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与发展及启示

2022-06-09陈文娟

新世纪图书馆 2022年5期
关键词:共建共享

摘 要 从宏观视角上梳理和总结美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发展概况,论文着力从内在驱动力、体系运作力、合作化战略、资金支撑力、服务竞争力5个方面挖掘和探究美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发展特色,并从加强使命的回归与重塑、变革治理体系、推进全面合作、增强源头供给、完善服务理念与拓展服务领域几个方面提出对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 文献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共建共享

分类号 G253;G259.71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2.05.013

The Development and Inspiration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merican Guarantee System of Document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

Chen Wenjuan

Abstract From a macro perspective, this article sorts out and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guarantee system of document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 and focuses on exploring its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from five aspects: internal driving force, organizational mechanism, cooperation mechanism, funding channels, and service mechanism characteristics. In addition, several inspir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our country’s guarantee system of document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 are proposed,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return and reshaping of the mission, transform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promoting comprehensive cooperation, enhancing the supply of funding, improving the service concept and expanding service fields.

Keywords Document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 Guarantee system of document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 Resources joint building and sharing.

0 引言

文獻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环境下,如何才能形成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文献信息资源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成为全球创新环境下的一个重要课题。美国历来重视对文献信息资源的积累、传播和使用,在开放、平等、自由的价值理念驱动下,从政策制度、管理体系、运作机制、服务理念、技术方法等方面不断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有效促进了信息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流转和增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美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进行研究,有利于探索不同环境、视野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理念、思路与路径,对于支持新时期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该课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美国图书馆联盟具体案例分析、中美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比较、开放获取与多元化合作等方面。这些研究大都是从微观视角对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问题进行探索,从宏观角度对美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开展的研究还比较少见。有鉴于此,本文拟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以美国图书馆界开展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实践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调查、网络调查等方法,通过系统的文献阅读、相关法律政策的解读以及对重点图书馆协会、联盟等机构的跟踪扫描,结合重大背景、重要事件、重点项目的观测,探究美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建设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实践提供借鉴。

1 美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发展概述

美国历来重视国家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政府就出台了《国家科学基金法》《信息自由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来推动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和利用,旨在促进联邦政府信息公开化,保障公众的信息知情权。《阳光下政府法》《版权法》《电子化信息公开法》《公共信息准则》《开放政府数据法案》等等法规进一步推动了政府信息开放,确保公众可以通过各地区的贮存图书馆获取各类政府信息。在科技信息领域,美国联邦采购法规(FAR)规定了凡是政府拨款资助的科研和生产项目都要向政府提交合格的科技报告,并在一定期限内及时向全社会公开,保障公众以不高于工本费的费用得到使用[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科学基金会、劳工部、国防部也陆续发布了公众获取计划,促进其资助项目的所有文献可公共获取和使用。

从组织结构及功能上来看,美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以各级各类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以及专业信息中心、咨询研究机构、出版机构、社会团体及组织等为主体,不同主体收藏与存储的资源结构各异,在体系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与作用。例如,政府支持的专业信息服务中心(诸如美国国家科技情报服务中心、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等)致力于对科技、生物医学、专利等战略性资源进行统筹配置、协调开发;档案馆、博物馆重点对特种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收藏、开发与利用;出版机构主要提供商业数据库、电子书等出版资源,咨询研究机构主要提供高层次的专题信息产品……当然,这其中以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数量最多、类型最丰、服务范围最广,是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主体。

同时,各个机构并不是各自为政、孤立存在的,共同的需求、价值与目标将其联系起来,通过共建共享资源、技术与服务,实现单个个体所不能达到的规模效益。基于此形成了四个层级的国家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一级保障体系是由一个个信息机构独立建设而成的分布式资源体系;二级保障体系是在一定区域内范围内开展合作而形成的共建共享资源体系,例如州级图书馆联盟、跨州级图书馆联盟等,这类的合作在整个体系中普遍存在;三级文献保障体系是通过网络将全国文献资源相联接而形成的全国性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重点包括面向重点学科级专业的国家级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以及依托数字化管理与长期保存项目或计划而建立起的数字资源保障体系;四级保障体系是通过跨越国界进行更大范围的合作、互联而形成的全球性资源保障体系,例如国会图书馆、研究图书馆中心(CRL)等都开展了相关的国际合作计划和项目。在四个层级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中,一级保障体系是基础,二级保障体系是支撑,三级保障体系是重点,四级保障体系是趋势。四级保障体系从个体到多元,从区域到全球,从物理到虚拟,不断拓展着美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格局、范围和领域[2]。

