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研究

2022-06-03王欢聂慧英郭春阳

河北科技图苑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服务创新图书馆

王欢 聂慧英 郭春阳

摘要: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满足了文化旅游的迫切要求,也符合其自身发展需要。分析了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的必要性,阐述了国内外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的实践探索,剖析了图书馆在文旅融合环境下面临的困境,探讨了文旅融合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文旅融合;图书馆;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2.0018

文旅融合将旅游的文化属性与文化的旅游功能结合在一起。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文化因素影响了37%的全球旅游活动,而文化旅游還在以年均15%的幅度增长。2019年新年伊始,我国超过九成的受访游客体验了文化活动,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和图书馆的旅游者超过45%以上[1]。由此可见,文化旅游既展现出一种新型的旅游趋势,也造就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图书馆肩负着传播人类文化的历史使命,自然成了文化旅游的景点之一。

1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的必要性

1.1提高民众文化素养

图书馆致力于满足普通民众针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迫切需求,肩负着公众文化教育和文化素养提升的重任。文旅融合的出发点在于文化,文化是图书馆旅游功能拓展的基础。缺乏文化作为媒介,图书馆和旅游就无法实现融合。如武汉部分公共图书馆联合地方景区开展了“接力阅读马拉松”阅读推广活动。该活动宣传了当地的景点,同时也提高了当地群众的阅读关注度[2]。通过开展文旅融合活动,图书馆可促进普通民众更加深刻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此外,通过文旅融合,图书馆还可提高文化的传播力度,更好地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

1.2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地方旅游产业可提振当地的经济。公共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可增加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学者已注意到图书馆可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2011年,美国研究机构针对匹兹堡卡内基图书馆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开展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其为当地带来了超过700个工作岗位和9 100万美元的财政收入。另外,有研究机构认为西雅图公共图书馆为地方政府带来了可观的收入。2004年,通过接待游客的方式,该馆为当地带来1 600万美元的经济收入[3]。由此可见,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可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从而间接地起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1.3扩大图书馆自身影响力

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旨在为更多的用户带来无限跨域的服务时间、空间和资源。为了体现全域服务理念,公共图书馆进行了流动图书馆、在线服务和跨界合作等探索。例如,在河南省栾川县鸡冠洞景区,图书馆举办了“文旅e家助力美好生活”活动,游览者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下载文旅e家App,体验图书在线阅读服务[4]。公共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致力于为广大游客服务,这必将吸引更多的其他区域用户。换句话说,公共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顺应了全域服务的要求,为其提供了又一个将服务延伸到本区域外部用户的机遇。针对游客而言,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令其喜出望外,转型为其旅游目的地、餐厅、咖啡厅、宾馆和旅游信息中心。文旅融合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使资源和服务以日益便利和生动的形态展现在用户面前。文旅融合巩固了公共图书馆城市文化中心的地位,扩大了其影响力,为其转型升级开辟了崭新的途径。

2国内外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的实践探索

国外图书馆较早地摸索了文旅融合的实现途径,致力于在其设计时体现出艺术性[5]。例如,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主图书馆大楼装饰了弧形砖外墙,与周边的建筑形成了一条沿街风景线,日均有5 000至7 000名游客来此驻足浏览。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建成于2002年,倾斜的墙体和屋顶均面向大海,仿佛一缕斜阳,象征着普照世界的文化之光,对于全球的文化体验者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图书馆采用交汇的拱形将空间划分成多个区域,游客穿梭在拱形间会体验到时刻变幻的视觉效果。美国吉赛尔图书馆,拥有结实的混凝土桥墩和盘旋的玻璃围墙,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像《盗梦空间》。该馆保留了一些有趣的传统,比如举办“图书馆晚宴”,邀请游客品尝鸡尾酒,出席无声拍卖会以及聆听一场著名作家的特别演讲等。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图书馆是爱尔兰最古老的图书馆,始建于1592年。该馆不仅外观宏伟壮观,还是全球最大的单室图书馆。同时,它以藏有超过20万册馆内最古老书籍的“长厅”而闻名。游客徜徉于此,不但能品味丰富的文化盛宴,而且还可享受独特的游览体验。

