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教育”: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学校高质量发展探索

2022-06-17崔学鸿

中小学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绿色教育可持续发展

摘要从质量观、学习观、课程观、治理观四个维度对“绿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进行梳理,探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绿色教育以和谐、高效为价值遵循;通過建设绿色学堂,提升学生学习效益,确保素养与分数同步提升,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大课程观,落实新时期育人目标,基于“五育互育”理念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基于“和谐共生”文化理念推进学校治理变革,形成学校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常态。

关键词 学校高质量发展;绿色教育;绿色学堂;五育互育;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2)05-0005-05

当前,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已成为中国教育的战略性任务。“高质量发展”是对发展状态的一种事实与价值判断,意味着教育在“质”与“量”两个维度上达到优质状态,表现为教育享用价值与质量合意性的提升。它既涉及教育增长方式和路径的转变,也是一个教育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的过程。[1]

笔者在40年的从教生涯中,从教师到校长、从小学到大学、从单体学校到教育集团、从中部省份到深圳特区,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学段的不同工作岗位上,始终围绕“和谐”“高效”两个关键要素,着力探索教育增长的有效方式和崭新路径,逐步形成了促进师生及学校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教育理念与实践。在此,笔者拟从质量观、学习观、课程观、治理观四个维度,对“绿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做一个简要的全景梳理,以诠释自己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解。

一、理念形成—基于“和谐、高效”价值表达的质量观

40年来,我的“绿色教育”观是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启发下萌生与发展的,与国家40年的改革开放同频共振,也推动我的教育教学思考与实践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1. 从绿色教学到绿色教育:与绿色发展时代同频共振

1993年,我代表马鞍山市参加安徽省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并获得最高奖。在这节课的教学分析《和谐、活跃、扎实、高效—<手>的教学追求》一文中,我提出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获取高质量教学效果的教学主张。

1995年,我在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试论教学过程结构之和谐性》中论述:“美是和谐。教学过程结构作为教学过程的形式,要引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愉悦情感,以增强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就需要是和谐的。”这是我对“和谐”“高效”之间内在关系的进一步思考,是我教学质量观的萌发,也是“绿色教育”观的滥觞。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同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被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称为中国第一个“绿色发展规划”,绿色发展成为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时代呼唤。那一年,我刚调到广东省深圳市筹建育才教育集团第四小学,这些战略论述给了我醍醐灌顶的启示:“和谐”“高效”的课堂不正是“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课堂吗?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民经济发展存在着“三高两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水平)现象,这又触发我的深刻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否也存在“三高两低”现象?如果存在,那么教育高投入、高消耗的是什么?高污染的又是什么?我们的教育产出水平如何?学生的分数是不是绿色的?

这些深层次的反思让我认识到:绿色发展时代,经济发展不能以资源高投入、高消耗和环境高污染为代价,GDP应该是绿色的;教育发展更不能以师生时间精力高投入、高消耗为代价,学生的分数更应该是绿色的。倡导实施绿色教育,正是中国教育跟上中国绿色发展时代步伐的需要。绿色发展理应成为中国教育的时代选择、时代命题,“和谐、高效”理应成为教育绿色发展的价值追求。

2. 界定绿色教育的内涵: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

由绿色GDP“环保、和谐、节约、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我们概括界定绿色教育的核心内涵为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这三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和谐是基础,是前提;高效是手段,是保证;可持续发展是目标,是方向。和为贵,效生益,和谐致美,效益至善。和谐生高效,高效促和谐,和谐、高效则可持续。三者共同构成了绿色教育的基本架构。我在深圳育才四小的办学实践中,开始全面构建以和谐为基础、以高效为保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教育学校工作体系,并以绿色教育的理论实践推动了一所新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强调,与生态教育关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同,绿色教育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教育的“和谐”主要指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绿色教育的“高效”指的是“高效益”,而不是“高效率”,既包括微观层面的单位时间内的教育教学效益,也包括中观层面的学校整体办学效益,还包括宏观层面的社会效益;绿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既指学生身体、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也指教师、家长、学校、家庭以及社区的可持续发展。[2]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绿色化”概念。同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这让我进一步意识到,推行绿色教育,必将成为促进传统教育方式改变、推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新常态。