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构建的核心是内容建设。从纸质资源时代起,美国政府和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就重视对文献的收藏与积累,不仅收藏国家本土资源,还注重对其他国家资源的收集,其纸质资源内容丰富、种类多样,特色鲜明。进入电子化、数字化时代,政府在实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NII)”之际便确立了“重点建设数据库,促进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战略,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各界力量对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利用,这一时期商业性数据库层出不穷,数以万计,培育了EBSCO、ProQuest、Wiley、SCI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据库品牌。紧随其后的数字图书馆先导计划(DLI)、美国国家数字图书馆项目(NDLP)等国家战略计划有效促进了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与发展进程。新世纪以来,美国国会图书馆成立了国家数字管理联盟(NDSA),并由国会授权承担国家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和保存计划(NDIIPP),開启了轰轰烈烈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运动,形成了数字资源管理、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近十几年来,开放获取运动蔚然成风,机构知识库、开放存储期刊、开放教育课程资源等不断涌现,成为美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中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经过长期的发展,时至今日,美国已经形成了以纸质资源为基础、以数字资源为重点、以共享资源为依托、以开放获取资源为补充的文献资源保障格局。

总而言之,多元化、分布式、协调化的资源布局,立体化、层次化、网络化的发展架构,丰富多样的资源内容,共同构成了美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对美国的经济、科技、教育等事业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支撑,同时,该体系在动态、灵活、可持续的发展机制作用下,不断拓展资源与服务边界,在全球环境下展示了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2 美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的经验

2.1 获取、利用——内在驱动力

2014年《里昂宣言》和国际图联的重要战略举措明确表明,在保存我们的文化遗产、倡导隐私的同时要确保信息的平等自由获取,促进教育,支持创新性研究[3]。在此理念支持下,作为公众信息获得与使用权益最直接相关的机构——图书馆长期以来一直处在弥合信息鸿沟、信息不对称的前沿。美国的图书馆数量众多,为公众及时获取与利用信息提供了便捷,其中,知识平等、自由始终是美国图书馆界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这一理念已融入图书馆资源建设与读者服务的实践中。举例来说,在美国,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兼具为大学服务和为社区服务的双重职能,有些还通过合作共享协议建立起了跨区域的现场互访机制,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宽松的信息访问环境;公共图书馆强调“公平、多元化、包容性和社会正义”的服务理念,主动关注那些被忽略或被边缘化的人、加强用户培训与教育等等举措都在致力于保障每位公民都能平等获取信息权利。除传统服务外,图书馆界在大力建设数字归档的基础上也在积极推动数字资源公开访问,面向全球开放的“美国记忆”(AM)、“美国数字公共图书馆”(DPLA)等平台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除此之外,开放获取运动也在美国持续推进。在当前文献信息资源价格昂贵、信息沟通不畅的背景下,科学界、图书馆界、出版界、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正在共同探索包含开放出版资源、机构知识库、开放获取课程等在内的开放资源框架及其实现途径,以期在化解学术危机、促进信息自由流通过程中发挥重要价值。

2.2 分散、协调——体系运作力

与其高度自由化的市场经济制度及政治体制相适应,美国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建构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多方力量的参与,形成了一个高度分散、需求驱动、自发协调的系统。资源在分布式建设的同时,往往能够根据社会需求及时、灵活地进行协调配置,从而保证了这种高度分散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高效、有序运转。

政府并不直接采用行政干预手段对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进行统筹调控,而是由多元主体分散建构,并运用市场化的管理和协调模式,结合实际需求自发地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协调。在此过程中,各级政府主要发挥宏观引导和支持作用。联邦政府从制定法律规范、发展政策,明确技术标准,投入拨款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推动了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长远发展。已经设立的制度规范涉及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管理、信息技术、行业立法、知识产权、信息安全等诸多方面,几乎无所不包。单就图书馆行业立法来说,目前就有《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法案》《美国国会图书馆法》《总统图书馆法》《国家医学图书馆法》等多部法律[4]。