现阶段,随着国内文化旅游的逐渐升温,图书馆在服务理念中也逐步引入了旅游的理念[6]。三联海边公益图书馆被誉为“最孤独”的图书馆,方圆几百米内只有它孤零零的矗立在海边。现在它已成为知名的网红打卡景点,令许多游览者慕名前往拍照留念。“初见书房”不但在图书的遴选方面反映出苏杭的特色,而且还依据苏杭的人文特点开发出若干条“人文旅游线路”,引导游客走读苏杭。“清新书苑”则是依据福州植物园的地理位置及少年儿童特点建设的阅览空间。孩子们在游览植物园的同时,还可学习到相关的动、植物知识。苏州“园林图书馆”将文献推送服务嵌入到园林游览中,既为市民提供了图书借阅服务,也为游客提供了静读园林文化的休憩场所。在我国也有一些闻名遐迩的古代“图书馆”,经过千百年传承,已成为游览者品味传统文化的重要景观。如岳麓书院,承载了我国历经千年的书院教育,同时保存了20 000余册古籍,现已建设为国家4A级景区。

纵观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文旅融合探索,国外致力于将图书馆转型为景点,使之与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国内致力于促进阅读推广与景点游览的深层次融合,使游客在游览景观的同时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总之,全球的图书馆都致力于使游览者深刻地接受文化的洗礼。虽然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文旅融合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探索也呈现出同质化和文化元素挖掘不够深入等不足[7]。因此,图书馆理论界应针对一些问题深入开展探讨。这些问题如:图书馆如何深化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如何深层次地挖掘文化旅游的内涵以及如何挖掘特色文化元素等。40C76890-AA4A-4E25-83E2-8E57BD8B7F75

3图书馆在文旅融合环境下的困境与不足

3.1图书馆文旅融合程度有待深化

图书馆肩负着传统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可针对游览者的需求开展特色化的服务。对地方的旅游发展而言,图书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8]。为了开展深度的文旅融合,图书馆应千方百计地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换句话说,在嵌入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图书馆不能仅满足于向游客提供文献推送服务,而应致力于满足游客休闲娱乐方面的需求[9]。早在2013年,亚朵酒店便开始尝试探索文旅融合的经营模式,打造了名为“竹居”的流动图书馆。竹居图书馆引导游客们开展休闲阅读,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的游览者,被誉为我国图书館主题酒店的成功案例。它致力于为游客打造一方专属的精神家园。在这一精神家园中,游客可全天候地阅读书刊和饮用自助饮品[10]。它集免费阅读和休闲于一身,为游客提供了人文情怀,形成了一种休闲的阅读氛围[11]。

阅读推广属于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但目前其与旅游融合的程度有待深化。现阶段,旨在涵盖六要素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方兴未艾:基于“行”的阅读推广活动局限在陆地,尚未拓展到游轮和航班;基于“住”的阅读推广活动主要涵盖“图书馆+酒店”与“图书馆+民宿”两种模式,还未产生出新的模式;基于“食”的阅读推广活动主要围绕当地的美食节展开,但图书馆往往不提供游客的就餐服务;基于“游”的阅读推广活动虽然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但是存在重视景点游览而忽视典籍研修的现象;基于“购”的阅读推广活动载体通常为图书馆的文创成果,但其主要是一些文教用品和生活用品,缺乏创新性且与阅读毫无关联;基于“娱”的阅读推广活动宣传不力且缺乏吸引力,游客参与度和舆论关注度较低[12]。由此可见,阅读推广与旅游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深化。

3.2图书馆文旅互融与合作意识亟待提高

在开展文旅融合的过程中,图书馆实现文化与旅游管理理念的融合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图书馆应创新服务理念,从以文献为中心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部分图书馆创新了读者服务形式。这些创新涵盖:开展开架借阅、延长开馆时间、图书借还自动化以及开展阅读推广等。但是,这些创新就本质上而言仍然沿袭了以文献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旅游行业中,旅行社致力于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合理的诉求。在文旅融合条件下,图书馆应参考旅行社的服务理念。在开展阅读推广的时候,图书馆应充分地满足用户多样化的文化诉求,并将“吃、住、行、游、购、娱”融入日常服务。澳大利亚的图书馆则是与高品质的商业机构开展合作,以便为所在服务社区的读者们提供优质的包括但不局限于餐饮在内的诸多服务[13]。图书馆应推广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读者的旅游休闲、情感倾诉与价值实现等合理诉求纳入日常服务的范畴。

