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纯洁性:课题研究的道德起点

2022-06-06吴维煊

云南教育·视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结题纯洁性校领导

吴维煊

对教育而言,没有高质量的课题研究,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实践活动,也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理论成果。对教师个体成长而言,课题研究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扎扎实实的课题研究,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专业成长。因而,基于课题研究的重要性,绝大多数教师都主持或参与过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仅产生了大量助力教育发展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也让很多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成就了辉煌的教育人生。从总体而言,课题研究的生态是健康的,成果是丰硕的,但也存在一些制约课题研究质量的不和谐因素,其中较为突出的是课题研究的学术纯洁性缺失问题。

一、在課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学术纯洁性缺失问题

课题研究属于学术范畴,既然是学术,就必须要坚持学术的纯洁性。但是,部分课题研究在学术纯洁性上却出了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长挂名主持人的课题容易立项

在各级各类课题申报中,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部分研究能力较强的普通教师,即使课题选题极具研究价值,但却没有被批准立项。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课题主持人是草根教师,知名度不高,立项困难。因而,在课题立项申报时,把校长名字写在主持人栏目,是很多课题申报时的常用方法,级别越高的课题,这种做法越普遍。按理说,校长担任课题主持人并无不妥,但若在课题申报评审时,重点关注主持人的职务,忽视课题选题的价值及课题主持人的研究能力,这种将学术让位给官本位的做法,是对学术纯洁性的破坏。

(二)将课题研究当成利益交换的工具

部分教育管理人员由于工作繁忙,无法静心研究,但由于评职称、评优评先、申报奖项的需要,必须要有课题研究成果。当自己拿不出课题成果时,将课题研究委托给某位研究能力较强的教师,自己做甩手掌柜。接受委托的教师全权处理课题研究全过程,并将自己的成果都署上该领导的名字,变成领导的成果。课题结题后,领导多了一项成果,接受委托的教师也不白忙,在年度考核、名优教师申报、职称评审等诸多方面都会得到领导的照顾。领导凭借手中的权力,安排别人代替自己做课题,再利用手中的权力让“幕后英雄”得到利益。利用职务之便的利益交换,严重玷污了学术研究的纯洁性。

(三)课题组成员只挂名不研究

调查显示,课题组成员只挂名不研究的现象非常普遍。部分教师研究意识及研究能力欠缺,对课题研究无兴趣,但由于职称评审的需要,到处打听哪些教师准备申报课题,要求课题申报人把自己的名字挂在课题组成员中。有些课题主持人在组建研究团队时,较少考虑成员的研究能力,而是将课题组成员的确定当成手中的一项资源,按照自我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分配。很多课题都是以课题组为研究单位的团队项目,每个课题组大约6~10人。虽然课题申报书中分工明确,但每个成员都参与研究的项目却非常少。有相当多的课题,真正开展研究的只有主持人一人,其他成员只挂名、不研究。当一个研究团队中很多人不研究、不做事,却在课题结题后享受课题成果带来的利好,靠不劳而获得到学术利益的现象,是对学术纯洁性的损毁,也是道德的缺失。

(四)将课题研究外包

部分知名度不高,教学及研究质量也不高的学校,为了拿到高级别的课题研究成果,将课题研究外包给专业研究机构或个人。例如:在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通知发布后,学校给出选题方向及相关要求,与外包单位或个人商定好价格,并付给研究者部分定金,待到课题结题后把尾款付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成果证书中的所有人员什么事都不需要做,课题组所在单位只需提供外包费用及在相关表格中盖章。课题结题后,有课题需要的学校及个人拿到了结题成果证书,但却没有参与这个成果的研究过程,只是找个枪手代为研究。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败坏了学术的纯洁性,极不道德。

(五)通过非法中介购买课题研究假成果

大多数教师都收到过课题中介发来的邮件及电话,在中介提供的“服务项目”中,各级各类课题应有尽有,且明码标价。需要课题成果但在短时间内又拿不出成果的人只需花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的价格,中介就能造出包括立项申报材料、中期检查材料及结题鉴定材料等全套的“研究资料”。在各种评审中,参评人员提供假材料的现象并非个例,其中课题成果造假尤为突出。通过中介购买假的课题材料,不仅是在造假及玷污学术纯洁性,也触犯了法律及道德底线。

(六)课题结题鉴定把关不严

之所以教师课题数量巨大,但高质量且具有使用及推广价值的成果却不多,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结题鉴定把关不严,被立项的课题几乎百分百结题。通用的课题结题鉴定方法是:聘请几位校外人士担任“鉴定专家”,召开结题鉴定会。鉴定专家的聘请虽然也考虑拟聘人员的学术水平,但更多的是校领导之间的“人情往来”,甚至是利益交换。但凡参加结题鉴定的专家们都不是白忙的,好吃、好喝、好招待,外加数千元的辛苦费,这样富有“人情味”的招待,岂能不让课题结题?课题鉴定夹杂人情因素,破坏了学术的纯洁性。课题鉴定把关不严,降低了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标准。

二、捍卫学术纯洁性,为课题研究打下道德根基

学术纯洁性,既是课题研究的道德属性,也是课题研究的科学属性。当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术纯洁性被玷污,道德及科学属性就会发生质变,教育研究的作用就会发生偏差。因而,如何从捍卫学术纯洁性的角度,提高课题研究质量,是教科研管理及教育研究者需要思考的大问题。

