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多元化生物医药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研究

2022-06-15谢伟全涂剑李国庆刘映贺冬秀易岚

高教学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多元化

谢伟全 涂剑 李国庆 刘映 贺冬秀 易岚

摘  要:现有的生物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导致人才培养与实际脱节。医药院校应有力整合高校、企业、医院、政府的力量来协同培养生物医药人才。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南华大学开创一条符合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要求又具有南华大学特色的 “四元+四协同”的多元化生物医药人才协同培养新体系。

关键词:多元化;生物医药人才;协同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5-0173-05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drawbacks in the existing training mode of biomedical talents, which leads to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alent training and practice.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integrate the power of universities, enterprises, hospitals and the government to cultivate biomedical talents. Through nearly ten years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as created a new system of "four elements plus four synergies" 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biomedical industry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Keywords: diversification; biomedical talents; collaborative training mechanism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健康中国”作为国家战略优先发展[1]。生物医药产业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现阶段急需突破的“卡脖子”领域之一,例如治疗肿瘤、罕见病等疾病的创新药物严重依赖进口。在中美“脱钩”的大背景下,只能依靠自身努力来解决这一被动局面。近年来国家更是投入近百亿资金实施了“重大新药创制计划”,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跟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差距并未明显缩小。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高校培养的生物医药人才无法满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需求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因为生物医药产业整体的发展,需要产业链(研究,生产,质量监督,销售,使用)各个环节创新人才的支撑,更需要产(企业)、学(高校)、研(科研院所)、医(医院)的协同联动。这也导致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对优秀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呈现多元化趋势,除原有应用型(技术型)外,还有创新型[2]、创业型[3]、社会服务型[4]等。多元化的人才需求为高校培养生物医药人才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给高校提出了如何培养多元化的生物医药人才这一命题。

一、我国现有生物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弊端

医药院校致力于为生物医药企业、医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院培养高层次药学人才,而现阶段我国药学人才培养出现了明显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培养的高层次创新型、创业型等药学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远远无法满足国家发展战略、医药行业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目前,传统单一的生物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已很难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现状对人才的需求,药学院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如何打破传统的培养模式,合理地设置各种课程体系,高质量地培养生物医药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近年来,欧美国家在药学教育上多方积极探索,总结了很多先进经验,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如美国的6年制药学博士(Pharm.D)学位教育(这里的药学博士是一种专业学位)[5]。日本的药科大学和欧美相比在基础科学教育方面加大了力度,20世纪90年代日本药学本科毕业生到医院和社会药店的比例超过了60%,这促使日本加强了药学生临床实习和医疗系统方面的教育,2006年日本全国国立、公立大学药学部修改了原来的4年制本科教育,设置6年制以及“新”4年制两种独立的本科药学教育体系。在教育模式方面,欧美及日本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拓宽知识领域,这是我国药学教育所不及的。美国、日本的药学教育模式,对我国药学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近十几年来,我国从事药学教育的高等院校,特别是传统的药学教育“老五校”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药学教育模式方面走在了前面,形成了具有各自特点的教育模式[6],尽管我国药学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培养模式单一,培养过程过于封闭,过于重视制药工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忽视创新研究人才、药学服务型人才特别是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等问题[7-8]。造成所培养的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难以应对较复杂的学科交叉问题,使得我国培养的优秀药学人才储备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总而言之,有关高校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并结合自身办学实际,积极筹划,逐步推进,通过学科体系的构建,与行业企业积极互动,在推动产业体系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9]。

二、协同培养是实现多元化生物医药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我国不少普通医药院校在生物医药人才培养方面结合自身实际条件也进行了大量探索,比如导师制、兴趣小组制和全方位培养机制等[10-11],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培养的药学专业毕业生大多为应用型,主要到企业的生产一线工作,少数为社会服务型,到社会药房或医院药房工作。随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特别是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后,生物医药企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大大增加,原有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而仅凭高校一己之力很难完成上述使命,它需要校校(高校与高校)、校企(高校与企业)、校医(高校与医院)、校地(高校与地方)等多方协同培养。作为我国生物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摇篮,医药院校必须紧紧抓住“多元化人才协同培养”这一核心,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生发展、协同机制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与实践,主要解决以下核心问题:地方高校如何協同有关力量培养多元化的生物医药人才?这个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多元化生物医药人才培养的内涵。时代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明晰生物技术、药学等专业多元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内涵。生物医药产业需要什么样的生物医药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需求多样化,培养目标也必然多元化。(2)同谁协同培养多元化的生物医药人才。针对生物医药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目标,除了整合已有的校内资源(学科、专业、课程、教材等)外,还必须走出校园办教育,通过校-校、校-企、校-医、校-地协同培养多元化人才,避免走封闭化的老路。从而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三、对我国多元化生物医药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的思考和探索

