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单”导读促使阅读向更深处漫溯

2022-06-04张丽丽

天津教育·中 2022年5期
关键词:单的内容过程

张丽丽

随着整本书阅读课程化的推进,如何创新导读策略、优化导读形式,以推动学生的深层阅读,成为一线教师思考的新话题。导读单是推动整本书阅读的一种有效手段,可通过其精简性、趣味性、目标性点燃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逐步深入探究书本内容与人物。本文以“运用导读单落实深层阅读”为研究核心,基于小学语文整书阅读指导现状,提出了预测探寻,点燃阅读憧憬;有效整合,把握情节脉络;引导品鉴,感悟人物形象;纵横对比,推动思辨延展等教学建议。

一、导读单在小学语文根本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文学常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需要学校和教师重点关注。语文导读单的设置能发展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想要了解整体的故事情节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导读单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生能从中感受作者的习作意图、学习经典的修辞方式和写作结构方式。

(二)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心思想

高效的语文阅读活动首先需要学生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只有掌握好文章的主旨思想,才能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导读单的内容能深化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克服在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参与不积极、思维能力有限的问题。无论是文章写作手法、写作背景还是整体内容,都能直观反映出文本的中心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成效。

(三)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综合能力的体现,在阅读过程中设计导读单,能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文章不同的内容信息,积累文学常识,提升基础的写作技巧。这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推动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程整本阅读教学现状

(一)阅读教学理念单一

在新课标的相关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要完善传统的教育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但是有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更重视学生对阅读知识的掌握,没有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强硬地要求学生掌握答题套路。学生面对枯燥的阅读课程教学内容,缺乏主动参与阅读学习的意识,导致阅读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整体素养发展不全面。

(二)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确立明确的阅文课程阅读教学目标,是开展高质量阅读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教师的最终目标是在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理念。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只是在课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同时通过象征性的优美语句的欣赏作为实践活动,导致阅读教学活动形式化,学生在课程中参与不积极,缺乏阅读兴趣的支撑。

三、小学语文导读单设计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语文导读单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导读单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要注重阅读内容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在选择不同的导读话题时,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比如,在为学生设计《昆虫记》这部作品的导读单时,要在导读单中为学生搭配上不同的昆虫图案,并且以儿童画的语言来引导学生阅读。

(二)目标性原则

由于学生在阅读不同作品的过程中面临的阅读体裁不同,导读单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阅读目标。比如,在组织学生阅读经典诗集的过程中,就要组织学生分析诗歌的美。在组织学生阅读传统神话故事的内容时,导读单要注重作品寓意的讲解,并展示作品内容的趣味性。

(三)精简性原则

坚持导读单设置的精简性原则,主要是导读单的内容设计要简洁,不能浪费学生过多的精力。同时也要保证导读单内容的精炼性,尽量以直观的语言或者图片为学生展示文章内容,突出思维训练的重点。比如,在组织学生拓展阅读《野性的呼唤》这部作品时,在导读单上可以应用思维导图聚焦故事的情节发展,这样不仅能使作品导读内容更为精炼,同时也能深化学生的理解。

四、导读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预测探寻,点燃阅读憧憬

保护学生的阅读热情是导读单设计与运用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借助导讀单的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封面、书名、目录,用心关注细节、线索、提示,结合原有的阅读经验、生活经验,在阅读过程中预测故事内容、探寻情节发展,从而开启一次充满好奇与愉悦的阅读之旅。

例如,《青铜葵花》这本书的目录极有特色,每一章的标题都是一种乡村生活中,独有的事物,导读时教师可以结合插图及目录,引导读生想象故事发生的环境与背景,猜测故事内容,寻找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而点燃他们的阅读憧憬(如图1)。

(二)有效整合,把握情节脉络

与单篇阅读相比较,整本书阅读中蕴涵着大量信息内容。深入阅读的第一步,便是梳理与整合这些信息,认识书目的整体面貌。在导读过程中,利用鱼骨图、山形图、火车图等思维导图,设计有关故事情节、文本细节的导读单,利用精简的语言、图式,帮助学生整合信息,把握故事基本脉络。在组织开展深度阅读时,教师便可以此为契机引导读生关注故事情节,梳理事件发生的时间脉络,为吃透故事、读懂故事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在深入阅读《城南旧事》一书时,教师在导读单中设计鱼骨图,指引学生梳理出英子与秀贞相识的过程(如图2)。

