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株潭都市圈和中西部城市群的对比分析

2022-06-07崔强王水生贺素莲

中国市场 2022年14期
关键词:治理体系城市群

崔强 王水生 贺素莲

摘 要:本次研究以发现长株潭都市圈与国内中西部城市群的差距为核心问题,充分考虑对比城市群之间各方面条件的差异性和可操作性,从宏观经济、社会事业、功能结构、支撑要素、区域协同5个维度,形成了本次对比研究的指标体系,多角度聚焦进行了长株潭都市圈与武汉都市圈、中原、鄱阳湖、关中、成渝等城市群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相对于中西部城市群,长株潭都市圈发展潜力更大,但都市圈的核心功能、区域合作、公共交通建设一体化、治理体系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最后,根据指标对标分析得到的差距,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都市圈;城市群;公共交通建设一体化;治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9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2)14-0066-06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4.066

当前,城市群已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密集的交通网络,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集群经济推动区域内各城市间的专业化分工,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长株潭都市圈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既关系到湖南的自身发展,也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大举措和促进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实践,是国家在新时期赋予长株潭都市圈的重要历史使命,长株潭都市圈进入国家重大战略布局。2021年全国“两会”上,“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团之一,长株潭都市圈创造了全省40%以上的经济总量,已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引擎。在国家积极打造全国经济增长第五极的新形势下,长株潭迎来了“黄金机遇”。

通过对比国内同类型城市群,发现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的现实差距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明确长株潭都市圈的建设标准与路径,为加快长株潭都市圈发展提供参考,为全国探索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提供示范,为中部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积累经验,为全国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做贡献。

目前,关于城市群之间比较分析的研究很少,并且相关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层面。如何客观、有效地评价城市群发展的现状及其未来趋势,是一个值得众多学者探究与实践的课题。文章试图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株潭都市圈和类似尺度的城市群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其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找准“坐标”,找出“短板”,为促进长株潭都市圈一體化发展提供参考。

1 对比城市群的选取

本次研究选择了与长株潭都市圈经济发展程度相似度较高的中西部地区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包括长株潭、武汉都市圈和中原、鄱阳湖、关中、成渝城市群。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长株潭都市圈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区域,因此,在选择比较区域时,首先要考虑与其竞争力水平相仿的中部城市群;另一方面,与长株潭都市圈发展基础和阶段相似的西部城市群,它们的发展对长株潭有着很好的借鉴和参照作用。

2 对比指标的选取

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六个对比城市群之间各方面条件的差异性、数据的可获得性、指标比较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从宏观经济、社会事业、功能结构、支撑要素、区域协同5个维度架构了城市群对比分析指标体系,包括15个对比指标(见表1)。本文着眼于长株潭都市圈与中西部城市群的比较,数据主要来自各省统计年鉴、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在相关网站上发布的官方数据。

3 研究区概况

长株潭都市圈位于中国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空间上呈“品”字形分布,总面积2.8万平方千米,2019年总人口1530.45万。长株潭都市圈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是建设“两型社会”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初步试验—重启实践—全面推进、改革试验”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2021年3月,长株潭都市圈作为全国的一个重要增长极,从“区域规划”成功晋级为“国家战略”,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至此,长株潭都市圈的建设其时已至、其势已成(见图1)。

4 长株潭都市圈与中西部城市群对比

4.1 经济指标对比

从人均GDP来看,2019年长株潭都市圈人均GDP最高,其次为武汉都市圈、成渝城市群和鄱阳湖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相对较低(见表2)。一般来说人均GDP较低的城市群区域发展不平衡性较为突出,经济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短板。而长株潭、武汉都市圈、成渝和鄱阳湖城市群人均GDP已经基本达到了城市群成熟阶段的水平,将来,发展的重点可能会更多地集中在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上。

从三大产业结构看,六大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大部分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仅南昌市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不到50%。数据表明,鄱阳湖城市群仍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武汉都市圈缺乏对工业发展的可持续支持,中原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偏向于资源型产业结构,成渝城市群、长株潭都市圈面临着“腾笼换鸟”的结构调整压力(见表3)。

4.2 社会事业对比

4.2.1 地方财政收入

从2019年数据分析结果看,中原城市群地方财政收入遥遥领先,远高于其他五大城市群,鄱阳湖城市群和武汉都市圈次之,成渝城市群与关中城市群居中,长株潭都市圈排名靠后。