个人认为多元化生物医药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1)应根据时代要求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围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征集多方意见(学校方,学生,实习单位,用人单位)不断完善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彰显协同教育特色。(2)紧扣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围绕多元协同人才培养目标,将生物技术、药学专业扎实的基础教育与生物医药行业用人单位对专业知识的需求有机结合,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和完善。(3)教材及教学资源建设。围绕多元化生物医药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广覆盖、保质量、重实效的原则,以满足师生需求为出发点,坚持育人为本,积极开展教学资源建设。(4)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管理制度,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围绕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将多元化人才培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二)协同培养机制的探索。(1)应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建立人才共育合作机制。学校与企业、医院、科研机构、地方政府等单位相互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运作系统,共同发挥对人才培养的协同作用。(2)突出“双师型”建设,建立配套的生物医药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在学校与企业、医院、科研机构、地方政府等单位等相互配合协作中,依据“双方联动、双岗交替、双向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着力打造一支教育理念先进、勇于探索创新、改革意识较强、专业素质较高,“教学、科研、管理、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南华大学在多元化生物医药人才协同培养方面的主要实施过程

南华大学分别于2000年、2001年开办了生物技术、药学专业,近二十年来,两个专业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4 000名本科毕业生。近年来,南华大学药学院在生物医药人才协同培养方面结合自身实际条件进行了大量探索,其主要实施过程如下:(1)广泛调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凝练我校生物医药人才培养的新思路。(2)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围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彰显多元协同教育特色。(3)紧扣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围绕多元协同人才培养目标,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和完善。一方面,将相对独立的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突出实践创新课,加大选修课比重,形成多元化课程体系。(4)教材及教学资源建设。一是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精选内容,科学整合,编撰相关理论与实验精品教材,以教材建设促进课程建设。二是不断丰富优化网络课程资源,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提供条件。三是发挥南岳生物资源优势,进行野外实习,通过标本、图谱、图库建设,提高教学效果,拓展学生视野。四是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科研资源有效地转化为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5)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建立人才共育合作机制。 生物技术、药学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靠学校资源很难完成对人才的培养任务。学院的生物技术和药学专业在近20年的办学中一直紧抓与企业、医院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如学校的三所附属医院、衡阳市中心医院、衡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检疫中心、湖南省新合新药物有限公司、浙江奥翔药业有限公司等。产业、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运作系统,共同发挥对人才培养的协同作用。(6)突出“双师型”建设,建立配套的生物医药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依据“双方联动、双岗交替、双向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着力打造一支教育理念先进、勇于探索创新、改革意识较强、专业素质较高,“教学、科研、管理、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7)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管理制度,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切实落实“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日常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和监督。二是结合生物医药专业特点及“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目标,构建实践、实习环节的管理和监控体系。三是完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信息反馈平台,不断完善培养内容,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五、南华大学在多元化生物医药人才协同培养方面取得的实践成效

(一)瞄准生物医药多元人才协同培养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有针对性地修订生物技术、药学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新制定了药学协同創新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于2015年成立了药学创新协同实验班。新的培养方案中减少了理论课学时,增加实验课学时,同时实验课的综合性、设计性得到加强,另外同时增设“创新创业课程群”体现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要求。2017版培养方案中,生物技术、药学专业培养方案增加了创新创业课,并邀请了浙江奥翔药业有限公司等公司的高管来给学生上创业课。

(二)建立了适应生物医药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协

同课程体系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构建了由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各教学环节联系密切、互为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体现了“产学研”三结合的思想。

