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故事引导价值取向的案例实践

2022-05-30陈月华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15期
关键词:价值取向

陈月华

[摘要]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们关注的点与老师想要他们关注的点不一致的情况,如果此时用威严强行教育往往事倍功半,我们应该拥有儿童意识,从学生的关注点出发,用故事来引导,潜移默化地转变学生的认知,达到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教育故事;价值取向;儿童意识

学校的生活多姿多彩,学生之间每天都会发生一些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的事情,班主任如果能及时、巧妙地利用这些事情,更好地使学生明辨事理,促进其自我教育,教育效果将事半功倍。

一、案例呈现

班上的贾同学请了一个星期的假,跟随家长去云南贫困地区体验生活。这个机会非常难得,我想让其他学生也真实感受到山区孩子学习生活的贫困,进而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于是,在她回来后,我就让她在班队会上,用PPT的形式跟大家分享一下山区之行的收获。

PPT一张张放着,贾同学不停地介绍道:“这是他们住的房子,很破旧;这是我们在给他们分发捐助的衣物;我见到一个孩子就是现在这么冷的天,还穿着凉鞋;学校是他们那里最好的建筑……”

“哇,他们的操场好大!”王同学叫起来。

“是比我们的大!”有孩子附和。

“他们学校还有床呀?”

我眉头紧皱,怎么孩子们关注的点跟我的不一样?我想立刻制止,把他们拉到我的预设中来,可又觉得这样不妥。

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教育只有在影响力能达到内心深处时,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倘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一味地以说服教育为主,可能会在短暂的时间内让学生迫于压力而屈服。但要知道,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心智急需得到培养的孩子,我们必须在他们的心田撒下理解与关爱,潜移默化地使他们接受你的教育。

所以我没有制止他们,而是反复思索为什么老师和孩子的关注点存在差异。

二、解决策略:从孩子的关注点出发

儿童的世界,很多时候是我们成人无法理解的,陶行知先生就一直强调:“我们要变成小孩子,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用儿童的情感去体验。我应该有儿童意识,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想法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静下心来多观察、多思考,不要轻易生气,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引导学生。

“王同学为什么觉得这个操场很大?”

“你观察很仔细。那我们就来比较一下他们的操场和我们的操场有什么不一样?”

“他们的操场是泥土的,我们的是塑胶;他们的操场上没有体育器材……”

“为什么他们学校会有床呢?”

“他们要住校。”

“天天住校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每天都在家跟你们做些什么?”

“做饭,给我们洗衣服……”

下面有孩子开始窃窃私语。

接着,我跟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位央视主持人,带着山区的孩子们踢足球,讲足球规则时,不小心把足球踢到泥坑里,然后这个主持人就把足球洗了洗。结果这些山区的孩子以为洗足球也是规则,在开踢前都把球洗一洗,因为他们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足球。讲到这里孩子们不再笑了。有些孩子开始讨论,我们要不也把小了的衣服捐给他们?要不捐点文具?代同学说以前他妈妈带他捐助过衣物,还收到了一个证书。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讲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们的内容不是没有良善,只需稍微点拨、唤醒一下,良善之心就显露无遗。

三、拓展延伸:独特体验下价值取向的矫正

所以,当我们在教育学生时,遇到不和谐的声音千万不要简单地否定,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去做。

1.树立多元意识,把握真善美的价值引领

班主任准备进行教育的各项文本、情境肯定具有一定的人文内涵,它将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影响。那么,学生在没有老师引导的情况下对这些文本、情境的理解肯定也是个性化的、多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这样一段话:“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们要树立多元意识,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有不一样的声音完全正常,因为小学生认知水平、理解能力有其局限性,他们对内容的体会、感悟可能是积极向上的,也可能是片面消极的。无论如何,我们首先要接受学生的想法,不能一味制止,也不能撒手不管。就像此案例中,当学生个性化体验和多元表达与班主任所期望的价值取向发生冲突时,不要直接否定,但要思考对策。

2.尊重个性体验,进行正向的有效引导

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积极有效的引导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它可以帮助学生剔除一些误导信息,提炼、升华个性化体验中的“原始本意”,把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向正确的价值渠道。我们不仅要看到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与文本价值取向的不同,还要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不能直接调解学生个性化体验与文本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要通过一定的价值取向的文本、情境,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来促进其价值取向的矫正、发展和丰富。此案例中,大家覺得贫困山区学校操场大,那我们就引导孩子再去比较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从而促进其价值取向的矫正。

3.选择相应故事,升华典型的育德效果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关于启发可以分为语言启发和原型启发两种。所谓语言启发,就是凭借概括性或总结性语言的启发,从而找到新的方案来解决问题;所谓原型启发,就是把相似事物作为原型,再经过类比的方法或途径来解决问题。

用故事进行德育就是两者的完美结合。几乎每个孩子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故事以有趣的情节吸引着无数的孩子,将道理蕴含在其中,是孩子们最容易接受的,而且故事能够触类旁通,能够更好地帮助理解、感化现有的事和人。此案例中的一个小故事“洗足球”就很好地引起同学们的同情心,纠正、升华了他们的价值观。

认识到用故事进行德育的好处后,问题来了,哪里有这么多故事?又该怎样利用好这些故事?书中自有好故事。多读书,多积累,故事自然不用愁。故事千千万,在用故事进行德育时,我们要学会选择,选择那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与当前事情关联紧密的。讲故事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德育。所以,故事讲完之后,要看同学们的反应,有疑惑,就要联系故事情节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讲解。可以由老师分析,也可以由学生先分析,老师再补充,当然,对所有讲过的故事可以多次总结,形成典故型德育方法。

总之,当学生的关注点与教师想要他关注的点出现偏差时,必须引导学生走进教师所设立的情境,理解文本的价值取向,要用学生乐意接受的、喜欢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来,感悟新的价值取向,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陈荣艺.教育平衡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猜你喜欢

价值取向
生成性教学理念下的生物课堂
浅谈课堂提问的价值取向
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研究分析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