2018年8月,在国际图联第84届“世界图书馆和信息大会”上,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孙一钢建议在已有联盟与组织的基础上, 加强图书馆间的交流, 构建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14]。由此可见,图书馆界与其他领域的机构合作交流对于扩大其影响力非常重要。现阶段,在文旅融合中,图书馆界通常开展的都是内部合作。由于不习惯其他领域的运作模式,图书馆很少与其他领域中的机构开展合作。开放与合作是全球化发展的历史潮流,图书馆界也应致力于与其他领域中的机构开展合作。只有这样,图书馆界才能获得多方面的社会资源,最终实现互利共赢。例如,美国纽约皇后区图书馆与美术馆、研究机构、高校和电影院等机构开展合作,举办艺术展览、讲座论坛、学术研讨和影视欣赏等服务,这些服务占其总业务量的70%[15]。图书馆应发挥自己在文献资源、人才队伍和馆舍空间等方面的优势,为旅游产业及其他社会各界提供相关服务,以打造长期互惠的合作共赢关系。

3.3图书馆缺乏文化旅游品牌意识

在我国当今社会中,文化品牌项目不足阻碍了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的进一步开展。有学者指出,通过文化品牌这一工具,文化的生产者向消费者阐释了其真实性[16]。2018年,国家图书馆以“融合文旅特色资源,创新海淀研学发展”为主题组织了一系列的研学活动。活动的组织者精心设计了研学路线,使学生和家长们经历了一次集专业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研学体验。徐汇图书馆开展的“汇阅读”品牌文化走读活动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们的青睐,有力地促进了图书馆文旅融合事业的发展。但是,在研学活动组织中,仍然存在定位不明确、项目单一化以及活动管理不规范等不足[17]。这些不足之处不但降低了研学旅游类项目的社会影响力,而且导致研学旅游类项目缺乏特色。

在当前的文旅融合探索过程中,我国各类图书馆普遍缺乏文化旅游品牌意识。文化旅游品牌意识的缺失导致文旅融合项目的运作范围不大,类型单一,缺乏文化气息。国内图书馆应致力于开发更多的特色品牌活动,否则其开展的研学旅游项目将会出现昙花一现的局面,最终不利于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文旅融合品牌化激发了学生和家长们的体验热情,同时也是巩固其发展的重要措施。对广大的图书馆而言,打造特色品牌活动本身就意味着创新。缺乏创意将导致图书馆在品牌活动开发上碌碌无为,也会导致其文化旅游产业的低融入率[9]。

3.4图书馆馆员文旅融合服务能力不足

目前,公共图书馆通常采用总分馆的模式开展文旅融合实践。在该模式下,中心馆、总馆、分馆以及亚分馆等不同机构的人才需求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公共图书馆的员工涵盖编内人员、临时聘用人员、兼职人员和新入职人员等,其旅游服务能力参差不齐。总体而言,公共图书馆一线员工的文化水平较低,知识面狭窄,对文旅融合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其开展文旅融合的能力不足。公共图书馆传统的业务为文献加工、参考咨询和读者服务。开展文旅融合服务需要项目策划人才、项目管理人才以及研学课程设计人才,而公共图书馆目前并不具备这些方面的人才储备。在公共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的过程中,分馆和亚分馆的工作重点并不明确,这势必影响服务人员的稳定性。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分馆和亚分馆往往无法正常开放,员工的工资得不到保障,这必然会影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除此之外,由于理论界开展文旅融合的研究不够深入,公共图书馆的宣传不力,因此,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通常认为总分馆仅仅是一项制度,与文旅融合缺乏必然的联系。目前,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宣传不力,普通民众对公共图书馆参与文旅融合的认识水平不高,这些因素也间接地导致了图书馆馆员文旅融合服务能力不足[4]。40C76890-AA4A-4E25-83E2-8E57BD8B7F75

