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建设的新使命与编写要求

2022-06-13胡滨耿培新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技能运动

胡滨 耿培新

摘    要:在新时代,体育与健康教材建设要针对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坚持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的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建设健康中国、体育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新颁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构建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为体育与健康教材建设指明了方向,较好地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改革创新的精神。编写体育与健康教材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通过情境创设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使教材体系结构清晰合理、呈现形式新颖有趣,还要合理、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重视跨学科融合内容的构建。

关键词:《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2022年版)》;体育与健康;教材建设;文化自信;核心素养;情境创设;信息技术;跨学科

中图分类号:G 807.03          学科代码:04030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textbooks in the new era should aim at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teaching practice, adhere to the requiremen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extbooks is a matter of state power, uphold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Health First” and make due contributions to building Healthy China and Sports Power. The newly promulgated Compulsory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 for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2022 Edition) builds a new curriculum content system, which leads the way forwar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textbooks, and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new era and the spirit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compiling textbook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correct political direction, take the cultivation of key competencies as the orientation, follow the laws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carry forward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Situation creation can be applied to change students' learning methods, and the textbook structure should be organized clearly and reasonably, and also the contents be presented in a creative and interesting way. We should also effectively us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interdisciplinary content building.

Keywords: Compulsory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 for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2022 Edition) ;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develop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cultural self-confidence;key competencies, situation cre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interdisciplinary

教材是指依照课程标准编写,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也是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和主要工具[1]。当前,加强教材建设,提高教材质量,是党和国家从事业发展需求和未来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所构筑的基础工程和战略工程[2]。高质量的体育与健康教材對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升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新颁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再次明确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方向,并对新时代体育与健康教材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规划和要求[3]。本研究以《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教材编写建议为依据,从体育与健康教材建设的历史作用和面临的新使命切入,对新时代体育与健康教材体系的新变化进行分析和讨论,阐述了新时代体育与健康教材的编写要求和应具有的特点。3ECDFFAE-BCCE-4958-9B40-24EA55CB4BDC

根据《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的规定,中小学教材是指根据国家课程方案编写的、供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使用的教学用书,以及作为教材内容组成部分的教学材料(主要包括教材配套的音视频、图册和活动手册等)。其中,国家课程教材应依据国家课程教材建设规划、中小学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编写,并经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方可列入全国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供各地区选用[4]。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国家课程,根据不同学段或不同教学内容,须经审核的教材有两种:一种是学生使用的教科书,另一种是针对学生教科书中未涉及的内容或学段所编写的教师用书,两者按同样程序进行审核。本文所指的体育与健康教材是这两种的总称。此外,我国中小学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名称在2000年[5]至2001年[6]逐步由“体育”改为“体育与健康”。本文在讨论体育与健康教材建设的历史作用时所指的体育与健康教材,既包括2000年之前的体育课程的教材,也包括现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材。

1   体育与健康教材建设的历史作用与所面临的新使命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建设的历史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的建设与发展是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同步进行的,教材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反映和体现了相应时期学校体育工作及体育学科、健康教育学科的主要思想与教育理念。

在2001年前,编写教材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主要规定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和评价标准,提出贯彻执行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体育与健康教材的编写应坚持“一个目的、三项基本任务”的教学总目标,精选教材内容。在教材内容分类上采用综合分类的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小学低年级以基本动作、游戏、韵律活动为主,小学中年级以上以运动项目、发展身体素质练习的各种健身手段为主[7]。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与健康教材从无到有,从借鉴、发展到创新,对提高我国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更加规范和更加系统,促进了中国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满足了国家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日益突出,体育与健康教材建设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同时,教材内容的容量与选择性、选择教材内容的依据、教材内容的重复以及教材内容分类与排列方法等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8-9]。

从2001年开始,课程标准替代教学大纲成为教材编写的依据,体育与健康教材建设也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一时期编写的教材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将课程目标按照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进行分类,以目标统领内容,并且按照水平段划分层次和编写教材。此后,在2017年版的课程标准中提出,要以学科核心素养统领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要使教材成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10]。