由于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在立法、行政管理等方面高度自治,因此,各州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工作被视为地方政府的责任。许多州都通过州宪法或制定专门的图书馆法来促进本州的文献信息资源工作,同时为其提供连续的经费保障,并大力支持全州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间的共建共享,推动了以州为单元的区域特色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建立,使其在繁荣州域特色文化、满足全州公众特定信息需求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价值。

国会图书馆、州立图书馆、行业协会及组织等管理机构在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构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国会图书馆在行政上直接隶属于美国国会,除了向国会、联邦政府、行政机构及普通读者提供服务外,还承担着管理联邦拨款,组织、维护关键技术标准,制定行业共享标准与政策,推进合作编目的重要职责。州立图书馆发挥着同国会图书馆相类似的职能,它们隶属于各州政府,除了负有向本州政府、居民提供服务的义务外,还承担着监管协调全州公共图书馆发展政策、计划,向其图书馆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促进协调发展的责任。二者共同构成了沟通联邦政府、各州政府与公共图书馆界之间的桥梁,成为美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发展的重要力量。

行业协会及组织的存在平衡了美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事业中缺乏政府集中管理、统筹协调的不足。它们一般围绕不同的目标和需求而建立,工作范围各异,有发布战略规划、协调资源建设,经费预算审查与分配、合作项目的实施与评估、统计评价等等,在促进共识、协同合作、解决问题方面发挥了有力作用。这些协会及组织数量众多,类型多样,有国际性协会及组织,如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等,有全国性协会及组织,例如美国图书馆协会(ALA)、美国博物馆联盟(AAM)、美国信息科学学会(ASIS)等,亦有区域性协会及组织,如ALA下属的各州或地区图书馆分会;有许多是行业结合发展需要自行建立的协会及组织,也有一部分是由政府组织或支持建立的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管理组织,例如国家信息标准协会(NISO)主要对全国的信息事业发展提供各类标准、实践参考[5],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IMLS)主要通过管理拨款、研究和制定政策来战略性地调整资源和关系,推动美国博物馆,图书馆和相关组织提高建设能力[6]。

2.3 合作、互惠——常态化战略

从宏观上来说,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合作发展是经济、政治、科技发展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服务策略的转变、预算的限制、技术的进步以及政策支持使得信息机构越来越认识到集体行动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跨越边界团结起来,朝着互惠、共赢的共同价值目标而努力。美国在这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有学者指出,早在几百年前美国的图书馆员就在馆藏建设方面进行了合作[7]。1876年,ALA成立大学图书馆索引与编目合作委员会,开创了近代文献信息资源合作建设的先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技术的进步、资金的紧缺等因素为文献信息资源合作建设提供了催化剂,各种各样的合作联合体、联盟、合作计划及项目等不断涌现。格林威计划、法明顿计划、480号公共法案、国家采购和编目计划国家期刊协调计划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8]。截至目前,美国信息机构之间建立起了数量繁多、类型多样的合作体系。单就图书馆联盟而论,当前国际图书馆联合会联盟(ICOLC)收录的全球200多个图书馆联盟中,美国图书馆联盟就有106个,占48.8%[9]。

为建立起完善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美国从最开始的共享编目、共享物理馆藏,到现在的合作馆藏开发、共享技术平台、共享虚拟服务等等,合作方式日趋常态化、多样化、个性化。按照所隶属系统来划分,有系统内合作,如华盛顿研究图书馆联盟(WRLC),亦有跨系统合作,如涵盖州公共图书馆与学术图书馆等的马萨诸塞州图书馆系统(MLS)。按所属行业来划分,有同行业合作,如ALA、AAM,亦有跨行业合作,如世界数字图书馆(WDL),档案、图书馆和博物馆资料出版计划(PALMM),美国加州博物馆与档案在线项目(MOAC)等。按照合作项目来划分,有与大规模技术处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等有关的合作,如OCLC、NDIIPP等,亦有涉及资源协调与开发、用户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亦有专注于特定学科、主题等有限领域的特殊合作。按照地理区域划分,有州级以下的地区性合作,亦有涵盖全州区域范围的州级合作网络,如俄亥俄州图书馆与信息网络(OhioLINK),亦有跨区域合作,如大西部图书馆联盟(GWLA)等。按照组织管理形式来划分,有第三方机构管理式合作,即设立单独的管理组织对合作事务进行一体化管理,如美国伊利诺伊州学术与研究图书馆联盟(CARLI),亦有协同管理式合作,即由合作单位联合组建起管理组织,进行协同建设与管理,亦有集中管理式合作,即依托联盟内一个或多个大型信息机构进行管理。

