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意高远 思路清晰

2022-06-16高照军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路清晰

高照军

[摘   要]教学设计有高度、有新意,才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俄国的改革”一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实行板块式教学,抓住“农奴制”这条线索,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板块式教学;立意高远;思路清晰;方法灵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07-0070-03

所谓教学改革,是一种宏观谋划之下的微观实施。就教学内容而言,需要考虑教材的历史变迁、教学目标的重点与难点;就教学方法而言,需要设计与新内容、新场景相匹配的新方法;就学习主体而言,需要充分考量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因素。有效地处理好这些因素,排除教学中的技术障碍,一般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笔者的一次教学实践为例。

2020年11月,笔者参加了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第十批“教学能手”评选活动,有幸与全县11名同仁同台竞技,授课内容是部编版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

得知授课内容后,笔者在准备过程中,深感此次赛课之难。第一,准备难。2017年,我校开始使用部编版历史教材,而笔者从2020年才开始使用这套教材教七年级,九年级下册的内容根本没教过,因此对授课内容不熟悉。第二,教材理解难。认真研读新教材后,笔者发现其与我们原来使用的北师大版教材有非常大的不同。北师大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只介绍了俄国1861年改革,而部编版教材增加了“彼得一世改革”。第三,学情掌控难。部编版教材使用以来,笔者并未教过九年级的学生,因此不清楚九年级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学习与理解情况。

面对上述困难,笔者首先进行了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只有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赛课所在的学校是单县胜利路实验学校,这是一所县城初中。据了解,该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比较强,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习惯良好。那他们的知识水平如何呢?由于不能到赛课学校了解,所以笔者以我校九年级学生为参考。通过对我校九年级学生的调查得知,他们对俄国的历史知之甚少,但都知道俄罗斯现任总统是普京。

笔者仔细研读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教材,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在名师的指导和同事的帮助下,完成了较为理想的教学设计,最后赛课效果良好。活动结束后,笔者被推荐为“菏泽市教学能手”。现笔者将备课过程中的几点思考呈现如下,恳请指正。

一、板块式教学,立意高远

深入思考后,笔者确定了运用板块式教学的整体思路。

“板块”是地理学科中板块构造学说所提出来的概念。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裂成许多块,这些大块岩石称为大板块,大板块之中还有次一级的小板块。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最早提出了板块式教学,他认为,板块式教学要求教师依据学情深入研读教材,精心筛选和整合教学内容,每一个板块都要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的问题,相当于一個独立的“小课”或“微型课”。板块式教学过程表现为“一步一步向前走”,教学内容表现为“一块一块来落实”。将全课教学板块连缀起来,就有一条明晰的主线,而且这条主线要着眼于学生的学,教师对每一板块中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要做到心中有数。板块式教学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是教学结构清晰,所表现出来的内部特征是教学内容优化。

最早将板块式教学应用到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是山东省济宁市教科院的邓继民老师。邓老师在《魅力历史课堂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说,“所谓‘板块式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研究性及合作性学习为灵魂,教师创造性地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及教学过程进行科学整合,使整节课呈‘板块’状分布,每个板块既自成一体,又密切关联,由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贯穿始终,在循序渐进中层层深入,教师充分展现自己的教学水平、创新意识及综合素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从而构建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的教学体系,使教学精细化、高效化、个性化、充满魅力的教学模式”。板块的确立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学内容,另一个是教学规律。在板块式教学中,教师依据学情、教学内容、教学规律来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确立板块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学习、反思、修改、推敲,从而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针对“俄国的改革”一课,如何运用板块式教学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呢?首先要看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分为“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两目。第一目“彼得一世改革”首先介绍了俄罗斯人的起源、生活区域、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主体文化,然后讲述了彼得一世改革。根据教材内容,笔者最初把本课设计为以下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国之形成——俄国的发展历程

第二板块:国之发展——彼得一世改革

第三板块:国之强大——俄国1861年改革

在试讲过程中,笔者感觉这样教学没有新意,缺少高度。再研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笔者发现,本课的落脚点应放在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上。再研读教材,从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等教材内容中可以看出,两场改革对俄国历史的发展和俄国的近代化具有深远影响。由此,笔者最后将教学的落脚点放在两场改革的影响上。经过思考,笔者把本课设计为以下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近代化的前夜——俄国的发展历程