4.2.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9年中西部六大城市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为3.42万元,其中长株潭都市圈4.44万元,居六大城市群之首,超出人均水平1.02万元;其次为武汉都市圈3.79万元;第三名为鄱阳湖城市群3.58万元,成渝城市群、关中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较接近,分别为3.10万元、2.88万元和2.74万元。

4.2.3 城镇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2019年中西部六大城市群城镇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平均2.49万元,其中武汉都市圈3.58万元,居榜首,高出平均值1.09万元。其次为长株潭都市圈3.31万元,鄱阳湖城市群2.62万元位居第三,成渝城市群2.11万元,中原城市群与关中城市群分别为1.62万元和1.67万元,排名靠后(见表4)。

4.2.4 对外贸易

2019年,在中西部六个城市群中,中原城市群经济外向度最高,其次是关中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鄱阳湖城市群、长株潭和武汉都市圈相对较低。从其相应核心城市经济集中度可以看出,武汉、郑州经济集中度较高,其次为长沙、西安和南昌,成都、重庆相比较低。其中关中城市群的西安和成渝城市群中的成都、重庆市经济外向度超过20%,但其经济集中度较低,仍处于出口加工或贸易控制价值链的较低端。鄱阳湖城市群、武汉和长株潭都市圈经济外向度不高,但经济集中度相对较高,未来升级潜力较大(见表5)。

综上所述,长株潭都市圈生活消费和创新是两个最突出的优势维度,生活与消费水平较高、科技创新实力强劲;地方财政收入是最明显的劣势维度,财政收入显著偏小;对外贸易处于相对劣势维度。

4.2.5 功能结构对比

从内部空间结构来看,中西部六大城市群的内部均存在一定的结构失衡问题。成渝城市群虽然空间结构相对比较合理,但区域内大、中、小城市的结构比例不合理,中等和小城市数量偏少,城市群体系结构缺少有效的传导环节。关中、中原城市群城市规模普遍偏小,各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县域经济薄弱,整体结构松散,城市群缺乏支撑。长株潭、武汉都市圈和鄱阳湖城市群内部的城市等级结构也不尽合理,中等城市数量偏少,区域内协同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共同体(见图2)。

从内部职能分工、功能定位和中国企业500强的数量对比可知,成渝城市群城市内部功能相对完善,武汉都市圈、中原城市群次之,关中、长株潭和鄱阳湖城市群城市内部功能显得相对薄弱,核心城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够强(见表6)。

4.3 支撑要素对比

4.3.1 现代化交通设施分析

从公路交通路网密度来看,成渝城市群较高,长株潭都市圈、中原城市群、鄱阳湖城市群次之,武汉都市圈和关中城市群较低。从高铁密度来看,武汉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中原城市群有着较高的密度。从航空运输旅客吞吐量、起降架次来看,成渝城市群、关中城市群相对较高,中原城市群次之,武汉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和鄱阳湖城市群较低。综合来看,长株潭都市圈在路网、高铁基础设施领域发展均衡,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未来会有较大的投资增量。但在航空设施领域及效率方面短板较为明显,对外连接能力偏低。详见表7。

4.3.2 科学与教育

中国研究中心推出的全国小学500强排行榜显示,长株潭都市圈位列第二,仅低于武汉都市圈,高于中原、成渝城市群,关中、鄱阳湖城市群拥有全国小学500强数量相对较少。成渝城市群有8所全国100强高中,位列第一,长株潭都市圈有5所,位列第二,鄱阳湖城市群、武汉都市圈、中原城市群紧随其后,关中城市群仅有2所。

4.4 区域协同对比

从对表8的分析情况来看,六大城市群对比经济发达区域,协同化发展程度低,城市集群间与区域内的合作机制不完善,制约了城市群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从政策环境的角度看,行政壁垒仍然明显,城市在省域范围内独立运作,一体化程度较低。由于城市群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产业结构调整和恶性竞争比较严重;在城市合作方面,仍然停留在框架協议的水平上,其中一些是浅尝辄止的,实质性的不多。②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长株潭、武汉都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等区域产业同质化和要素竞争仍然存在,产业趋同现象较为严重。③从基础设施的角度看,一体化程度较低,仍然存在区域重复建设、竞争无序的现象。目前,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城市群具有较强的地方化特征,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协调,建设重复性明显,竞争不当。

