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2022-06-04张慧郑福伟

天津教育·中 2022年5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数学知识过程

张慧 郑福伟

数学课程作为一项实用性课程,其课程质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当前众多教师将主要的教学精力放在了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上,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不足。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希望能提升数学课程教学成效,为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个人思维能力还是知识学习能力,都在快速发展。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仅能深化学生的数学理解,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内在动力,实现数学课程质量的提升。但是在当前,众多数学教师的主要关注点放在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上,忽略了学生兴趣对其数学学习成效的重要影响。那么针对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应用不足、兴趣缺乏等问题,教师要从生活化数学内容、信息化课堂情境和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三方面入手,创新数学课程形式,提高数学教学成效。

一、小学数学课程教育教学现状

(一)课程脱离实际,学生难以应用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不仅为学生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学生的生活更加便利。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学生主要学习计算知识。良好的计算能力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有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注意课堂上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导致小学生不能发现数学的内涵,不能真正应用所学知识。此外,计算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培训。教师不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只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足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众多教师认为学生还小,缺乏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在于学生知识学习能力的发展。在这样的教育目标下,众多教师更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在反复训练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形成“数学知识枯燥乏味”的感觉。学生在学习逻辑性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注意力难以保持长时间的集中,不知道教师在讲什么,数学知识学习质量有限。此外,教师忽略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机械记忆,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兴趣的重要作用

(一)符合新课标的相关要求

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如果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与他们的水平不一致,一些学生的能力将受到限制,无法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由课堂的领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和讨论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从而发现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据此,要选择学生喜欢的教学模式,突出重点和难点,因材施教,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二)可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想掌握更深入、更全面的数学知识,就需要与其他成员一起合作。而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探究数学问题,在此过程中形成探究欲望,从而形成数学知识学习兴趣。此外,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团队成员将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在探索数学知识的道路上突破荆棘。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奋发向上、不放弃的精神,而且可以在学生之间建立深厚的友谊,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可推动学生的共同进步

在学习之路上敝帚自珍,是难以有较大进步的。班级中的学生不是竞争对手,而是良师益友。然而,由于小学生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在他们看来班级中的每个同学,都是他们的对手,因此,在数学学习中,部分学生不愿意将自己的学习技巧教授给其他学生,也不愿意为其他学生答疑解惑,这就导致每个学生都成了一个孤岛,知识与技能得不到交流与提升。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助交流,形成师生、生生间的沟通,学生既能在共同探究知识中,明白分享的快乐,也能发现合作对自己的帮助,从而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实现班级学生的整体进步。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一)优化课前导入,提升课程质量

课前导入环节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开展数学课程课前导入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心理分析,他们年龄小,认知水平低。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热情需要以兴趣为支撑点。课前介绍的过程正是以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和关键学习内容,从而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保持全班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借助儿童形象思维比较突出的特点,教师可以在引导环节运用各种形象和符号,既能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和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例如,在“用字母表示数字”课中,笔者在课前介绍环节实现了符号意识的渗透。首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笔者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部动画,并配以音乐。在动画中,一群青蛙在池塘边排成一排,一个接一个地跳入水中。在音乐中,笔者演唱了一首“一只青蛙一张嘴,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眼睛四条腿……”的歌曲,运用这段动画内容可以吸引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其次,作者根据动画提出问题:小朋友们,既然一只青蛙一张嘴呱呱叫,两個眼睛看飞虫,四条腿不停跳。两个怎么样?三个怎么样?四个怎么样?通过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动物“青蛙”的形式,指导学生思考生活问题,进入学习状态,并形成独立思考的核心素养。

(二)立足学生生活,培养学生兴趣

学习数学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好。如果学生不能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习数学知识将失去其最根本的意义。许多数学知识来自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善于将这些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这样不仅可以使知识易于理解,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真谛,从而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

比如,笔者在组织学生学习“认识可能性”这节课程的主要内容时,为了深化学生对“可能性”数学知识的理解,在课堂上为学生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在没有特殊天气的情况下,下雪的时候一定就是冬天吗?夏天会下雪吗?”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学生指出,没有特殊情况一定是冬天才下雪。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学生提问:“我们在过马路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红绿灯,那么是否一定会遇见红灯或者绿灯?”学生回答:“在过马路的过程中不确定遇到的是红灯还是绿灯”。然后笔者再引入“可能性”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数学教学方式,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效联系,在深化学生对“可能性”这种基础概率学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结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个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不足,对一些抽象性的数学课程知识理解能力有限,经常不知道该如何变通学习。针对这种问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相应的课堂情境,主动引导学生,在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基础上,增强数学课程教学兴趣。

