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整体英语教学理念的初中英语读写课

2022-06-04何季云

天津教育·中 2022年5期
关键词:整体课文过程

何季云

在教育新形势下,以初中英语教学为例,教师必须将学生视为课堂的核心,充分满足他们的学习与发展需求,将阅读与写作两个重点板块整合,组织多元化的课内读寫活动,提高学生英语理解能力,强化他们的综合语用能力。基于此,本文将详细探索读写整体教学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英语是初中时期重要的语言类学科之一,教师在新课程标准改革时期必须结合现代化教育理念对其教学模式进行多维度的优化,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夯实他们的英语基础,为他们未来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教学的整体性,将各个重点教学环节整合,为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其中阅读与写作的整合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将整体理念融入读写课堂,强化教育效果。

一、整体英语教学理念

传统英语教育理念强调从部分到整体的过渡,即将单元教学分为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等模块,分别采取针对性方法教学,最终回归到整体,但是由于各个部分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割裂感,教师最后很难提升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教学效果也明显降低。而整体教学理念则强调寻找各个板块之间的连接点,并将学生视为课堂中心,让他们在多维感知与实践中明确所学知识内涵,掌握正确语用方法,实现整体英语水平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与质量,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初中英语读写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师在展开阅读与写作教学时通常采取一言堂模式,阅读课上重点讲解单词含义、句式用法,并通过详细翻译完成教学。写作课则是为学生提供写作主题,为他们提供自由发挥的时间,最后再统一批改。学生在此过程中失去了学习的主体性,他们的思维逐渐固化,也无法将所学阅读知识、积累阅读材料用于写作中,发生了无效学习情况,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与自由表达的机会,无法得到英语能力的突破,不利于未来更高难度知识的学习。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而导致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分隔开来,泾渭分明,这不仅无意义、无效率,也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面临更多的学习困境和学习问题,导致英语教学在实践展开的过程中的效率和教学质量相对较低。

除此之外,现阶段大多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往往都秉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相对较低,学生并不愿意主动思考与分析,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较强,往往都是等着教师给予答案或给出标准的范式,学生缺乏了思考的时间和能力发展的空间。从短期来看,虽然让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教学任务可以快速达成,但是从长期来看并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本身对学习认知就不够清晰,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枯燥,学生在课下也不愿意参与英语学习。

三、基于整体英语教学的理念的初中英语读写课探究

(一)多媒体营造氛围,深化学生读写兴趣

兴趣是学生完成一起课堂活动的原动力,传统教学课堂上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对他们而言,无论是阅读与写作都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没有在英语学习中产生愉快情绪,对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始终难以提高,从而影响最终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展开读写结合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课程导入环节,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营造舒适、轻松的氛围,用生动形象的声音与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根本上提高他们阅读探索与实践写作兴趣。在此期间,教师可以播放主题歌曲、展示故事动画,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提升课堂活力,保证学生全程处于思维活跃状态,自然提高他们的读写综合能力。

例如,教授牛津译林版八年级上册“Friends”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结合Reading部分的短文组织,以“Best friends”为话题的读写课。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三段短文下载符合短文内容的图片,引导学生将图片中的主人公作为自己“最好的朋友”,尝试使用英语介绍“最好的朋友”。其次,在部分学生进行简单的介绍后,教师也可以鼓励其他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补充。每当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放映趣味音频,如鼓掌声、呐喊声等,从而激发其表达想法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可以自然地引入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讨论情况进行课文的深入探究,分析其写作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通过课前引入创设良好的读写课堂氛围,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讨论期间奠定写作基础,并结合课文找出自己写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升读写整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注重情境创设,强化学生整体感知能力

初中时期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能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独特的想法,从而完成创新写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他们对英语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可以采取情境创设法构建课堂,可以模拟实际生活情境,也可以讲述趣味主题故事,以此将学生代入情境。这样,他们就能了解作者想要借助语言文字表达的真实情感,也能结合自身实际经历从多元角度思考问题,最终将所思所想记录,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提高读写学习效率,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

例如,教授牛津译林版八年级下册“Good manners”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在“When in Rome”对话讲解期间,针对教材中的对话内容展示人们各种日常行为习惯的图片完成情境创设,并在图片中插入课文中相关的内容,如shake hands、talk about weather, holidays...等文字,从而自然地将课文中的内容生动地呈现在课堂中,以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这样,学生就能认真观察图片并回答“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ir manners?Why?”这一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课文内容产生更深层次的感知,也能对“good manners”及“bad manners”有明确的判断,以此为基础教师组织主题写作任务,引导他们介绍日常生活。这样,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就可以结合课文解析环节从文化、礼仪等角度介绍自己日常行为活动,提升其作文中思想的深刻性和语言的逻辑性,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最大程度上达成理想化教育目标,为初中生未来发展提供保障。

