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分歧的反思与解决

2022-06-09黄雁芸

民族文汇 2022年24期
关键词:学生中心人工智能

黄雁芸

摘 要:教育历史长久,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已经历了一个漫长岁月,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存在固有分歧,后来,一大批学者倡导学生中心,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教育需要变革,如何解决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的分歧呢?本文认为,应倡导“学习中心说”,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促进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且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进行变革与创新。

关键词:教师中心;学生中心;人工智能;学习中心

一、引言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也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医学、生物等,影响着人们交流、沟通的方式,在此之中,教育也因人工智能的到来深受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冲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实际是人工智能时代下使用信息化技术的一次大练兵。

二、问题提出

(一)相关概念阐述

1.教师中心

传统教育中,以赫尔巴特、凯洛夫等为代表的的教师中心流派盛行,“教师中心”的教育思想也曾在传统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中心,即提倡以教师为主导。曾有众多学者为教师中心作出解释,如王洪才(2014)认为,教师中心主义指的是“课堂由教师做主,教师决定课堂的进程,教师即课堂的权威。”此外,何克抗(2007)从教学结构论述教师中心,认为教师是绝对权威,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材,并认为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综上,教师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性与权威性,并强调“知识单向、单一传递”的满堂灌输教学模式,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原来的教师中心并非完全扼杀学生的“人性”,并不是完全不重视、不尊重学生、也未一味地将学生与教师对立起来,更没有践踏学生的尊严,通过查阅文献与原著,我们其实可以发现,主张纯粹的“非人性化”的教师中心理念的论述几乎是不存在的,就连这一流派的典型代表学者赫尔巴特也并非是一个忽视学生兴趣与个性的人,他指出应“把学生的个性作为出发点”。

而今日所说的“教师中心”的概念,一方面是为了与后面其他学者们提出的学生中心相区别的概念,另一方面,是与原先的赫尔巴特等人的意愿相悖、走向极端的教师中心概念,在这方面上的教师中心,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足够的关爱,且是非主动学习。为了便于阐述,本文所提的教师中心,指极端的教师中心,即强调教师的权威性与主导性、忽视学生需求与兴趣的教师中心。

2.学生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最初由罗杰斯提出,他强调该理念的原则是学生自己指导与评价(李庆钧,2021)。以杜威、罗杰斯等为代表的学生中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即强调学生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主张顺应学生心理自然发展,强调尊重学生自身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中心理念的引入打破了长期统治我国教学的“教师中心说”,纠正忽视学生需求、只顾教材进度的“满堂灌”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秋芳,2015)。自1998年10月5日至9日起,“以学生为中心”首次出现于联合国正式文件中,并成为权威术语,自此之后,学生中心因重视人本关怀受到众多学者的推崇,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逐渐突出。十四五时期,更是强调加快建构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质量保障体系。

然而,笔者认为学生中心理念也有弊端。学校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规范的教育活动,而学生中心过分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认为学生可以决定课堂的进程,夸大了学生的作用,而使教师的作用未得以突显。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的分歧

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及人工只能技术发展迅猛,我们逐渐步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教育领域也深受人工智能的影响。在充盈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社会背景下,教育应进行变革吗?我们又将如何面对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的分歧呢?本文将尝试对以上问题进行解答。

三、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实践的路向

从前文可知,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各有优缺点,在实际教学中,应避免仅仅强调教师中心或学生中心的课堂,面对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的分歧,王策三(1983)曾提出“双主”原则,即“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除此之外,一些学者就教师中心、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性探究,如傅晶晶等(2019)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某大学大一至大三学生进行调查,主要了解他们对两种教学模式的看法,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学生中心的模式表示认同,但是,同时在此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起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文秋芳(2015)构建了产出驱动法的理论体系,认为无论是教师中心还是学生中心,都不够全面,同时她认为,王策三提出的“双主”原则不够简洁,基于此,她在产出驱动的理论体系中,提出了“学习中心说”,认为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服务于学习,并促进有效学习。

在这里,笔者认同文秋芳所提的“学习中心说”,并认为,无论是教师中心的课堂还是学生中心的课堂,都不能满足当代信息技术的社会对学生培养的需求,传统教育模式需要向“学习中心说”变革。习总书记也在2019年国际人工智能教育大会中提出:“应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因此,笔者认为教育的变革需要人工智能作为驱动力,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之间的分歧,结合他们的优点,发扬“学习中心说”。

(一)合理利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快速发展,合理利用这些技术,可以解决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之间的分歧。