以笔者的数学教学为例,在组织学生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节课程的主要内容时,很多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补缺”内容始终难以理解,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有限。因此,在教授学生多边形面积知识的过程中,笔者首先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多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推导过程,然后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展示相应的多边形,要求学生思考。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应用PPT为学生分割不同的图像,为学生指明课堂学习的方向,通过这种课程形式,深化学生对多边形面积知识内容的理解。

(四)增強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兴趣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众多教师更愿意直接为学生列出相应的重难点知识,并且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开展学习。在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下,学生很容易就养成学习思维上的依赖,丧失了学习数学课程的主动性。如果教师想要增强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就要学生在课堂上适当为学生留下空白,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的空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提升数学课程成效。

以笔者的数学教学活动为例,在组织学生学习“位置”这节课程的主要内容时,并没有直接为学生讲解“位置”的概念,而是首先让学生参与游戏“班长在哪里?”有的学生会说,班长在学习委员的右手边第一个,有的学生会说班长在第三排第二列等,不同的学生对班长的位置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每个陈述都是正确的。为了将学生的这种想法应用到“位置”这一概念上,要求学生想一想如何准确的描述班长的位置。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学生很快就能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增强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增强数学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开展数学活动,培养数学兴趣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知识的时候,更喜欢以“玩”的形式开展。但是当前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众多教师更倾向于自身对数学知识的诠释与传递,这种问题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理论化的数学课程知识,个人数学学习兴趣有限。针对这种问题,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组织学生开展不同的数学课堂活动,创新数学课程的教学形式,在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与数学内容趣味性的基础上,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笔者的数学教学为例,在组织学生学习“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节课程的主要知识时,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在这节课程中笔者并没有直接为学生讲解不同面积单位的进率,而是首先对学生进行了不同学习小组的划分,其次为学生提供不同面积单位的进率和不同的面积单位题目,最后在此基础上要求小组分组进行解题,不同的题目有着不同的分值。根据不同学习小组的主要答题结果,采用积分制的方式,对优胜小组进行奖励。这能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不同面积单位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识的理解,并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能力,从而实现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六)渗透数学文化,培养数学兴趣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对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内容理解有限,因此在课堂上更喜欢教师“讲故事”。但是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直接告诉他们什么需要记忆,并且想用的公式应用条件等。由于数学课程内容具有理论性,很多逻辑性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就会觉得数学学习活动枯燥,同时也难以体会今天我们能直接获取的数学知识是众多学者穷尽一生探索的道理。那么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数学课程的价值,在数学教学中挖掘历史内容,让学生从古代学者的身上学习优秀品质,并养成良好的数学探究意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

比如,古人缺乏在数学领域的理论研究,对快速计数的方式认知有限,但是从未放弃过对数学课程内容的探索。从古代开始我国人民就开始结绳计数,并且随着数学家的不断研究,逐渐形成了我国的重点作品《九章算术》,在这一作品中包含了246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在随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产生了众多著名的数学家,无论是古代的刘徽、祖冲之,还是现代的华罗庚,都在为一个个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而不懈努力地探究。教师在数学课程教学中为学生渗透这些文化知识,不仅能开阔学生的数学文化视野,同时还能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意识和端正的数学学习态度。

(七)借助数学思想,培养数学兴趣

提到数学学科学习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它是学生掌握和深度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思想与能力。由于数学知识概念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认知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传授和渗透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概念知识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快速参与学习,并借助教学内容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学习乐趣。

比如,笔者在组织学习“平行四边的面积”这节课是几何教学内容,虽然平行四边形较为直观易懂,但对如何求解面积,有一些学生会出现犯难心理。此时,教师可以借助数学思想中的类推迁移来引导教学。再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和剪下来一个平行四边形,随后沿着高折叠再进行裁剪和平移,让学生组成一个长方形,并告知学生这个平行四边形和转变后的这个长方形面积是一样大的。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迁移,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产生极大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从而乐于自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综上,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提升数学课程教学质量,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为学生构建生活化、趣味性的数学课堂,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和应用能力的有效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数学知识过程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利用绘本优化大班数学课程之浅见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