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五育育人理念”在物理教学中的融合

2022-06-10石彦玲

中学理科园地 2022年3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实验创新任务驱动

石彦玲

摘   要:本文以“教材”作为引领载体,以“五育融合”为视角,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五育育人点”。实行基于“五育融合”的整体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进而加以有机融合,使核心素养落地,体现立德树人,五育融合理念。

关键词:任务驱动;实验创新;核心素养;立德树人;五育融合

物理核心素养提出后对中学物理教学有了更高要求,结合新课程的理念,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方法,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以“物理教材”为载体,以“五育融合”为视角,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五育育人点[ 1 ]”。以沪科版第九章《浮力》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教学为例,从日常生活取材,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物理来源于生活,注重学生实验探究过程及实验创新能力提升,设置任务驱动,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分析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核心素养落地,体现立德树人,五育融合理念。

1  核心素养[ 2 ]导向下的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获得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科学思维:了解物体浮沉条件的意义和价值,能利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判断物体的浮与沉,在阿基米德原理基础上利用二力平衡知识能推导出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去解释生活的物理现象和简单问题。

(3)实验探究:通过任务驱动,经历探究过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利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感。

2  教学环节效果检验与分析(表1)

3  教学讨论

漕运和潜艇的实例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设置任务驱动,通过物体浮沉情况改变的活动,让学生们解决真实情境中的浮沉问题;以生为本,通过实验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亮点如下:

(1)在实验的设计上做到“巧”:先通过小魔术的形式演示乒乓球不同的浮沉情况,初步猜想改变浮与沉的方法,大大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引入的“巧”。再利用两个小任务驱动学生的实验探究,分别是“如何让鸡蛋上浮”和“如何让塑料瓶下沉”,层层递进,有逻辑,有条理,让学生自主得出改变浮沉的两种方法,探究的“巧”。最后展示学生家庭实验的视频播放,清晰直观地补充了利用改变物体重力的方法来改变浮沉,深化的“巧”。总之,实验的设计有课内,有课外,有演示,有分组,有浮,有沉,丰富而全面。

(2)在方法的引导上做到“精”:注重科学方法的渗透,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对实验情境中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时,强调对“浸没”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控制排开液体体积的体会,精细地渗透控制变量法。实验中,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多样的措施,如水中加盐、鸡蛋用锡箔纸包住、鸡蛋放在塑料瓶内等,然后对几种措施进行分析整合,得出相同点都是在改变浮力或重力,精致地渗透了分析归纳法。

(3)育人的价值上做到“高”:注重与传统文化、科技创新等的融合,落地课程育人。既有淮安漕运的介绍,展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又有现代核潜艇的播放,展现我国现有的大国重器以及在科技方面的世界领先水平。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从而赋予了本节课更高的育人价值和意义。

4  教学反思

利用任务驱动,创建了丰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完成主动学习,达到预定教学目标。学生不仅形成一定的物理观念,获得一定探究技能,提升了思维,更通过中国航母,古代漕运,武夷山水,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做到五育并举,体现育人价值。具体体现在:

(1)创建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运用古代漕运中浮力相关内容,引入主题,激发学习兴趣。巧设乒乓球下沉情境,设置认知冲突,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挖掘素材,围绕乒乓球,展现浮沉四个状态,让学生在熟悉的,相同类型情境中,完成学习目标,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利用多种器材,创建改变鸡蛋的浮沉状态的体验场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将知识内化,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

(2)注重环节设计,提升思维能力:结构化的板书设计,使知识结构系统化,學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体验如何实现上浮、下沉的问题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且在此过程给予不同器材,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发展。

(3)注重发展评价,形成课堂推力:提供多样器材的选择,学生开放性探究的尝试,体现教师对主体地位的关注。善于抓住课堂生成资源,及时引导拓展。整节课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巧设认知冲突,教师善于抓住生成性素材,推进课堂前进,达成教学目标,体现育人价值。

(4)不足与思考:在分析浮沉条件时,推导过程,若能分步展开,物体的重力,物体的质量等公式罗列出来,让学生知道为何要推导到两个密度的比较,多关注中下学生的学情更有利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漕运的例子引入,后面相关浮力内容可以进一步挖掘,体现课堂内容的完整性,首尾呼应,并用这条线贯穿始终,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更有价值。

实践表明,从物理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进行考量、实践、评估,教学方法上通过任务驱动,将实验探究交还给学生,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思考、创新,并迁移和应用,善于抓住课堂生成的素材,以生为本,在物理课堂上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核心素养,凸显立德树人,五育融合[ 4 ],更加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刚.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五育融合”教学设计——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下半月·综合),2021(6):4—5.

[2]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王立斌,王铁桦.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案例优化与思考——以“电动势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教学为例[J].物理教学,2020(6):12—17.

[4]李政涛.“五育融合”,提升育人质量[N].中国教师报,2020-01-01(3).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实验创新任务驱动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考核的探索和实践
关于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思考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设计方法探讨
如何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益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