(三)小组合作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意识

合作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课上的主体地位,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问题、完成任务的空间,保证所有人都能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完成各项任务,并且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应用中逐渐理解知识的内涵,最大限度地提高综合能力。基于此,教师可以积极地在课上组织读写结合小组合作活动,为他们布置总结重难点句型、探索开放式问题答案的任务。这样,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且在合作过程中产生英语意识,大胆说出自己的主观观点,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并在小组交流中产生思想的碰撞,进一步提高读写能力,实现核心素质的发展。

例如,教授牛津译林版八年级上册“Wild animals”一单元时,教师在讲解课文“The story of Xi Wang”的过程中,可以自然地为学生布置小组合作任务,如要求他们在整体阅读后将文本分层,并总结每一层的具体内容。在此期间,学生可以合作交流,深化对文本内涵的认知。将文本分为四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介绍了“something about Xi Wang”;第二部分为二、三自然段,讲述了“the growth of Xi Wang”;第三部分则为四到六自然段段,分析了“the problems of gaint pandas”;最后七、八自然段概括了“actions to protect gaint pandas”。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自主思考、积极发言,也能明确写作的正确结构,积攒丰富写作经验,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分析优秀词句,通过阅读积累写作语言

很多初中生在写作过程中都存在语言不够丰富的问题,鉴于此,教师可以在组织读写整体教学活动期间鼓励学生全面探索所读文本中的优秀词句,并通过巧妙的练习深入理解其用法,从而能在后续写作环节将其应用于自己的作文中,提升作文语言的丰富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先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此基础上,适当补充。这样,既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充分挖掘文本中值得积累的词句。

以教授牛津译林版八年级上册“A day out”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在分析课文“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期间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简要阐述原因。此时,部分学生可能会表示“Yesterday, Kitty's teacher Mr Wu invited me to join their school trip to the World Park.”等長难句值得积累,因为自己的作文中很少会出现长句子;也有学生提出“I'm doing fun there.”“I enjoyed myself!”等简单句子可以应用于自己的作文中,因为自己写作过程中经常使用类似与“I'm happy”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适当作出补充,引导其分析各段的段首句,使其感受这些句子起到的作用。此外,还可以组织翻译、抢答、句子仿写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词句的用法。以上,通过课文的讲解,就可以让学生在词句分析期间深入挖掘其中的句子和段落特点,并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自然地将其应用于作文中。

(五)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读写综合能力

实践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途径,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将实践视为课后任务,没有在课上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导致部分学生英语学习形式化严重,无法独立思考、自主表达,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自然地在课内组织读写结合实践活动,如读后续写、对话创编、故事仿写等,并引导学生在参与读写实践活动期间积极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或提出困惑,从而实现生生互助、快速解惑的目标,并在他人的影响下,及时找出自己的问题,从而快速提升学生的读写综合能力。

例如,教授牛津译林版八年级下册“Travelling”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A trip to Hong Kong”组织读后仿写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深化学生的英语实践意识,让他们能在课文学习期间养成动脑思考、动笔记录的良好阅读习惯。在此过程中,他们能对文本的结构进行总结与归纳,分析信件类文章的结构,找出信件中各个段落之间的关联和“We got to...first”“Next, we...”这种段落衔接方式。同时,在仿写文本期间,学生也能主动根据自己想要创作的主题列出明确的写作提纲,确定写作思路及内容。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口语表达的方式与教师、同学交流互动,从而及时发现表达中出现的问题,也能根据他人的发言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在良好的语境下充分表达思想感情,最终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六)学生自主总结,强化读写整体教学效果

教学总结环节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为强化读写整体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完成文本分析和作文点评活动后,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所学知识,分析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其在自主总结环节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程度,构建自己的英语知识体系,并意识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联,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自主总结的整体情况,找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适当作出调整,强化读写整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例如,教授牛津译林版八年级下册“A good read”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My reading habits”组织读写整体教学活动,并在完成知识讲解和作文点评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总结,分析本次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此时,学生可以总结课文中的知识点,如“In My spare time”“Discuss what to read”等表达方式,并分析自己将哪些句子应用于作文中。在此期间,也可以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如因过度依赖课文导致文中自己的个人观点和经历相关句子不足或在写作过程中没有充分思考课文的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其在自主总结过程中,科学看待阅读与写作活动的关联。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总结进行汇总,并以此作为今后的教学重点,围绕学生存在的问题科学调整今后的读写整体教学方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与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两个重点板块,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教师通常采取单独教学的模式构建课堂,导致学生无法高效连接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结合整体英语教学理念重新构建读写结合课堂,通过营造氛围、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展开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的思维探索与语言表达空间,强化他们的核心素养,实现理想化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整体课文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
圆满的过程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