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题如何走进课堂?

2022-06-09陆启威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14期
关键词:课题研究课堂教学

摘要:基础教育课题研究要走进课堂,走进教学现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切实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课题进课堂”的路径主要包括理念植入、项目实验、块面预设、行为干预、任务驱动等。课题研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课题进课堂”路径。

关键词:“课题进课堂”;课题研究;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5B-0009-04

课题研究是学校及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的有力抓手,也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为了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果,真正发挥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和服务作用,国家及各省市都对基础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求课题研究走进课堂,走进教学现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切实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但从一线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和教师还很难做到课题研究进课堂。大多数情况下,学校和教师不是不愿意这样做,而是不懂得怎么做。

如何实现“课题进课堂”呢?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课题进课堂”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也不是如想象的那么容易。课题研究是一种学术行为,有其自身内在的规定和要求。因此,“课题进课堂”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与策略,而且课题不同,进入课堂的路径也不一样。本文试从理念植入、项目实验、块面预设、行为干预、任务驱动等五个方面阐述“课题进课堂”的路径和方法。

一、理念植入

理念植入,就是用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和主张观照教学内容,并指导和统领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以期达到预期效果。具体做法是将课题思想和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从教学中寻找教育的理解和发现。理念植入是对课题思想和理念的贯彻与实施,不是对课题预设板块的具体实验和验证。在设计课题研究课时,不需要对教师提出具体标准和要求,而要尽可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发散教师的思维,让教师的教学更好地体现课题思想。

比如“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这一课题,就是要求教师秉持“学生自主性学习”这一思想和理念来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在课题研究中,“学生自主性”是考量教师教学活动的关键指标,至于如何备课、教学结构如何设计、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等,都由教师自己决定和把握,不给教师设定框框。课题组成员需要做的,就是做好课堂观察和记录,记录下可以或必须研究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做好课后研讨和分析,包括:教学从哪些方面体现课题理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利用学习空间和学习资源等)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课题理念?(自由的、独立的、积极的、差异的)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个性化学习不足)可以有哪些更好的设计和做法?(分层和分类设计)最后,形成一定的结论和认识,比如:学生自主性学习需要在问题情境的设置、自主性学习的环境及资源配置、个性化学习的分层和分类设计、自主性学习的驱动手段和方式、自主性学习的样态等方面进行重塑和建构。

二、项目实验

项目实验,是对已有课题研究成果的校本化或学科化教学研究与实践,即对原有专题研究成果或项目成果的再研究、再实施,以期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解,服务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比如昌乐第二中学的“271高效课堂模式”、南京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无锡东林中学的任务单、宜兴和桥第二小学的牧式教育等,都是一些学校和教师取得的较为成熟的课题研究成果。学校和教师可以把这些成果拿到自己的课堂上进行研究和实验,形成自己的新的理解和应用。也就是说,对于别人已有的课题研究成果不能照搬照抄,而要进行校本化、班本化和学科化的理解和实验,进行全面的改造和改良。

比如在引入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进行研究和实验时,课堂结构可以不变,但具体实施方法和策略要根据学校、班级、学科等的具体情况而加以调整。因为不同的学校、班级、学科,学情是不一样的,教师的教学也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相同课堂结构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必须有所改变。在“内容的结构化”上,教师要考虑:学生会自学吗?这些内容学生能自学到什么程度?怎样促成学生的自学?学生研讨的内容有哪些?如何确定研讨内容?难点内容难在哪里?还可能有哪些难点?……在“教学的结构化”上,教师要考虑:教师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讨论?什么样的讨论是有效的?难点化解的有效办法有哪些?还可以做哪些方面的尝试和突破?学生有培训吗?怎么培训的?……在“组员的结构化”上,教师要考虑:组员分组的依据是什么?不同层次的组员如何实现进阶?个性化教学手段和策略有哪些?……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在内容的设计与安排、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学生的学习与培训、教师的干预和引导、学生进阶的路径和策略等方面形成自己新的理解和认识。

三、块面预设

块面预设,就是将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转化成可以实施的操作模块,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理论假设。然后,将这些理论假设或在块上或在面上通过特定的教学实践进行检测和验证,并做出合理的分析和总结。一般情况下,块面预设就是将课题研究的某项内容进行一定的分解,并将这些分解以相应的预设嫁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来体现课题预设并对其进行检验。其中,块上的预设,是指课题预设只在教学的某个或某些环节上进行;面上的预设,则是指课题预设分布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覆盖教学全过程。