4.5 差距及问题分析

4.5.1 城市群核心功能需要强化

从经济总量上看,长株潭都市圈经济总量超过鄱阳湖城市群,与武汉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形成竞争的态势,由于人口面积差异,经济总量与成渝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相差较大。科技创新要素集聚能力优势不明显,总部经济、国际分支机构(生产性服务业)等代表城市能级指标的数量也较少。在对外贸易方面,长株潭都市圈最有可能成为下一步开放战略中发展潜力最大、发展最快的地区,如果能够成功地升级产业结构并提高附加值,它将成为未来推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

4.5.2 区域合作不够深化

长株潭都市圈承担国内分工参与程度不高,虽然近年来其金融业快速发展,但资金总量仍与武汉都市圈、关中、中原城市群有较大的差距,金融业占GDP比重仍然偏低。对外关联度不够、省域辐射力不强,对周边其他省域辐射能力有限,周边南部有珠三角城市群、北部有武汉城市群,其辐射带动能力都比长株潭城市群强。

4.5.3 公共交通建设一体化程度不高

长株潭都市圈现有的共同基础设施有城际轨道、城际公交和快速路,但对比其他成熟城市群目前还存在着一体化程度不高、交通管理水平落后、公共交通意识薄弱、城市规划不合理等问题。需要构建“两型”社会绿色公共交通体系,进一步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最终实现长株潭城市群公共交通一体化的发展。

4.5.4 都市圈空间发展和治理体系有待完善

在空间发展上,长株潭一直坚持“一心双轴双带”的空间结构,其中“绿心”规划过度强调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方面的保障考虑不足,阻碍了三市的融城发展,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同时,相对其他成熟的城市群,长株潭都市圈的协商体制不够成熟,治理体系缺少市级协商推进的工作机制,城市执政官员更关心的是本地方的经济利益,三市在发展中存在诸多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直至2018年10月,长株潭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联席合作机制刚刚起步,离成熟的城市合作空间发展和治理体系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4.6 应对策略

根据指标对标分析得到的差距和问题,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六条发展策略:

4.6.1 错位竞争策略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立足湖南特点,对照国家需求,合理确定战略定位。担负起“中国范式、长株潭模式”的国家使命,着力在自主创新、智能制造、军民融合、生态文明和文化产业五大领域取得突破,引领湖南省“两岸三地一枢纽”建设,打造中部崛起新高地和国家参与全球产业价值链竞争的重要板块。

4.6.2 内生引擎策略

夯实基础,着力建设全省创新策源地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跨区域融合与分工协作,大力发展优势空间,培育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实现新跨越,打造世界级现代化高端产业集群。

4.6.3 有序均衡策略

近期重點强化长沙核心集聚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中远期重点培育地方增长极,促进空间均衡。着力提升长沙省会城市担当,强化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多向关联,进一步强化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省内“四大板块”协调发展。

4.6.4 品质特色策略

对标国际国内,优化空间格局,完善都市功能,补齐设施短板,促进产城融合,突出创意休闲共享,推进长株潭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深化城市群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建设互联互通的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突出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放大“融城效应”,塑造多廊多极的组合都市。

4.6.5 开放合作策略

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深度融入并有效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推进对外通道建设,打造对外合作平台,创新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开放型城市群。

4.6.6 创新引领策略

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核心控制线优化,空间治理现代化等创新手段促进都市圈加快发展。一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时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二是优化核心控制线,构建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新格局。三是逐步建立常态化、高效率的一体化合作共商工作机制,大力提升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熊鹰,杨天浩,王策,等.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评价分析[J].商学研究,2021,28(1):34-36.

[2]李旋旗.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发展特征与空间模式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13):498.

[3]张凡,宁越敏,娄曦阳.中国城市群的竞争力及对区域差异的影响[J].地理研究,2019(7):1664-1677.

[4]唐承丽,吴艳,周国华,等.城市群、产业集群与开发区互动发展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地理研究,2018(2):292-306.

[5]马学广,窦鹏.中国城市群同城化发展进程及其比较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8(5):105-114.

[6]王志楠.我国城市群空间格局演化与经济发展差异性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8.

[7]万宇艳,孟颖.中原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策略研究:基于与长株潭城市群的对比研究[J].城市发展战略,2017(5):24-27.

[作者简介]崔强(1983—),男,汉族,湖南长沙人,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执法。

猜你喜欢

治理体系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为世界级城市群铺路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新加坡法治反腐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现状研究及对策初探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路径
国家治理中的“融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