二、学堂再造—基于“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成的学习观

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教育工作进入发展新时期,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以人为本理念体现在课堂上应该是以生为本、以学为本,课堂应该成为“学堂”。我们聚焦“减负”,探索构建“节能降耗”的绿色学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此促成学生与教师的内在和谐,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231A7922-C614-48CB-A169-C66B93C05CC3

1. 立足“4S 学程模型”,提升“学堂”效益

顺应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大趋势,我在育才四小倡导由“课改”走向“改课”,提出课堂應以生为本、以“学”为本,主张变“独白式教学”的课堂为“对话式教学”的“学堂”,构建“绿色学堂”,让学习真实发生。“绿色学堂”的基本逻辑是“4S 学程模型”。其中“S”指Step和Study,即“我想学-我学会-我会学-我还想学”,突出学生对学习全程的自我主导能力,引导学生在“我们想学”的状态下实现“我们学会”,在“我们学会”的过程中实现“我们会学”,进而持续促进学生“我们还想学”。

一方面,我们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改进“满堂灌-满堂问-满堂动”的教学表面化现象;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促使他们从个体学习走向共同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习,走向深度对话,实现深度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解释、思辨、推理、验证、应用,去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另一方面,我们号召教师把“学堂”作为减负的主阵地,把为学生精心设计“学堂”练习和家庭作业当作对学生的“日行一善”;从教科研的角度实施减负,把提高“学堂”效益作为减负的关键。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精心设计“学”的练习(包括听、说、读、写、想、演算等);“学堂”上力求精讲精练,提倡“当堂解惑、当堂消化、当堂作业、当堂校对、当堂订正”,提升“学堂”上师生投入的时间效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杜绝“课内损失课外补”,由此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确保“减负不减质”。

经过九年的探索与实践,深圳育才四小因其优秀的办学质量一跃成为区域备受关注的新星,笔者主持的绿色课堂文化建设研究成果也因此荣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 确保素养与分数同步提升,追求绿色质量

2014年以来我相继担任校长的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和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都有高中部,为此,我基于“绿色学堂”理念,在高中阶段进一步提出了“以绿色备考获取绿色质量”的主张。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力戒课上“满堂灌”、课后“题海战”,还给孩子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我们以实施新课标、新教材为契机,在教育教学管理、课程体系建构、课堂教学改革、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积极主动探索,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和应试能力双提升。在绿色备考观念引领下,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考一本率从2014年的46%提升到2018年的72%,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高考高分优投率从2018年的60%提升到2021年的75%,两所学校的学生成绩“提升率”均居全市前列,真正实现了“绿色备考,绿色质量”。

三、课程重塑—基于“五育互育”模式构建的课程观

学生的全面发展依托于课程的丰富性,因此,学校树立“一事一物皆教育、时时处处有课程”的大课程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整合“五育”内容,构建绿色大课程

在实施“4S学程模型”提升学生学习效益的基础上,深圳育才四小提出了“‘40保4课程策略”,即在提高课堂40分钟教学效益的基础上,确保每位学生的“4个一小时”,包括学生每天家庭作业≤1小时(中年级≤40分钟,低年级≤20分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1小时、每周参加社团活动≥1小时、每周平均参加“红领巾小区”活动≥1小时。

“‘40保4课程策略”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德育为首和教学为中心,整合了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内容,融绿色学堂、阳光体育、学生社团、“红领巾小区”活动于一体,体现了综合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社团课程、实践课程、环境课程的大课程观,也实现了孩子喜欢、家长支持、社区欢迎的共赢效果,较好地回答了减负之后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实现了“减负增效”,促进了师生与学校整体的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学校也因此获评深圳市、广东省多项荣誉。2014年6月15日,“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年会在深圳育才四小举行,顾明远先生欣然为学校题词“教育是绿色的”。

2. 推进“五育互育”,提高课程育人效能

2019年1月我调任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校长,当时正值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不久,为了落实大会精神,我们深入研究“五育并举”的内在联系,探索从课程建设入手落实新时期育人目标。

基于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我开始思考如何“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提出教育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要切实做到“五育并举”,解决德智体美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同时大力倡导“五育互育”,解决德智体美劳发展不充分的问题,高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互育”是指根据五育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的相互包容、交汇、渗透、补充等特点,强化五育之间的动态联系及相互作用,使“五育”通过“互育”实现共生与融合,进而提高五育的整体育人功能。[3]