比如,课题“基于问题导向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倘若进行面上的预设,则可以将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如下全程展开: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问题意识,引出要研究的问题;讨论研究问题——培养和训练学生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路径;交流揭示本质——培养和训练学生在发展和联系中深度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质疑拓展研究——从综合考察中引出新的问题。如果进行块上的预设,可以将教学模式中某一个板块拿出来研究,比如只研究“交流揭示本质”这一环节的假设,旨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在发展和联系中深度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课题研究课上,上述四个环节是提出的理论假设。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为了取得某个方面的效果。教学的过程,就是检驗每个环节假设是否成立的过程,也就是用事实来检验这样的环节设计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如果没有效果就要分析其原因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拟定新的假设和实施策略,然后再进行新的实验和探索,直到最后形成有效的实施方案和策略。通过反复研究和实践,课题研究得到的结论是:“设置问题情境”需要基于问题设置情境,而且问题要有自然、清晰的指向;“讨论研究问题”需要师生平等对话、充分表达,而且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干预作用;“交流揭示本质”需要师生进行充分的分享与比较,并且在交流中教师要能够自然引出深度问题;“质疑拓展研究”需要充分引发学生的联系与想象,并在基于现实的联系与想象中引发新的矛盾与冲突,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E60CC18B-E77E-44F8-B2FA-0C7164E70E2B

四、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就是教师依据课题研究的具体指向和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即时的积极干预,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行为干预的施动者是教师,就是教师在“教”上即时对学生“学”施加作用和影响,目的在于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去唤醒和支持学生的学习,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从实际情况看,教师在每节课上都会进行很多行为干预,但却不都是有效的,有些行为干预是无效的,还有些行为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基于行为干预的“课题进课堂”,就是通过课堂观察和评估进行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研究,旨在通过典型案例的现场观察和研究,不断尝试和探索教师的积极的行为干预,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教师有效行为干预的一般原则和规律,以便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策略。

比如,课题“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选取“有效学与教”来研究,重点关注以教促学。那么,如何做到以教促学?也就是教师的教如何对学生的学施加积极影响,促进学生有效地学?很显然,为了学生有效地学,教师的教必须是一个动态的跟进和调整过程,力求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学。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让学生想学(有兴趣);二是让学生能学(有能力);三是让学生会学(有方法)。这就要求教师的行为干预(教)必须将学生的学引入情境、引入生活;对学生的学要提出分层要求,并提供学习的必要条件(比如学习单、导学案等);教师要能够将学生的学引向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路。通过不断研究和反复实践,发现教师的有效行为干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启发和点拨学生的学(开启学的征程),包括在学习期待时点拨以激趣,在学习愤悱时点拨以导思,在学习凝滞时点拨以引路,在学习平缓时点拨以设障,在学习领会时点拨以升华。其次是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促成学的进程),即:教师要能够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经验开展教学,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导学案等)。最后是引导学生创新学的路径和方法(引发学的创新),教师要能够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通过生动鲜活的问题情境拓展学生思维和想象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创新探索。

五、任务驱动

有些课题研究内容,本身就是教学中教材解读或教学处理的策略。此时,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学本身寻求改变的过程。对这样的课题研究,可以直接将其研究内容转化成教学任务,并在教学创新求变中得到很好的落实。简言之,任务驱动就是给教师一个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师只要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即可。近年来围绕跨学科教学、大概念教学、大主题教学、学习任务群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开展的课题研究多属于任务驱动型课题研究。这种课题研究因深深扎根于教学土壤,且具有明确的教学指向,而易于在一线进行实践和探索,故而深受一线教师的喜爱。

比如“基于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单元统整教学研究”这类课题,与教学的黏合度最高,也是教师最容易上手的研究课题。与常态课不同,这类课题研究课需要将重点工作放在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上,需要好好研究课题内容转化成教学任务后该如何落实,即主要研究教学内容落实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如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机械》单元,如果教学用“大概念”来架构的话,教学就是单元统整教学,教学过程就是研究上述课题的过程(单元统整教学研究)。通过本单元杠杆、斜面、滑轮、轮轴等6节内容的比照和研究,不难发现,贯穿整个单元的大概念是杠杆原理。因此,教学中可以用杠杆原理来统整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这种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是和课题研究的内容相一致的,即教学过程就是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过程。

“课题进课堂”是基于现场的研究活动,也是教师们非常愿意和易于操作的研究方式。但是“課题进课堂”需要找到有效的实施路径和方法,而这种“课题进课堂”的路径和方法仅仅通过理论学习是很难奏效的,必须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方能寻得可能的突破和解决方案。

收稿日期:2022-02-24

作者简介:陆启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科所所长,高级教师,无锡市名教师,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学科融合理论与实践。E60CC18B-E77E-44F8-B2FA-0C7164E70E2B

猜你喜欢

课题研究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科学化研究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表演唱应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思考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论职校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