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信息技术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

2022-06-04李栋

天津教育·中 2022年5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信息技术课程

李栋

信息技术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如何在翻转课堂理念下开展有效教学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翻转课堂的实施必须通过网络平台来实现,学生通过在网络学习平台自主学习网络课程来体现教学活动的翻转,因此,做好信息技术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至关重要。本文从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原则切入,重点论述了设计与开发的路径。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创新,翻转课堂逐渐走进教学领域,将原本的课堂教师讲授模式转变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教师课堂补充讲解的模式,这种模式应用的前提在于网络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紧跟改革步伐,利用翻转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教师须做好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推动教学实践顺利开展。

一、初中信息技术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原则

翻转课堂的重点在于网络课程教学,学生需要通过网络课程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那么,教师必须做好网络课程的设计,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和环境。笔者认为,信息技术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课程设计要符合新课标要求,从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做出创新,使得网络课程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形势。第二,符合翻转课堂的本质要求,视频制作必须简短精良,课程视频主题明确,便于学生观看或保存。第三,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将平铺直叙的讲授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实践的过程,组织他们在网络学习平台自行观摩学习、检索信息和交流探讨。第四,融合合作学习方式,在网络课程设计中启用交流探讨功能,体现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使学生在线协作学习,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促进知识的讲解效果。第五,网络课程内容要突出重点,在使用网络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还要自主开发课程资源,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不同的网络课程,实施针对性的内容讲解。第六,注意优化网络平台导航界面,合理利用后台管理功能,在教学中建立学生的电子学习档案,根据后台数据分析了解课程教学进度,为课堂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二、初中信息技术网络课程设计的路径

(一)明确课程目标,搭建学习平台

网络课程设计旨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平台,由学生登录网络学习系统,按照教师要求完成对应的学习任务,满足翻转课堂的基本要求。那么,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进而作出整体性的课程内容、结构安排,学生可以课前或课外自主学习。

例如,在泰山版第2册“用标题自动生成目录”的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网络课程时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了解目录的作用及一般组成,学会按级别设定标题样式,学会使用自动化思维解决问题。教师根据目标结合教材中的项目指导、项目实施等内容设计网络课程,重点讲授“设计文章标题”和“自动生成目录”两部分,让学生跟随网络课程展开自主学习,课堂上根据教学目标补充讲解即可。在了解教学目标的同时,围绕“文章标题设计”“自动生成目录”两项课程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利用电子课堂来搭建互联网学习平台,在充实翻转课堂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动手操作积极性,使其能够在互联网学习平台内设计“一级、二级、三级标题”,调整段前、段后行数和行距,利用格式刷来将其他“标题”设置成同样格式,按照“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目录”的步骤来生成目录,使其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信息技术实践技能,在教师搭建的互联网学习平台中获得良好的实践操作体验。

课堂教学目标可以决定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过程中的具体方向,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展开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策略,教师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作为整堂课教育的重要导向,课堂教学目标对课堂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有效设计目标所能达成的效益也是不容置疑的。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前需要对教学目标做出相应的优化调整和改良。此外,還要立足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当下问题及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对教学目标作出针对性的调整优化和改良,进而让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方向性更强、目的性更强,同时教师还需要做的是在教学落实的过程中牢牢记住教育目标,根据教育目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时调整,保障教育工作的实践落实所能达成的效益和影响。

(二)遵循设计原则,凸显课程特征

网络课程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的,教师设计网络课程时务必遵循设计原则,体现出针对性、互动性与高效性,将有效资源整合起来,突显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及其重难点内容,引领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

例如,泰山版第2册“探讨生活中的算法之美”翻转课堂教学中,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算法,分析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体验生活算法的基本流程。针对本节内容设计网络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对算法有初步了解,无须对算法与程序设计讲解的过于深入,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入门知识即可。在课程设计中融合探究学习,首先以手工洗衣服为例,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手工洗衣服的步骤排序,探究算法的价值;其次以“图书的分类存放”进一步讲授算法如何提高工作或学习效率;最后进行评测练习。这种理实结合的网络课程设计既讲清了课程内容,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要遵循针对、互动、高效设计原则来设计网络课程,增设“闯迷宫”游戏环节,融入计算机算法探索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描述算法的三种方式,让学生在“闯迷宫”的过程中,熟悉不同流程图符号含义,从而提高网络课程的针对性、互动性与高效性。还要在课程总增设总结环节,回顾学生探讨算法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程序编写、程序调试”四个阶段,为学生建立起自然语言与计算机代码之间的连接纽带,既符合信息技术网络课程特征,又能加深学生的学习理解。

(三)整体优化设计,联结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中的网络课程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但在综合设计中还要考虑课堂教学,使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形成一个相互衔接的整体。那么,教师在网络课程设计时必须做好整体优化,以观看教学视频,开展在线练习,分析学习情况等环节为主,寻找切入点联结起课堂教学。

