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实践基点

2022-06-07曾文欧阳静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领导权

曾文 欧阳静

摘 要: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极其重要,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良好运行的核心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高校应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从实践基点上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引领点在于建立意识形态工作机构,关键点在于建设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着力点在于管理意识形态工作阵地。

关键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实践基点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如何,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23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1] 党的十九大报告也鲜明指出,“要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充分彰显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其关键就是领导权问题。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也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但面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化发展、网络传播格局和社会舆论生态深刻变化等新形势新挑战,高校应始终坚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在机构设置、队伍建设和阵地管理等实践基点上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建立意识形态工作机构,是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引领点

高校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首先必须建立具有引领作用的意识形态工作组织机构。设置组织机构是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体现,是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前提。因此,高校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组织机构,理顺各种关系,形成意识形态工作引领机制,领导意识形态工作。

1.高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重大,尤其是高校党委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是首要的。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的《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指出,要强化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要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坚决守好“责任田”。高校党委能否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关涉学校办学的性质、方向和实质。高校党委担负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因此,必须成立以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并切实领导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一是必须坚定正确政治方向。邓小平同志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2]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组织引领和掌控意识形态的能力,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二是必须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强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宏观领导。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制度建设。每年要制定意识形态工作计划,在一年一度的党建工作会议上,党委必须专门研究和强调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三是必须做好统揽意识形态全局工作。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要严格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和领导责任,设置“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党委教师工作部”等部门,充分调动各部门、各院系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高校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全方位、全过程领导,把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到党管办学方向、党管宣传工作、党管舆论阵地、党管干部队伍等各个关键环节,形成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各级部门协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指导小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法治观、生命观等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体现。因此,必须成立校党委书记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主管思想政治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务处处长任副组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指导小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任务繁重,既包括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又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与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指导小组必须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 精神,全面贯彻“八个相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当前,最为紧要的工作就是要切实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

3.校园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

高校是高等人才培育之地,广大师生员工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然而,高校周边环境还比较复杂。有的高校校园面积广大,四周没有围墙,社会车辆和闲杂人员随时出入,各种不良社会信息充斥在学生周围,摸排难度较大。因此,必须成立高校保卫处、当地派出所和街道综治办联合的校园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校园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要切实开展高校及周边单位联防治安工作,强化校园综合治理,建设校园视频监控系统,加强治安防范;切实抓好师生员工的法制教育工作和安全防范工作,及时开展新生安全知识讲座,发布校园治安动态、安全常识等信息,确保高校师生在平安和谐的环境里学习、工作和生活,确保师生不偏离学校意识形态安全轨道。

建设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是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关键点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归根到底靠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可靠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是夯实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基础,是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关键。高校党委应结合意识形态工作要求,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努力打造思想理论好、综合素质高、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各类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为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309B1B95-9A66-4CA7-A203-2DF8510F02A0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一支首要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这是由它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所决定的。然而,有些高校还有少数思政课教师政治立场不坚定,在课堂上自由散布一些违纪违规的虚假错误言论,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3·18讲话中鲜明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3]意识形态工作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大责任之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的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新任专职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共党员”。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政治站位要高,必须“姓马”“姓党”。因此,思政课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要讲政治,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带头明辨政治是非、带头抵制错误言论;必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加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着重提高意识形态领悟、驾驭、维护、传播、话语、处理、创新等能力;必须肩负起传播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重大责任,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和抛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切实讲好每一堂思政课,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讲解宣传到位,从而增进广大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治国理政方略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高校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思政课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达到“六要”素质要求。

2.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息息相关。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的《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指出,要不断改进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意识形态工作水平高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文件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4]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在能力的提升方面明確了目标方向和基本要求。因此,高校在建设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时要努力做到:配齐建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坚持高标准选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干部,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人才培养,努力使这支队伍坚持党性原则、强化政治责任,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充满自信,并理直气壮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

