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摭谈

2022-05-30苗小宝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8期
关键词:红色教学内容内容

苗小宝

红色文化与小学教育相结合,对于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有着极其有效的促进作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比较丰富,是帮助学生提升基础认知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学科。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将红色文化元素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结合,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升语文学习效果,并强化综合素质水平。本文將从红色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实践活动中、拓展学习内容中、多种教学形式中四方面对红色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策略进行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作用的缺失

语文学科中的人文、思想、故事、情感等,使其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教育作用、感染作用、引导作用等,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一定的教育,如感恩、爱国等。但遗憾的是,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在应试教育影响下的小学语文教育,很多教师忽视了它更多的教育作用,一味地关注知识传授的效果和学生的语文成绩,导致学生的思想成长缓慢,爱国意识淡薄。首先,教学过程中缺少爱国教育。不管是红色文化,还是爱国教育,其作用都是一致的。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小学语文课文中不但有爱国的古诗,如《示儿》《春望》《石灰吟》等,也有一些爱国的现代文,如《狼牙山五壮士》《冀中地道战》《开国大典》等,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其中的知识内容,没有把其中红色文化、爱国教育的内容拓展开来,或者稍带而过,没有深入,导致红色文化教育的作用没有发掘出来。其次,在一些实践中也缺少爱国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是贯穿学生生活、学习的,贯穿在各科的学习实践中,但作为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无处不在的教育作用不太关注。比如,在国庆节前后活动中、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教师都是程式化地完成任务,没有有意识地结合这些实践活动,给学生宣讲一些红色文化,教育学生,使学生受到感染,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他们从内心感受革命先烈的付出、奉献,强化学生感恩之情。

二、红色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策略

(一)将红色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

将红色文化教育元素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充分结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夯实语文基础知识。红色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及方法比较全面,教师可以通过多角度进行分析及思考,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提升教学效果。首先,将红色文化元素与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是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认知学习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更是基础性学习内容,将其与红色文化充分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效果。其次,将红色文化与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充分结合,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帮助学生拓展阅读学习范围,同时可以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发展学生良好的素质水平。例如,在小学语文《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即可将红色文化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课文阅读感受五位战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及英雄气概。学生不善于主动对阅读内容中的红色文化进行分析和理解,教师要加强引导,利用启发式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阅读学习中,从而提升红色文化教育效果。除基础课文的阅读学习之外,通过课外阅读内容渗透红色文化元素同样十分有效。在当前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拓展性阅读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及掌握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适合其年龄并与红色文化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另外,红色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科中红色文化的积极作用,从而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因此,将红色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方式比较全面,语文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案,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内容中的红色文化因素,在发展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将红色文化融入语文实践活动中

语文实践活动是教育工作中经常运用的方式,已经成为主流的教育环节。在小学语文实践教育活动中融入红色文化元素,可以进一步体现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在愉快且积极的学习氛围中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增强学生民族及国家认同感的教育目标。结合红色文化开展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以主题活动的形式为核心,以红色文化为中心思想,为学生设计完整的实践活动。此活动内容要尽量丰富,其中要包含多项环节及内容,使学生在不同的活动环节中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强化实践活动开展效果。首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融入调研类实践活动环节,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当地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地点进行调研,充分挖掘其历史元素,感受其红色文化,从而提升红色文化教育效果。其次,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中,可以融入参观类的活动环节,组织学生对历史博物馆、红色纪念馆等进行参观和学习。参观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其中发掘更加丰富的红色文化元素,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另外,组织开展表演类的红色文化活动是比较科学的,可以加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能力。比如,对《小兵张嘎》等作品进行舞台表演。在此过程中,参与表演的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感受小兵张嘎勇敢机智的特点。同时,对于观看表演的学生同样可以起到较强的教育意义。继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实践活动的整体流程或其中某一环节进行写作,将自己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因此,组织开展多元化的红色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升红色文化教育效果,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将红色文化融入拓展学习内容中

红色文化教育元素不仅可以渗透至课堂教学及教材内容中,还可以通过拓展类型的教学内容强化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从而促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内容中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及感染,进而达到丰富学生语文学习内容的目标。拓展性的教学内容可以以教材内容为核心,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强化红色文化教育效果的目的,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教材的基础学习内容。对此,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以此为核心,不断拓展及延伸。例如,在教学《长征》时,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多元化的红色文化内容,将与长征相关的视频及图像与学生进行分享,引导学生深度感受并理解。另外,根据本课内容进行拓展教学,可以把红军不畏艰难险阻、英勇顽强的英雄主义及乐观主义精神传递出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共情意识,强化红色文化教育效果,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关于长征的基础知识。因此,利用拓展性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红色文化背景下的多元化学习内容,达到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教育目标。

(四)将红色文化融入多种教学形式中

强化红色文化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多元化教学形式来进行。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而言,现代教育工作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单一化及枯燥化的弊端。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学生展开红色文化教育工作,可以有效提升教育效果。例如,在《开国大典》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以课文为主体,以开国大典的图片资料作为主要辅助教学方式。而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及深入发展,可以有效丰富教学内容,提升红色文化教学效果。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将开国大典的视频资料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更加直观、清晰、生动地感受开国大典的壮观场景,同时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及感染作用。此外,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渗透红色文化,教师可以加强分析及探究,结合学生的兴趣方向,科学高效施教,切实提升教学效率。

红色文化教育元素对小学生教育工作而言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国家及民族认同感,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综合素养,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谢丽华,刘霞.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红色文化教育的探究[J].萍乡学院学报,2020,37(5):110-116.

[2]陈永莉.乘红色文化之东风 塑学生人格之魅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红色教育的渗透[J].中国文房四宝,2014.

[3]孟辉.“红色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77.

[4]侯慧庆.红色文化与小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探究[J].科技视界,2014(21):55.

[5]黄国洪.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J].课外语文(上),2017(5):186.

猜你喜欢

红色教学内容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主要内容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