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画卷

2022-05-30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巴拉画卷梨花

考点解读

在主题为“自然画卷”的阅读中,作者常常会走进大自然中,欣赏并描绘其间的美丽景色,呈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画卷,表达自己自然生发出的某种情感。此类文章大多以散文为主,这就需要同学们具备赏析文章语言、体察作者情感的能力。中考题中常见的考点有:1.赏析文章标题;2.品析文章语言;3.分析写作手法;4.体悟作者的情感态度。

岭上梨花雪

◎张峪铭

你不得不承认,世间有些事很奇妙。如春天就像一位姑娘拿着一根季节的牧鞭,轻轻地抽打着万物,于是万物苏醒了,并欢快地迈向春光深处。奇怪的是人到了这个季节也不例外,也慢慢地敞开胸怀,也乐意、兴奋地扎入春潮之中。

这不,朋友来电说,若再不到岭上来,那梨花将要谢了,到时你不要懊悔。最后还诗意地说了一句:满山梨花雪,飘洒能几时?其实朋友的夸张语言比不上季节的诱惑。对岭上的梨花,我已钟情很久了,只不过时间难以支配,一拖再拖。我也担心若不前往,恐怕梨花已卸妆,赶不上其尾声末场了。

那天雨丝飘落,我们一行人轻踏如琴键似的石道阶梯,张望恼人的春色,路过一潭碧水,走过一段山冈,穿过一座古亭……你举眼一望,无边景色迎面扑来。那满山遍野的梨花,攻陷了整个山梁,那行道树的新绿,石楠林的殷红,成了梨花的配角,就像一匹巨幅白绢上点缀一点绿色和一抹红,将那梨花衬托得更加洁白,如玉晶莹剔透,如雪素洁淡雅。

说起岭上梨花的配角,不能不说那些奇形怪状的褶皱石。有的如天蟾,有的如书卷,有的如莲座,有的如宝剑……梨树植在山石间,山石卧在梨树前,一个风情万种,一个雷霆不动,演绎着野性与温柔之美。

我坐在古徽道边的一块石头上,望着游人如织,花开如雪,我思考着任何生命都有许多相似与重叠。梨花生命与人类一样。当最后一场春雪融化成一泓春水时,梨树枝头生出些白米粒,小小的、涩涩的,如懵懂女孩;等暄风一遍遍拂过,那白色的花苞竞相开放,那纯粹的白,如少女的裙裾,那淡黄的蕊,如少女面庞上的羞涩;再过几天花开得更加恣意,绿绿的嫩叶也悄悄地长了出来,就像系着绿围裙的少妇,腰肢随风摆,楚楚动游人。梨花的生活演进,带着一份圣洁、一分高贵,一丝素雅与一丝哀怨。难怪有人称梨花“雪作肌肤玉作容,不将妖艳嫁东风”,天地之间,她不取悦、不谄媚,保持一生天性,给你一世素容。

我想,梨花是不是天地之间的白衣使者?她开在清明之前,一夜之间扯起了白幡,此时天朗气清,山河素白。是不是祭奠沧海桑田的变幻,祭奠草木枯荣的更替,祭奠生灵万物的轮回?是不是想让人类应懂得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祭奠是为了吊慰感恩,出城寻春是为了守住更好的人生。人类啊,应当有必要的敬畏和必要的坚守。就像梨花坚守着她不变的清白,坚守着她淡淡的清香。

岭上梨花雪,只不过是将梨花的白,用雪作喻。你远观如雪满山,近看如雪飘落。但梨花的香却很特别,以至特别得让人忽略了。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人。当她的皎白之容冲击着你的视觉时,你的嗅觉变得迟钝了。即使你贪婪吸取,也不见香气芳踪;倘若静心感受,定有一缕暗香。这也印证着一个道理,给你太多,幸福难觅;若有缺憾,才能幸福满满。

我问朋友,你说的梨花雪如何诠释?他眨了一下眼,一字一顿道:“梨花不逊雪花白,雪却输梨一段香。”嘿,古词翻新,说出了梨花的品质,可岭上梨花呢?我想,里面不仅有栽梨人创业的精神,也会熏染着岭上独有的地理人文。

岭上梨花雪,三月始盛开。莫道伤春语,明年你再来。看到纷纷零落的梨花,我伤感地念叨着,并期待着来年岭上的春天,期待那一场梨花雪。

(选自《安徽日报》2016年6月3日,有删节)

●思考练习

1.作者写梨花时多次运用衬托的手法,请简要列举(至少两处)。

2.你认为题目中的“梨花雪”有什么妙处?