与此同时,不同的划分标准之间并不孤立存在,而是彼此相互交叉,诸如有同州跨系统合作,跨州同系统合作、跨州跨系统合作等等。一个信息机构加入多个合作项目或组织的现象在美国非常普遍。对于整个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事业来说,一个个机构通过合作而交织成了星罗密布、功能多样的共建共享网络。对于机构个体来说,则是由其加入的合作项目或组织按照不同的层次形成了一个“同心圆”[10]。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同心圆的模式有益于机构在面临新的需求和新的问题时,不断向外寻求新的合作方式,为其充分适应自身发展需要提供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11]。

2.4 多元、长效——资金支撑力

美国开辟了多元化的资金渠道来支持其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发展。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拨款、基金会筹款、经营所得、社会及个人资助、会费等多种形式。

政府拨款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一是对信息基础设施进行拨款支持,用以发展信息基础架构,提升信息技术,优化信息环境。二是建立了依法保障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经费的制度体系。2010年颁布的《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法》,明确了联邦政府对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的拨款责任,对拨款数量、资金的管理与分配、资金的使用方式等做了具体规定。依据该法案,美国政府通过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署每年向全美十几万家图书馆及博物馆提供资金以支持其发展。除此之外,该法案还要求和鼓励各州、各地区政府为公共文化、信息事业提供配套资金,其中一条规定“除了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的州政府财政紧张外,各州每年度对图书馆事业的资金投入不能低于上一年度的水平,否则该州所获拨款也将相应减少”[12]。三是对一些相关的资源开发计划、科研创新项目、合作项目等进行拨款。联邦政府依托IMLS资助了众多图书馆、博物馆相关领域的资源开发、合作项目,例如“国家领先资助计划”“劳拉·布什21世纪馆员计划”等等。还通过专业信息中心、研究机構等对信息研发与创新科研项目进行拨款支持,有效推动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很多情况下,美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运行并不完全依赖于政府拨款,社会捐赠在这个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多数的信息机构、联盟及项目等都通过基金会筹款、企业资助、个人捐款等各种形式的社会捐赠获得发展资金。这一方面源于美国优良的慈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得益于美国税法政策的积极引导。美国政府积极倡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对公共文化事业进行捐助,联邦税法中规定了“对非营利性公共文化事业进行捐助的相关组织或个人可享受免除税金的待遇”[13]。对于捐赠方来说,得到的益处不仅仅是享受减税优惠,还在于可以通过资助获得一些定制化的信息资源服务,并取得一定的社会效应,例如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提高社会声誉等等。因此,社会捐赠实际上成为了一种双方之间互利共赢的良性机制。在这种机制的推动下,社会力量成为了促进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事业的重要支撑,为美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长效的资金保障。

2.5 创新、突破——服务竞争力

为了使文献信息资源更易于被发现、获取与有效利用,美国信息机构往往将服务创新当作一项长期战略,持续、深入探索未被满足的用户需求领域,并围绕不同阶段的技术和政策环境变化,不断在服务理念、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和手段上寻求突破。

在服务理念上,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已经深植于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体系的实践中。信息机构经常主动收集用户意见、进行用户满意度调查、开展用户培训,并且非常重视按照用户需求改进工作。例如,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于2000年通过了《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指出图书馆要通过“指导、互动和干预”促进用户成功利用图书馆资源。现今,其信息素质教育对象广泛,形式多样,针对不同群体的用户往往设计不同的信息素质教育内容[14]。再如,信息机构在服务过程中注重了解和分析用户群体构成及需求特征,搜集用户评价与反馈,关注用户期望,通过用户接触点上的数据来动态识别需求,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交媒体、移动技术、物联网、可视化等新技术开发了许多高质量的用户参与式体验应用,诸如创客空间、信息共享空间等,积极营造新的用户参与互动交流方式,强化对用户创造性思维的引导,为用户带来现代化、便捷化的丰富体验。

