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角下的语文教学

2022-05-30张雪峰

江西教育C 2022年10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张雪峰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语文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要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资源,在教学中融入德育思想,用德育对学生“启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精神品质,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语文   “立德树人”   语文教学

韩愈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阐释的重点是:教师的责任不仅集中在授课层面,更集中在“传道”,也就是育人层面。教师不仅要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更要唤醒学生的人格和心灵,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语文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渗透德育理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发掘教材内容,探寻德育元素

如果将语文学科比作一座“冰山”,那么德育元素便是隐藏在冰山中的“火种”。之所以是隐藏的,是因为语文本身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其教育教学价值极为深厚。因此,教师不能只是让学生领略“冰山上的风景”,更要将冰山下的“火种”,也就是德育元素发掘出来。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语文教材,深入发掘文本,探寻字里行间中的德育元素,开展德育。

例如,在教学《纸的发明》一课时,为了实现德育渗透,教师可以从不同维度切入,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深入探究。首先,这篇文章主要说明了纸的发明过程,还提到了“造纸术”。造纸术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发明,在我国文明史上的影响难以估量,甚至直接推动了世界其他国家文明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將“造纸术”作为本节课的德育“起点”,引导学生着重分析造纸术对世界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除造纸术之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着重介绍我国在文化、经济、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如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天工开物》等,让学生了解我国文明的发展历程,强化学生的民族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怀。

二、引导分享交流,挖掘主旨内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教师不能只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而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主感受,独立思考,自主创新,随心表达,强化语言运用能力。在授课时,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享与交流,在交流中感受文本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主旨以及情感,强化学生的德育认知。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表演、辩论、口语交际和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的思想品质得到巩固与提升。

例如,在教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时,教师可向学生提问:“这篇文章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你从这篇文章中领悟到了什么?”然后,将课堂还给学生,用课堂沙龙的方式,让学生自由聊天。有学生认为:“文中的‘我看到了上学路上的风景,想的却是‘如果不是怕迟到,就会走得很慢很慢,而我平常在上学的时候很少有这种心情,无暇顾及这种美景。这提醒我永远都需要保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通过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渐深刻,最终明确“生活中不缺乏美好的事物,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的哲理。

三、教师启发点拨,进行德育唤醒

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必须从小抓起,让学生从一开始就知道何为对、何为错,何为善、何为恶,进而真正从思想层面对学生进行“塑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更为科学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加以点拨和指导,用道德唤醒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深入领会德育的内涵,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自相矛盾》时,很多学生虽然理解这个故事的意思,但是对其中蕴藏的德育内涵并不理解。很多学生认为这篇寓言讲的是诚信的重要性,表达的是人要尊重事实,诚信做生意,不能夸大其词。但如果只停留在此,很难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此时,教师可以引入合作探究活动,将话题延伸到生活中,拓展这篇寓言的影响空间,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深入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德育内涵和哲理。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请你重新回顾课文,看看这个人是如何销售矛和盾的,有哪些特点?”此时,学生注意到商贩在推销时特别使用了“莫能”与“无不”这两个词,这两个词本身就有一种绝对的含义,一同使用很容易造成歧义,被别人反击。所以,当有人质疑,“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时,他根本不知道如何回应。这就是商贩说话做事过于绝对,不给自己留余地导致的问题。此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明白说话做事都不能太绝对,必须留有一分余地,才能避免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

四、通过课外阅读,实现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是教育专家精心编撰而成的,收录的文本都有不同的德育价值。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只停留在教材的层面上,那么德育就得不到发展。课外阅读是帮助教师渗透德育的有效路径,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情,以及实际需要,积极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理念、价值取向,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

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为学生推荐一些有助于培养良好习惯、建立德育意识的文本,如《小房子》《我爸爸》《和甘伯伯去游河》等绘本,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受生活的美好。针对小学中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德育认知,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推荐一些有助于开阔其眼界的书籍,如《爱的教育》《草房子》《夏洛的网》《窗边的小豆豆》等,让学生通过书籍中人物的经历反思自己的生活,以此建立更加多元化的德育认知。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即将迎来初中的学习生活,接受更加系统化的教育,此时学生的德育素养需要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推荐一些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书籍,让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德育熏陶,如《老人与海》《青铜葵花》《红楼梦》等经典名著。

五、结合生活实际,发展德育素养

陶行知先生提倡“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不能停留在书本上,需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认知空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思想与方法在生活中践行,做到知行合一。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讨论“你们对花生有怎样的印象呢?”,从生活化的角度唤醒学生,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期待。其次,在课堂讨论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中有关花生的故事,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深入探究。在品读中,学生会发现一家人看似谈论的是花生,其实说的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对孩子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可以拥有花生的品质,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学生理解了这一点后,教师可以将课堂进行延伸,鼓励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思考父亲的话的深刻内涵。此时,学生能体会到,想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能只是夸夸其谈,还需要落实在行动中,哪怕只是很小的一些善举,也可以带来很好的结果。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真正将思想落实在行动中,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是教师必须贯彻的德育理念。教师应从教材文本出发,从学生的现实学情出发,深入发掘教材的内涵,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融入德育,拓展学生的德育认知,发展学生的德育思想。

参考文献:

[1]肖露.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路径[J].天津教育,2022(5):28-30.

[2]张晓丽.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安徽教育科研,2022(7):104-105.◆(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港务区苏山小学)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