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作业“减负增效”的策略探思

2022-06-04李波

天津教育·中 2022年5期
关键词:减负增效布置作业

李波

在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不可或缺的工具。初中数学涉及了数量、结构、变化和空间等内容,随着内容的加深学习难度逐渐加大,为了更好地巩固学生数学知识基础,除了课堂学习外,还要通过作业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有时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本文主要探讨了初中数学作业“减负增效”的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数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部分,作为中小学生需要学习的主要学科,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到了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知识广泛复杂,作业成了巩固学生知识基础的主要手段,随着作业量的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随之加重,容易激发学生的厌学心理,继而降低数学作业完成效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进行作业制度改革,探索“减负增效”策略的实施途径,提高学生作业完成效率,更好地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

一、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与完成现状分析

(一)初中数学作业布置现状

数学作业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途径之一,也是帮助学生强化知识运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环节。在实际的教学中,数学作业布置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教师深入分析潜在的原因,调整作业布置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作业布置质量。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作业量较大,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不少教师都抱着“熟能生巧”的态度,走“题海战术”路线,认为只有多做题,才能巩固知识基础,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掌握。由于学生课业任务重,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大量的数学作业,形成了“为了完成作业而做作业”的现状,无法发挥作业的实际作用,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作业形式单一,容易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作业效率得不到保障,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这种耗时耗力却收效甚微的作业布置模式是现阶段作业设计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是教师需要尤其引起关注并且有效避免的问题,但是现阶段在实践开展的过程中这种问题频出,不利于学生的能力成长身心健康。

(二)初中数学作业完成现状

现阶段大部分初中生数学作业完成情况不容乐观,不仅数学作业完成度低,作业的正确率也不稳定,这与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和兴趣有一定关系,当然也与作业的难易程度有关。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时期,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往往容易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由于他们的情绪波动大,面对繁重的作业量难免会产生逆反心理,学生时常抱怨作业多,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不少学生抱着敷衍的态度,抄袭现象较为严重,制约初中数学作业质量的提升。讨论作业完成的效益和影响的前提是学生完成了作业,但是就现阶段的实践情况来看,抄袭、少写、漏写的问题屡见不鲜,这种情况将会直接进一步降低作业所能带来的教育价值和影响。

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详细分析当前数学作业布置的不足,从“减负增效”角度出发,改善数学作业布置形式,完善数学作业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数学作业布置质量,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发挥作业布置的作用,帮助学生扎实和巩固知识基础,实现学生整体数学能力的提升,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二、布置数学作业的作用和意义

布置数学作业是整个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教師要提高对作业布置的重视,既要确保作业布置的实效性,又要避免徒增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课堂中所学习的新知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初中数学教学中,布置数学作业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巩固课堂知识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要想确保课堂教学效率,光靠课堂上知识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借助作业环节,帮助学生回顾课堂上学习的知识,锻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这时就凸显出作业布置的重要性,教师要根据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内容,结合教学重难点进行作业的布置,使学生能用通过习题练习,进行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及时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从学生的记忆曲线来看,仅从课堂教学让学生理解消化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及时地巩固,学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忘却自己所学的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通过作业完成复习,让学生更好地消化知识,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让知识真正成为学生内化地积累。

(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具有较强的学科属性,随着知识程度的加深,学习难度也会随之提高,比较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针对浅显易懂的知识,学生会很快就能掌握,但是在讲解难度稍大的知识时,教师需要辅以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在帮助学生扎实知识基础的同时,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直观地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在判作业的过程中,分析学生的易错点,掌握学生学习的薄弱点,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使学生能快速提升数学学习能力,进而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可以说,作业设置不仅仅是作用于学生,从学生身上可以得到很好地体现,也会作用于教师,搭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渠道,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作出针对性的调节,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育的效益和影响。

(三)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快速时期,面对较为困难的数学学习,学生难免会存在消极心理,加之初中阶段的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容易受情绪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注重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布置数学作业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之一,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能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然后通过自主学习进行巩固和提升。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经过适量的作业练习,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提供助力。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现阶段人们认识到,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学习困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重中之重,而作业也是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渠道,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审视,从更加客观、更加全面的角度作出有效分析,了解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做出有效的调整,不断地实现自我优化、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始终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一方面帮助学生降低数学学习难度,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另一方面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避免学生思维的固化发展。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会进行相应的思考,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利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地解决问题,形成多样化的解题思路,从而实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此看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布置数学作业十分重要,教师要具备“减负增效”的意识,控制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确保作业效率,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布置的作用,彰显数学作业的意义,确保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效性。