在服务范围上,美国很多信息机构都在尽可能地争取社会资金的支持,将自己的服务对象范围延伸到社会的多个领域,面向公众、政府、社会机构等各类群体提供服务。在促进信息公平意识的驱动下,许多信息服务机构呈现出服务对象不断细化的特点,即除了传统服务对象外,还针对特定区域、特殊类型的群体开展针对性服务。例如,高校图书馆的社区服务、校友服务十分普遍,很多资源都可以以一定的形式对所属社区的公众及校友开放;公共图书馆经常开展社会合作项目计划,在针对少儿、青少年、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服务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在为政府服务方面,为政府提供立法决策、信息咨询服务是很多信息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能。国会图书馆、州立图书馆普遍设置有专门的政府服务部门,可以说较好地发挥了政府参谋的作用。在社会机构服务方面,美国信息机构比较注重对当地企业发展中所需信息资源的采购,积极开展针对这类群体的资源使用培训服务,并经常同社会机构合作开展社会公益性项目,较好地发挥了资源效益。

在服务方式与手段,美国文献信息资源服务逐渐向深层次的数字化、知识化服务转型。为加强资源保障的泛在性、便捷性,将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重点应用于资源的数字化保存、开发及共建共享,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益。联盟层面已经开发了馆际互借、联合采购、共享存储、共享打印等多种模式来促进资源保障功能的实现。其中基于需求驱动采购(Demand-Driven Acquisition,DDA)的电子书采购模式在美国图书馆界得到了迅速推广,开拓了用户个性化、精准化的资源保障服务领域[15]。

在资源发现方面,有关索引、关联数据的技术更迭取得了长足进步,如谷歌、微软学术搜索以及一些开放存取平台提供了更加全面性、透明度更好的保障。近年来,有关资源互操作、富媒体整合与搜素、语义搜索、开放链接数据搜索等新兴领域也在不断探索,旨在不断促进资源之间的有效关联与整合,为用户提供更精确、更便捷的方式以访问更广范围的信息资源。

在资源开放访问方面,图书馆界积极寻求版权保护与数字资源合理使用之间的平衡,推动文献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开放访问。例如,通过建立版权审查管理系统,推动版权到期作品及时进入公共领域。采取限定用户范围、限定资源内容、帮助用户联系内容版权持有者来获得使用许可等方式来规避版权带来的障碍[16];与谷歌学术搜索等建立合作机制以对专有内容建立索引,提高资源的可访问性等等。

在资源利用方面,美国信息机构的服务中心正在向着关注用户知识交流与创新的深层次知识服务的转变,其中为用户搭建多功能、智慧化的知识空间,提供高质量、多元化、集成化、可视化的数据,越来越成为其促进知识资源在多元用户之间有效共享、交流、发现、吸收、转换与创造的一个典型数字学术发展方向。

3 对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启示

尽管起步较晚,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却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公共、高校图书馆,档案馆,信息中心等为基础,以CALIS、CHSHL、NSTL三大国家层面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为依托,结合特色区域、行业等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建立了系统的国家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不过,当前我国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在合作机制、经费保障、服务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在这些问题上,美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发展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

3.1 加强使命观的回归与重塑

使命是对自身存在意义的定位,对整个事业的发展方向、功能定位、价值目标具有决定性作用。美国的信息机构普遍具有很强的使命观,尤其是图书馆,非常注重对使命的描述和塑造,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深化对其使命的认识。从整体上来看,其使命可以概括为:尽力保障信息获取权益,通过创新手段与方式,挖掘资源价值,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满足社会各层次、多元化的信息需求。正是对于使命观的主动塑造,使得美国在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实践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创新性的特点。目前,就国内信息机构整体而言,对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目标、功用及自身价值定位认识却不足,各自为政、重藏轻用、被动服务的保守观念依然存在。对于变革与创新,常常是上层驱动、环境驱动下的被动接受,而非内在使命感驱动下的主动适应。在当今新技术瞬息万变、新需求层出不穷的背景下,这种保守、被动的思想无疑成为了文獻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事业的一块短板,使其难以在信息、技术、需求三者之间取得平衡。