在学生按照导读单的指引自主梳理的过程中,教师可提示学生按照时间顺序看待发生的事件,认识到秀贞与英子逐渐的熟稔,通过事件脉络还原整个故事,为理解人物、生发情感提供铺垫。

(三)按时引导品鉴,感悟人物形象

感受形象、品评人物、体验情感,是深层阅读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若是连人物性格都无法准确把握,未基于作者所塑造的人物产生心理上的认同与情感,就不必谈对书目更深层次的挖掘。因而,教师可以在导读单中设计人物品鉴环节,带领学生关注书中人物性格、特征,让学生带着问题回读与该人物有关的段落和句子,从人物描写、对话中立体、多层次地把握人物形象。

例如,在阅读《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时,为了让学生对主人公尼摩船长的形象形成整体、鲜明的认识,可以设计以下导读单(如图3)。

在引导读生重新解构与分析尼摩船长经历的事件,从他的行为、反应和对话中提炼性格特点,从而对人物的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可组织、激励学生深入分析与品评,观照到人物的缺陷与不完美,透视其性格上的复杂性与矛盾感,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生活经历深入品评人物,将人物形象或经历投射入生活之中,使阅读走向深入。

(四)纵横对比,推动思辨延展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较为关注理论教学活动的开展,语文课堂的形式一般是教师领读,指导学生认识生字生词,学生开展自我诵读等,这就难免导致语文教学课堂的形式和内容都不够灵活丰富,学生的学习趣味也逐渐减少。那么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优化应用导学单,需要结合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在阅读教学添加经典的课程资源,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在同类型文章对比的过程中,感受文学知识的魅力,并推动思辨能力的延伸。

小学生在语文整本阅读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年龄阶段的限制,在语文理论基础和整体阅读的效率上都有所不足。教师在设计阅读导学单的内容时必须要重视学生理解能力不足的问题,对学生的作品阅读速度、阅读顺序的选择等方面的内容开展针对性的导学单内容设计,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教师还要在导读单中添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促使学生的横向对比,同时可以组织学生添阅读一些基础的国外优秀文学作品,这样一方面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从而在今后的个人成长过程中形成更包容的学习心态,学习优秀的文学知识。因此教师还可以适当为学生添加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作品,如国外的伊索寓言、童话故事、简单的诗歌作品等,由于国外文学作品的创作内容与国内的文学内容具有差异性,那么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结故事的创作特点,并且有效应用至个人的写作中。如此一来,推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纵横对比,养成良好的思辨与写作应用能力,促进应用能力的发展。

借助导读单,学生或在同一本书中深化对不同人物性格的思考。如《青銅与葵花》中通过比较人物的性格,感受主人公不同的性格,同样纯真美好(如图4)。

在抓住前后变化触摸故事精神内核,如《夏洛的网》中对比主角前后变化,从而探究变化原因,感受“友情”伟大(如图5)。

或在以往的阅读经验中回溯,推动思维在跨文本间跳跃。如对比阅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感受相同主题,不同文体呈现出的不同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对比阅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和《汤姆 · 索亚历险记》,体会历险类故事的共性特点等。通过对比,学生在思考中展开二次阅读,既提升了阅读的兴趣,也锻炼了高阶思维,使思辨能力得到提升。

(五)合理选取课外资源,拓展阅读范围

小学生愿意投入更多的注意力研究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在设计导读单的过程中就要着重增强故事情节的趣味性,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阅读动力不足的问题。如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内容时,如果直接在课堂上为学生讲故事,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并且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但如果学生自主阅读神话故事的话,学生就难以有阅读兴趣。那么教师在设计相关内容的导学单时,除了为学生增添一些的色彩鲜明的视图内容,同时还要为学生设置相应的悬念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深神话故事的过程中尝试厘清故事的主旨结构,并在课堂上为大家复述出来。

综上所述,在开展整本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设置导读单不仅能提高阅读教学的层次,同时还能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帮助。无论是导读单上的引导性话语,还是问题设置、思维导图绘制,只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将其相互渗透、彼此关联、结合应用,便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深层阅读品质。此外,教师也应持续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新型导读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成效,让学生的思维与阅读教学一起向书海的更深处漫溯。

猜你喜欢

单的内容过程
小学数学实验学习单的开发研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私营停车
“学讲”理念下新授课活动单的设计
小学语文预习单的设计与使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