3.5图书馆文旅融合活动社会参与程度不高

现阶段,在图书馆的选址、空间布局与功能设计方面,我国社会普通民众缺乏话语权。一方面,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供给,我国多数图书馆并未真正重视文旅融合。同时,多数图书馆更热衷于利用有限的经费开发一些新型的服务,比如智慧服务、阅读推广服务和图书进乡村服务等。另一方面,与商业化的旅行社相比,图书馆文化旅游的商业化水平不高,更体现出公益化的属性。如果公益化项目缺乏社会普通民众的参与,那么其实施效果未必能真正满足民众的需要。“湖南公共文旅云”是由湖南省政府倾力打造的一站式文化旅游平台,旨在为当地群众免费提供场馆预约、活动直录播、资源点播、全景展示以及艺术普及等服务[18]。但是,该文旅融合探索并未得到民众的广泛认可,普通民众的参与程度不高,公众的互动交流也不踊跃。

国外图书馆往往致力于将馆舍建造得日益多功能化、现代化和人性化,对读者体现出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每周从周日到周四,新亚历山大图书馆会组织人员对跟随双亲前来的六岁以下儿童开展日间托管照料服务[13]。目前,国内图书馆文旅融合方案的制定通常由政府的文化旅游部门负责。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基本不会征求普通民众的意见。这一运作模式导致我国普通民众对图书馆文旅融合缺少归属感,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时至今日,游客们出游的目标不仅局限于放松和娱乐,更多的是希望感受旅游目的地的文化风貌和风土人情。图书馆文旅融合方案的制定仅靠政府相关部门负责是不够的,缺乏社会各方的参与往往意味着文旅融合的探索无法激发公众的认同感,也无法使普通民众产生共鸣。

3.6图书馆空间设计尚未满足游客的需求

传统的图书馆理论认为,图书馆空间设计必须首先服务于阅读[19]。有学者提出,阅读率被认为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与建设创新的重中之重,理应高度重视,空间促进閱读应作为重要的实践方向[20]。还有学者认为,现在图书馆大多追求环境的舒适,忽略了追求图书馆阅读推广环境促进阅读的机能[21]。甚至有学者提出,中国城市里有文化馆、电影院、咖啡馆和餐厅等场所,公共图书馆没有必要兼顾这些场所的功能,只需要为读者提供一个安静的阅读场所就够了[22]。

就图书馆空间设计实践而言,追求文旅融合的图书馆多为国外公共图书馆。如读者可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新馆品尝风味咖啡,同时鸟瞰新加坡全景[1]。国内图书馆极少有在空间设计的时候考虑游客的需求。例如,某公共图书馆在改扩建新馆的过程中,空间布局并未考虑游客的需求。该图书馆将传统阅览室改造为信息共享空间;尽可能扩大阅览室空间,通过中庭、廊道与斜柱等空间介质让空间延续;强调图书馆是读者交流的空间[23]。由此可见,在空间布局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着重考虑到读者阅读和交流的需求,并未考虑游客游览建筑的需求。

4文旅融合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思考

4.1服务内容的个性化与游客的体验感相结合

实现服务内容个性化与旅游者体验感的深度融合是事关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成败的重要因素。图书馆有必要重新定位自身的服务功能。图书馆不但要提供一流的环境,而且要提供多层次的服务。在阿姆斯特丹中央图书馆,游客可欣赏到精彩的照明设计;游客还可坐着、躺着或站着舒适地阅读图书;游客甚至可在图书馆顶层享用美食,同时浏览整个城市美丽的风光[13]。游览者不仅能深刻地体会到环境的独特魅力,也能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信息。文化旅游的价值在于实现了文化内涵与旅游服务的深层次融合,即:通过提供体贴入微的服务,引导游客将自身爱好与文化内涵结合起来。2019年,北京市文旅局在英国举办了“魅力北京”图片展和公众日,向当地民众展示了北京千年的文化底蕴。同时,活动主办方还开展了舞龙舞狮表演和京剧服装展示等活动,显著地提升了北京的旅游吸引力。这一系列文旅融合活动激发了当地民众对北京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14]。因此,图书馆应深入研究游览者的心理,充分彰显环境的文化底蕴,提供个性化、特色化及可体验的服务。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实现服务内容个性化与旅游者体验感的最优匹配。