(一)将教师课题研究“学术操守”纳入师德师风范畴

为人师表的教师,既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又是探索教育方法及教育理论的研究者。从研究者角度而言,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学术操守应纳入师德师风建设范畴。在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评价及考核过程中,对于学术失范问题,如利用职务便利霸占学术资源、在课题立项过程中的人情运作、在课题鉴定过程中的利益交换、在课题成果评审中的权钱交易、在课题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把关不严、将课题研究外包、只挂名不研究等有违学术纯洁性的现象,应该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并将处理结果纳入师德师风考核。对于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成果材料造假应一票否决。只有下大力气,才能捍卫课题研究应有的学术纯洁性。E9ED0054-F5F4-4A35-8EF5-70E6320CD2FC

(二)加大对非法中介的打击力度,维护学术道德

非法课题中介的存在与教师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术失范是互为因果的。因为课题中介的存在,部分研究时间得不到保障、研究意识不强、研究能力不高的教师极易成为中介的“客户”。当教师们通过非法中介买到了课题研究的全套材料,并以此让各种功利性目的得到实现时,购买假材料的教师及课题中介实现了“双赢”,但这种行为对学术道德及学术纯洁性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因而,治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学术纯洁性问题,应加大对课题中介的打击力度,从各个环节发力,维护课题研究的道德规范性及学术纯洁性。

(三)充分发挥学校在捍卫学术纯洁性上的主力军作用

教师的课题研究成果是否真实?研究过程是否扎实?研究成果有无价值?一系列事关课题研究学术纯洁性的问题,学校是最清楚的。因而,应充分发挥学校在捍卫学术纯洁性上的主力军作用。首先,学校教科研管理部门应准确掌握各级各类课题的立项通知,掌握教师立项课题的信息,从源头上杜绝课题成果造假。其次,对被立项的课题提供政策支持、时间支持、经费支持,保障研究顺利进行,并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及业务指导。再次,制定高标准的课题结题认定标准,严把结题鉴定关。虽然各级各类课题结题证书不是学校发的,但在结题成果的把握及鉴定上,应协助课题组织方把好质量关。对于质量不过关的课题,不签署单位层面的结题意见。当学校层面严格科研管理,会对维护学术纯洁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校领导要率先垂范,捍卫课题研究的学术纯洁性

校领导事务繁多,从事课题研究的时间与精力难以得到保障,这是客观事实。在现实情境下,如何协调好教育管理与课题研究的关系?需要校领导站在道德制高点为全体教师做出表率。首先,校领导应明确自己在课题研究这项工作中的角色定位,校领导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制定好相关管理条例,构建良好的教科研生态,提高全校教育研究的质量。如果校领导研究能力较强,且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应积极组建及领衔课题组,带领课题组开展高质量研究;如果校领导不具备领衔及参与课题研究的能力,绝不利用职务之便做课题研究的挂名者。其次,校领导要处理好管理与学术的关系,根据自己的实际,量力而行开展各种教育规划课题的研究。当没有能力及时间开展教育规划课题研究时,切忌利用领导职务之便,找“枪手”替自己完成课题。再次,校领导在自己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的同时,也要对教师的学术行为进行监督,发现不符合学术规范的行为,通过组织程序严肃处理。

(五)科学制定考核方案,提高课题研究的学术质量

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术纯洁性的失范与考核评价过程中重数量、轻质量的课题成果认定方式有直接关系。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科研的考核,还是学校对教师个体科研成绩的考核,不仅要坚决摒弃重数量、轻质量的考核方式,还要以对学校发展及教师个体成长有用为目的,引导教师开展有意义、有用的研究,强化质量底线要求。对于不具备课题研究能力的教师,不要急于对其进行教科研数量上的要求,而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他们制定符合其成长规律的成长计划。例如:加大对他们进行教科研培训力度,让他们掌握教科研基本的理论及方法;拓展他们的学习渠道,让他们以见习的方式参与其他课题组的研究活动,当他们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后,再引导他们参与或领衔课题研究。在对立项课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对于内容空泛、质量不佳、研究无进展的课题,应限期整改,对于整改后仍无实质性改进的课题,应终止其研究,切不可為了追求数量,不顾研究质量。

(六)摒弃潜规则,强化课题主持人的学术及道德职责

每一个课题组是否遵守学术道德及学术规范?是否开展真研究?研究质量如何?课题主持人责任重大。因而,必须要强化课题主持人职责,摒弃潜规则,营造纯洁的学术氛围,规范研究行为,遵守学术道德,提高研究质量。课题主持人要葆有知识分子的傲骨,不向任何潜规则低头,例如:让没参加课题研究的校长或教育局领导成为挂名主持人、在成果证书上根据课题组成员职务高低进行人员排序、根据“互利互惠”原则随意调整课题组成员、给参加课题鉴定人员送红包、默认课题组成员“只挂名、不研究”等。在不受潜规则干扰的前提下,课题主持人要充分发挥科研引领作用,对课题组成员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带领课题组全体成员把冷板凳坐热,开展真研究、产出真成果。

教育发展离不开科研的引领,离不开学术的支撑。有什么样的学术环境,就有什么样的教师成长氛围,就有什么样的学术道德体系。因而,从学术道德建设的高度,加强学术纯洁性建设,为教师营造风清气正的研究环境,不仅是教育科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E9ED0054-F5F4-4A35-8EF5-70E6320CD2FC

猜你喜欢

结题纯洁性校领导
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校领导群体特征研究
“陪餐制”不是“吃顿饭”这样简单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与结题
Different Students, Different Corrective Feedback
官员申报课题,钱多打了水漂?
列宁关于保持党的纯洁性思想探析
素质教育下如何做好小学德育工作
2015交通职教科研项目立项104项
提升大学生党员纯洁性建设的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