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整体规划 让学习更好发生

2022-06-10邱惠娟

中学理科园地 2022年3期

邱惠娟

摘   要:新的教育改革的指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应用与迁移。为了让学习更好地发生,对单元知识进行整体规划,能帮助学生更顺畅地学习相关内容,并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具体有构建单元目标——分解课时目标——调整单元结构——设置多元评价四个方面。

关键词:单元;整体规划;知识结构化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学行为从知识为本的直接传授逐步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深度学习,这已经慢慢成为一线教师的共识。但学生的知识体系受到原有经验、认知水平的限制,及长期以来按课时学习的习惯影响普遍呈现碎片化特征,难以有效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形成有效的网状知识脉络。此外由于许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长期按课时备课,单一化、碎片化的教学十分普遍,缺少对单元进行整体解读与规划,对单元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发展没有一个持续的培养策略,在实际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既降低了课堂的实施效率也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涉及很多实验与物理原理,知识具有很强的结构性和整体性。结构化的学习致力于寻找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承接、理论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关联,将碎片化的点状知识转化为相互联系的网状知识系统,让学生整体性地经历学习进程、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有整体观念,能够基于学生现有能力主动地将离散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与整合,让知识呈现整体结构和体系。为了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发展整体学习能力,进而更好理解物理,爱上物理,在实际备课与授课中如何进行结构化解读与实施,以义务教育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与第七章“力与运动”为例,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1  着眼整体,基于课程标准构建单元目标

单元是基于一定目标和内容构成的学习模块,由若干具有内在联系的学习内容组成。教师在《课程标准》与《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下,通过对教材或其他学习材料的解读才能更加到位。课程标准的学习有助于教师把握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并且为了实现多维的教学目标采取了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与不同阶段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不同,需对单元知识进行些微的调整,构建更加清晰的单元目标,让学生在生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时能更加顺利。

例如“熟悉而陌生的力”和“力与运动”两个自然单元在课程标准中的表达(如表1),其中内容要求即为这两单元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发现,从知识目标来看分了解和知道两个层次,从能力目标来看大部分知识都需要通过实验或生活实例来获得。由此教师对生活实例的归类,对实验器材的选择,对实验的设计、开展与评估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让知识的呈现像树状结构,由主杆到分枝再到树叶,脉络清晰。两个自然单元知识存在紧密联系,内容学习具有一致性和递进性,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建议进行连续教学或重组为一个大单元进行教学。

通过解读与对比后,确立了单元知识发展目标与能力发展目标:(1)通过实验或生活经验、实例建立力的初步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相互作用。了解弹力、重力、摩擦力,会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2)知道弹簧测力计原理并经历实际操作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重力、摩擦力。学会转换、控制变量、等效替代的实验方法并形成思想。(3)以伽利略理想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推理、论证认识牛顿第一定律并能解释自然或生活中的惯性现象。(4)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总结力与运动的关系,形成网状的知识结构。初步具备将结构化的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的能力。

2  着眼局部,基于知识特点分解课时目标

教师通过《课程标准》与《教学基本要求》的解读分析了模块结构,研读了课程内容,设立了单元目标。在此基础上研读教材,分析教材编写意图及课时编写特点。

由表2中“熟悉而陌生的力”与“力与运动”这两章内容在教材中的顺序安排及目标要求来分析,力的初步概念形成之后,按照力的性质可分為弹力、重力、摩擦力。要更进一步了解这三种性质的力应从力的三要素着手,在力的大小这一要素上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是会测量力的大小。由最初对弹簧的弹性形变的感性认识过渡过到定量分析弹簧所受拉力与弹簧形变量的关系,通过描点作图、分析图象得出规律,并因此制造了弹簧测力计这种测量工具。但是在重力与摩擦力的测量上,并不能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由于施力物体的特殊性,如地球,如相互作用的另一物体的接触面,需要利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来间接测量。而二力平衡又是力的合成之合力为零时的状态,并通过实验、分析各分力之间的关系总结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大量实验基础上进行合乎逻辑的科学推理。之所以不能单纯由实验得到结论,是因为摩擦力的存在,所以需要将实验条件理想化,使物体不受力或合力为零。到这里,知识呈树状往外拓展,并且相互交叉盘枝错节。同时同步建构力与运动的知识体系,教材结构的编排对学生学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部分前期知识体系尚未厘清的学生难以进行后序的学习。我又对比了人教版与其他教材,进行了查阅,均存在相同问题。

3  着眼联系,基于学生能力调整单元结构

基于对物理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水平特点的考虑,将两个自然单元的学习内容重新进行了编排,调整单元结构将两个自然单元合并为一个大单元,形成了新的单元规划,如图1所示。

调整后的单元规划,意在帮助学生更顺畅地学习相关内容,让学生在建立相关概念的模型时更加清晰。遵循物理学科整体性建构的本质课程进行单元规划,有助于教师在设置课时目标时既关注到每一节课的知识联系,又关注到每一节课学生的能力发展,表3为新的课时目标。

4  着眼效度,基于实施效果设置多元评价

从课时上对比,单元整体规划节约了授课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我们还可以在每一节课剩余时间及单元剩余课时中设置多元性的评价策略,以求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单元设计中的评价设计是有针对性的,并且多维度的能够反馈教学的各层次的目标。评价活动可以是传统的纸笔测试,也可以让学生设计实验,或者进行一场辩论,绘制本单元思维导图等。通过学生反馈的学习成果诊断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度,修正教学活动的方向,使教学活动有序地、坚定地指向设定的目标。

通过单元整体解读与规划,教师提升了教材整体解读能力,能有效组织单元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此同时很多教师慢慢转变教学观念,养成了关注学生能力持续发展的整体教学观。而学生不仅完成了知识的网状学习,各项能力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养成了结构化学习的习惯,并逐步将结构化思想应用到了生活与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6.991DD1D4-41A3-4A7F-B3D8-6A2A4DBC9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