因此,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首先要明确初心,以促进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利用为根本宗旨,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自主自发地推动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借鉴美国的经验,可以从几个方面着力:树立藏用并举的意识,积极拓展用户信息获取的数量、渠道和范围;推进公共信息事业的信息公平、公开,深入探索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方案;将用户需求作为变革发展的内生性动力,加强对新时期用户需求的关怀与探索;推动信息在交流、传播中实现创新发展,发挥资源最大价值;丰富教育、文化传播、信息服务等在内的多重使命内涵,努力开拓其在社会发展中的用途等等。

3.2 变革治理体系

在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方面,我国有着集中领导、宏观统筹的独特优势,可以自上而下地统一管理和协调教育系统、图书馆系统等各个方面,在各级各类信息机构统筹布局及国家层面大規模文献信息共建共享体系建设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CALIS、CASHL、NSTL这些成功经验可以说为全球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贡献了国家解决方案。尽管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和美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管理体制和运作方式有很大差异,但美国有不少经验和做法仍然值得学习和参考。从实践上看,美国设计了一套政府、信息机构、行业协会及组织相互配合的管理和协调机制,在标准化建设与应用、多元合作、深入共建共享等方面具有非常有力的措施和手段,因而能够对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协调。国家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工程,我国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融合开放发展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具体深入到区域、行业、系统及机构层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均等化服务、社会化服务意识不强;系统之间标准不统一,资源隔绝问题严重;多个行动主体各自为战,资源重复率高;区域、系统、行业、机构之间缺乏有效配合;省级行业协会实际指挥与领导能力不强等等。

对此,我们要利用集中式管理体制优势,推动政府管理机制创新,强化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制定、环境营造、资金供给、监督评估等方面的职能,并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在推动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发展中的作用,形成多元参与、协同高效的创新建构格局。在管理体系格局上要进行变革和再造,成立由各级政府牵头的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献信息资源协调委员会,形成三级结构的综合协调管理指挥体系,并合理确定各级委员会的功能性分工。国家级文献信息资源协调委员会对全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进行统筹协调,承担创新需求凝练、政策规划研究制定、任务组织实施、标准规范推行等方面的职能,侧重于全局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省级、市级文献信息资源协调委员会负责对区域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工作进行统筹协调,承担政策规划落实、重要任务具体实施、系统间需求对接、关键性问题决策与指导、优秀案例推广应用等职能,侧重于具体性、应用性工作。

3.3 推进全面合作,促进融合发展

尽管我国已经在国家层面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具体实践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举例来说,行业、系统、区域内部的共建共享网络比较常见,跨界合作则比较少,没有形成广泛的、多元合作的网格体系;虽然很多省市都搭建了自身的区域性共建共享联盟,然而其中很大比例都还停留在馆际互借、集团采购等传统合作方式上,缺少各类要素的深度融合,没有充分发挥新形势下联盟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机构个体主导的共建共享计划缺位,导致需求无法精准实现等等。

结合美国方面的经验,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优化思路可以从两个大方向出发:一是要不断突破条块限制,促进跨区域、跨系统、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发展,构建纵横交错的泛在化合作网络;二是深入探索由信息机构个体需求主导的项目驱动型、技术驱动型、服务驱动型等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建立经常性合作关系。当务之急是加强区域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在各地政府支持与指导下,推动区域内各级各类信息机构形成融合创新共同体,对区域资源进行深度融合,建立区域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统筹和引领区域信息服务业一体化发展。

在信息共建共享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有几个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一是要统一信息共建共享的技术标准、规范;二是要推进基础设施、技术、人才、资源、服务等合作要素的融合;三是行业强者要发挥领头羊作用,增强创新融合发展的辐射带动功能;四是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成员的协同管理功能,增强成员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并通过定期举办会议、广泛使用社交媒体等方式,建立有效沟通协调机制;五是以优秀信息共建共享联盟(例如上海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等)为依托,打造区域信息共建共享创新示范引领高地,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经验,推进信息共建共享按照发展高科技、培育新服务的方向转型升级。

