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重要的是要当一个音乐家,一个有实力的音乐家”
——访刘孟捷教授(下)

2022-06-07访谈者

钢琴艺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柯蒂斯古典音乐肖邦

访谈者/郭 煦

郭:我觉得像您刚才所讲的,在尊重历史背景前提下做出具有演奏者自身独特艺术个性的诠释,这样其实对于古典音乐来讲,无论我们作为观众还是演绎者,都是件非常好的事情。也让我联想到去年我们在新英格兰音乐学院举行了完整的贝多芬作品系列音乐会,这件事其实引发了我的思考:贝多芬写了非常非常多的曲子,有很多甚至我们都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系列音乐会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让我们借这个机会了解并欣赏到,除去我们平时反复演奏的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原来贝多芬还创作了那么多不曾为世人所知,或不曾被发现的宝贵艺术作品。

刘:如果经过非常成熟的演绎,也许还是可以让我们发现更多值得在舞台上演奏的曲目。其实这就是看一个人的机智,如何整理,如何去表现他最好的一面。有些人在诠释方面非常有想法的时候,说不定他不会特别想要去弹那些很多人弹的,尤其是已经被定义为“一定要这样弹”的曲子,比方说像晚期贝多芬之类。那他们更多的是会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跟个性带入曲子,这样的话,可能会把某个十分冷门,很多人没有听过的曲子,突然变成一个大家都很喜欢听的作品。其实在历史上这种例子非常多,就是有一些已经默默无闻的曲子存在很久了,然后有一天一个人把它弹出来之后,观众突然惊讶这个曲子为什么那么新颖、那么有趣 ,这种例子其实非常多。

郭:对,也是一个优秀音乐家或优秀作品被重新发现的过程,这是件非常令人振奋的事情!说起曲目的选择,我注意到柯蒂斯音乐学院在入学考试的时候,特意要求考生演奏两首肖邦的作品,一快一慢。作为柯蒂斯音乐学院的教授,可不可以请您谈一下,学校用这样的选曲方式作为入学的考核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用意呢?

刘:早在我1993年加入这个教学行列的时候,甚至1985年考进柯蒂斯时,就一直都是这样的要求。我真的从来没有问过我的老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种要求,据了解,这是从霍夫曼时代,也就是柯蒂斯这个学校刚开始的时候就有的要求。我也觉得很有趣,为什么他们那时候要求必须弹肖邦?在多年教学之后,我发现,当我们在听这些考试时,其实从肖邦可以听出很多东西。应该说,肖邦作品能够展现给我们的不只是一个人技术上的能力,因为肖邦跟很多其他作曲家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浪漫、随性的个性。如何去诠释他?我觉得能够用这种理念去弹琴的小孩子一定经过了某一方面的训练,也就是说从肖邦的曲子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个学生到底经过多少训练。这个训练不只是技术上的,甚至可以判断出学生在音乐或者是人文的这些层面有什么样的接触。譬如说要把一个弹性节奏(Rubato)做得很自然,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事。钢琴老师都知道,弹性节奏并不是随便做出的,需要特定的乐感才能做得比较自然,也来自多年的训练。我想要把一首肖邦弹好,可能比弹好一首舒曼或者门德尔松更加困难——当然舒曼和门德尔松也不是那么简单——只是从肖邦那里我们可以看到更多东西。我们可以从弹肖邦中看到一些人在很多方面的熟悉度,以及他们的观察,比如说他们怎么去观察音色、怎么去观察弹性节奏、怎么去观察速度、怎么去观察情感……有些作曲家不会特别注重情感,或者可能不会特别注重弹性节奏。所以我们是可以从这两首有对比性的肖邦作品中,既看到技巧的展示,又看到演奏歌唱性和抒情性作品的能力,也就是说可以完整体现这个钢琴家的全面性。

郭:在刚才您提到的学生的观察能力中,有两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个是如何观察弹性节奏,一个是如何观察音色……我觉得弹性节奏可以间接展现一位钢琴演奏者的音乐品位。谈到音色,我想起在网上经常会看到的一些评论,很多观众都觉得您的学生具有一个统一的闪光点,就是有非常吸引人的音色。我也注意到,您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对于声音的质量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能否请您在这方面分享一些经验?

