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诗语境,悟歌诗韵

2022-06-16解为

民族文汇 2022年30期
关键词:课例分析天净沙秋思

解为

摘 要:随着传统文化的逐渐被重视,我们在教学古诗文的时候,更加注意分析古诗文的每一句话内在的含义以及剖析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情感态度。《天净沙·秋思》是初中教学中广受学生喜爱的一首小令,其简洁的语言、丰富的内涵以及朗朗上口的节奏,是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典范文章。全曲通过景物构图交相辉映,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游子秋思图,抒发了游子日暮思归的羁旅情怀。本文将主要通过分析曲中的语境和意象所展现的画面美和情境美,带领学生感悟《天净沙·秋思》曲韵。

关键词:《天净沙·秋思》 语境  课例分析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上公开课以及互相观摩教师上课是我们打磨自己的教学技能的一种重要方式。本周,我有一节讲解公开课供新教师观摩和学习,经过反复的筛选和考量,我选择了《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

以下是我的课堂实录,我将对自己的课例进行详细分析:

一、导入

中国是诗词曲的国度,一直都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精粹。唐诗风流有文采,宋词诉说生死离别和爱恨情仇,元曲带我们领悟人生的极度悲欢。今天让我们跟随马致远去感受一下他的游子情怀和以这首曲子为代表的元曲中的悲欢离合。

二、出示课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三、唱读经典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现代汉语分为四声,古代只分两种:平声、仄声。按照现代汉语四声粗略地划分,一声和二声属于平声,可以读得舒缓,延长。三声和四声属于仄声,应该读得短、急、轻。据此理论指导学生朗读,以唱的声调来诵读这首曲子。

四、一切景语皆情语

1、分析曲的意象所带的感受

枯藤老树昏鸦——荒凉、萧条

小桥流水人家——恬静、幽美

古道西风瘦马——凄凉、冷落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日暮思归的代表景象,思乡之情,销魂孤独之感溢于言表

启发学生用笔思考描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连续的意象三三组合,想象画面,并用简笔画描绘出曲子中所展现的画面,体会由此引出的思乡愁绪,初步了解古诗文中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情景交融。

2、探究情与景的关系

任选前三句中的三个词语,连线各自对应的情感,如:

昏鸦     孤独

人家     归家

古道     温馨

学生完成连线。

再次理解马致远用三组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了解不同景物的组合能体现不同的情怀,站在作者角度,理解他用多种意象连缀,在凄清萧瑟的秋景图中蕴含着和茕茕孑立的孤独感和绵绵无尽的思乡之愁。

3、再次探究景和情的关系。

前面探究不同的情绪用不同的景物组合来体现,那么相同的景物看在不同的人眼里,又有什么不同呢?因为人的遭遇、境界、思想不同,看相同的东西也能看出不同的意味,例如:

对比阅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和刘禹锡的《秋词》

与本首曲子对比,刘禹锡的《秋词》更多寄托的是豪放之情,在他眼里,秋天要比万物萌生的春天更加生机勃勃,更令人朝气蓬勃,一鹤冲天而飞起,上升上升再上升,一股积极进取的精神荡漾开来,使得读者都到这儿,仿佛眼前出现了一鹤冲天的壮观景象,一反诗词中的悲秋之传统,包括这首曲子词。

那么今天同学们来上课,心情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回答问题。

4、分析马致远的生平。

元朝蒙古人的统治,把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种等级。马致远是汉人,他少有大志,但一生得不到赏识,一生漂泊,最终抑郁而终。而这首《天净沙.秋思》写于他的羁旅途中,旨在表现他的各种复杂情感。

5、一切景语皆情语

阳光  雨水   枇杷  向日葵  草  樟树  桂花树

现在请同学们来看这一组景物,任选几个景物通过不同的组合描写体现不同的心情。

学生思索、写作,教师布置交流、修改和展示任务。

教师和同学们对展示的作品共同评析,最后做总结。

五、课例分析

通常教学背景下,古诗的讲解是针对考试的要求,主要方法:勾画重点诗句让学生背诵,并逐句进行分析,缺点在于很難从宏观上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有时也缺发对诗人情感历程的探究。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进行了以下原因的分析:

1、应试教育的影响

中考语文试题关于诗歌的要求基本都停留在一个背诵上,充其量就是一个理解性地默写而已,甚至作文明确表明态度: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将最容易表情达意的诗歌样式排除在写作这一行列外。

2、功利主义的影响

因为考试指挥棒所在,按照这样的考试要求,教师一般都不会把时间浪费在不考试的内容上,以便节省时间,更多放在应考的相应训练上,以提高分数为教学重心。

3、时代背景的影响

现在的学生接触的多数都是读图新闻、标题式文章或快餐文化,他们没有沉静的心来慢慢品读经典,更别说语言含蓄蕴藉的诗歌了,细细分析则是:碎片化的阅读更多带夺人眼球的标题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大家在这样一个快速信息时代里,知识获取的途径更加便利,获取内容更加杂糅,那么暴风式的知识充塞了我们的大脑,知识是否需要组合分解,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挑战,而我们的学生更多的是不接受这种挑战,一味地只是接收,消化知识则被束之高阁了。B910D915-912D-4F52-A5DE-B1ECC45FAF0F

4、学生情感经验的缺乏

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古诗文,而且能选入到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古诗文,无一不是经典作品,无一不是经过漫长时间的洗礼又沉淀着丰厚底蕴的精品。我们现代人所有的情怀,无一不能在古诗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一语道破,可以说,前人道尽了我们一辈子的酸甜苦辣。但问题在于:我们学生并没有那么多的情感体验来贴近或直面诗人们的内心世界,做过官吗?科举落第过吗?失去过挚爱了吗……高楼大厦间,我们的学生甚至很难见到邻居的身影,独生子女缺发兄弟姐妹间血缘的体验,你和她们说这些,有时是镜中月了。

因此我们教师教古诗究竟应该教什么?应该怎么教?为什么教?我们是语文课,不是历史课、地理课,哪些东西是我们语文课应该解决的呢?怎样才能上出语文课的特色,上出语文课的味道?怎样才能让经典在语文课上融入学生的心灵,变为滋养他们的养分?这是我这一节课设计的理念和初衷。

为此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第一是读,唱读经典;第二是析,分析马致远眼中所见之景和心中所抒之情;第三是迁移训练,从马致远写作经历得到两点思考:一是不同景物的组合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二是不同心情的人看相同的景物,感受也会不同。

第一个环节唱读经典,让学生模仿体会和感受经典的味道,于摇头晃脑之间,于唱歌一样的声调之间,记住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丰富我们的情感,充实我们的人生。这是在其他课堂上所没有的体验,也是语文课堂所独有的魅力。第二和第三个环节其实质也就是探究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的问题。

这一节课主要内容就是用《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来教学生体会景和情的关系。因为看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所以马致远才会感叹“断肠人在天涯”。也正因为马致远一生漂泊无定,壮志难酬,所以入他眼的秋才会是以上的荒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调动自己的情绪储存,进行体验式的写作,这也是语文上所独有的体验,其他任何历史、地理等知识介绍都不能代替。学生在品味揣摩中融入自己独一无二的情感体验,形成自己的作品。这是在其他课堂上所没有的体验,也是语文课堂所独有的魅力。

由以上分析看出,我这一节课的实质就是追求一个语文课的感受,不仅作为应试教育的背诵,不仅作为课本可有可无的一个后缀,也不仅是作為一个载体,让教师讲那一段历史,介绍那几个人物,而是真正把一篇文章当作一个事业来给学生品评和赏析。

参考文献

[1]马亚红,刘亮程.秋天的思绪一-树会记住许 多事[J].新高考:高一语文,2012 (9): 42-44.

[2]徐勇,徐刚.小城回忆,或卑微者的隐痛- --蔡东小说阅读札记[J].西湖,2013 (10): 73-77.

[3]悔德平.在求异中思考[J].新语文学习:教师, 2011(5):33-34.B910D915-912D-4F52-A5DE-B1ECC45FAF0F

猜你喜欢

课例分析天净沙秋思
秋思
天净沙·春
秋思
WATING FOR THE SUNSET
天净沙·春思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与白朴《天净沙·秋》的同和异
基于课例 反思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主问题”有效性探析
对《画画亲近的人》一课的若干问题探索
意象并列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