3.结合文章中对梨花特点、品质的描写,说说梨花带给人们的启示。

大美之美

◎阿 敏

西藏的山水只宜远望,不可近瞧。那里的山,多是褐中泛黑的颜色,不长一棵树。那是一种怎样的山呀,离天那么近,它们的骨和肉,都被太阳烤干了,已没有一丝一毫阴柔的女儿气,惟存阳刚与雄浑。它们与蓝天、白云、湖泊构成了大跨度、大视角的不加丝毫修饰的原始之美、宏阔之美。可你近赏它时——就连海拔5000米、巍峨的岗巴拉山,呈现给你的也没什么惯常的意趣可言,绝对找不到水落珠溅、苔绿花红、芳草萋萋的景致,有的只是干燥异常的壤土与碎石。

在我目力所及的地方,大自然的存在都显得非常简洁,好像盘古刚完成开天辟地。在内地的时候,每当我看到秃秃的山冈,就惋惜为何不多植一些树,让它变得苍翠一些;就在我飞抵拉萨的当天,看见这座阳光之城周围山上的荒芜,也延续着这样的想法。可是,从我一脚踏上岗巴拉的时候起,我就发现我错了。天下其他所有的山的确都该葱茏蓊郁,而唯独这里的山就应该是裸露的、骨感的、刚健的,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让人放心——在世界屋脊上撑起我们头顶这片蓝天的大山,难道不应该是一身雄风、力挺万钧的样子吗?我甚至想,这里的山上即使能种活树,也应不为,让青青翠翠的山为我们擎天,太秀气了,会让人担忧它的柔弱,难以承受天的重荷。仅仅看了一眼,我几乎就被这雄奇之美击倒,一时之间竟无法释怀,喉咙有一种噎堵的感觉。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品尝到,美到了极致让人产生的窒息感。

真的,即使你的想象力再丰富,也难相信造物主能把那片土地打造得如此神奇。站在岗巴拉山顶,就能领略到这瑰丽的一幕。藏语里意为“珊瑚湖”的羊卓雍措,在岗巴拉的脚下,弯弯曲曲,绿宝石般熠熠生辉。【甲】湖的两侧皆為濯濯童山,罡风扯着白云从它们的顶上飞掠而过。碧水的映衬,使这些貌不惊人的山,顿显神采,成了宏大画卷中不可替代、不能拆分的部分。【乙】湖的那一端,是连绵的皑皑雪峰,在高原的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泽,把远方蓝得能掉下汁液的天幕切成锯齿形。美,被一层层的大山扩展到天的尽头,无疆无界,用一双眼睛来丈量这里的美,显然已远远不够用了。

有别于过去见过的所有的湖光山色,这里的山,岑寂、肃穆,这里的水,端庄、圣洁,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美,使人决然不敢生出丝毫的狎玩之意,惟恐崇敬不足。在它们面前,你的躯体虽是直立的,但魂魄实际早已匍匐在地。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藏族人为何会把自己的信仰与神山圣水组合在一起,在它们面前,堆放玛尼堆,扯挂经幡,旋起转经筒,一遍遍地把自己的五体投向大地。

雪山的影子映在水中,湖水犹如一张专门让它们安睡的蓝色大床。水质洁净无比,让人不忍濯手足。伫立圣湖之畔,我默默地洗涤着自己的灵魂。古人说的“澡雪精神”就是这样的意思吧。

(选自《人民日报》2006年11月28日)

●思考练习

1.阅读文章第一段,说说“西藏的山水只宜远望,不可近瞧”的原因。

2.请从【甲】【乙】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3.为什么说西藏的山水是“大美之美”?请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猜你喜欢

巴拉画卷梨花
梨花美
梨花艳清明
中国画卷
梨花之歌
罗米的画卷
精灵当家 24名侦探福尔巴拉
绘就最美生命画卷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巴拉莱卡琴:从指尖流出的动听旋律
《梨花里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