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泛读教学实践

2022-05-30张军

求知导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泛读小学英语核心素养

摘 要: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顺应教育发展趋势,逐步深入教学实践。近年来,课内外融合的英语课堂实践成为教学研究聚焦点。基于此,笔者以译林版《英语》六(上)Unit 4 Then and now的课外阅读为例,从生活出发,分析运用泛读技巧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泛读;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张军(1980—),女,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1]。外语阅读是语言学习的基地,是词汇学习和记忆的来源,是句子学习和理解的舞台。随着英语课程改革深入发展,阅读逐步成为目前英语课堂实践研究的焦点,成为英语卷面上占比较大的题型,课外阅读也成为师生关注的重点。基于此,笔者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4 Then and now的课外阅读为例,选择适当的素材,通过泛读的模式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珍惜当下、畅想未来,并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精读和泛读,适时调整

译林版《英语》的“Story time”和“Cartoon time”在小学低中年级基本以对话为主要形式呈现,并随着年级的上升不断增加对话的轮次;高年级则开始出现改编的童话、寓言故事等连续性文本,这些内容均符合各年级学生语言学习的发展规律。英语教师在执教的时候,通常采用精读的模式,带领学生利用看图猜测、图片或句子排序、问答、填空、连线、选择等经典的阅读方式逐词逐句地理解文章,还会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最后以复述、仿写、续写等方式进行巩固和拓展。当课外阅读进入师生语言学习的视野后,师生仍会习惯性地应用以上的阅读方式。

小学课外阅读常常以绘本为主要的阅读材料,教师一般选取与教材话题、时态等高度匹配的绘本,或是根据学生学习的水平自己改编绘本中的语言表达。学生的阅读技能和习惯在这个既定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并通过阅读理解不断夯实。但在一次英语练习中,出现一篇阅读理解题仅仅呈现了一本书的目录,并要求学生根据目录完成“当你需要阅读某个章节的内容时,可以在哪几页中获取信息?”等选择题,对此题学生的完成度和得分不高。这让笔者深入反思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笔者通过分析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发现,当阅读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时,因为课外阅读书本的目录与课内不同,同时其还存在新词多、篇幅长、有背景文化、有差异冲突等因素,导致学生产生阅读疑惑,课外阅读缓慢、效率低。对此,笔者认为需要引导学生换一种阅读方式——泛读,从而使学生快速获取有效信息,提高学生外语阅读的素养[2]。

二、结合实例,泛读有法

根据以上发现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决定从课外阅读这个热门课型入手,根据教学进度,与公开课的磨课团队聚焦课文Then and now的复习拓展课时,全面搜集阅读材料,进行课堂实践。

(一)大胆选材,合理分析

1.阅读材料的选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阅读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就是材料的选择。“Then and now”的意思是“过去和现在”,教师可通过对比迈克一家人过去和现在能力、通信、交友、购物、获取信息等方面的变化,让学生感受科技变化等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阅读水平、单元主题与语言知识,在课堂拓展阅读时,教师一般会从与教材匹配度较高的阅读材料中选取素材。而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需要选取与单元主题契合度高,但是与已出现的主题不重复的内容。经过信息检索不难发现,与“Then and now”这个主题契合的绘本很多,涉及交通工具、建筑、学校等方面,语言的难度、篇幅的长短不一。最终我们选择了英国作家露西·M.乔治所著的绘本Holidays:Then and now。這一绘本的主题既是对Unit 3 Holiday fun的衍生学习,又符合本单元的话题,更能引导学生博古通今、中外对比地进行阅读,高度契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2.阅读材料的分析