回顾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建设的发展历程,特别是2001年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建设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巨大的发展,对引领和推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改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1)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体育与健康教材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德育为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注重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介绍和传承,引领学生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2)对学校体育的认识不断深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学校体育的认识从“增强体质、学习掌握体育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变为“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之后又发展为“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同时,体育与健康教材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结合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合理安排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与体育锻炼实践内容的比例,不断充实和完善教材内容,将体育和健康教育相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和健康地发展,使体育与健康教材的健身育人的本质特征得以丰富和落实。3)针对教学实际不断创新教材内容体系。体育与健康教材始终坚持精选教材内容,体现基础性,加强选择性,坚持目标统领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优化教材内容体系,把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体系转变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体系,从“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再到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核心,并尝试构建结构化的教材内容体系,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提高和发展。4)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与健康教材注重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日常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视角来编写教材,从问题导入,以活动带动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坚持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体育与健康教材,帮助广大教师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精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材成为落实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6)不断改进教材版式设计和呈现方式,教科书的插图形象、生动、直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认知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育锻炼动机。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引领下,体育与健康教材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在教材编写和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尚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虽然有些问题并非是教材本身的问题,但是与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也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1)在体育实践内容的教学中缺乏针对发展学生体育品德的全面的、系统的和有效的手段。在教学大纲中一贯强调要把体育与德育相配合[11]。2017年版之前的课程标准在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12]。2017年的高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科德育,并凝练了体育品德这一学科核心素养[10]。在各版本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中也都编写了有关体育品德和心理健康的内容,在实践部分的教学内容中也都提出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等。但是,在实践内容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时,仍然存在空洞说教、词语标签和“蜻蜓点水”等形式化和随意化的问题[13]。还有的体育教师对运动技能教学的认识较为狭隘,不善于挖掘运动技能教学中的教育性因素,对学生的体育品德教育常常沦为“空心”德育[14],缺乏实效。总而言之,在引领教师通过体育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方面,体育与健康教材还需要进一步加强。2)对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存在不同的认识,健康教育落实情况较差。教学大纲一贯重视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健康,还从1988年开始提出了体育与卫生保健教育密切结合的原则,并不断增加有关卫生保健常识和健康知识的教材内容[11]。在课程标准中将基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作为划分课程内容体系的依据之一[15]。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与健康教材编写了相应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普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部分理论知识讲授的是“与体育密切相关的健康知识”的内容。3)对体育比赛的认识和教学实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教学大纲中,把田径、体操、球类等运动项目主要作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手段,直到2000年版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才提出要以“会打球”作为评价标准[11]。在2017年版之前的课程标准中虽然提出了要对比赛中学生的技战术运用能力和情意表现进行评价,但是直到2017年版的课程标准才把“体育展示与比赛”作为运动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予以强调[10]。此外,在以往的教材和教學实践中也存在单个运动技术的教学内容偏多、在比赛中运用技战术的教学内容偏少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认为,学校体育中存在的学生喜欢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体育课上学生学不会运动技能,而且体育课上也没有竞赛[16]。4)按照学段或年级编写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选择性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虽然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但由于教材是按照学段或年级编写,因此各地各校对教材内容的选择性并不强,还有的学校因为场地、设施和人员等条件,以及气候等原因没有进行相关项目的教学或没有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应的技能,因此还会出现在初中或高中重复小学的部分课程内容的情况。5)教材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不足。根据有关要求,现行中小学教材中不得出现链接网址、二维码等信息[17],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在教材中使用数字化资源的途径和方式,现行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数字资源大多较为匮乏。3ECDFFAE-BCCE-4958-9B40-24EA55CB4BDC

1.2  体育与健康教材建设面临的新使命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对于加强教材建设、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建设“体育强国”、深化“体教融合”,以及在新时代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材建设都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1.2.1  落实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的要求

教育的基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材是解决这一基本问题的重要载体。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材建设,2017年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18]。2019年出台的《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使我国教材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并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教材建设的价值和定位[4]。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抓好教材体系建设。从根本上讲,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19]。这一论述揭示了我国教材建设的本质特征和重要意义,清晰地说明了教材不是个人学术思想的体现,而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抓手。

