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2-06-04杨永吉

天津教育·中 2022年5期
关键词:群文议题高中语文

杨永吉

群文阅读是一种将多个文本进行整合研读的阅读模式。它相较于传统的单篇阅读方式而言,能将阅读文章按照主题来进行明确整合,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性,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更为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群文阅读成了丰富学生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它既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也使阅读文章魅力更为突出,彰显了语文学科的特色,也给予了学生更多新鲜的阅读体验。

近年来,阅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既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而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依托“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加以了创新变革,如此,群文阅读便成为许多教师认可青睐的教学模式。在语文学科素养的导向下,教育改革也对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合理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打破传统单篇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束缚,立足阅读教学目标,巧用多样的教学策略来将文章进行灵活整合,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不断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

一、精心设计群文议题,选择相应文章内容

在開展群文阅读教学前,教师需有意识地精心设计群文议题,这是因为合理清晰的群文议题可以起到整合阅读资源、明确阅读学习方向的作用,使学生可以真正通过群文阅读活动收获多篇阅读学习的最佳效果,切实提高阅读学习能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把群文议题的生成作为工作开展的重点研究内容,紧紧围绕阅读教学的内容设计议题,并筛选相应主题的文章,让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拥有明确方向,进而为深度阅读学习的开展做足准备。

新课程改革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议题“人物演讲”,并根据议题在教材中选择相应主题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在其中,教师可以选择以下三篇文章作为群文阅读的素材: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这几篇文章,再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课文录音,让他们反复听读课文朗读节奏、把握文章中的情感。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向思考,让他们考虑,“为什么这些文章可以放在同一个议题下呢”“如果是你,你还能定什么样的议题”。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联系主题对这些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展开深入思考,开动脑筋分析他们之间存在的联系。如此一来,学生既可以深入体会到议题与群文阅读之间存在的联系,又能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把握,进而提高阅读赏析能力。

二、巧妙设计情境导入,调动群文阅读热情

当高中语文教师在依托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形式和内容时,必须深入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了解到他们会对什么样的学习形式更感兴趣,进而为他们提供更多思维创新的阅读契机。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巧用情境教学法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对群文阅读主题进行导入,帮助学生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感知群文阅读的真正魅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发散。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议题为“诗经”,并把教材中的两篇课文《氓》和《采薇》进行整合,作为群文阅读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在开展阅读教学前,教师会关注对学生群文阅读学习热情的调动,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这两首诗歌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在反复听音频的过程中掌握字音和句子节奏。然后,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围绕群文阅读的议题“诗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教师可以展示诗经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它的地位及内容,让学生明白它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收纳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共311篇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风貌,内容丰富。然后教师还可以播放《诗经》的介绍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后明白《诗经》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劳动爱情、战争徭役、压迫反抗、风俗婚姻等,使学生对这个群文阅读的议题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这样,当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可以保持着一定的兴趣投入其中,这对他们阅读学习效率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

三、注重引导文章对比,突出群文阅读特点

群文阅读与传统单篇式阅读教学模式相比,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是以主题概括的形式将多篇文章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可以同时阅读两篇或两篇以上的文章,达到快读阅读学习的目的。虽说文章的议题是相似的,但是它们本质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引入对比教学法,诱导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比较文章之间的区别,从写作手法、作者背景和内涵道理等多方面切入探讨,切实突出群文阅读的特点,发挥其优势,推进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的增强。

例如,在引导学生围绕《诗经》这个主题对《氓》和《采薇》这两篇课文进行群文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对比这两首诗歌的内容,以此达到深度阅读学习的目的。例如,学生对比两篇课文的主题,他们可以发现,虽然这两首诗歌的主题和内容看似不同,但是都用续写小人物故事的方式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美。《氓》作为一首叙事诗,以抒情和议论为主,顺着“恋爱—婚变—决绝”这几条情节线索,表现了古代妇女对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展露的是女主人公的感情美和性格美,而《采薇》则叙述的是一位战士在归途中的艰苦生活和内容伤痛,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以及战士爱国恋家的情怀,表现的是征夫的雄壮美。在叙事结构方面,《氓》采用的是“逐层深入式”的结构,让读者可以感受到文章中男女性格的反差,结构完整,耐人研读。而《采薇》则是“时空交互式”结构,通过对征夫生活空间的转换,体现出了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当学生在对比阅读的过程中,他们便能对两篇课文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

四、布置阅读学习任务,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无论是运用哪一种教学模式,都需将学生作为中心。同样,当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时,也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学情和个性特点,制定明确的阅读教学任务,优化传统“以教为主”的方式,给学生指明思考交流的方向,让他们可以发散思维,在群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作出个性化的解读,进而全面透彻地理解文章主题内涵。