教师在选定阅读材料后,便要进行绘本内容及学情的分析。从目录上来看,绘本Holidays:Then and now分为12个章节,篇幅适中。从内容上来看,绘本图文结合,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英国人从20世纪20年代到21世纪的度假发展史,涵盖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服饰、住宿、活动等变化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进行中外文化对比,研究中国人的度假历史,合理规划自己的假日。从语言角度来看,由于其讲述历史内容,因此以一般过去时为主要时态,涉及交通、地点、活动、住宿等词汇,新词偏多;句型“...,people went to...by...”“They could go/watch/...there.”“They could stay at/in...” 等,语言表达地道,句式多样且不固定。从学情来分析,学生已经在前三个单元掌握了一般过去时的知识,并能熟练运用;他们掌握了部分单词,如train/car/plane,beach/mountain/forest,go boating/fishing,hotel/tree house等,对于情态动词could的用法能够熟练运用;他们初步了解了holiday以及then and now的主题内容。学生阅读这一绘本的难点,一是绘本讲述的是外国历史,背景文化独特,与学生所生活的年代有一定的距离;二是其语言纯正,表达原汁原味,不易于学生逐词逐句地理解;三是其非文学性内容,缺少故事情节,稍显枯燥。

3.学习目标的预设

分析完内容和学情之后,磨课团队就开始着手设计学案,首先要预设学习目标。经过研讨,设定学习目标如下:

(1)能熟练运用句型“...years ago,... could/couldnt/....Now,...can/...”谈论假期过去和现在的变化。

(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运用恰当的阅读策略读懂绘本内容,梳理出时间线索,对比holiday的过去和现在发生的变化,并进行复述。

(3)能通过绘本了解英国holiday的过去和现在,感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交通、活动、服饰、住宿等变化。

学习重难点:

(1)能够运用恰当的阅读策略读懂非文学类绘本,如目录检索等。

(2)能够复述绘本的基本信息,了解英国holiday的发展史,并进行适当想象,谈论中国holiday文化。

(二)精选技巧,高效泛读

1.反复试炼,优化模式

完成目标预设后,磨课团队就开始进行课堂实践,并分工进行课堂观察和学生访谈。

第一次试上的时候,授课教师依然采用了精读的模式,通过“图片环游”的方式解读文本。然而原本设定的师生互动问答环节变成教师自问自答,一节课才完成了三分之一内容的学习。课堂观察发现,个别学生勉强能够跟上老师的步伐,大部分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学生反馈的问题有绘本内容太枯燥、新词和句型多、逐词逐句阅读使得课堂枯燥乏味等。

第二次试上的时候,团队根据学情修改了绘本内容,删除了部分词汇、句型,但仍以同样的方式解读文本,一节课学习了三分之二的内容。课堂观察与学生访谈反馈,改编过后的绘本内容比较简单,但是依然很乏味,同时学生认为外国的历史跟自己无关。

两次试课过后,团队针对课堂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使用不做任何图片或文字处理的原始文本展开教学。由于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因此教师应该从“两手抓”到“单手扶”,逐步放手,引导学生从建构绘本框架开始理解内容,从而实现自主阅读。较之“精读”,“泛读”更追求阅读速度,强调对作品的大概理解。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这样留白的阅读更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他们可以在课后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自主深入阅读。

2.高效泛读,有意留白

(1)扫读排序,梳理框架。扫读(Scanning),即在浏览全文的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快速获取需要的信息。本课所选绘本以时间为中轴线,因此我们设计抽取绘本中的四张卡片(见图1),引导学生利用扫读的策略,抓住卡片内容中的关键词、句,快速呈现时间轴,帮助学生了解“1920s”所代表的意义,并迁移理解绘本中的类似表达。这既是一种文化渗透,也能引导学生建构绘本内容的整体框架。

(2)跳读检索,片段理解。跳读(Skip read-ing),是以寻找某一特定信息为目的的阅读方法,阅读者以意群为单位进行快速浏览,从而获取有用信息。梳理出时间轴后,我们以“1920s”和“1950s”两个年代的内容为例,指导学生检索目录,找出两个年代对应的页码范围,利用跳读策略找到A one-day holiday和The age of the car这两个年代的旅行交通方式、目的地、活动、住宿等内容,快速完成表格填空(见图2)。为了降低难度,表格下面提供了“What to do”的内容选项,以便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寻找信息。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基本在5分钟之内就完成了跳读和信息检索,而且在图片和上下文的提示下,他们还可以尝试阅读文章内容。教师要做的就是在核对表格信息的时候,帮助学生认识个别单词的发音以及部分涉及文化背景的内容。学生带着高涨的兴趣以及成功的自信,便可以采取类似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阅读、讨论完成剩余章节的阅读。