1.2.2  是建设“健康中国”和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20]。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21]。2019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再次强调要坚持预防为主,要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并提出要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22]。在教育领域,“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已经作为推进和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2021年8月发布的《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构建高质量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养成健康生活方式[23]。教育部于2021年10月发布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进一步明确了在中小学进行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并要求在课程教材、教育教学等育人环节认真贯彻落实。同时,该文件中明确提出,要结合学科特点,以体育与健康学科落实为主,有机融入其他相关学科[24]。以上表明,学校体育已成为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途径和抓手,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已成为学校体育的时代价值所在[25]。

1.2.3  是建设体育强国、深化体教融合与加强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被提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 [26]。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27]。这一论述既明确了体育发展的战略方向、战略目标,也极大地提升了体育发展的战略地位和战略空间[28]。为了落实这一要求,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都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将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青少年竞赛体系和学校竞赛体系有机融合[29]。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于2020年8月共同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30]。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10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再次提出要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强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31]。这一系列文件重塑了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关系,明确了要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融合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发挥学校体育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还要通过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在体育活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一目标的实现[32] 。

总之,面对存在的问题和时代发展所賦予的新使命,体育与健康课程和教材建设如何扎实落实、如何创新发展以助力学校体育的供给侧改革,这是学校体育工作者特别是体育与健康教材建设者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2   探索和构建新时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材体系

2.1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与教材体系的变化

新时代体育与健康教材的编写应遵照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点,符合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实际需要。《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方面的核心素养,以及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5类课程内容,构建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3]。这一课程内容体系不仅与《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31]基本一致,而且体现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提出的“打好共同基础,关注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适当增加课程选择性,提高课程适宜性”[3]的原则。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以陈述性知识为主,需要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使学生学习与掌握,进而提高认识,逐步形成健康的行为方式;而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内容是以程序性知识和动作技能的学习为主,需要通过身体练习及比赛等形式使学生发展和掌握相应的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体能、增进健康、塑造体育品德。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容既可以与健康教育的内容相结合,也可以与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相结合。3ECDFFAE-BCCE-4958-9B40-24EA55CB4BDC

《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要求:体育与健康教材根据课程内容分类编写,就健康教育、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内容编写学生使用的教科书;就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内容编写教师用书[3]。这一要求意味着新时代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体系将发生明显的变化(如图1所示),将更有利于课程标准的实施,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向更高质量发展。

2.2  学生教科书及配套教师教学用书

根据《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学生使用的教科书主要呈现健康教育、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等内容,以健康教育内容为主,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内容为辅[3]。这一要求有利于厘清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提升健康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地位,提高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更好地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此外,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还应编写与学生教科书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

《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定了“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目标,明确了健康行为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4个维度,同时还规定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包括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疾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安全应急与避险5个领域[3]。学生教科书中的健康教育内容应全面落实《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有关要求,并根据《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24]的要求适当拓展和丰富相关内容。此外,为有效引导中小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来促进身心健康,还要重视体能锻炼原则和方法的介绍,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并且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总之,在编写学生教科书时要重视将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健身育人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形成安全意识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和全面发展。

学生使用的教科书不仅要有健康教育的内容,而且要有关于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的内容。教科书中的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的内容主要包括:革命领袖的体育思想和实践、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的知识、中国运动员为国争光的光辉事迹、中华体育精神、体育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会、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和原理、体育比赛欣赏、体育的价值和功能等方面。这些内容对加深学生关于体育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以及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都有重要的作用。

2.3  体能教师用书

体能学练不仅能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而且还是发展专项运动技能的基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要求,体能的学练主要针对改善身体成分,发展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反应能力、位移速度、协调性、灵敏性、爆发力、平衡能力等[3]。因此,在编写体能教师用书时,要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特别是体能发展敏感期的特点合理安排各学段的教学内容,并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有机结合。要通过生动有趣、丰富多样的练习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进行体能学练的兴趣和动机,培養学生勇于挑战、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意志品质,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基础。此外,还要处理好一般性体能与专项体能之间的关系,为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