三、实施初中数学作业“减负增效”策略

(一)提高作业布置的层次性

当前大部分教师在数学作业布置上缺乏层次性,没有充分考虑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一味要求作业数量,导致作业质量得不到保障。一般情况下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厚,无论课堂学习,还是作业完成情况,表现的积极性强于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往往容易忽略个体差异,在布置作业环节,不能综合考虑班级中学生的整体情况,会倾向于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使初中数学作业完成的整体情况不佳。因此,在“减负增效”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提高作业布置的层次性,适当地控制作业量,使学生能有充足的时间认真完成作业,逐渐提高作业的完成效率。

例如,在鲁教版初中数学“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借助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使学生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因此,在布置作业是教师要将学习目标作为参考因素之一,然后结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反映,突出作业布置的层次性。如1.选择题:下列算式中哪些可以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A、(x+y)(x-y)  B、(x-y)(x-y)  C、(2x+y)2  D、(x-2y)(2x+y);2.填空题:(x+y)2=x2+()+y2    (2x-y)2=()-()xy+y2;3.计算题:(6-3y)2;(3m-4n)2;(3a+5);首先通过选择题强化对完全平方公式的认识,然后锻炼学生对平方公式的运用,最后进行巩固计算,这样层层递进布置作业更具层次性,符合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可提高作业布置质量。

(二)突出数学作业的针对性

除了要提高初中数学作业布置的层次性外,教师还要突出数学作业的针对性,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清晰了解所学的知识点,并且掌握某一知识点的出题特点和运用特点。针对性的数学题目能起到巩固学生知识的作用,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作业,明确自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根据自己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巩固,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要从关注作业量转变为关注作业的质,通过加强作业的针对性,确保作业质量,继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鲁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函数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包括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制订教学计划,引导学生推陈出新,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作业布置环节,教师要确保作业的针对性,如以下三道问题:1.已知在Rt△ABC中,∠C=90°,BC=6,AB=8,则 cosB=    。2.已知在 Rt△ABC 中,∠C=90°,sinA=3/5,则 cosB=    。3.已知在 Rt△ABC 中,∠C=90°,CD 是高,AC=4,AD=3,则 cosB=    。这三道题都是针对cosB的求值,但是所给的已知条件不同,考查学生对公式变形的运用,同时在做题时,学生还可以运用之前所学的勾股定理的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拓展作业类型

考虑到初中生的身心发育规律,要想借助作业布置实现学生知识巩固、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等培养和发展,教师要维持学生数学学习热情,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使学生感受作业的新鲜感。不仅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使学生举一反三,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大学生知识学习范围,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要注重在不增加学生学习压力,并且保障作业效率的同时,拓展作业类型。借助拓展的作业部分,发现学生的学习优势,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和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鲁教版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作业布置中,需要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并准确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教师可以设置判断题、选择题和应用题,以不同形式的题型,巩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在这些题目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布置相对开放的数学题目,让学生从自身的学习思路出发,进行问题的思考、探索并解答。一方面开放性的数学题目不会给学生造成学习压力,便于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另一方面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通过批改作业优化,完善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目的不仅仅是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就突显了批改作业的重要性。批改作业环节是对学生完成作业的尊重,对教师和学生均有益处。教师可以在批改作业时,了解学生课堂学习存在的问题,找到班级中学生数学知识薄弱点,是分析对知識掌握情况的有效途径。学生根据作业批改的结果,进行自省,对存在的错误题目进行总结,建立错题库,进行针对性的巩固,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所以教师要引起重视,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在批改作业过程中,总结成功经验,探索“减负增效”的实施策略,进而帮助学生减轻数学作业负担,切实提高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初中数学作业布置环节,教师也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当减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利用作业布置缩短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改变初中数学作业布置和完成现状,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减负增效布置作业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
特别号都有了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轻摆渡,济江川
作业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