(3)悟读理解,体会情感。悟读(Realizing),即在阅读中领悟词、句、篇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重视标题、主题句、开头或结尾等段落的阅读和理解。这个绘本的目录比较有意义,每個标题都提纲挈领,如旅游业(The tourist trade)、早期海滩时尚(Early beach fashion)、国际航线(Flying overseas)、 西班牙度假(A Spanish summer holiday)等,从标题就可以获取这个章节的中心思想。目录阅读在这个绘本中起到了点睛的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4)猜读推测,想象未来。猜读(Guessing),指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已知的内容,推测未知的内容。绘本的最后一章为“Into the future”,三张图片包含滑雪、沙漠探索、丛林探险、太空旅行等,揭开了未来旅行方式的面纱,引导学生通过绘本阅读,明晰交通方式、经济发展等的变化将给旅行带来的影响,从而畅想未来的假日。教师还可以结合目前后疫情时代的假日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供了很多自己的想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对线下旅行产生许多负面影响,云旅行的想法非常应景。猜读法有利于读思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发其大脑智慧,使其更细致地思考问题,更富于联想,还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

三、有意阅读,成长有趣

由于这个绘本讲述的是英国人的度假史,其中蕴含的外国文化,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好理解,因此部分教师在选择课外阅读绘本的时候很容易将其排除。但是这类讲历史、谈文化的绘本阅读具备丰富的课外阅读价值,更契合生活,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了解多种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品格,为学生成长的道路筑基。基于“泛读”的方式,留白的空间和时间会更加宽裕,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新媒体素材、对比阅读等设计多元活动,丰富阅读形式[3]。

(一)适当活动,调整节奏

在课堂上,如果只是纯粹地阅读,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特别是Holidays:Then and now这样的非文学类绘本,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且语言上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阅读困难。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磨课团队选择了用动态图片展现早期海滩时尚(Early beach fashion),如泳衣从以前的保守到如今的比基尼,同屏的多张动态图片使泳衣发展史一览无余,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文字理解困难的问题;通过短视频展示骑驴(Donkey Rides)、木偶戏(Punch and Judy shows),生动有趣,无须费力讲解;通过让学生模仿一段弗拉明戈海滩的舞蹈(Flamenco Dancing show),活跃了课堂气氛。此节课后,有学生主动找教师探讨弗拉明戈舞蹈和中国舞之间的差异,表现了强烈的学习热情。

(二)对比阅读,了解差异

对比阅读(Comparative reading),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阅读。这个绘本内容中每个年代的变化都存在对比的价值,如20年代人们乘坐火车出行时,地点、时间、住宿等都受限制,而50年代逐步发展为自驾游,地点、时间、住宿等条件随之变得更为自由与优越。教师带领学生对这两个年代的文化进行对比,厘清思路,随后学生就能利用同样的阅读策略来解读其他年代的内容。最后,完成整个度假发展史的框架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课后查阅的资料等来绘制框架图,如表格、思维导图等,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小学的英语阅读课是帮助学生实现有效课外阅读的基础。因此无论是阅读材料的选择还是阅读策略的运用,都不应该受限于固有模式,教师不妨大胆尝试,通过适当放手与扶持为学生的阅读创设更为开放与宽广的舞台,从而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畅想人生,积极地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5):79-86.

[2]董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优质课例观摩与浅析[J].中学生英语,2021(4):137.

[3]朱兆慧.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求学,2020(40):49-50.

猜你喜欢

泛读小学英语核心素养
实施丰富多样的活动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试论葡语泛读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