2.4  基本运动技能教师用书

基本运动技能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新出现的课程内容,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并且为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奠定基础[3]。基本运动技能教师用书应包括塑造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移动性技能、非移动性技能和操控性技能等方面的内容。在编写基本运动技能教师用书时,可通过改变练习动作的方向、路径、节奏、水平高度、力量、速度,改变练习者与人(或物)的相对位置关系,改变练习者与同伴的动作模仿方式等途径来创编多样化的练习手段和游戏活动,使学生通过丰富的运动体验发展协调性、灵敏性、平衡能力、时空感知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和增强安全意识,从而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并能运用基本的运动术语。在编写有关内容时还要处理好幼小衔接以及与专项运动技能教材的衔接。

2.5  专项运动技能教师用书

根据《课程标准(2022年版)》,专项运动技能是三至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6类,每类包含若干运动项目[3]。专项运动技能教师用书可分类编写,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各运动项目的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战术运用、体能、展示与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等。

《课程标准(2022年版)》还提出,各运动项目学习起始年级可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教学条件确定[3]。可见,按照《课程标准(2022年版)》分类编写的专项运动技能教师用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各个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和促进学生专项运动技能发展的需求。由此,在编写专项运动技能教师用书时应针对各运动项目的教学内容进行贯通设计,并按照《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的各水平层次的要求合理安排难度进阶,还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体育学习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教法手段,并根据不同学段的实际情况设计大单元教学计划示例,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大单元教学。此外,《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还提出“应根据内容需要,开发相应数字演示资源,嵌入教材中”[3]。因此,在编写专项运动技能教师用书时,可同步拍摄相关技术动作演示的视频并以数字资源链接嵌入教材中。这些视频既可以在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学中使用,也可以在课下供学生、家长和教师观看。

3   新时代的体育与健康教材的编写要求

3.1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

《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中规定,国家课程教材实行政治审核,重点审核教材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4]。《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提出,要使学生能够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3]。《课程标准(2022)》中也提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教材的育人功能[3]。由此,新时代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应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放在首位,重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要认识到坚定文化自信,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抉择,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应然之举[33]。要重视挖掘和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和体育与健康相关的内容,编写成适合学生学习、价值导向明确的教材,并引导学生积极体验和反思,使学生感悟到,“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34]。3ECDFFAE-BCCE-4958-9B40-24EA55CB4BDC

在编写教材时,不仅要精选教材内容,还要创新教材呈现形式,将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及政治标准有机融入教材内容,而且不能简单化和“两张皮”。具体而言,一是在教材内容选择上,要精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革命领袖的体育和卫生健康的思想与实践、中华体育健儿拼搏进取和为国争光的中华体育精神等内容。例如: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新时代中国女排精神,以及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等。这些内容不仅可以在学生教科书的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等内容中编写和落实,还可以在专项运动技能教师用书中进行渗透,供教师在相关运动项目教学时对学生进行介绍。通过这些内容可以培养和塑造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良好的品德修养,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和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二是在教科书的呈现形式上,要采用“小故事说明大道理”的方式编写教材,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思想认识实际,将精选的内容以具体的事例和情境,特别是以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和情境来激励和感染学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将抽象的思想观念内化于心。三是在教师用书的教法设计上,要重视以体育比赛或展示为载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学生具备积极进取、勇敢顽强、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体育精神,形成遵守规则、诚信自律、公平竞争的体育道德,并表现出自尊自信、文明礼貌、责任意识、正确的胜负观等体育品格,充分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健身育人的独特价值,使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练习和比赛过程中,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在精神境界和思想认识水平上也得到提升。

3.2  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

《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教材編写要注重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要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内容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3]。在体育与健康教材编写时,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将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材体系转变为以“发展能力为主”的教材体系,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方面充分发展。

3.2.1  夯实发展基础,提升运动能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31]。《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运动能力包括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或比赛3个维度,主要体现在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运用[3]。同时还提出,掌握某1项运动技能的基本标准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掌握和运用该项目的基本技战术;二是能完整地参加该项目的班级内和班级间的比赛或展示[3]。这些要求表明,教材的编写要注意引导教师转变观念,帮助学生在夯实运动技能的基础上积极通过体育比赛进一步发展运动能力。