第二板块:近代化的开启——彼得一世改革

第三板块:近代化的发展——俄国1861年改革

完成对教学设计的修改后,笔者自己进行了反思,也请同行们进行了分析,大家一致认为修改后效果更好——突出了教学目标,提高了教学立意。第一次的教学设计,是从教材内容出发,是教教材;第二次的教学设计,则是从俄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出发,是用教材教。本节课围绕“俄国的近代化”,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个俄国的发展角度来认识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后来的实践证明,第二次的教学设计能帮助学生从更高的角度学习、体悟俄国的历史。

二、线索串联,思路清晰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出,“力图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而不是孤立、分散地讲述历史知识。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因而,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厘清历史发展的线索。

教材第6页的“相关史事”中写道:“俄国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地主为了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竭力加强对他们的人身控制。农民不堪忍受地主的苛刻剥削,大量逃亡。政府的法令规定,农民逃亡只要不超过5年,地主都可以追回,后来这个期限延长至15年。1649年的法典干脆规定,地主可以无限期地追回逃亡农民,还可以追回其妻子儿女。这就使农民及其子孙世世代代都成为失去人身自由的农奴。”这里介绍了俄国农奴制产生的原因。

教材第7页在介绍彼得一世改革的经济措施时写道:“他……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第8页在介绍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时写道:“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由此可知,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的农奴制得到进一步加强。第8页的第一则“相关史事”中介绍了彼得一世死后,叶卡捷琳娜二世“为了取得贵族的支持,极力维护他们的种种特权,将大量国有土地连同农奴赐给贵族”。这种做法又使农奴制更加固化。第8页的第二则“相关史事”中介绍了19世纪的上半叶,农奴制的存在“影响了国内市场的经营和扩大”,1856年,俄国在克里木半岛的战争中落败,“这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度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本课第二目“废除农奴制”讲述了废除农奴制的原因、措施、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本课主要讲述了俄国农奴制的产生、强化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等内容,所以农奴制贯穿本课始终,成为本课的线索。

三、精心设计,方法灵活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他们探索历史的热情。例如,针对学生都知道俄罗斯现任总统是普京的学情,笔者在出示普京的办公图片后,这样进行课堂导入:普京身后的画像是谁呢?是彼得一世,也就是彼得大帝。2003年,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的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为什么普京说他此生最佩服的人是彼得大帝?彼得大帝在俄国历史上作出了什么重大的貢献?俄国又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俄国的改革”。这样的导入自然贴切,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教学俄国的发展历程时,为了帮助学生简单了解该内容,笔者设计了如下连线题:

再如,教学彼得一世改革时,出示西欧各国与俄国的对比材料后,笔者把国家比作一个人,说道:“此时的西欧各国像健康的年轻人正在茁壮成长,而俄国则像一位疾病缠身的老人,步履蹒跚。彼得一世面对这样一位病人开出了怎样的药方呢?”以此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学生学习完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后,笔者又连续提问:“该药方疗效如何?有没有副作用?”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这样就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进而引导学生较好地学习了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俄国1861年改革时,如果再像学习彼得一世改革那样一步步学习背景、人物、内容、影响,就会显得方法单一,提不起学习兴趣。于是,笔者出示表1,让学生通过填表和对比的方式来学习俄国1861年改革。

四、知识小结,纲举目张

课堂小结是历史新授课不可缺少的一环,犹如一出戏的压轴,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课堂小结,可以为一堂课的成功锦上添花,达到余音绕梁的效果。本节课,根据农奴制这条教学线索,笔者设计了如下课堂小结(见图1):

这个课堂小结不是对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而是对历史规律和知识内在联系的揭示,能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有一种豁然开朗、更上一层楼的感觉。

此外,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还做到了以下几点:第一,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二,注重史料教学,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第三,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时序性和历史地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通过对史料的分析、解读,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参加本次“教学能手”评选活动,虽然紧张忙碌,但收获满满。笔者对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方式等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这是一次自我成长,更是一次自我超越。当然,其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今后,笔者将继续加强教研和实践,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思路清晰
秀逗蘑菇村
锐意创新为态度?多面审思求正道
非典型性议论文教学路径分析
初中记事记叙文写作序列探讨
尝试运用结构化思维进行教学设计
神回复
椭圆中的定点与定值
让写作思维插上翅膀
小学语文阅读感悟
快乐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