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历史教材插图培养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2022-06-16王冰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七年级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王冰

[摘   要]时间和空间是学习和研究历史首先要明确的要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历史教材插图来确定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坐标,进行多角度跨课时跨单元的历史知识学习,对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极为有效的。

[关键词]历史教材插图 ;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七年级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07-0058-03

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史实,而且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时间和空间是学习和研究历史首先要明确的要素。历史教材插图能够非常直观地再现历史,运用其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是必要而且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历史教材插图与时空观念

不同的历史教材插图承载着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统编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可以分为形势图、文物图、人物图等。我们可以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来分析历史教材插图所反映的时间和空间信息。

统编七年级历史教材中文物图和人物图居多,这与七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相符,也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密切相关。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小学向初中过渡的时期,这期间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都会产生不同的变化。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最后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期。较为形象、生动的文物图和人物图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不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还要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学习历史,从而明晰历史概念、时代特征以及历史发展趋势。历史教材插图为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提供了工具。

通过对两所学校历史教师的问卷星调查显示,70%左右的历史教师经常使用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教学,但同时也存在着简单使用历史教材插图的问题。这里的“简单使用”集中表现为仅让学生了解标题或浅层次内容。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1.深入讲解历史教材插图可能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2.缺乏对历史教材插图作用的深入认识,没有充分认识到历史教材插图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3.未掌握一定的解读历史教材插图的方法。课堂教学实践表明,灵活解读历史教材插图既有助于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为了让这一素养更好地落地,必须把它细化。如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的“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课所关涉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可以细化为:1.探究隋朝大运河地理空间的特点的能力。2.探究隋朝大运河在地理空间上产生的作用的能力。3.探究隋朝大运河成功开凿的历史和地理原因的能力。4.探究兴修大运河的必要性的能力。每一张历史教材插图所反映的时间和空间信息都可以结合具体的授课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需综合考虑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教学重点等。

二、文物图中的时空观念

统编七年级历史教材中静态的文物图和人物图的数量较多,学生对此类插图较感兴趣。对于静态的插图,教师要通过分层的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其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提升时空观念核心素养。下面以图1(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为例进行分析。

利簋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驱动性问题:1.描述该簋的形制特征(从外形、纹饰等方面进行描述)。2.铭文的内容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3.为什么西周时期出现大量青铜器?4.该文物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学生直观感觉到利簋类似今天的酒杯,但基本看不清它上面的纹饰。同时,学生通过梳理本课内容了解到,西周时期的工匠就已经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青铜器具。但是,学生对利簋所反映的西周时空特征缺乏足够的认识。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这件文物及其所处的时代,必须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图1加以分析。

从静态角度看,利簋上的纹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周时期社会生产、生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特征。利簋的腹部和方座座壁都以饕餮纹为主题纹饰。饕餮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凶恶的野兽。饕餮纹体现了兽性的残忍,也间接展现出统治阶级的威严。利簋反映出早期国家对强化统治的探索。

利簋铭文记载的是周武王牧野伐纣的过程,因此该铭文不仅需要静态的解读,而且需要从动态角度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分析。制作利簋的人叫“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便用武王赐予的青铜,铸造了这件青铜器来记功及祭奠祖先。这从侧面体现了西周对地方的治理措施,屬于空间上的特征。西周根据血缘关系和功劳的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进而加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周王朝以青铜器鼎、簋的数量来区分贵族等级,这体现了西周崇尚礼制的时代特征。通过对礼器使用规格是否规范进行分析,就可以从侧面了解到时代特征的变化,如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礼乐崩坏的局面,反映出诸侯争霸的历史特点。

通过从静态分析纹饰到动态分析器物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学生对西周的政治手段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西周的时代特征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学生只有抓住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在中华文明史中的地位,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某一历史阶段特征与该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是相匹配的,因此教师应结合社会发展状况让学生对历史形成横向的直观认知,以加深他们对历史的认知。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西周时期,青铜器与分封制和礼乐制度都有关联,且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和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所以出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学生通过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的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上全面加深了对商周时期历史的认知。