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体育与健康教材除了按照课程内容分类编写,重构教材体系以外,还应重视呈现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对于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师用书来说,要在依据各水平层次的要求合理安排教材难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教材的结构和内容。首先,要从问题解决和学以致用的角度构建结构化的、“学练赛评”一体的运动技能教学体系,帮助教师教会学生掌握完整的、结构化的运动技能。其次,要通过指导教师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和锻炼的动机,以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勤练的效果。再次,要在大单元教学的安排上重视体育展示和比赛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技战术掌握程度,合理地安排相应的体育展示或游戏比赛,使学生在游戏比赛中主动运用所学的技战术,从而促进学生切实提高运动能力。

3.2.2  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塑造健康行为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健康行为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应具备的重要素养。在教材编写时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在学生教科书中应根据《课程标准(2022年版)》[3]和《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24]的要求,围绕健康行为的4个维度和健康教育的5个领域的要求精选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健康知识与技能并能在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与技能,强化“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与安全的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在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师用书中要充分体现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价值和作用,要引导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活动或游戏比赛,使学生在体育锻炼、比赛等情境中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积极应对挫折和失败,保持良好的心态。

3.2.3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体育品德

由于体育品德教育具有内隐性的特点[14],教师常常难以把握学生体育品德水平的实际情况及相关教学效果,同时也比较缺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品德的有效手段。因此,除了在教科书中编选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体育品德的教育之外,还要在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师用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帮助教师结合体育学习、练习和比赛的特定情境挖掘其中能够培养学生体育品德的相关因素,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体验,提高学生对体育品德的认识水平,发展学生的体育品德,并且还要引导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体育品德的发展进行过程性评价。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落实。一是在教师用书中以体育锻炼和游戏比赛的内容为载体,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和迎难而上的体育精神。例如:结合具体学习内容设定不同难度的目标,引导学生积极挑战有一定难度的目标和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形成勇敢顽强、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等体育精神。二是在教师用书中提示教师加强对体育课教学常规和游戏比赛规则的过程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三是在教师用书中增加对运动项目礼仪规范的介绍,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体验与实践运用。四是在教师用书中设计和编写集体运动项目和游戏比赛,并提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应有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负责任与敢担当的品格。3ECDFFAE-BCCE-4958-9B40-24EA55CB4BDC

3.3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编写任何一个学科的中小学教材都应遵循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于学生教科书来说,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学习内容和设计合理的呈现形式。对于针对实践内容的教师用书来说,要特别注意遵循人类动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要认识到儿童不是“微型的成年人”,其在身体形态、体能、认知、情感、心理等诸多方面与成年人存在巨大差异。

在编写基本运动技能教师用书时,要认识到儿童的基本运动技能是从低效、不协调和不成熟的模式发展为高效、协调和成熟的模式,而积极参与多种多样的和适宜的体育活动是促进基本运动技能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用书中一方面要将各项基本运动技能的成熟动作模式准确地呈现出来;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运动技能发展水平提供适宜难度的和丰富多样的练习方法及游戏活动,并要通过在游戏活动中改变各项基本运动技能练习时动作的形式和难度,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充分练习各项基本运动技能。同时还要引导教师认识到基本运动技能的教学重点是要促进学生形成高效、协调、灵活和成熟的基本运动技能模式,要关注学生动作表现的发展情况,而不能仅仅是跑、跳、投掷等方面的远度或高度。

在编写专项运动技能教师用书时,应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编写各水平阶段的教学内容,处理好不同水平层次之间专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进阶性。同时,还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特别是根据动作发展的特点提供适宜的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开展专项运动技能教学。其中,在小学阶段侧重于采用有助于发展专项运动技能的特定的游戏、练习或比赛的情境,引导学生在专门的游戏、练习或比赛的情境中掌握和运用相关的基本技术和组合技术,体验一项完整运动的乐趣。初中阶段应着眼于发展结构化的运动技能,使学生能综合運用多项运动技术,形成面向实际比赛需要的组合运动技术。例如:在编写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内容时,可以结合实际比赛的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投篮后如何与抢篮板球技术相结合形成组合动作,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当有人防守时如何将持球突破技术与投篮技术相结合形成组合动作,通过组合动作的练习来提高相关技术的熟练程度和运用能力。此外,还应积极创设游戏比赛或体育展示的复杂情境,引导学生在这些情境中对所学运动项目的技战术进行反复练习和运用,不断提高专项运动技能水平。

