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教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应用

2022-06-04潘春玲

天津教育·中 2022年5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数字

潘春玲

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塑造有着巨大的指引作用。对此,在新课改旗帜下,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牢记自身的教育使命,将数字教材运用其中,不断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彰显道德与法治的育人优势。

在以往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常常以授课进度为重,过分强调知识点的传授,忽视学生思维意识、品德观念等方面的教育,这显然是与素质教育要求相悖的。因此教师要利用数字教材,使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法治意识均得到有效的培育,为他们身心的健全发展保驾护航。数字教材有效摆脱了传统课本不易携带、不易查找知识内容等问题,能借助数字设备进行高效查找,随时随地应用数字教材进行知识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该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构造趣味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在初中虽然是主课,但中考的分数占比并不大,部分学生在上这门课的时候总是很难集中注意力,觉得这门课不重要,并且书中那些与法律、国情相关的艰深晦涩的知识,以及比较沉闷的教学氛围,很难让学生对此有兴趣。这也就导致了初中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上,因为学习状态的松懈以及没有端正良好的学习态度,导致学习效率不高。面对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出现的这一情况,教师应积极地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充满趣味性,积极借助数字教材为学生营造耳目一新的课堂环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学习。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中,借助数字教材不仅能构造和优化教师的法治课堂,而且还可以通过趣味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教师一味、单纯地督促学生学习,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感。

例如,教师在教“爱在家人间”这一节时,为了提升课堂趣味性,更好地让学生感悟这一节的主题,教师可以借助数字教材中的多媒体视频为学生呈现这样的一个场景:刚刚考上大学的学生小花从镜头的远处跑来,十分兴奋。经过路人询问,原来小花考上了大学,但是其97岁的奶奶却独自在家无人照顾。小花从小是奶奶独自带大的,有很深厚的情感。学校知道了这件事情,特为小花安排了一个独立房间,小花可以带着奶奶上大学了。学生看完视频后,容易产生共鸣,动画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和生活中的祖孙情非常贴近。利用数字教材,学生可以在观看视频中进行思考,注意力就能集中起来,学生也会对家人之间的爱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能很好地将学生引入一个共鸣点,让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使学生了解到道德的价值,切实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率。

二、借助数字教材,深化学生感悟

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除了要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道德、法律、国情等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从课文的事例和教师精彩的讲解中发现世界和社会运行的规律以及其中的美好瞬间。学生在阅读道德与法治的教材时,可以通过数字教材所描绘的生动形象画面去切身体会生活中的事件,从而帮助自己提升生活感悟。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逐渐变得遵纪守法,并且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人格修养。尽管在初中这个年纪,学生的生活感悟和社会阅历普遍较少,学生所熟知的世界和社会经历只能从父母亲的话语中得知,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感知生活中一些很美好的事情。而道德与法治教师作为学生道德培养的引导者,就应该多借助数字教材去深化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社会生活中遵纪守法的事情,体会、感受美德,让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更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例如,在学习“服务社会”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一个志愿服务的社会性任务,并且要求学生将这一过程用图片记录下来,然后作为新的素材加入数字教材中。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社会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也可以去社区清除小广告,还可以到公园或者一些公共场所去捡拾垃圾等。通过这种亲社会的奉献方式,不仅让学生的社会生活体验更加充实有意义,能在生活中真真切切地体验并感受到奉献精神的可贵,也可以让学生更懂得在社会中去勇于奉献自己,从而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目的。回到校园中后,教师将学生拍摄的摄影照片与视频进行整理,制作数字教材播放给学生——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奉献得到了认可、赞赏,会更加坚定服务社会的信念。教师在应用数字教材进行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时,一定要准确地意识到数字教材的应用价值,找准定位,让学生将课程知识更好地运用到课外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上,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除此以外,更要让学生意识到危险与我们的生活或许也是息息相关的,在关键时刻更是要积极寻求法律的帮助,运用法律的武器来对付自己生活中所需要维护的正当权利。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数字教材中的微课,为学生献上“生活需要法律”这重要的一课。在微课中播放一个女生被欺凌的情景,让学生知道校园外存在许多不安全的因素,随后屏幕上弹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视频中的女生你会采取以下哪项措施?”“A告诉老师” “B告诉家长”“C听混混的谁都不说”。教师暂停了微课的播放,询问班级中的学生会做出怎样的反应,意料之中大部分女生都表示不敢告诉父母或者教师,只有小部分学生表示会报警。在微课内容的后半部分,教师发现了这名女生最近的异常表现,于是积极与女生做沟通,联合其父母一起,在长辈的宽慰下,女生终于将自己受到威胁的事情说了出来,心理压力减轻了,随后向公安机关报了案,公安迅速对案情展开相应调查,对几名社会青年进行了严厉教育,此后女生也没有再遇到此类不良事件。结尾告诉学生,如果遇到类似的事情或者这些超出自身能力范围外的事情,一定要记住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一定要积极寻求法律的帮助。本堂课让学生感受到法治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强化了学生的法治意识。