例如,在泰山版第2册“设计封面与美化版面”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网络课程包括教学视频和课后练习两个部分。在教学视频中主要围绕文字与图片的表达方式进行讲解,包括图片的插入方法与集中环绕方法的用法、艺术字的设置方法、图片的样式设置与图形填充方式,利用讲解与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本节课内容,在课后练习中要求小组合作选定一个主题,并设计一个精美的封面。这个节点就衔接起了课堂教学,各个小组将设计结果在课堂作出展示,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并指明问题,教师针对问题集中分析讲解,进而组织学生对设计的封面再次美化,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得到充分发展。可以利用网络课堂展示优秀设计作品,围绕不同形式的封面内容来讲解插入方法和集中环绕的设计技巧,使学生通过对比不同的设计作品,不断开阔学习眼界,从而优化整体网络课程设计,让学生在观看优秀作品的同时,理解图片插入与设计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播放有关艺术字处理的微课视频,指导学生在随堂练习中,按照教师的要求来设计不同形式的艺术字,使其能在练习中夯实理论学习基础,提高实践操作水平。由此,教师将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联结,进一步优化整体设计,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三、初中信息技术网络课程开发的路径

网络课程开发是翻转课堂实施的又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一个环节,具体开发可从多个方面切入。一般来讲,信息技术网络课程学习平台由管理者、教师与学生共同使用,只是不同角色对应的模块不同。笔者认为,网络课程开发应将重点放在学生模块开发方面。常规的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包括课程教学、学习资源、在线评测、交流讨论等模块,教师应基于实际需求及现行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存在的缺陷做好对应的开发工作。

(一)开发视频资源,充实网络课程内容

翻转课堂理念指导下的信息技术网络课程开发必须注意视频资源的开发,实现这一要求先要开发、完善网络学习平台,使网络学习平台同时支持视频、动画等多种格式,学生自学网络课程时可直接在线观看,无须下载。在视频资源开发时必须把握简短精良的要求,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网络资源,为学生呈现出高质量的信息技术内容。

例如,在泰山版第2册“用样式统一文章格式”翻转课堂教学中,录制“目录设计”微视频资源,引导学生在课上观看,使其加深“目录设计”学习理解印象。教师由此引申出“统一文章格式”内容,指导学生在Word文档内打出两段话,并设置自己喜欢的样式和格式,再将应用已有样式生成目录的操作录制成微课视频,让学生在操作中观看,使其在视频资源的直观引导下,正确进行操作,掌握用样式统一目录的方法。还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开发针对性的教学视频,录制文章样式修改微课视频,利用网络发送至学生的设备,让学生观看视频后,使用样式统一长篇文章的格式,充实网络课程内容。

相较于单一的理论知识传输,用视频的形式进行引导和教育初中阶段的学生观看欲望和观看兴趣更强,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实现感官联动,学生在理解和认知上更加清晰。除此之外,视频资源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还有另一点好处即视频资源是存放于网络云端的,这样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如果存在疑惑可以通过再次观看视频的方式来进行有效的解决,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方法。

(二)开发学习资源,遴选优质网课素材

重视学习资源的开发,一般的信息技术网络课程资源包括导学案和练习素材,教师还要整理出优质学习资源上传至网络平台,方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观摩学习。与此同时,要开发评测功能,除了支持在线测评之外,将评测功能与监控学生学习进度融合在一起,将操作练习与网络学习平台相连接,以此为依据调整课堂教学安排。

例如,在泰山版第2册“规划文集的整体版式”翻转课堂教学中,由页面设计引申出文集的整体版式知识,调动学生的页面设计兴趣。同时引入形式丰富的导学案,指导学生了解页边距的设置方法,调动其学习兴趣,使其能够自行扩大和缩小頁面边距,感受页面设置对文章整体版式的影响。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课程自学进度和作业练习进度,甄选优质的练习素材,让学生调整海报、图片、文稿等不同的素材,在自主完成任务的同时,新建一个Word文档,对其进行页面设置,将调整好的素材插入文档中,附上不同文字,按照需要来设置页边距的大小和装订线的位置,从而在诸多网络课程资源的辅助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象,提高动手操作的效率。

(三)开发交流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开发网络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上传作品,学生可将自己认为满意的作品上传至网络平台,这样既展示了他们的翻转课堂学习成果,又能增进其信息技术操作水平。教师要在网络课程中增加学习交流环节,开发局域网络交流平台,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上传至特定网络共享空间,按照教师的要求来交流、互动,从而丰富自我认知,促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例如,在泰山版第2册“用审阅提升文档质量”翻转课堂教学中,以播放微课视频的形式解读添加批注和修订的意义,使学生懂得利用审阅功能可以提升文档质量。教师展示纸质图书做批注的相关图片,以讲、练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在Word文档内正确添加和删除批注、修订,降低学习难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局域网建立文档共享平台,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上传至共享文件夹内,鼓励学生自行查看他人作品,并进行对比。再利用互联网电子课堂开发实时交流平台,让学生自主交流学习心得,互相交流审阅体会,使其能够升华批注及修订相关知识学习,攻克重点学习内容,进一步提升对Word文档的处理能力,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交流和沟通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一环,通过交流和沟通,学生可以有效地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时学习他人的优势,培养学生的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同时也培养学生一双自我审视的眼睛,进而让学生学会借鉴学习,这不仅可以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质量,还可以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

四、结语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的发展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明显影响,要保证翻转课堂实施的有效性必须将网络课程的合理设计与开发作为首要任务,使信息技术课程科学高效开展,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提高其信息技术水平。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信息技术课程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