1.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利用互联网技术,是让学生进行线上及线下学习的一种课堂,是一种复杂的课堂结构体系,包括了掌握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元认知理论、交互决定论四种理论。毋庸置疑,翻转课堂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之上的新型课堂模式,在国内,从2016年起,中国就有学者将翻转课堂与产出导向法相结合,使学生明确产出目标,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地体现了“以学習为中心”的观点,同时,线上预习、线下上课的翻转课堂,使教师能充分利用线下课堂的时间,防止用过多时间把学生代入教学情境中,极大地方便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2.智慧教室

智慧教室是一个包含交互式电子白板、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互动反馈系统等多元智能技术的学习空间,为推动信息化教学、促进人际和人机互动创建了技术和资源平台(刘喆等,2020)。智慧教室有利于促进教师与机交互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交互。

(二)促进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与学生素质的提升

1.教师素质

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革新,同样地,教师主导课堂的传统思维也应改变。在此之下,教师不应仅仅注重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不能仅仅以学科专业素养为标准衡量教师的素质,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更是应增长自身的辅助性知识,培养信息化思维,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思维转换成互联网思维,善于将互联网技术用至教学之中,加强人機互动、师生互动,运用互联网技术增强教学监控力,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教师教学效果。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应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即可进行教学,然而,人工智能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应培养复合型人才,教师也应具备跨学科融合能力,不断提升智能素养。

此外,教师应意识到人工智能可以替代或优化教师的部分职能,但是绝不能取代。拍照搜题、智能分析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可能,2016年美国某高校便研发出一款助教机器人对学生论文中的问题进行解答,且在长时间中无人识破它是机器人,从此案例中,不难得出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教师分担一部分工作,然而,人工智能毕竟是无生命事物,在更加细化的评价中缺乏人文性质,这便离不开教师了。

2.学生素质

同样的,学生也不能仅仅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之上,学生应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具有一定的信息检索能力,学会在海量大数据下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学会使用MOOC等软件,熟练操作计算机中Office、Excel等软件,让教师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此外,线上教学模式需要学生有学习自主能力。不同于线下真实的课堂情境,线上的微课、视频教学需要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自主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主动学习的素养,而不能只将网课打开放在一边,应避免这种学习的形式主义,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

学生还应认识到,网络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绝不可让网络主宰自身。在人工智能大背景下,应利用好相关资源与技术,让他们为自身的学习提供帮助。

四、结语

本文探讨了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的差异与不足,指出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具有巨大的分歧,并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或学习中心的教学模式,将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智能技术利用到教学中,让其为教学服务,并高举“学习中心”的旗帜,认为无论是教师中心还是学生中心都略有不足,前者夸大的教师的作用,后者夸大了学生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教学应以促进学习活动为中心,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基于促进学习活动效果之上。最后提出人工智能时代下,在当代教育实践中利用何种技术促进教学活动以及学生、教师的素质应有何转变。

本文尚有不足之处,在本文中,笔者未具体阐述人工智能背景下如何做到“学习中心”,虽提出了可以通过提出“学习中心”来解决传统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的分歧,却在阐述解决路径中略为粗略。

笔者认为,人工智能时代下,将信息技术相关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是大势所趋,为此,应利用好相关技术,促进教学,促进教师与学生素质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李庆钧.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1,25(04):1-7.

[2]冯晓英,郭婉瑢,黄洛颖.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挑战与路径[J].中国远程教育,2021,No.562(11):1-8+76.

[3]何齐宗,晏志伟.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审美素养:何以必要与何以生成[J].中国电化教育,2021,No.418(11):46-53.

[4]冯晓英,郭婉瑢,黄洛颖.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挑战与路径[J].中国远程教育,2021,No.562(11):1-8+76.

[5]窦晶.信息化时代基于POA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大学,2021,No.529(35):76-78.

[6]陈俊源.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契机、挑战与应对[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04):5-11+125.

[7]姜兴国.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助力教师专业成长[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11):18-19.

[8]周梦,曾凡.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与实践路向[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33(03):11-16.

[9]刘喆,苏新冰,杜炫杰.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20,29(04):44-51.

[10]傅晶晶,张鑫玥.“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教学模式之对比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9):269-272.

[11]王卉,周序.“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的对峙与建构[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No.212(03):54-62.

[12]陈光磊,杨晓莹.大学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现实困境与超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No.252(12):72-77.

[13]饶佩,周序.大学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的时代辨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6,No.424(01):31-35.

[14]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7(04):547-558+640.

[15]王洪才.何谓“学生中心主义”?[J].大学教育科学,2014,(6).

[16]何克抗.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7,(7).

[17]王策三.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3,(6):70-76.

猜你喜欢

学生中心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课堂模式探讨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发展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中心
高校教学设计从“抽屉”走向“学生”的路径探析
以学生为中心的作业管理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