三、创新教学理念,突出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学生正在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道路的引导者和支持者,不应该过分看重自身在教学中的地位,而应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转变以往只有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教师增加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学生能在课堂上能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感受到教师对自身学习的帮助时,就可以提高自身学习的效率。数字教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应用不仅仅是一种能有效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将教师新型的教学理念拓展和放大,从而展现其巨大优势。与此同时,教师在应用数字教材来开展教学时还要认识到创新课堂的重要性,强化创新的教学意识,而不能因为引入数字教材,导致教师的教学成为千篇一律的固定化課堂。

例如,教师在教学“情绪的管理”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数字教材给学生播放两个视频,请学生在观看完成后主动思考和分析:其中一个视频是甲学生因为与乙学生发生了争吵,感到愤怒不已,然后对乙学生大打出手,导致乙学生严重受伤,甲生受到了处分,事情最终也没有完美解决。而另一个视频播放的也是相同的场景,但结果不同的是因为学生选择了心平气和地与乙学生商量,反省自己的错误,最后解决了矛盾,两人也重归于好。通过这两则视频的强烈对比,学生能感受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明白如果能管理好情绪,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麻烦,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而不能管理自己的情绪,会给自己、家人甚至朋友带来无法预料的伤害这样的道理。提到基于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重要性的目的,教师还要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平时中有哪些情绪不好的时候,是怎样解决的,让学生站起来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经历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教学生一些实用的管理情绪妙招。通过数字教材的应用,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完成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探究。

四、优化评价方法,提升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往往都是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来进行评判,但是考虑到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本身的独特性,如果教师在最后进行考查时仅用一次考试成绩来决断,这不够公正,也会让学生出现临时抱佛脚的问题,影响他们的日常表现。学生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时候,虽然对书本的知识有所了解,但是思想和道德上若没有提升,卷面成绩再高,也只能说明学生仅掌握了考试的技巧,并不能彰显他们的道德水平,那么这门课程的教育就是无意义的。因此,如果教师想要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法治意识,就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评价机制,在传统的课堂中合理运用数字教材,鼓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多做一些能升华人格修养的事情,使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继而在某种程度上发展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例如,在讲到“关爱他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数字教材中的新闻回放 “老人摔倒了扶与不扶”的案例,请学生利用数字媒体在“扶”与“不扶”中进行选择,得出统计数据,再选出双方代表开展辩论,充分讨论后,再次通过数字媒体让学生做出新的选择,从而完成统计和成果展示。数字教材利用系统中的投票统计功能来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教学评价方法,教师详细了解了班级中学生的基本价值观念和存在的问题,可以充分地鼓励学生在课后去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并且能将道德与法治意识贯穿到生活中去,充分发挥数字教材的辅助教学作用,在生活实践中深化学生的道德修养。

五、科学立足教材,深化学生思想

教师要持续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深耕教材本质,让学生科学地学习道德知识。不难发现教材本身蕴涵大量思想道德与法治内涵,教师个人的思想道德素养是否坚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以及支持度。学生只有从教师身上感受到了思想道德所给人带来的益处,才能坚定地不断加强学习探索。

例如,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珍爱生命”一课的教学内容开展过程中,教师利用数字教材中的音频呈现手段播放了多例青少年伤害自身行为情节叙述,用于开展挫折教育。初中阶段学生社会阅历不够,思想较单纯,但是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难免有新的诱惑或者新的想法在心中,初中也是人生中叛逆期的开始。音频播放中有一名女生表示自己在小学阶段也是一心只读圣贤书,随着步入初中接触到了许多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是没有及时与教师或者家长沟通、交流,后来在一次社会实践过程中没有正确交友,不久以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回家以后父母也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只是一味让自己好好读书,后来在多重压力下,做出了伤害自己的行为,但后来经过大家对自己的开导后,才明白当时自己行为是非常不理智的。音频最后女生由衷地向大家讲述,慢慢地才明白了生活的美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来之不易的,是父母多年的心血,大家一定要珍惜珍爱自己的生命,因为生命本身很脆弱,但又是闪着光的。现在许多学生都受家里的长辈的宠爱,并不知道自己的生命需要母亲付出多大的辛劳,总是在一味地索取不懂回报,没有经历过挫折教育的孩子更是不懂生命的脆弱,经受不住打击。通过音频的播放,学生的注意力明显集中,在音频结束后教师没有立马进入到课堂的下一个环节,而是给学生留出了一段时间用于思考生命的意义。最后有一名女生站起来告诉教师:“我们每个人的生日,都是妈妈的受难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活出更好的样子,才能对得起爸爸妈妈辛苦养育我们。”话音刚落,引得全班的掌声。这种通过数字教材结合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从已有知识储备中不断举一反三,从中不断地汲取和收获新的启发性知识,从而促进个人综合全面发展。

总之,在新课改旗帜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秉持素质教育观念,将数字教材运用其中,不断延伸和探索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进一步彰显道德与法治的育人优势,为学生道德品质、思维意识以及综合素养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礎。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数字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答数字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数字看G20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