”时代高校钢琴微课教学与翻转课堂的开展探析[J]. 大众文艺,2021(06):194-195.

[5] 宋帅. 互联网线上高校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 长春大学学报,2021,31(02):70-73.

[6] 牛衍敏. “互联网+”时代高校钢琴专业课教改模式的新探索[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S2):253-255.

[7] 潘大铭. 基于“互联网+”探究高校钢琴集体课的教学改革[J]. 北方音乐,2020(23):157-159.

[8] 于佳楠.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的发展[J]. 黄河之声,2020(20):126-127.

作者简介:杨楠(1998—),女,硕士在读,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为钢琴演奏;李策(1978—),男,硕士,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为钢琴演奏。64521A45-F625-4714-AC6D-9139B4F3DFA4

猜你喜欢

实践探究互联网+互联网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