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赋权基层,方便群众

2022-06-02禹介泉

中国社会保障 2022年2期
关键词:社厅赋权自治区

■文/禹介泉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人社厅

“家门口”办事,群众更方便

2021 年初,宁夏回族自治区人社厅印发《关于做好人社系统乡镇(街道)赋权事项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加快职能转变,坚持赋能与减负相结合,推动政务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全面提升人社公共服务水平。一年来,自治区人社部门以乡镇(街道)赋权工作为抓手,整合力量,切实提高群众办事体验,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快捷办事。

根据依法下放、宜放则放的原则,2021 年,自治区人社厅梳理出包括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卡等高频、低风险、标准化水平较高的20 项服务事项下沉乡镇(街道)。

泾源县地处六盘山东麓腹地,境内河流纵横,四面环山,沟壑交错,百姓出行不便。泾源县乡镇(街道)民生服务中心以前只能办理参保登记、缴费核定、资格认定等养老保险业务,诸如就业困难人员申领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就业失业登记等高频业务,需要到县政务服务中心才能办理,如今这些业务在“家门口”就能办理了。泾源县大湾乡牛营村的村民安荣国现年53岁,他所在的牛营村离县城40 多公里。2016 年,按照自治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安荣国参加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2021 年,他听村民说“4050”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有补贴,就想着到大湾乡民生服务中心咨询一下具体的政策。“工作人员让我提供身份证后,当场就给我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申请了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安荣国没想到,一次“业务咨询”竟变成了一次“业务办理”,省去了自己往返县城的舟车劳顿。

据统计,在宁夏像安荣国这样的“4050”就业困难人员有5.3 万人,居住在全区242 个乡镇(街道)的人员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办理申领补贴手续了。

与此同时,自治区人社厅还试点将20 项人社赋权事项延伸到村(社区)办理,依托自治区数字政府电子政务外网基础设施,完成了人社一体化系统和宁政通、“社区E 通”等系统之间的业务协同集成,为村、社区代办人员开设了人社业务的办理权限。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社局作为试点单位,将20 项赋权事项从乡镇(街道)延伸到53 个社区、12 个村,并为317 个网格各配备1名专职的人社服务专员。目前,大武口区居民可在村、社区办理20 个赋权事项,这也为2022 年实现20 个事项赋权自治区所有村(社区)积累了经验。

武文才∕摄

赋能与减负相结合

2021 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坚持赋能与减负相结合,统筹优化机构设置,采取“减上补下”“减县补乡”的原则,下放人员编制,充实加强基层一线力量,在民生服务中心设立综合窗口,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建立赋权清单,将点多面广、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审批、服务、执法等权限赋予乡镇(街道),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

“自治区人社厅落实事业编制向乡镇(街道)倾斜,完善村级代办服务机制,建立人社部门赋权清单,开发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多网合一’,着力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推进基层减负增效。‘减负’的基础是部门间的数据共享。”自治区人社厅副厅长刘智谋说。

自治区人社厅在开发“人社一体化”信息系统时,横向与自治区市场监管厅、退役军人事务厅、残联、民政厅等通过数据共享协议,实现业务数据共享;纵向与人社部、公安部以申请服务接口形式,打通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共享,通过共享实现申请表单电子化、申请材料免提交。业务办理上遵循统一事项管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印章、统一电子证照、统一好差评等标准,将劳动关系、就业创业、社会保险等事项形成“前台综窗受理—后台分类审批—前台统一出件”的服务模式,为全自治区提供无差别、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实现了业务流程化、经办规范化、操作简便化,推动人社系统赋权事项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一次办结。通过数据共享,大力精简材料、减少办理环节,大幅缩短办理时间,20 个赋权事项中有16 个事项只需一张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就可办理,其余4 个事项办理时限也大大减少。

“过去,群众办理就业失业登记需到中宁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前还需提供相关资料,跑其他部门开证明。现在,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在民生服务中心就能办理了。”中宁县大战场镇民生服务中心主任马美丽介绍,大战场镇是中宁县乡镇赋权事项的试点单位,人社业务赋权下放乡镇后,为了方便群众办事,中宁县人社局、审批服务管理局和大战场镇紧密配合、协同作战,进一步调整人员机构,整合网络平台,精简材料,优化流程,推行“一窗式”服务。通过“人社一体化”系统共享数据,大战场镇民生服务中心7 个高频事项实现了“提速办”,8 个业务的办理时限从3—5 个工作日提升为“立等可办”;4 个服务事项实现“简便办”,灵活就业人员申请社保补贴需要的材料也从7 项精简至4 项,有效提升就业服务事项经办效率。

目前,宁夏242 个乡镇(街道)民生服务中心均开展了“赋权+减负”工作,共办理人社业务4.9 万件。

画出“同心圆”,服务更高效

自治区在推动各级提升赋权事项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还通过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措施,拓展“网上办”,开展“承诺办”,推行“容缺办”,推出“绿色办”。各地也都积极探索,为各项便民服务画出“同心圆”。

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政府在开展乡镇赋权工作时发现,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因行动不便、不会操作手机、不了解政策、不识字等原因,在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养老保险缴费等事项上存在困难,需要提供上门服务。为解决这一问题,镇北堡镇镇政府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制定了《关于推进镇北堡镇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和建立“跑长制”政务服务模式方案》,建立由镇长、副镇长分任“总跑长”“副总跑长”,民生服务中心主任担任“协调长”,镇、村(居)、组组成的三级“跑长”队伍;建立“队、村、镇接力跑”机制,制定“跑长制”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设立“跑长室”,公开投诉电话,对在“代跑”过程中出现不办、迟办、拖办及办理中出现的“卡壳”情况,及时处理,强化对“跑长”的监管力度,实现小事不隔夜、大事不隔天、难事不隔周。

大武口区人社局则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员作用,让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标准化、普惠化、均等化服务。大武口区村(社区)的网格员,通过“人社一体化”系统和大武口区“互联网+网格”社会综合治理信息平台中的大数据,可精准识别网格内居民个性化就业服务需求,按照“社区E 通”任务清单,主动宣传引导群众及时办理赋权事项,形成“动态监测、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主动服务”的链条式网格化精准就业服务模式。

“业务下放只是工作的第一步,保障乡镇(街道)民生服务中心经办好业务、服务好群众才是我们的目的。自治区作为他们的‘娘家人’,在系统开发、人员培训、服务保障上下功夫,实现系统操作简便化、人员培训多样化、服务保障精准化。”自治区人社厅法规处处长贾小丽说。

乡镇(街道)民生服务中心是赋权工作的主战场,为更好地为各地民生服务中心保驾护航,自治区人社厅组建由厅法规处、信息数据管理中心、人社局、行政审批局、软件公司、民生服务中心等单位工作人员组成的微信群,搭建了线上沟通渠道,实时指导,发现问题“秒解决”。对于民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提出的疑难问题,自治区人社部门和行政审批部门的工作人员使用视频工具实施远程指导,无论经办人员如何变动、业务如何生疏,随时都有专业人士在身边及时解决难题。

自治区人社厅还建立了自治区、市、县(区)、乡镇四级系统安全员分级管理机制,定人定责,做好日常维护。各地人社部门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上门服务,现场解决实际困难,保障人社服务全天候不间断、“不打烊”。

猜你喜欢

社厅赋权自治区
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自治区方志办、自治区档案馆工作座谈会召开
家庭赋权护理干预方案在肺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
企业数据赋权保护的反思与求解
福建省委第六巡视组走访福建省人社厅离退休干部开展巡视延伸工作
福建省人社厅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学习传达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比武练兵强技能 人社服务树新风
试论新媒体赋权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