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及调适

2022-06-05幸柠楠

速读·上旬 2022年4期
关键词:逆反心理成因大学生

幸柠楠

◆摘  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逆反心理主要指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其原有的认知与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了一定的偏差,由此导致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者等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反感情绪,甚至产生一定的排斥和抵触行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是较为常见的现象。本文从分析大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形成因素入手,寻求调适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逆反心理;成因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泛指个人用反向态度与行为来对外界的劝导作出反应的现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逆反心理主要指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其原有的认知与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了一定的偏差,由此导致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者等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反感情绪,甚至产生一定的排斥和抵触行为。因此,要从了解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出发,分析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 并采取积极有效策略,实现对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有效调适,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当教育者按照目标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和控制时,大学生产生的一种排斥、抵触情绪的心理过程,主要有评价逆反、情感逆反和行为逆反三种突出表现。这三种逆反心理相互联系,评价逆反可以激发情感逆反,进而导致行为逆反,而情感逆反又可以引发评价逆反。

(一)评价逆反

评价逆反是指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对教育者在其工作中所做出的事实或价值判断等持相反性倾向。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对受教育者所宣传的内容的不信任、不认同,他们往往对社会上不公正或阴暗面的事例以偏概全的理解,对正面的宣传做反面的理解,有时甚至进行有意无意的反面宣传。例如,教育者强调要发扬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而他们却认为人应该以自己为先,讲奉献不合算,甚至在对看见类似于打架斗殴事件发生时,他们却认为这是一种有胆量的行为。

(二)情感逆反

情绪逆反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对教育者表现出的情绪、情感倾向产生的抗拒和反感或者对不良情绪的认同。在现实生活中,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不断有许许多多的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涌现,对于教育者所表现出的赞扬和钦佩等情绪,大学生会带着逆反心理的有色眼光对先进人物进行无端否定,对于身边的榜样,常常表现出不屑的情绪,甚至给予排斥嘲笑、讽刺挖苦。例如,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学习雷锋精神,而有些人却认为他是“傻子”或者说是故意这么做想博得大家的注意,无端怀疑雷锋同志的动机,进而否定他的先进事迹和伟大精神。而对于社会上的不良倾向,人们应该疾恶如仇,有些人却对此产生了认同感。

(三)行为逆反

行为逆反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总是会采取与教育者在其工作中所要求相反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大学生没有从心理上认同教育者所宣传的观点,由此导致他们在行动上采取与他们要求相反的行为。例如,教育者总会在考试之前强调诚信考试的重要性,而有些人就偏偏觉得考试无所谓,诚信与否也不重要;教育者强调要远离黄、赌、毒、迷信,而有些人反而更加想要去尝试,不认同教育者的观点;对于同学中拉帮结派、教育者公开对抗,唱反调的行为被称为讲义气,有胆量等种种不良的行为倾向反而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分析

逆反心理是由主观和客观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具体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可以从大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反应、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部因素和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三个方面入手。

(一)大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反应

一方面,从生理因素上看,大学生正值青春期,是生长发展的关键期,身体各种机能趋于健全, 大脑发育日趋成熟,思维和分析的能力越来越强,其思维方式也由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方面轉变, 这也为他们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从心理因素的角度上来说,大学生自尊心增强,随着年龄和知识、阅历的不断增加,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也日益增强,对外界刺激体验敏感、细微,他们追求自我,希望独立思考,独自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当自尊心受到打击或者遭遇挫折的情时,大学生为了表现自己的“不同”,他们会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秉持批判态度,使他们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来显示自己独立的个性,在这种情况下,对来自他人的批评或帮助,内心总会产生一种反感,无论他们是否有错误,他们总是拒绝接受他人的意见,往往表现出拒不服从,桀骜不驯的样子。但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又不足,认知水平偏差度较大,看问题往往不全面,容易偏激走极端,甚至遇事还会以个人的情感与好恶来代替理性思维,这也就构成了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心理基础。