刘:其实我们所谓在玩儿音乐,反映音乐最主要的媒介就是透过“音”,所以声音是我们最主要在处理或控制的东西,我们通过声音触动听众的心情,声音就像我们的灵魂一样。至于怎样用一种好的声音跟观众交流、沟通你的想法,它可以怎样代表一个人的思想,这些当然都有更深奥的一些理论。我想大部分的人在学钢琴的过程中,只是在学一些手指上的技能,但是当我们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发现一个人的气质、思想,都会对我们演奏的音乐或声音有影响。当然从老师的角度来讲,我希望能用音色提升一个钢琴家的质量和素质。虽然钢琴在这二十年中已经非常普及,大家一般碰到琴就可以弹出声音,所以可能会对这一方面没这么计较或挑剔。但是我之所以觉得音色是很重要的一个功课,是因为当我们听到一个人唱歌时,第一个印象就是他有没有一副好嗓子。甚至当我们听到一些比较极端的乐器,如果这个乐器发出的声音让某些人觉得不好听的话,他可能根本就不想再听下去。所以从这方面来讲,我们会发现人对声音的灵敏度,不管经过怎样的训练,他都有一个自己的喜好与可以接受的范围。我觉得一个钢琴家要想把观众的注意力聚拢在自己的手里,很大一部分就是靠音色中传达出来的性格和思想。所以好的声音是一个渠道。

好音色的制造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说得通俗一点儿,音色的创造跟物理有关系,跟身体也有关系。我觉得一个学钢琴的人,一定要知道我们的身体如何与钢琴产生共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当然有些人反驳说音色就是一种耳朵当中的概念和想象,他不需要用手指和动作去解释。当然,如果已经弹到了那个地步就会有更加不一样的音色,但是我觉得至少在比较初步的学习上我们要了解怎样运用身体,怎样让手指用正确的方式弹琴,这些都有助于我们之后更轻松地将思想灌入音色里。当然这是一条很漫长的道路,尤其是对钢琴家来讲。

郭:去年因为疫情,美国的音乐学院基本上都采取了线上课程的方式,我想线上课程对于大多数参赛选手和老师来讲或多或少都更有挑战性,比如我们刚才讨论的关于音色的问题,网络能否精准传达学生演奏中真实的音色?能否请您讲讲线上教学与线下有什么异同点,或分享一些线上教课过程中的趣事儿。

刘:我觉得经过这一年的疫情,大家都非常辛苦,但是我们也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因为疫情刚开始时,很多老师可能都很不适应,如何在线上能够听到学生演奏出来的真实声音并作出比较精准的评判,从而辅导学生如何拥有更好的音色。但是我觉得经过这一年的训练,大家变得更为敏感。我有很多学生经过这样的历练,开始比较仔细地听他们自己弹的声音。所以学生上课时不只是注意老师讲什么,他们自己也会怀疑老师能否听清楚他们的音色,或思考自己的琴声透过网络传达到另一边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

郭:反而是一种督促。

刘:对!反而是一种督促。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有这样的觉悟。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大部分学生都有这样的一个变化,他们会更加注意自己演奏的音色质量。再有就是线上课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提前把自己的演奏录音传给老师这件事——一些学生在现场上课或平时演奏的时候是没有录音这个习惯的,也不会去听自己的录音,所以他们很少会发现录音的重要性。总是弹完就过去了,很随性,也没有真正在意或聆听过自己创造的音乐究竟是怎样的。所以这也带给艺术家们一个很大的启发,由于现在发达的网络,我们创造出来的音乐作品,如比赛中弹的东西都会保留下来,到最后大家都找得到。所以真的是要非常在意和关心你所留下来的是怎样的作品。我觉得经过了这件事,对学生是有帮助的。