3.4 增强资金来源供给

在我国,无论是公益性信息机构,还是信息共建共享合作联盟,其资金来源渠道往往比较单一,主要依赖于政府拨款,并且,公共图书馆经费保障已经得到了立法支持[17]。不过,现代化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更新和维护软硬件设施,采购、开发数字资源,推动资源、服务的整合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依靠政府投资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借鉴美国的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资金源头供给:一是持续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基础性、战略性、示范性、保障性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保证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根本物质需求;二是细化完善并积极宣传激励企业捐赠的优惠政策,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信息服务基金会,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三是信息机构应加强自身宣传,探索与企业等各类社会群体互惠共赢的合作路径,包括联合开展公益性社会活动、大力开发具有高效益的信息产品和服务等,努力提高自身影响力,并创新资金募集方式,积极采用众筹等新手段,吸引社会资本的投资;四是完善经费管理、分配和监督机制,适度加大对信息共建共享计划项目的经费倾斜,推动从信息拥有模式向信息获取模式的转变,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3.5 不断完善服务理念,积极拓展服务领域

相较于美国多样化、深入化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内涵,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服务体系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具体应从服务导向、服务范围、服务方式与手段三个层面不断完善。在服务导向上,要注重对用户需求的采集、挖掘,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改进信息服务工作的各个流程及环节,通过线下线上各种形式和渠道与用户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并强化对用户创造性思维和原创性研究的引导,增强对用户创新能力的培育。在服务范围上,要积极探索与政府、企业的合作路径,发挥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为当地企业发展提供特色资源支撑的功能。强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功能,在保障高校自身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为校友、社区公众等不同群体的分类服务体系。同时加大信息共建共享联盟与项目内部的资源开放、共享力度,力争拓展服务范围。在服务方式与手段上,要加大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文獻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从信息生产、采集、共享、开发到信息传播、交流、利用的全流程创新。在合作共享服务领域,集中资源、技术、人才等优势力量,在传统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联合存储库、按需采购、联合参考咨询、联合培训、协同创新等服务。尤其是随着协同创新成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各行动主体要重视协同创新的重要意义,积极融入并成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中的重要一环,通过优势资源整合、知识管理、定题服务、信息素质培养、协同创新平台搭建等途径,实现信息、知识资源在各个创新主体之间的自由流通、自由合作,充分发挥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作用。

参考文献: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Federal Acquisition Regulation[EB/

OL].[2020-02-29].https://www.acquisition.gov/browse/index/far.

吕俊生.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文献保障体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2):42-45.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Lyon Declaration[EB/OL].[2020-02-29].https://www.lyondeclaration.org.

盛小平,张旭.美国图书馆法律制度体系及其作用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0):35-41.

National Information Standards Organization.What is NISO? [EB/OL].[2020-12-05].https://www.niso.org/what-we-do.

Institute of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Mission[EB/

OL].[2020-12-05].https://www.imls.gov/about/mission.

PAL J K. Evolution of mutual efforts in libraries: the

consortia boom[J].SREL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6,53(4):317-321.

KOPP J J. Library consortia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past, the present, the promise[J].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1998,17(1):7.

ICOLC. Participating Consortia[EB/OL].[2020-05-18].https://www.icolc.net/consortia.

NESTA F. Consortia from past to futur[J].Library Management,2019,40(1/2):12-22.

赵乃瑄,李杉杉.国内外图书馆联盟研究态势的可

视化分析与对比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7):12-20.

刘璇,冯佳.美国图书馆法经费保障之借鉴[J].图书馆建设,2014(3):5-8.

汪昊,樊天勤.中美非营利组织税收政策比较研究[J].税务研究,2016(2):117-120.

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n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 [EB/OL].[2020-02-29].https://crln.acrl.org/index.php/crlnews/article/view/19242/22395.

MURPHY J A. Ebook sharing models in academic libraries[J].Serials Review,2019,45(3):176-183.

杨秀敏.美国国会图书馆数字资源获取与管理的启示[J].河北科技图苑,2016,29(3):79-81.

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EB/

OL].[2020-02-29].http://www.npc.gov.cn/npc/c12435/201811/3885276ceafc4ed788695e8c45c55dcc.shtml.

陈文娟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馆员。 江苏南京,210023。

(收稿日期:2020-11-03 编校:刘 明,陈安琪)

猜你喜欢

共建共享
交通运输工程学教学大纲编写的几点建议
驻地网光纤到户共建共享有效策略探究
高校动画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构想
Interlib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应用初探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精准扶贫贫困户大数据台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
计算机网络与图书馆发展模式研究
在变化的环境中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产教对接背景下的“融合—分享”资源共建共享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