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的策略研究

2022-06-10梁晶

现代盐化工 2022年2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策略研究

梁晶

关键词: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策略研究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时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4月22日,习近平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中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中国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所耗费的时间也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的时间[2]。国家的需求就是行动的方向,当前江苏省正在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指示精神。当好表率就是要遵循新发展理念、解决深层次矛盾,率先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率先构建现代化的强劲经济支撑,率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南京化工产业的现状

江苏化工产业现已形成从原油提炼、乙烯生产到合成化学材料、精细化学品制造等多个门类产业体系,化工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在地方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江苏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企业数量看,全省现有化工企业占全国规上化工企业的7.0%。从产能规模看,江苏省的多个子行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其中,炼油能力在全国各省市中居第4位,占比为4.9%,原油加工量占全国的6.5%;乙烯产能占全国的8.8%,居第4位;醋酸规模占全国总产能的38.0%左右,江苏省氟化工生产企业总产值约占全国氟化工生产企业总产值的16.0%;在精细化工产业中,传统精细化工产能全国领先,特别是在农药及中间体、涂料、合成材料助剂、多功能中间体、染颜料及中间体、油脂化工等方面优势突出;新领域精细化工中电子化学品领域全国领先。从技术水平看,江苏省是全国化工行业技术研发领先地区。在聚烯烃生产工艺和产品牌号开发、新型聚氨酯扩链剂工艺和产品开发、聚醚胺产品开发、GPPS/HIPS工艺开发等方面确立了引领行业发展的地位[3]。

南京市化工产业在江苏省化工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南京市依托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发展石油化工和烯烃下游深加工产业,形成石油化工产业链和碳一化工产业链。南京市化工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门类齐全,基础化工综合竞争实力较强。在产业发展方面,目前已形成年产2600万t炼油、154万t乙烯、140万t芳烃、170万t醋酸、14万t蛋氨酸的生产能力。主要化工原料—乙烯、纯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烷基苯、乙二醇、环氧乙烷等12个品种超过全国产能的10.0%;芳烃、烷基苯、精对苯二甲酸、醋酸等装置产能在国内名列前茅;烷基苯产能占全国的60.0%;在精细化学产品中,高效低毒农药系列产品中间体占全国产能的55.0%,异丙醇胺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20.0%,占国内产能的50.0%以上。在规模提升方面,全市化工产业全年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90.8亿元,增长1.0%;累计实现利税总额273.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5.9亿元[4]。

根据南京市政府《关于印发全市开展第三轮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精神,新建(含搬迁)化工项目必须进入江北新材料科技园[5]。2020年,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94亿元,税收收入21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70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110亿元,服务贸易进出口9200万美元,位居全国化工园区第2名[6]。

近年来,南京市系统开展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和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以整治工作促进安全环保水平提升,以整治工作推動化工产业的高质量、绿色、安全发展。沿江关闭化工企业数量占全省关停总数近80.0%,长江干支流沿岸两侧1km环境敏感区域内化工企业应关尽关,已关闭退出了111家化工生产企业,2020年,全市关闭退出化工生产企业共计30家。

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南京化工产业虽然已经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努力朝着绿色、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型,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2.1产业结构层次尚待优化

近年来,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高档化工产品的需求保持快速增长。南京市化工产业虽然在化工新材料等部分领域的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整体上仍以通用合成材料、传统精细化学品等产品为主,差异化产品和中高端产品的比例相对较低。企业间横向关联度较低,副产品综合高效利用体系尚不完善,产业整体竞争实力仍有提升空间。

2.2先发劣势特征依然突显

南京以农药、染料等为代表的传统精细化工企业数量众多,但存在布局分散和产业集中度不高的问题。涂料产业也存在小而散的问题,亿元以上产值涂料企业仅占25.0%,而其余75.0%的企业产值贡献仅占涂料产业总产值的15.0%。此外,长江1km范围内水体污染及衍生的环境风险依然存在。

2.3产业集约水平仍需提升

入园率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化工园区数量减少导致“入园率”降低,取消定位的化工园(集中)区企业产业一体化程度低、监管难度大。企业多、规模小的问题仍然存在。产业组织结构有待优化,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不高、安全环保水平较差的小型化工企业仍然存在。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虽然集约化和一体化的水平有所提高,但在管理水平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4安全环保问题亟待解决

南京江北新材料工业园区位于长江之滨,受到长江大保护等政策要求的严峻挑战和制约,运营成本不断上升,行业发展受到资源、环境和空间的制约,环保和安全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南京江北新材料工业园区中的石化企业众多,而石化企业以资源能源消耗量大、废弃物排放量高著称。以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排放量为例,石化行业VOCs排放量占工业源VOCs排放量的比例超过40.0%,成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的重点行业。因此,化工行业未来新增产能将受到严格控制,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是大势所趋。

由于使用的原料种类多、工艺路线复杂,化工行业产生的废弃物污染治理难度大,环保事件时有发生。作为责任主体的企业,很多时候环保意识比较薄弱,环保投入不足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2.5土地资源制约持续发展

江苏省和南京市出台了规范园区发展、化工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多项文件,通过压减化工园(集中)区数量、压减沿江地区化工生产企业数量、压减环境敏感区域化工生产企业数量等严格举措,推动全市化工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全市化工园(集中)区可开发用地资源紧张,未来发展可在科学合规的基础上,适时推动非化企业、落后企业的腾退。