基于此,我在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开始构建“五育互育”的“5·20综合素养提升”课程体系,提出“三年时间,达成5大类20个成长目标”的育人构想。课程内容覆盖德智体美劳五育,实施方式强化“互育”,突出参与性、多样性、交互性和实践性。在具体实施中,我们采用“书院制”供给模式,以弹性的学制和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打破固化的学校组织形态,让教师和家长与学生合作策划课程,并且和学生同学习共成长,让学校成为美好生活的策源地。我们还运用互联思维构建网络课程,拓展智慧化线上学习空间,突破教室和校园边界,打破封闭的办学模式,与世界互联。

2019年12月30日,我们首次把低时延、高可靠性的5G+激光全息技术应用于课堂,让远在上海的复旦大学教授和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以及我们所帮扶学校的师生,近乎零时差、犹如面对面地在线上畅快交流大亚湾核电站的核废料处理问题。2020年我校“突破信息孤岛、构建智慧校园”信息化应用案例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中央电化教育馆联合评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231A7922-C614-48CB-A169-C66B93C05CC3

四、治理变革—基于“和谐共生”文化演绎的治理观

建立现代学校治理体系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谐、高效”的绿色文化,也一直贯穿我的学校管理工作。

1. 立足可持续发展,探索学校绿色管理新模式

2004年,在深圳育才四小建校之初,我们就提出了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管理目标,树立每一个人都是管理者的意识,鼓励人人参与管理、实施自我管理。同时,我们探索将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结合,实现管理的服务、指导和引领作用;通过夯实教学流程、培养良好习惯、落实校务监督等管理环节,强化过程管理;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实行管理任期目标考核制、管理岗位目标责任制、项目计划完成评价制、教育教学质量增值评价制、学生全面发展赏识激励制等。在此过程中,我们尤其强调要遵循民主、简约、易行的“不多于十条”原则制定制度和公约;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举办校本管理培训,普及基础管理知识,引导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让师生在“和谐共生”的文化浸润中自主管理、充分发展。

2. 基于和谐共生理念,构建集团化办学治理新格局

2014年,我调任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总校长,为了让这所有近二十年办学历史、拥有8个校(园)区12个学部万名师生的教育集团产生“1+1>2”的集团化办学效益,我尝试运用绿色教育理念,推动“‘小校徽撬动集团化办学‘大治理”的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我们由校徽的外形提炼出了“像树一样成长”的学校文化内涵:“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和谐共生”。这三个方面与后来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不谋而合,成了核心素养的“南外表达”,并且成为建构集团学校文化体系的核心理念和文化基因。

我们改革集团治理机制,通过“简减放权”,总校减员下放人财物权;通过“建健增员”,扩大分校办学自主权,分校成立党支部和工会、建立教代会制度、健全行政部门,承接集团下放的人财物权。集团最终形成了“12345”治理机制,即实现一个目标:“1+1>2”;理好两组内部关系:“总校-分校、分校-分校”;创新三类管理体制:人事、财务、资源管理体制;推行四种管理模式:分权制衡制、授权自主型、协调参与式、责任管控化;实施五大治理方式:统筹、授权、协调、整合、共享。[4]由此开启了集团化办学内部治理的“南外模式”,既充分调动了分校每一个“1”的积极性,促进各分校特色个性发展,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和谐),又充分发挥了集团的整体优势,逐步发挥集团化办学“1+1>2”的效应(高效)。通过四年时间,集团逐步解决了人员严重超编、机构设置欠科学、横向联系不紧密、纵向沟通不深入、运行效益不高的问题,发展成为包括内生型、加入型、联盟型、委托型的12个校(园)区15个学部的“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大家庭。

如今,在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为更好地落实五育并举,我们正探索运用系统治理的理念,建构适应“五育互育”的治理机制及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评价方案等,形成“五育互育”学校文化,实现五育融合,落实五育并举,促成校内外各类元素“和谐共生”,以新型学校治理体系构建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常态,真正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柳海民,郑星媛.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新路向[N].中国教育报,2021-04-01.

[2] 崔学鸿.教育应该是绿色的—由绿色GDP想到的[J].中国教师,2008(12):28-29+62.

[3] 崔学鸿.“五育互育”: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中小学管理,2020(2):37.

[4] 崔学鸿.集团化办学的关键问题分析与策略选择—基于多所集团学校办学实践的理性思考[J].中小学管理,2019(4):5-8.