4.2优势的发挥与服务理念的拓展需重视

图书馆和文旅机构各自拥有自身的优势,两者的优势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呈现出互补的态势。在文化旅游环境下,图书馆有可能将游离式游客引导为沉浸式读者。因此,图书馆应转变原有的工作模式,联合当地的文化旅游机构共同开展工作。杭州图书馆联合当地的文化旅游机构成功地举办了以走读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杭州净慈寺以及永福禅寺为内容的人文走读活动,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9]。此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理念的逐步拓展,文化旅游活动中逐渐采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2019年11月,在第四届中国旅游IP高峰论坛暨第十届驴妈妈(景域集团)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5G+智慧文旅产业联盟宣布成立,旨在深化大文旅产业命运共同体[24]。中国国家图书馆创造性地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文旅融合实践,在虚拟现实视觉体验区为旅游者现场展示名人的手稿和民国时期的期刊等[9]。图书馆可引经据典,采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游客们再现尘封已久的地方文化。通过采用沉浸式体验技术,文化旅游机构可让旅游者深刻地品味传统的历史文化。

4.3努力开发当地特色文化旅游,打造区域文化旅游品牌

公共图书馆往往承载着本地的历史和文化,因此其可借助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来吸引广大旅游者。如爱尔兰国家图书馆每周六下午都会安排游客们游览当地的历史遗迹,这些遗迹中就涵盖了历史悠久的阅览室[13]。对于在建筑设计上毫无特色而言的图书馆,当地的特色文化可作为其文旅融合的切入点以弘扬当地的传统文化[25]。首先,图书馆可根据当地的地理特征深入挖掘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其次,图书馆可深入挖掘地方的文献资料,如方志、县志和族谱等,开展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最后,图书馆可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项目,与游客产生良性互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召开。为了铭记这段历史,嘉兴市图书馆建设了“红船·中心书苑”。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游客前往“红船·中心书苑”来回顾我党这段光荣和艰辛的历史。40C76890-AA4A-4E25-83E2-8E57BD8B7F75

在打造区域文化旅游品牌时,图书馆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8]。首先,在策划文旅项目伊始,图书馆应按照职业、性别和年龄等条件对游客进行细分,根据游客的目的、喜好和行为习惯来精准地设计文旅项目。针对读者不同的年龄,杭州图书馆精心设计了“绽放自己的美丽”女性服务文旅融合项目。针对青年女性,图书馆举办了“我是穿搭女王”课堂分享活动;针对中年女性,其策划了“生活偶得”系列活动;针对老年女性,其开展了“我的退休生活”手机APP体验活动[14]。其次,针对游客而言,文旅融合品牌体现的是图书馆的外在形象,品牌活动设计应考虑旅游者的文化精神需求。湖北籍务工者吴桂春十二年如一日坚持在东莞图书馆读书,书香成为了他眷恋这座城市的关键因素。2020年6月,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留言“识惠东莞,余生不忘东莞书香……”[26]。最后,图书馆在推进文旅融合项目的过程中,应努力做好读者反馈,不断地提升文旅融合活动的质量,进而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品牌。