2.6创新力度不大

对国外化工企业而言,研发创新能力被视作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国外化工企业一般都比较重视加大研发投入、打造专利围墙。虽然近些年中国化工企业专利申请量逐年增长,但创新型发明专利不够,可转化为生产力的高质量专利数量明显小于跨国公司。在发明专利覆盖的领域方面,跨国公司重视高端精细化工品的研发创新,而国内公司的专利大多分布于上游开发领域,专利的转化难度更大。

3国内外经验

从目前世界各国的环保政策来看,“绿色化工”已经成为行业发展潮流。首先,出台的环保政策法规越来越多、覆盖面越来越广;其次,环保执法力度也逐步增大。因此,化工企业必须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努力研发环保型绿色化工产品,实施化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清洁生产;积极开展节水、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采用先进工艺降低原材料的消耗量,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1提高环保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世界其他国家推动化工产业升级的举措主要是提高环保标准,倒逼行业从高能耗、高污染排放型向低能耗、低污染排放型转变。以美国为例,推动化工行业转型的措施主要是建立全国和州一级的监管机构,出台新建厂和改扩建的技术准入门槛制度,对采用先进技术的企业予以经济激励,调动公众对行业进行监督等,使化工行业的污染排放量大大降低。

作为最早工业化的国家,英国通过加强科学研究,不断开发化工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对化工行业排放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同时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生产工程采用节能减排技术、扩大水循环利用等多种治理方式,化工行业最终成为社会公众可接受的“绿色化工”行业[7]。

3.2严格的法律法规保障化工产业健康运行

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法律手段,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促进化工产业转型和健康发展。如英国从1821年的《烟尘禁止法案》《德比法案》开始,一直到20世纪中后期陆续出台的《清洁空气法案》《空气污染控制法案》等,促使化工行业不断朝着低能耗和低污染排放型的清洁化工方向发展。

德国以《联邦环境污染防治法》为安全环保工作的基本大法,与《联邦防泄漏法》《消防法》《联邦污染防护条例》《处理有害物质的特殊规定》以及欧盟《塞维索Ⅱ准则》等共同架构了化工企业安全、环保的基本法律法规框架体系,对化工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的安全、环保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8]。

从英国和德国的经验来看,要架构统一完善的法律框架体系,可以设定统一的法规、标准和政令,避免企业处于不透明的灰色政策摸索区间,非常有利于化工企业、化工园区的安全、健康、环保、消防、设备的管理工作,也有利于化工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

3.3重视发挥行业协会和民间机构的作用

美国和德国等西方国家非常重视行业协会和民间机构对化工行业升级工作的监督。以德国为例,一些科研机构和大学主要从事高素质的化工人才培养和前沿的技术研发创新工作,为德国化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保障。此外,德国非常重视民间救援力量的培育,以志愿者代替常备救援部门,政府和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运行费用,使技术装备更新有了保障。民众的广泛参与也深化了整个社会对化工的认识,有利于产业的持续发展[9]。

3.4以公开透明的沟通机制消除公众顾虑

20世纪,德国化工企业因为高污染、安全环保事件频发受到社会各界的批评,人们“谈化色变”,认为所有的化工企业都应该关闭。德国化工行业痛定思痛,通过出台统一的法律法规并长期坚持执行,辅以公开透明的沟通机制,最终取得了全社会的信任。以巴斯夫为例,该企业高度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始终坚持“将经济成功、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原则,搭建了企业与周边社区居民的对话平台,定期主动与周边邻居沟通[10],使周边社区对企业有了正确的认知,实现了和谐相处。

4对策与建议

4.1严格执行项目准入制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坚持“高技术、高产出、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低风险”的项目选择原则,坚持与南京总体规划和区域功能定位、与省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原则,实现土地集约使用,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对项目的投资强度、产出、税收、能耗、安全、环保要求等制定严格的准入指标,低于指标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引进。

4.2通过标准、法律法规引导企业和公众,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我国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要重视通过环保标准和法律法规引导企业减量、达标排放,实现绿色发展。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持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公众健康为核心,以污染防治为重点,完善环境保护设施,系统管控污染源頭,防范环境风险,推进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副产、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率及环境安全性。严格进行废水处理与排放,推进化工企业生产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强化废气排放控制,对废气源进行摸底调查,建立挥发性有机物产品、工艺的治理档案和排放清单。规范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根据性质和特点对危险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包装、贮存、转移、处置,强化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避免二次污染。

4.3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生态园区

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三大原则,通过有效的集成手段,将园区内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等合理匹配,使资源发挥最大效用,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建立废物和废旧资源的处理、处置和再生产业,从根本上解决废物和废旧资源在全社会的循环利用问题[11]。

4.4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要按规定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装备设施,鼓励和推动各企业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应建立企业专职消防队(站)的企业,按规定建设队(站)、配备相应救援人员和装备设施。优化、整合园区内各企业专业人才、救援装备、灭火制剂等资源配置,建立消防安全区域联防联勤组织,定期开展安全互查、互宣、互援活动。完善事故应急响应系统,编制园区总体应急救援预案及专项预案,并与省市应急救援预案相协调。保障公共应急物资储备,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园区管理机构应严格执行24h应急值守。建成园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完善应急疏散引导标识设置,确保疏散人员在事故状态下能尽快通过疏散通道到达疏散场地。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策略研究
人力资源质量的生态维度研究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浅议坚持法治环保 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