利簋所反映的空间和时间信息已经超出了一节课的内容,涉及多节课多单元的内容,因此在分析过程中可以把多节课的内容综合起来,从政治、经济等角度来梳理。

三、形势图中的时空观念

统编七年级历史教材中,形势图是综合性较强的插图之一,也是提升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关键学材。教师应通过层层深入的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由静入动分析形势图,再讲解从动态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截取的静态社会剖面,以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下面以图2(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为例进行分析。

驱动性问题:1.找出隋朝大运河的中心、起点、终点以及连接的水系。2.大运河和中国主要水系的流向是怎样的?3.大运河为什么可以开凿成功?4.隋炀帝为什么要兴修大运河?

学生从图2中找出了运河的中心、起點、终点、连接的水系等信息,同时分析出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主要的河流大都是由西向东流并最终注入大海,缺少南北走向的大河。大运河大致是自南向北流,它的开凿对于加强南北交流是大有裨益的。学生通过对历史教材插图进行静态时间下的空间信息提取,就能较全面地理解有关隋朝大运河的基本地理空间知识。

学生结合教材得知,隋文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从而为大运河的开凿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学生还概括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学生解答这些驱动性问题时基本都是从教材中找寻答案的,但是“隋炀帝为什么要兴修大运河”这一问题无法从教材中获取答案。要想解答这一问题,便需要在静态的空间中分析动态时间,即对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演变特征进行分析。

如何在静态的地理空间里分析动态的时间呢?历史教材插图可以将一定地理空间中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展现出来,承载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信息。有些信息并不一定会直接呈现出来,需要突破历史教材插图的空间限制深入挖掘。这种挖掘是伴随着对史料的深入解读而逐步实现的,在挖掘过程中需要突破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限制,需要探究更长时间段的历史。

在分角度解读时,首先从静态角度入手,在历史教材插图中提取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历史信息要素,确定相关要素所属的时间和空间坐标;其次从动态角度梳理相关历史要素的发展演变情况,即在梳理时间线索的基础上分析为什么相关历史要素在某一时间段内呈现出这样的特点;最后横向对比同一时期不同地理空间中的同一历史要素。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朝初年这一时间段的政治演变情况,这关涉空间的时间特点。学生通过制作这段历史的朝代变更年代尺可以发现,这一时期南北方处于分裂状态且时间长达三四百年。隋朝的建立虽然结束了分裂,但长期分裂造成南北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裂痕却很难在短时间内弥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南方地区政治局势的最大特点是门阀世族势力庞大。隋炀帝初登皇位时,江南地区的门阀世族势力仍然对中央的统治有一定的威胁。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对四方疆域尤其是江南地区的控制,开凿南北走向的运河,成为隋炀帝的当务之急。

南北方经济格局的变化是促使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梳理汉朝到隋朝中国南北方经济格局的变化。

汉朝时期北方地区的经济较为繁荣,可以说经济重心仍在北方。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受到了五胡十六国的战争影响。这便导致中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战争对北方经济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而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因此北方大批劳动力南迁并带去了很多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得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隋统一全国后,政治中心在北方地区,与南方沟通多有不便,物资传送不及时,这使隋朝政府意识到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是非常必要的。

学生通过梳理魏晋南北朝到隋朝初年这一时间段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特征,深入理解了开凿大运河与巩固国家统一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了对这一历史时期时空特点的认知。

动态解读和静态解读历史教材插图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静态解读历史教材插图可以呈现浅层次直观的时空内容,动态解读历史教材插图可以梳理出深层次的时空信息。研究表明,利用时空坐标确定历史教材插图所反映的时间中的空间信息和空间里的时间信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严之盛.历史地图的特点与种类[J].青海教育,2008(6):34.

[3]  冯一下.探寻历史时空观念培养的新方法:以时空“合成”为中心[J].中学历史教学,2017(8):11-14.

[4]  周朝阳.建构立体的历史时空认知体系:历史时空观素养目标研究与实践探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5):31-33.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七年级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浅谈七年级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七年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参与度
镜头中的组诗
足球:脚内侧踢球的教学设计(片段)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