4.4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提高文旅融合服务水平

图书馆馆员队伍承担着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提供了人才保障。图书馆应根据总分馆的运转状况,并结合当前的旅游市场,认真地开展文献服务和旅游服务两方面馆员队伍的建设,切实地提高馆员队伍素质。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既需要丰富的文献资源,也需要大量的文旅设计人员。这些文献资源涵盖当地的景观画册、当地的族谱县志以及党史文献资料等。文旅设计人员包括图书馆馆员、研学课程设计人员、导游、旅游推介人員以及景观管护人员等。因此,图书馆应开展相应的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水平的文旅融合复合型人才。图书馆可针对工作人员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分馆和亚分馆的员工要侧重旅游职业道德、精神文明、价值观和文旅融合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中心馆和总馆的员工要侧重企业管理、员工绩效考评、组织协调能力、项目策划能力以及对外联络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图书馆可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员工培训,如在中心馆网站开展网上文旅融合课程培训;聘请资深学者开展当地历史文化方面的讲座;聘请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开展礼仪方面的培训。为了提高图书馆馆员开展研学服务的能力,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针对馆员们开展了专题学习培训。馆员培训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切实地提高了馆员开展研学服务的能力[27]。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的中心环节在于稳定体制外人才队伍。图书馆可联合政府相关部门探索由政府出面购买服务岗位的机制,确保核心队伍的人员稳定[4]。图书馆可根据文旅融合发展战略设计员工激励机制。员工激励机制涵盖激励对象、经费保障、品牌类型以及工作重点等。员工激励机制可在保障员工基本工资发放的基础上,拿出一部分图书馆文旅融合品牌项目产生的利润作为奖金,以激发体制外人才工作的积极性。

4.5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开展差异化的服务

(1)当地政府。在推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承担着宏观调控的任务。地方政府通常采用制定当地的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和旅游产业扶持政策等方式来促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图书馆应积极地开展当地旅游方面的学术研究,并以研究的成果作为地方政府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的依据。例如,丹东市图书馆借助信息咨询平台《他山之石》发表了多篇针对当地旅游发展的学术论文[28]。针对当地旅游发展的方向、难点、问题和政策等.这些成果从文化旅游的资源价值评估、产业发展与市场细分等视角开展了深入地论证,为当地政府开展旅游业宏观调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游客。游客属于地方旅游产业的消费主体。游客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着某地旅游业的兴衰。游客也往往乐于欣赏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2017年,丹东市图书馆举办了“幸福春节”群众摄影艺术作品征集活动,并将征集到的优秀摄影作品在官方网站上予以展出。通过这些作品,游客们可直接了解当地的景色、民俗和风土人情。丹东市图书馆的旅游推介活动促使游客更好地把握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

(3)当地民众。当地民众的日常活动在游客面前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通过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游客们深入地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通过开展“世界读书日”活动、宣传推介和社会教育等形式,丹东市图书馆积极营造出全域旅游的氛围,动员当地民众以实际行动来支持旅游业的发展。这些活动减少了当地民众针对文旅融合的认知偏差,强化了其地方依恋感。目前,当地民众致力于传承优秀的民俗文化,并在与游客的交往中展示出当地人独特的性格特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4)旅游从业者。旅游从业者涵盖景点开发者、景点经营者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旅游从业者对地方旅游的理解和对地方依恋的把握对旅游业繁荣、游客体验以及民众感受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28]。例如,丹东市图书馆积极深入旅游景区开展文旅融合实践,丹东市图书馆与大梨树风景区村委会合作创办了主题图书馆。此外,为了开展旅游产业需求侧和供给侧方面的调查,丹东市图书馆深入当地的旅游景点进行关于游客和普通民众区域旅游的问卷调查。

4.6注重空间设计与服务优势的发挥

在文旅融合环境下,图书馆针对空间的理解产生了两方面的变化。首先,图书馆关注内部和外部空间的关系。图书馆外部空间设计拓展了内部空间的范围,同时使其主体建筑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坐落于美国的盐湖城公共图书馆被一片弧形的墙面所合围,墙面逐渐降低向广场延伸,主体建筑巧妙地融入了广场的周边环境[13]。其次,图书馆关注到文旅融合与学习研究环境的差异性。旅游者通常出于舒缓心情的目的,渴望寻求一种悠闲与轻松的氛围。过分的学习功能设计违背了旅游者的初心,容易导致其产生负面的情绪。武汉汤湖公园图书馆坐落于武汉三环外风景秀丽的汤湖公园,其三面环湖,坐在馆内就可欣赏到美丽的湖景。图书馆秉承低碳环保的时尚理念,全景式落地玻璃窗最大限度地获取自然光,室温舒适[29]。武汉汤湖公园图书馆堪称一座生态园林式的文化景观。因此,在空间设计方面,图书馆应满足游客的多元化游览需求,实现馆舍与游览环境的相互融合。与此同时,图书馆可采用宜人的空间设计和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充分发挥空间服务的优势,从而强化旅游者对其空间的依恋感。40C76890-AA4A-4E25-83E2-8E57BD8B7F75