同样,当学生在阅读《氓》和《采薇》这两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学习任务的方式落实他们的课堂主体地位。如教师可以布置如下任务:1.阅读这两篇课文,疏通文意,分析它们内容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2.分析它们的叙事结构分别是什么?尝试举例说明。3.找出诗歌里面有哪些是比兴句?思考这样的好处是什么。4.对比两者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在学习任务的指引下,学生会展开深度的阅读研讨,他们会反复阅读这两篇课文,并围绕议题进行对比思考,领悟两者的主题,这无疑是锻炼他们阅读学习能力的很好方式。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在课堂学习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升。同时,文章与文章联合起来进行学习的方式也能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迁移和应用,加强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整合性,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五、精选同作者文章,引导分析作者特色

群文阅读的特点就在于引导学生将共同点进行整理和归纳,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进而对文章中的文化知识形成更深层次的感悟。而在群文阅读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许多学生都会对某个作者的文章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师应重视这个问题,巧妙结合群文阅读教学开展的要求,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整合某個作者的文章,以对该作者的生平背景、写作风格和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此为后续的阅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课时,许多学生都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跟随着朱自清先生的脚步领略了荷花不一样的魅力,在感受到作者朱自清先生抒发的独特情怀的同时,也学习到了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特点。如此,为了更好地开阔学生阅读视野,让他们领略到更多朱自清先生创作的文章,教师可以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先利用网络和书籍来整理一些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如《春》《背影》《匆匆》《绿》这几篇散文,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先进行自主阅读,思考这些散文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再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见解,让他们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然后教师可以先向他们讲述朱自清的生平背景,再与他们一起讨论朱自清先生的写作特点,让他们理解朱自清的散文语言凝练明净、细腻典雅,常用比喻、同感和叠加的手法描绘写作对象的特点,让读者如身临其境一般。讨论结束后,教师会让学生再阅读文章,以此让他们收获不同的阅读感悟。

六、尊重学生差异特点,设计分层阅读任务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他强调的是让学生掌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在良好的“学”氛围中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各项群文阅读学习活动。但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既要承认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又要积极运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帮助不同学生展开深度的学习探究,通过布置分层学习任务,引导他们不断发挥自身能力,进一步收获更为良好的阅读学习体验。

例如,在引导学生探讨阅读主题“苏轼诗词”时,教师选择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两首诗歌作为素材,让学生展开诗歌群文阅读。学生之间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因此,为了提升他们诗词群文阅读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布置分层学习任务。如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教师会着重引导他们进行对比阅读,先给出他们阅读主题,再让他们在阅读中找出文章之间存在的异同。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教师会更偏向于让他们自主分析群文阅读主题,让他们挖掘出文章之间的联系,再思考和明确群文议题,达到更为良好的学习效果。

七、完善阅读评价体系,提升学生阅读效果

完善的阅读评价体系是促进群文阅读效果提升的关键,它要求教师把学生置于评价的主体地位,又强调运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因此,在开展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个板块引入其中,对学生的阅读综合效果作出明确的评价,促进他们后续学习效果的增强。

如在学生群文阅读完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后,教师对整个教与学的过程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先让学生展开自我回顾,思考自己在学习中遇到了怎样的问题,自己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分享自己在群文阅读过程中的体验。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他们根据小组学习的过程及成果,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应的评价,谈谈相互之间的可借鉴之处,抑或是需要弥补的地方。最后教师会对这两个环节学生的表述情况做出总结,并根据自己的教学记录来对每个学生或每个小组作出针对性的点评,确保整体群文阅读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八、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阅读的过程是学生调动自我认知并在自我认识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整合的过程,对学生来讲,依靠一个人的思维综合全面的分析和解读文章相对比较困难,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对文章的解读以及深入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应充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完善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成员划分,尽可能保证每一个小组内部能包含来自不同学习水平和层次能力的学生,保证小组内部成员的异质化。这种方式能给学生思维的交流和沟通带来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能与具有不同思考方式和切入点的学生进行交流,进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完善。其次,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交流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充分表达自我的机会。因此,学生在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时,教师应以观望的状态组织教学,不能随意打断学生的讨论和交流。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交流和讨论给予科学全面的评价,就要点明和肯定学生的优点,也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尽可能给予学生肯定和赞同,以发展性教育和鼓励性教育的原则对学生的表现和观点给予评价。

九、结语

如此可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对群文阅读这一模式作出了实践检验,普遍认识到其所具有的系统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全面性的特点。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尝试挖掘更为广泛的群文阅读策略应用渠道,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最大化地发挥群文阅读的实质价值。

猜你喜欢

群文议题高中语文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