3.4  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

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永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坚守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筑牢民族文化自信、价值自信的根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青少年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具有重要意义[35]。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强调教材内容选择要突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的内容,注重传承中华武术和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的魅力,涵养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3]。在体育与健康教材中,可以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来突出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学生教科书中可以概括性地介绍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作用,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的认识。在教师用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适宜的中华优秀传统体育项目的相关内容作为教材,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悟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的特点。学生教科书中的认知性学习内容与教师用书中的实践性内容应相互配合与相互促进,共同强化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选编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教材内容时,应尊重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习俗,并注重强化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编写武术及摔跤等格斗类项目时,不仅要有基本功、基本动作、套路等内容,而且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安排对练和对抗性的练习与比赛,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武术的技击特色,在此基础上,加强武德教育,弘扬立身正直、见义勇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尚武精神[3],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的功能得以充分实现。

3.5  合理创设情境和活动

知识被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成为有用的知识,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要重视运动和健康情境与活动,创设与学生体育学练、健康成长等相关的情境,设计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3]。体育与健康教材不能只是简单地罗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还要从学生的视角,从学生遇到的真实问题出发,在真实的情境中呈现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健康成长、体育学习和锻炼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在学生教科书中,可以从学习内容的导入、知识与技能的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运用等方面来创设情境和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效果,并且要注意所创设的情景及活动要与学生当前及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联,要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及运用与相关情境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避免单一讲授知识的形式。在教师用书中,主要是通过创设游戏和比赛的情境来促进学生学习和运用运动技能,可以结合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创设贴近真实的生活情境和较为复杂的体育“学、练、赛”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将所学的多种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结构化与综合化地运用,提高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及运动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6  体系结构清晰合理,呈现形式新颖有趣

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技能、掌握方法,以及塑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媒介,教材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学科知识体系转化成面向学生的学习体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发展核心素养。对于体育与健康学科来说,无论是编写以健康教育为主、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为辅的学生教科书,还是按照专项编写各运动项目的教师用书,都需要按照课程的要求进行编写和创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教材内容的编排与呈现应符合框架结构清晰,内容编排合理的要求。学生使用的教科书应内容新颖与有趣,文字表述生动活泼,语言风格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图文并茂,吸引学生阅读和学习,并要做到编写体例规范,精心设计正文和相关栏目,文图比例得当[3]。3ECDFFAE-BCCE-4958-9B40-24EA55CB4BDC

要编写出框架结构清晰、内容编排合理的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应注意以下方面的要求。第一,体育与健康教材体系应一体化设计,按照内容结构化的要求,对同一主题在不同水平层次的内容应整体考虑,合理衔接,可以采用直线式递进排列或间隔排列,也可以采用螺旋式排列,但是均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全套教材的内容编排要具有整体性和逻辑关联性,风格保持统一。第二,在具体内容的构建上,提倡基于真实情境提出问题,用问题引出学习的主题,进而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原理、知识、技能和方法。第三,在具体内容的呈现上,要体现知识之间、技能之间的关联性,避免单一地和孤立地呈现知识和技能。第四,要注重引导学生将学到的原理、知识和技能用以解决现实生活和体育学练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呈现形式上,学生使用的教科书的版式既要规范,也要新颖有趣。在陈述具体内容时,要注意文字表述应生动活泼,图文并茂,以吸引学生主动阅读和学习,避免用大段文字进行陈述。对于较为复杂的概念,提倡使用信息图表进行呈现,既避免文字过多,又有利于学生通过直观的图表更准确地和更迅速地把握相关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当然,强调文字表述要生动活泼,并不是要“幼稚化”,而应根据各个学段学生不同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宜的语言风格。此外,教科书的开本、纸张、字号、版式等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符合学生视力健康和阅读的要求。