3.党员领导干部队伍

党员领导干部是一支关键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他们肩负不可推卸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高校要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就必须抓好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抓好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坚持和完善中心组学习、辅导报告、集中培训、选训调训、学法考试、自主选学与网络在线学习等为主要途径的干部学习体系;坚持和完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党史党情党建理论学习、党日活动、社会实践等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党员教育体系;每年都必须有针对性地举办意识形态工作培训,邀请意识形态研究与建设专家到学校给党员领导干部宣讲当前意识形态工作形势与任务。二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着力提升领导干部抓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有专家认为,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应包括坚定正确理想信念的能力、增强引导社会思潮的能力、增强建设价值自信的能力、增强主动拒腐防变的能力、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增强反和平演变的能力等方面的能力。[5]这是对当下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有益探索。

4.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队伍

辅导员、班主任是一支不可或缺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他们直接面对大学生群体,担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职责。他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践行和传播直接影响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高校应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建设与管理,着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理论学习培训等方式着力提高广大辅导员对当前意识形态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对错误社会思潮的引导管控能力,着力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能力以及将日常事务性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紧密结合的能力。学生干部队伍是高校学生会、共青团、社团、班级等学生集体组织的主要领导力量,是学生中的先进代表,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神经末梢和极为重要的依靠力量。要使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迫切需要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应充分发挥这些学生基层组织干部的模范表率和引领示范作用。

管理意识形态工作阵地,是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着力点

阵地是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载体。高校历来是敌对势力开展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阵地。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否则,阵地失陷,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灾难和损失。管理好意识形态工作阵地是高校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有效手段。在高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宣传部、学工部、团委、保卫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切实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防范与管理工作,落实各项审批制度,管理意识形态工作阵地,绝不给错误、消极的思想提供传播渠道,切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309B1B95-9A66-4CA7-A203-2DF8510F02A0

1.监管宣传舆论阵地

高校宣传舆论阵地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传播阵地。当前,国内外敌对势力通过培养“代言人”,利用讲座、论坛等高校宣传舆论阵地不间断地对我国高校进行渗透和破坏,严重冲击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要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高校抓好校园宣传舆论阵地建设与管理就要切实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新闻舆论工作。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6]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事关”阐明了新闻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因此,高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管好用好新闻舆论宣传媒体,坚持传播正能量、弘扬时代主旋律。二是强化舆情安全。宣传部要加强对舆情的分析和研判,及时妥善处理突发性舆情事件。校团委要建立动态信息收集渠道和校团委思想调研中心、学院思想调研部(心理健康部)、班信息委员构建的专业舆情收集组织体系;建立共青团系统舆情管理分工协作体系,实行团委书记领导下的各校级学生组织指导教师分项负责、学院团总支书记具体分管、学生班团支书具体负责、团委扩大会议共同商议解决的舆情管理架构。三是强化制度监管。严格规范各类学术活动,严格遵守申报审批责任原则。例如:制定舆论宣传阵地举办活动的审批制度,宣传部要按规定对送审的宣传制品及各类形势报告会和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和把关,确保内容健康、传播正确;同时,还要抓好校园出版物管理,高校学报和校报要坚持严格的审稿制度和校对制度。

2.严守课堂教学阵地

高校课堂是学生提升思想、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教学阵地,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贯穿其中,这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因此,无论是学校党委行政领导、还是教务处管理干部和所有教师,都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严守课堂教学阵地。一是切实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管。课堂是神圣的,不容亵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关键看教师。高校教师必须明确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性质和自己的职责所在,在课堂上要切实坚守政治原则,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积极开展正面宣传教育,对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要予以正面回应并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高校要强化高校课堂教学纪律,制定加强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要严肃问责违反课堂教学政治纪律的行为,严防课堂教学环节出现不正确的意识形态诱导。二是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渠道、主阵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掌握高校意识形态传播领导权的重要途径。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并提出“八个相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求。“八个相统一”,为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高校应严格贯彻落实“八个相统一”要求,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管理。高校必须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列为学科扶持计划加以建设。校党委书记必须联系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大问题纳入到校党委会议、校长办公会议、党政联席会议上专题研究;校领导坚持每学期深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听课至少2次~3次,定期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汇报,及时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把意识形态教育纳入教学体系,打造好课程思政内容。高校要抓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切实打造课程思政内容,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密切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把新出台的重大政策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围绕当前热点、重点问题开展教学,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2020年初,我国暴发新冠肺炎疫情,高校教师要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体系中,引导大学生深刻分析和感受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抗击疫情中彰显“伟大中国精神、磅礴中国力量、显著中国优势、坚定中国自信、有效中国治理”的生动案例,从而不断增强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认识,坚定“四个自信”。