(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部的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部存在的许多问题,是造成大学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于陈旧,总是围绕着过去的一些问题反复谈论,反而忽视了对当今的时事热点的分析,不能及时解决大学生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无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引起他们的思想共鸣。其次,教育形式过于单一,有的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采取单向的说教,使得教学课堂沉闷无趣,还有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只是流于表面,为了应付工作检查,这就极大的引起大学生的反感情绪,进而产生逆反心理。[[]]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在现实中,部分思政工作者存在理论修养不高、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他们不能很好的运用科学的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和引导。还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言行不一,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发挥榜样和示范作用,从而影响了思政工作的效果,使学生对其逐渐产生不信任情绪,进而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三)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社会上的一些消极因素如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等也在不断滋生,这些都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造成了不同程度上的冲击。使得大学生将所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社会现实相比较时,形成了鲜明的落差,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怀疑,这个时候大学生思想意识不够坚定,对自己的定位不够明确,极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或现象的煽动和影响,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走向极端。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网络的普及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网络世界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一些反差,导致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经常手机电脑不离手,而忽视了身边的人和事。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调适策略

逆反心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正常的心理现象,人们是无法消灭它的。但是若对其不闻不问,带来的负面影响必定是不可估计的。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对大学生的逆反心理视而不见,任其发展,而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加以引导和防治,从尊重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净化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入手,对大学生逆反心理进行调适。

(一)尊重大学生的自主性,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大学生由于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逆反心理的实质就是想要表现个性,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因此尊重大学生的自主性,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由于大学生认知特点、不恰当的思维方式和不成熟的心理状况等多因素导致逆反心理的出现,教育者要充分了解大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发展需求,对其进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才能真正解决大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当人们学会了正确地独立思考问题时,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得大学生有足够的抗打击能力、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坚定政治方向,引导他们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提高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在遇到错综复杂的问题时,要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运用抽象思维、通过事物表面现象看透其内在本质,用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人格去理智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与行为。

(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信度

对大学生逆反心理进行调适,还应该注意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信任感。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情感方面较为敏感、细腻,渴望能够得到人们的理解与认同。感情是疏导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论理,而且更要融入感情。单纯的理论讲解对于大学生来说显得过于枯燥乏味,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相信学生,在感情上相互融洽,产生共鸣。才能在心理上与学生和谐一致,构建一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而开放的沟通与交流的关系,逐渐缩小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要,学生得到了他人尤其是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和认同,他们才会更加乐于接受来自于老师的教育和引导。其次,要改变僵化的单向灌输教学形式。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单一的理论灌输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他们的视野较为开阔,能够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网络等传播媒介,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通过开展讲座、社会实践等活动影响和熏陶大学生,对学生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启发、疏导,避免其产生抵触情绪。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有能力对学生所面临的困难和当下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实事求是地对待和要客观理性地对分析,并且能够发现和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在无形中调适了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净化社会环境,增加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力

净化社会环境中的负面因素,能够增加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力,有效调适大学生的逆反心理。马克思曾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在目前信息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是一个打造良好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是消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的先决条件。社会当中的各种信息纷繁复杂,正面信息与负面影响交织,大学生的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和思想,但是由于其阅历、认知等较为缺乏,如果没有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么他们很容易就会失去对某些事物的辨别能力,很可能就会出现对某些事物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支持而支持的态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就必须严格地把好社会风气的“质量关”,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来对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及其先進事迹进行宣传,用鲜活的事例感化学生,让学生在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减少和消除社会阴暗面和不良风气对大学生的侵蚀和毒害,使逆反心理失去赖以滋生的土壤。

参考文献

[1] 李娜.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10).

[2] 彭洁.逆反心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影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1):30-32.

[3] 王同亿.英汉辞海 (下)[K].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1.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92.

[5] 姚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矫正策略[J].教育探索,2012(07):134-135.

猜你喜欢

逆反心理成因大学生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逆反心理
试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