3.7  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兴起,重大科技创新正在引领社会生产方式发生新的变革,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知识的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的关系都在发生深刻变革。在体育与健康教材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纸质教材与数字资源优势互补,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拓展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应根据内容需要,开发相应数字演示资源,嵌入教材中[3]。

在编写体育与健康教材时,应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线上和线下相互促进的教材体系,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加丰富与便捷的数字资源,推动形成新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满足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需要,以及学生学习、练习、锻炼甚至比赛的需要。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发相关资源:1)围绕课堂教学的导入、讲解、示范等环节制作微课视频,供课堂教学时使用。例如:围绕健康教育中有关学习内容的导入、重点内容的讲解、操作性技能的示范等环节制作微课视频,以及围绕运动技能学习的多角度示范与讲解、慢动作演示等方面的需求制作微课视频。这类视频要具有短小精悍、科学严谨、动作示范清晰与准确等特点。2)围绕教学中或教学后巩固提高的需求设计教学资源。例如,针对某项运动技术的学习或体能练习的内容,可以将多种练习方法录制成视频,并配有相关的提示或口令,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练习,或依据教师的要求跟随视频练习。这些视频除了在课堂上使用之外,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供学生在课外观看和跟随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在课外进行体育锻炼。此外,还可制作一些适合室内健身锻炼的视频,供不适合室外上体育与健康课时,在教室内引领学生进行练习。3)在有关体育精神、体育文化的教材内容中链接一些优秀运动员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事迹,以及一些经典体育比赛片段的视频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体育的魅力和价值。4)在教师用书中,开发针对教师自身需要的数字资源。例如,开发武术新套路的动作示范和教法指导,以帮助教师进行备课;开发优秀示范课的课例及点评,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改进和提高教学方法。数字资源不仅可以满足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的需要,还可以考虑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尝试和实施。教师通过提供相关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前积极预习并尝试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核心概念和相关技能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并且组织练习和学习交流,然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尝试运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纸质教材中嵌入数字演示资源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要特别注意处理好纸质教材和数字资源的相互衔接关系。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在体育与健康教材建设中还可以尝试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例如,针对健康教育等教材内容,可以根据线上教学的需要开发专门的数字资源教学平台,围绕教师线上教学和学生线上学习的不同需求,赋予“教师端”和“学生端”各自不同的功能和权限,以满足线上教学的需要。再例如,还可针对体育教学评价、学生课外日常体育锻炼、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等方面的需要开发相应的教学管理平台,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服务学校体育工作的全过程。

3.8  重视跨学科融合

本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设立了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和课程协同育人功能。《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教材内容设计应体现与不同学科知识的关联及整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体育与健康教材的编写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体育与健康的实践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体育与健康问题的能力,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健身育人的作用。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设计,使跨学科主题学习更具实效。

1) 围绕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和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例如,在编写有关“反兴奋剂”的教材内容时,就可以同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从遵守法规制度与公平竞争的角度认识兴奋剂的危害;也可以与生物学、化学等学科相结合来认识不同种类的兴奋剂,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兴奋剂对人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危害;还可与语文、英语、美术等学科相结合,引导学生创作反兴奋剂的宣传口号或宣传画。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是与多因素和多学科关联的,因此,在教材中应选择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增強学习的针对性。3ECDFFAE-BCCE-4958-9B40-24EA55CB4BDC

2)可以結合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国防教育等专题教育来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以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为载体,融合其他学科及专题教育的知识与技能来共同解决相关问题。例如: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这一主题学习活动中,可以从引导学生认识传染病的病原、传播途径、传播的范围和数量,以及从个人与社会如何应对和预防未知疾病等角度来设计相关教材内容,整合生物学、数学、道德与法治、化学、地理、外语等学科中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达到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课程内容、社会生活与学生经验整合的目的。

3)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学习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例如:在学习排球上手发球、足球踢弧线球时经常会利用物理学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运动技术。在教科书中可以通过“知识窗”等栏目形式进行提示,帮助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相关的跨学科知识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在教师用书中可以通过提供参考资料的方式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

4   结束语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和细化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确立了课程目标,并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性质,厘清了课程理念,构建了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体系,也为体育与健康教材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

新时代的体育与健康教材应在借鉴以往教材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时代的需要,赓续发展与不断创新,编写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体育与健康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科学合理地创设学习情境和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结构清晰合理的内容体系和新颖有趣的呈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数字演示资源,并嵌入教材中,重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不断提高体育与健康教材的质量,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地和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戈. 教材是个专业,也是门学问——《学科教材论》丛书总序[J]. 人民教育,2021,65(Z3):124.