3.净化网络新媒体阵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微信、微博等一些新媒体的应用和5G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重要的网络阵地。青年大学生群体乐于通过新媒体发表意见和看法,成为校园中随处可见的“低头拇指族”,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各种信息、评论及观点借助网络迅速扩散,严重影响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的《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指出,要高度重视网络安全,进一步提升网络舆论引导水平,严密防范网上意识形态渗透,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高校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净化网络新媒体阵地,加强网络阵地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一是加强校园网络和新媒体阵地建设。有学者指出,利用互联网、充分发挥出互联网的作用是实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掌握领导权与主导权的主要途径。[7]在网络信息化时代,高校不能落伍,必须打好主动仗,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这就要开通学校官方微信、微博,发布校园实时动态,加强与学生、家长、社会的紧密联系,在互动中宣传教学工作、学生工作、党团工作,及时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回复社会、家长的关切;要建设一批具有较强思想性、教育性、互动性的主题教育网站、网络社区,提高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高校网络舆论宣传的主导能力。例如:发挥“学工在线”“校园青年网”“国防教育网”“心理健康教育网”“校园新闻网”等网站的作用,及时更新信息,加强世情、国情、党情和校情教育,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不断推介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优秀典型事迹,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要推进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号、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等网络新媒体建设,在微博、微信、博客和网站上积极刊发和转发、传播正能量的内容,用正能量占领网络舆论阵地。二是加强校园网络和新媒体阵地管理。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8]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强调了要善于用好网络,让亿万民众共享网络空间,又要抓好管理,不能让互联网置身于法外。高校必须组建网络监控和网络阅评员队伍,培育建设正面引导有力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密切关注网上动态,打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平台;必须成立网络舆情引导和网络文明传播工作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责任主体、职责要求和保障措施,积极组织参与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活动,加大网络舆情引导和网络文明传播工作;必须加强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建设和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完善突发舆情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必须制定网上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规程,建立校园网络使用实名登记制度和可追溯制度,加强网络信息内容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不良信息,消除网络信息传播中的杂音、噪音;必须加强对师生上网行为的教育与管理,加大对国家出台的“帐号十条”“微信十条”“约谈十条”等互联网信息传播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落实力度,切实杜绝“洁洁良”“许可馨辱骂国人”这一类事件的发生。

总之,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切实抓住其实践基点开展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再上新台阶和高校治理现代化,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确保党的教育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进。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新形势下高校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17C0782);2019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习近平‘金句融入民族地区地方综合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9JG527)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EB/OL]. (2014-12-29)[2022-03-17].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2/29/c_1113818177.htm.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4.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0.

[4]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 聚民心 育新人 兴文化 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 (1).

[5]朱繼东.加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 增强领导干部执政本领[J].党建,2014(5):31-32.

[6]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EB/OL]. (2016-02-19)[2022-03-17].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19/c_1118102868.htm.

[7]李春华.论习近平总书记 8·19 重要讲话的理论创新—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0(2):41-46.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6.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于 洋]309B1B95-9A66-4CA7-A203-2DF8510F02A0

猜你喜欢

领导权
论巩固与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对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领导权思想的认识
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导权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述要
治理视域下虚拟社会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实现逻辑和策略转型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析
论共产党与革命统一战线领导权问题
牢牢抓住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大力加强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