(编辑 谢 凡)

编后记 崔学鸿:为孩子守护“绿色”梦想

春天是绿色的。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代表着新生,象征着和谐、活力与希望。在广东省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校长崔学鸿眼里,绿色是“和谐、高效、可持续”,是衡量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

从教40年,崔学鸿的教育人生经历了百转千回。2004年底,当41岁的崔学鸿从安徽马鞍山南下深圳时,已经怀揣一大摞成就与荣誉:从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到省域名校校长再到一所高校的副院长,从省“十大杰出青年”、教坛新星、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到首期“全国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究班”成员……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搁置曾经的辉煌,从徽州山水走向“梦都”深圳,从创建育才四小、为一所年轻的学校插上腾飞的翅膀,到为拥有8个校(园)区12个学部万名师生的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掌舵,到在深圳第二实验学校这所市直完中探索特色育人之路……每一步都是挑战,每一步都值得书写。

崔学鸿是那种眼中很有光、心里极有谱、管理颇有招的校长,他做事有冲劲有韧劲也善用巧劲。每每和人聊起他,我们经常会想到这样几个关键词。

其一,体察万物的“敏锐”。心间若有山河万里,眼中便有光芒万丈。崔学鸿的敏锐,一方面体现在他对师生校园生活、教学样态细致入微的体察,老师“满心爱、高投入、低效益”的挫敗感会刺痛他,孩子渴望赏识、期待成功的眼神会打动他,这使他的行动始终与师生的需求息息相关,对待师生需求“尽量满足,确保满意”的原则也成为学校全体行政干部坚持遵循的“守则”。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他对社会发展、技术更迭、教育变革所保持的“敏感”,他潜心研读政府报告、国家政策、前沿理论、教育新论,他及时研究新信息新技术,因而学校治理机制的出台、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正因为这份“敏锐”,他成为师生眼中温暖阳光的“鸿校”,同伴眼中通透洒脱的“鸿哥”,家长眼中值得信赖的“保姆”,以真诚和善意为更多人播撒美好与光亮。

其二,非同一般的“执着”。认准了就坚持,要做就做到最好,这是属于崔学鸿的倔强。几十年来,从绿色德育、绿色教学、绿色课程、绿色管理、绿色评价的渐进探索,到形成绿色教育学校工作体系,打造“像树一样成长”的绿色学校文化……绿色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理性升华从萌芽、拔节,到开花、结果,引领了一所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这期间无论外界出现多少新提法新做法,崔学鸿关于绿色发展的信念从未动摇。这种“倔强”源自对师生负责的坚定,基于对政策理论把握的自信,更是教育追梦路上持之以恒的坚守。绿色教育就像一个特定的标识,为崔学鸿的教育理想和管理实践做了最好的注解。

其三,不拘一格的“智慧”。用好巧劲,四两拨千斤是一种智慧;“有能者善取,通悟者懂舍”,取舍有道更是一种智慧。崔学鸿常说,自己要做一个“眼高手低”的人。正是这种在大政策背景下做细做实做到位的智慧坚守,让绿色教育不只是空洞的口号。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但他心里始终有一杆秤:教育教学工作的起点是一颗真诚的爱心,“师生幸福指数”是衡量学校发展的关键指标。因此,赏识教育的推行从“作业批改不打‘×”开始,绿色学堂的构建从“解剖麻雀”做起……“敏锐”的“眼高”给了他“执着”的底气,“执着”的“手低”让他的“眼高”不至于落空—或许,这正是他“智慧”的核心。

这些年来,崔学鸿在办学中曾经面临多次挑战考验,但绿色教育的初心从未更改。“到处流淌着爱的暖流,到处回荡着绿色的旋律”—这是崔学鸿心中理想的校园、理想的世界。在那里,所有的生命得以活力迸发,所有的生命都能绽放光彩,所有的生命都将拥有更好的未来。

“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是这个时代的召唤,也是我们对绿色教育的崭新期待。

注释:①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科研一般项目“五育互育整体育人的教育体系构建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YQJK103)的研究成果之一。231A7922-C614-48CB-A169-C66B93C05CC3

猜你喜欢

绿色教育可持续发展
基于绿色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艺术研究
石景山区:“绿色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区域教育
走绿色教育之路?促学校内涵发展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绿色教育”指导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创新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