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壁外耳道重建鼓室成形术在胆脂瘤性中耳炎听力重建中的应用效果

2022-06-15崔云东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2期

崔云东

【关键词】软壁外耳道重建;鼓室成形术;胆脂瘤性中耳炎;听力重建

中图分类号:R7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22)02-0072-04

胆脂瘤性中耳炎又称中耳胆脂瘤,临床主要表现为鼓膜穿孔、耳内流脓等,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上皮移行学说、鳞状上皮化生理论等相关[1]。胆脂瘤性中耳炎发病率较高,如不及时干预最终可引发耳聋。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多以手术为主[2],常用术式为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该术式可有效清理病灶,促进病灶引流,但可能会导致外耳道及中耳等部位形成大腔,导致术腔感染[3];且术后需定期清理痂皮,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影响其正常生活。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临床对胆脂瘤性中耳炎认知也不斷加深,逐渐了解该病发病规律、病因等,在清除病灶同时尽量保留听觉功能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4]。近年来软壁外耳道重建鼓室成形术逐渐用于胆脂瘤性中耳炎治疗中,但目前关于其对术后听力重建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胆脂瘤性中耳炎患者展开研究,旨在观察软壁外耳道重建鼓室成形术对胆脂瘤性中耳炎患者听力重建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临沂河东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胆脂瘤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25~60岁;②符合胆脂瘤性中耳炎诊断标准,存在听力下降、反复耳内流脓等表现,CT显示鼓室、乳突腔存在不同程度病变,部分可听见骨质及骨链破坏;③均无颅内外并发症。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存在肝、肾功能不全者;③智力、精神等功能障碍影响临床沟通者;④有手术禁忌证者;⑤存在鼓膜穿孔者;⑥近期服用耳毒性药物者;⑦因自身原因退出研究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行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取侧卧位,术耳朝上,常规消毒,在患者耳后做“C”型切口,经鼓室入路,充分开放乳突及鼓窦,对皮肤、皮下组织进行分离至外耳道,充分暴露颞肌,取2.0cm×2.0cm大小的颞肌筋膜,平摊后脱水备用。分离外耳道后壁皮肤至鼓环,取数块皮质骨,收取骨粉备用。清除胆脂瘤和肉芽组织,显微镜下观察确保已彻底清除,应用布地奈德+抗生素药液反复冲洗术腔,完成开放式乳突根治。行听骨链重建,用骨粉填充鼓窦,用颞肌筋膜修补鼓膜进,并于乳突内滴入生物蛋白进行固定,常规修剪外耳道皮瓣,置入明胶海绵压迫鼓室,行耳甲腔成形,填塞碘仿纱条,常规引流后缝合切口,加压包扎。

1.3.2观察组 行软壁外耳道重建鼓室成形术,到取颞肌筋膜之前步骤与对照组一致。于显微镜下经鼓窦入口,充分开放乳突、鼓窦,分离外耳道后壁至鼓环,于距鼓环6mm处切开后壁皮肤,取乳突皮质骨备用。经筛区入路,使乳突轮廓化并行断桥,削低面神经嵴,开放隐窝,对胆脂瘤、肉芽组织进行清理,应用布地奈德灌洗术腔,重建听骨链,行鼓室成形术。鼓膜穿孔修补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将耳后肌骨膜瓣置于面神经嵴后方,以海绵填塞乳突腔进行固定。对外耳道后壁皮肤进行复位,术腔填塞含抗生素粉的碘仿纱条,乳突腔放置引流管,切口行间断缝合,加压包扎,手术完成。两组术后均行抗感染治疗1周,术后2周取出纱条及海绵。手术步骤见图1~图5。

图1 开放乳突,清理乳突气房及乳突尖胆脂瘤、肉芽病变

图3 颞肌瓣制作

图4 鼓室探查听力重建

图5 软壁外耳道重建

1.4观察指标 ①术后1个月治疗效果:痊愈[5]:患者鼓膜完全愈合,耳鸣、头晕等症状均彻底消失,听力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听力提高>30dB;有效:症状明显改善,听力提高15~30dB;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听力恢复不足15dB。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术前、术后1个月气骨导差、气导听阈:行纯音听阈测试,测试值越低表明疗效越好;③预后:包括干耳、结痂、复发率等。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两组气骨导差、气导听阈比较 两组气骨导差、气导听阈均低于术前,观察组气骨导差、气导聽阈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干耳率高于对照组,术后结痂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注:*与术前比较,P<0.05

乳突切除术为临床治疗胆脂瘤性中耳炎的首选方法,其治疗机制为有效清除病灶,促进干耳形成。随着临床医学不断进步,乳突切除术局限性逐渐凸现,对部分病变范围较广、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患者而言,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难以彻底清除病灶,术后还可能遗留耳后壁损害,形成宽大腔,需定期清理宽大腔以避免听力降低,存在一定局限性[6]。

目前临床多联合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性中耳炎,此方案可保留骨性缺外耳道后壁及鼓室外壁,对中耳构造进行重建,可提高患者听力水平,但该术式术后患者复发率较高[7]。研究发现[8],采用软壁外耳道重建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性中耳炎可进一步有效清除病灶达到干耳的目的,在降低术后胆脂瘤复发率的同时提高术后听力水平,其应用效果较好。软壁外耳道重建鼓室成形术通过建立肌骨膜瓣对外耳道后上壁进行修复,可有效保留患者外耳道上壁及皮肤完整性,利于恢复换耳外耳道生理结构及功能[9,10]。该术式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可获得快速理想的干耳效果,且取材方便,手术易操作,可有效修复缺损区,无需长期清理痂皮,容易被患者接受[11]。术中应用乳突术腔引流管做支架,可避免重建耳后壁因外耳道填塞出现移位内陷,可对乳突腔及耳后壁起到塑形作用[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术后气骨导差、气导听阈较对照组低,分析原因可能为该术式对外耳道正常形态破坏较小,可保证外耳道皮肤完整性,促进外耳道生理结构及功能恢复,进而获得理想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听力[13,14]。观察组术后干耳、结痂、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上述术式可为医师提供宽广、清晰的手术视野,可更加有效清除病灶,获得更好干耳效果,减少结痂发生,降低胆脂瘤复发风险[15]。

综上所述,软壁外耳道重建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性中耳炎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听力水平,且预后良好,复发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