5结语

文化旅游日益成为旅游行业新兴的增长点。图书馆有必要创新服务模式,针对馆员和服务开展重新定位。同时,图书馆应在“旅游+文化”的框架下探索新机遇,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相应的发展策略。在文旅融合的环境下,图书馆应妥善处理为游客服务和为读者服务的关系。图书馆应致力于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促使游览者将旅游活动从浅层次的观光行为提升为深层次的文化体验,使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结合得更加紧密。

参考文献

[1]王尧.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0(5):76-79.

[2]吴晋斐.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旅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山西省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0(3):70-73.

[3]双林平.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创新模式和发展路径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1):20-28.

[4]胡永辉.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2021(3):58-64.

[5]梁文静. 国外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研究及启示[D].湘潭:湘潭大学,2020.

[6]申军波,石培华,张毓利,等.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路径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4):5-10.

[7]袁莉莉.主题服务模式: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可持续发展探析[J].新世纪图书馆,2021(2):50-55.

[8]查煒.图书馆与旅游融合发展实践及思考[J].图书馆,2020(2):41-45.

[9]储节旺,夏莉.图书馆文旅融合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0,29(5):40-50.

[10]网易. 从亚朵里的商务印书馆看酒店业的平台之路[EB/OL].[2021-05-06].http://news.163.com/16/0906/03/C08IEEH400014SEH.html.

[11]李国朋.青番茄图书馆与 123 图书馆发展模式比较[J].图书馆论坛,2015,35(7):88-92.

[12]康思本,徐红昌,夏旭.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与路径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1(5):97-104.

[13]冯佳.国外文化旅游中的图书馆:作用、服务及启示[J].图书与情报,2019(4):59-65.

[14]周红雁.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路径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6):23-27,41.

[15]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市石景山区文化和旅游局.文旅融合:公共文化服务新动能论集[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102-108.

[16]Southworth,et al.The impact of cultural authenticity on brand uniqueness and willingness to try The case of Chinese brands and US consumers[J].Asia Pacifix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2016,28(4):724-742.

[17]芦晓红.图书馆研学旅行现状和发展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7): 20-28.

[18]胡佳豪.公共文旅云平台服务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湖南公共文旅云”平台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0(4):53-57.

[19]洪芳林,束漫.公共图书馆空间促进阅读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0(4):15-23.

[20]程焕文,刘佳亲.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与建设创新的重点和难点[J].图书情报知识,2020(1):9-14,31.

[21]范并思.拓展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理论疆域[J].图书情报知识,2019(6):4-11.

[22]陈思和,应峻.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的理念、功能及空间布局——复旦大学图书馆陈思和、应峻访谈[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9(4):13-17.

[23]郭欣萍,姚俊身,冯芳.代建制模式下图书馆主导规划设计布局的实践研究——以太原市图书馆改扩建新馆为例[J].晋图学刊,2019(3):60-64.

[24]冯继强,徐勇敏.5G+智慧文旅: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J].图书与情报,2020(4):79-83.

[25]韩晔,胡娟,阴宇轩.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与模式研究[J].图书馆,2020(2):27-34.

[26]李燕.文旅融合时代的主题图书馆建设路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1(3):30-33,51.

[27]金铁龙.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中小学生研学服务探索[J]. 图书馆,2019(8):95-98.

[28]李悦昌,郭金丽.靶向与对象: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旅游服务研究——基于地方感理论的启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1(2):34-40.

[29]张磊,周芸熠,方炜.文旅融合时代“图书馆+景区(公园)”发展模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5):106-113.

作者简介:王 欢(1989),女,硕士,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智慧图书馆。

聂慧英(1992),女,硕士,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阅读推广。

郭春阳(1978),男,硕士,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绩效评价。

(收稿日期:20210704责任编辑:孙炜)40C76890-AA4A-4E25-83E2-8E57BD8B7F75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服务创新图书馆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图书馆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发展连锁经营模式的相关建议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油田矿区物业服务管理理念的研究及分析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