[2]  郝志军. 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的政策意蕴[J].  教育研究,2020,41(3):22.

[3]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EB/OL]. (2022-03-25)[2022-04-22]. http://ww

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204/t20220420_619921.html.

[4]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2019-12-16)[2022-04-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

A26/moe_714/202001/t20200107_414578.html.

[5]  关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补充通知[EB/OL]. (2000-08-04)[2022-04-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7054/200008/t20000804_166080.html.

[6]  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2001-06-08)[2022-04-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0106/t20010608_167343.html.

[7]  王占春. 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五十年(上)[J]. 中国学校体育,1999(5):4.

[8]  毛振明. 对当前我国体育课程与教材理论的几点质疑(上)——读《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五十年》后的思索[J]. 体育教学,2000(3):18.

[9]  林向阳. 体育课程教材研究的经验、问题与展望[J]. 体育文化导刊,2005(2):52.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11]  课程教材研究所. 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体育卷)[G].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3]  胡亚明.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小学体育教学机制系统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2015,35(10):98.

[14]  尚力沛,程传银. 立德树人视域下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实践困境与优化策略[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1,40(2):29.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6]  王登峰. 体教融合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J]. 体育科学,2020,40(10):3.3ECDFFAE-BCCE-4958-9B40-24EA55CB4BDC

[17]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EB/OL]. (2017-04-24)[2022-04-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moe_714/201705/t20170502_30353

3.html.

[18]  靳晓燕. 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N]. 光明日报,2017-07-14(6).

[19]  郑富芝. 尺寸教材 悠悠国事——全面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J]. 人民教育,2020(S1):6.

[20]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  (2016-10-25)[2022-

04-01]. http://www.gov.cn/xinwen/2016-10/25/content_5124

174.htm.

[2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17-10-27)[2022-04-01]. 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22]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 [EB/OL].  (2019-06-

24)[2022-04-01].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

07/15/content_5409492.htm.

[23]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EB/OL]. (2021-08-02)[2022-04-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43/moe_946/20210

8/t20210824_553917.html.

[24]  教育部关于印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EB/OL]. (2021-10-26)[2022-04-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111/t2021111

5_579815.html.

[25]  王家宏. “健康中国”来了,学校体育何为?[N]. 中国教育报,2017-03-17(8).

[26]  王广义,李泽军,杨光. 习近平关于体育健康重要论述的生成机理、理论要旨及价值意蕴[J]. 体育科学,2021,41(6):3.

[27]  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2020-09-22)[2022-04-01]. http://www.gov.cn/

gongbao/content/2020/conten_5549876. htm.

[28]  鲍明晓. 新发展格局下体育发展的新理念、新动能、新模式、新机制研究[J]. 体育科学,2022,42(1):3.

[2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EB/OL]. (2018-08-10)[2022-04-01]. http://www.gov.cn/

zhengce/content/2019-09/02/content_5426485.htm.

[30]  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EB/OL].(2020-08-31)[2022-04-01].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200

9/t20200922_489794. html.

[3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EB/OL].(2020-10-15)[2022-04-01].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

moe_1778/202010/t20201015_494794.html.

[32]  王登峰.  新時代体教融合的目标与学校体育的改革方向[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10):1.

[33]  武文豪,周向军.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三重意蕴[J]. 理论导刊,2020(4):111.

[34]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7-02(2).

[35]  教育部关于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EB/OL]. (2021-01-08)[2022-04-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102/t20210203_512359.html.3ECDFFAE-BCCE-4958-9B40-24EA55CB4BDC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技能运动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高校课程标准编制质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不正经运动范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