当然,随着科技的演变,我们也出现了越来越多好的软件,可以帮助我们在线上课程中听到更好、更真实的声音。最初,我们大家都在用Facetime,后来发现它的声音不是特别好,就又开始用Zoom等软件。当然线上课程相较于线下课程更加费心,面对面上课有一种感染力,就是这种感染力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以更加轻松紧密,这当然也是我们去听音乐会的原因,因为听音乐会现场与演奏录音非常不一样。但是在疫情的限制之下,我们没有办法现场教学的时候,只能尽我所能地把可以传授的知识悉数传达给学生。技术上的东西可能会比较好讲,因为阐述一些手指运动原理,或纠正一些指法是比较容易通过线上的形式完成的,但是从音乐上来讲,有的时候会比较费力。说到这里,我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因为我平常是不会特别大声讲话的那种老师,尤其是我觉得能够示范的情况之下,学生的耳朵是可以捕捉到的。表演也一样,只要音乐足够好,不需要用很大的声音来吸引观众,不去用大声大嚷的方式说话,反而会让人家更想听你所讲的东西。但是在网络上就很难,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因为距离太远了?但是屏幕明明就近在咫尺,我却还是身不由己地想要大声地去喊话,觉得好像一定要把什么东西传达到地球的另外一边,有这样的一种感觉。(笑)所以这一年下来其实也挺累的,不知不觉中,好像每天都在喊,感到很累。但是也幸好最近有一些很好的软件研发出来,像现在国内有一个叫作Violy的一起练琴的软件,声音挺好的。不过我们当然还是希望疫情可以尽快过去,无论在柯蒂斯还是新英格兰,都可以尽快恢复到正常的授课模式,尤其是现场的演出,我觉得这个是最好的。

郭:您刚才提到上网课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提高音量,想要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地球另一边的学生,我觉得这其实体现出您对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关爱——倾尽自己毕生所学去传授给下一代钢琴家,我认为这很好地诠释了我们在描述一个艺术家和教育家时所用的“德艺双馨”这个词,真的值得我们年轻一辈去学习和传承。我们都非常感谢现在有这么方便的网络平台,拉近了音乐家跟观众之间的距离,甚至是让世界各地的音乐学子间的距离也更近了,尤其是现如今在国际钢琴比赛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亚洲人的面孔,并且在获奖者当中,亚洲人也占有相当大的一个比例。

刘:对,感谢现在发达的网络平台,使我们能够越来越容易地学到知识。当然,我们并没有办法去预知未来的世界,就像肖邦也不可能想象得到我们现在这样的教学方式。所以我们一方面需要跟着时代走,另一方面也希望这个时代能够带给我们古典音乐更多的发展空间。我们希望网络的出现不会变成是古典音乐的末期,有的时候有些人会这么想,我希望它能够成为传播古典音乐更好的平台。

郭:因为我们很多的习琴者和家长都感到兴奋和荣幸能看到您分享自己的一些经验,所以最后想请您谈谈对我们广大音乐学子及琴童家长有什么样的寄语。

刘:我觉得尤其是在国内,现在的学习风气是非常好的,这对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大和文化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借用古典音乐来培养我们孩子的气质和文化气息,这对整个世界都会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他们就是未来的苗子。所以我非常注重在教育上,尤其不只是专业教育,去培养孩子对于音乐发自内心的兴趣,也就是说学琴并不是为了名利。当然用音乐来谋生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但是希望家长尽量不去逼迫孩子一定要在音乐上有所成就。当学习音乐只是一种谋生手段的时候,是件很痛苦的事情。这是我们作为教育者来讲,希望能够改变的一些东西。我们希望接触音乐的人继续热爱音乐,这个是我们心里最想要的。(全文完)

猜你喜欢

柯蒂斯古典音乐肖邦
爱德华·柯蒂斯为拍摄印第安人而倾尽一生
荒野记录者
勤奋学习的小肖邦
中国古典音乐融入高校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
乐随心动与古典同行
肖邦的魔法
集大成的交响乐《英雄》:兼谈怎样听古典音乐
听点古典音乐
小狗圆舞曲
一夜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