(三)教材及教学资源建设成果显著

近年共编写教材13部,其中主编5部,副主编5部,参编教材3部,相当一部分教材为“全国高等院校药学类创新型教材”。此外还编写了选修课讲义、留学生全英语实验讲义等。形成涵盖理论、实验、学习指导组成的系列教材。

(四)建设不同类型的实习基地,为多元化人才协同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逐年建设,目前已有药学实践教学基地近9家,分为“四类三层次”建设和管理,即“科研类”“生产制剂类”“医药流通类”“临床药学服务类”,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见习实训、顶岗实习三个阶段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与湖南省新合新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奥翔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签订“生物医药人才培养协议”,形成学校与市场双主体共同培养生物医药专门人才办学格局,使人才更加满足市场需求。

(五)校企医密切配合,切实提高师资队伍能力和水平

通过建立生物医药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共同体和高水平师资共享机制,目前承担药学学生校内外教学活动的企事业以及医院兼任教师有30多位。邀请具有临床经验的医生或药师给学生主讲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等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对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六)形成“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與评价体系

吸纳医药企事业单位专家意见,修订了《毕业实习管理规则》、《毕业实习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管理规定》等管理规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员、全面、全程“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七)适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要求,培养优秀的多元化生物医药人才

所构建的协同培养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有力的提升了相关专业学生的创新、就业、创业和社会服务的能力。2020年12月南华大学药学院与湖南新合新集团校企协同培养基地获批湖南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南华大学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学院”及“湖南省普通高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这标志着南华大学经过多年摸索的多元化生物医药人才协同培养体系获得实践的检验和社会的认可。

六、南华大学在多元化生物医药人才协同培养方面取得的理论成果

南华大学紧紧抓住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对人才多元化需要这一重点,通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揭示生物医药多元化人才的内涵:即创新型、应用型、创业型和社会服务型。同时打破以往人才培养单一化、格式化、封闭化的弊端,有力整合高校、企业、医院和政府的力量来协同培养生物医药人才,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开创了一条既符合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要求又具有南华大学特色的 “四元+四协同”的多元化生物医药人才协同培养新体系,如图1所示。“地方高校生物医药多元化人才协同培养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获得南华大学2019年教学成果二等奖,“生产实践+药物研发”双轨联动的独立学院应用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获得2019年度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总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方式有三大弊端:培养方案格式化,培养模式单一化,培养过程封闭化。特别是培养过程的封闭化,导致了我国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产业需求严重脱节,导致企业必须对应届毕业生花大量的精力进行上岗培训才能满足工作要求。所以多元化生物医药人才的培养仅靠高校单打独斗,封闭化培养,无异于闭门造车,显然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协同培养是高校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必然之路。作为地方医药院校必须通过摸索实践,逐步实现校-校、校-企、校-医、校-地等多方来协同培养多元化的生物医药人才,以满足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悦,罗跃娥,王文洁,等.“健康中国”背景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4):9-11.

[2]刘阳,雷小勇,郑兴,等.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3):3-4.

[3]刘月新,林燕,徐菲.构建药学类学科竞赛平台,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J].广东化工,2018,45(2):163-164.

[4]刘欣.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方式研究与实践[J].产业科技创新,2020,2(13):125-126.

[5]王欣然,姚文兵.“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的高等药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挑战与思考[J].医学教育管理,2016,2(6):729-733.

[6]邵伟,张泰松,张娜,等.构建药学教育创新体系多层面培养创新人才[J].药学教育,2014,30(6):15-18.

[7]黄锐,于桐芮.多元融合协同视角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2):10-12.

[8]杜保鹏,马艳粉.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6):37.

[9]蔡志奇.高校构建“药工融合”学科体系的基础研究[J].药学教育,2017,33(1):5-11.

[10]谢伟全,谢志忠,贺冬秀,等.普通高校全方位培养药学专业人才的探索[J].药学教育,2018,34(5):6-9.

[11]梁璐,杜玲然,林忠晓,等.药学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7(6):116-121.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多元化
山西大同:多元化养老服务 托起幸福“夕阳红”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从“跨界”现象看现代筝曲的多元化发展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卫计委再推“健康中国”战略型 健康产业或迎利好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