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22-05-30贾亚琪金帅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7期
关键词:开发与利用思政课教学改革

贾亚琪 金帅

摘 要:如何讲好讲活相对严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面临的一大问题和挑战。本研究立足当代青年学生的群体特征和心理特质,提出借助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与创新,并从教学内容、教学应用、教学效果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相关人员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思政课;微课;开发与利用;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非常强,在实际教学中很容易流于形式,陷入枯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教授过程中想方设法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将微课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课题组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内容为例,试从教学内容、教学应用、教学效果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对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详细阐述。

一、确定教学内容

课题组的微课素材选自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的一个独立内容: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整个微课时长约为5分钟,围绕辩论的主题,按照载体、导火索、内容、结果的板块进行设计。

首先是辩论的载体。这场辩论的载体是《民报》和《新民丛报》,前者是中国同盟会的主要宣传阵地,1905年11月创刊于东京,由孙中山撰写发刊词,影响力很大。《民报》的革命主张被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日益激荡、革命形势日益成熟之际,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却坚持走改良道路,并且坚决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

其次是辩论的导火线。1906年至1907年间,《民报》与《新民丛报》这两个代表着各自阵营观点的舆论阵地开始围绕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等主题展开了一场空前大论战。这场论战的直接导火线是1906年初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先后发表的《开明专制论》和《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其时,梁启超的中心观点是中国“国民程度”太低,缺乏自制能力,还不具备当共和国国民的资格。因此,必须强调程序,如果发生革命,就会破坏程序,导致列强侵略和瓜分,中国将因此灭亡。他痛恨《民报》鼓吹的社会革命,认为此举将引起下层社会风气不良,进而导致天下大乱,从而使中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在国民程度如此之低的情况下,中国只能先实行开明专制,国民可以请愿立宪,然后由開明专制以移于立宪,这样才能“拾级而上,又不致助长此冲突”。

再次是辩论的主要内容。对梁启超等人的观点,《民报》很快做出反应并予以回击——1906年4月28日,《民报》以第三号号外单独印行一篇文章《〈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列出了双方在十二个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其中分歧较大的有三项。其一,《民报》主共和而《新民丛报》主专制;其二,《民报》“以政府恶劣故望国民之革命”,《新民丛报》“以国民恶劣故望政府以专制”;其三,《民报》“以为革命所以求共和”,《新民丛报》“以为革命反以得专制”。这些根本分歧充分说明了革命派与维新派的主张与实现主张的手段都是截然不同的。维新派主张开明专制和君主立宪,反对以“排满”为内容的种族革命,也反对以“民主共和”为内容的政治革命,更反对以“平均地权”为内容的社会革命。随着辩论的深入,支持革命派和维新派的海内外二十多种报刊全部加入了论战。在论战中,《民报》和《新民丛报》的观点和主张各有利弊,但当时清政府的腐败已经深深激怒了多数爱国者,客观形势和人心向背已预示了这场论战中到底谁胜谁败。

最后是辩论的结果。辩论接近尾声时,《新民丛报》被迫停刊,这也标志着维新派的失败。经过两年左右的争论,资产阶级革命派进一步划清了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界限,明确批判了封建文化思想,使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同时也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在国民思想阵地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为后期的革命斗争做足了舆论上的准备。

整个微课的思想主线是要求学生客观和辩证地看待这场辩论。虽然维新派至此已尽失民心,但革命派和维新派都有可取和不足之处,学生更应关注这场辩论暴露出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例如,他们主张推翻清政府,但又不敢直面帝国主义列强,而是希望通过所谓的“有秩序的革命”来避免社会的动乱和帝国主义的干涉;他们所说的“国民”,主要还是指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并不包括广大劳动群众;他们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改革不彻底,反对贫苦农民“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些理论上的局限和认识上的不足也直接影响了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学生理解了这些,就为之后学习和掌握辛亥革命的意义及教训打下了理论基础。

二、把握教学应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授课对象为大学二年级学生,此时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教师若再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一味地输出课本知识,只会使学生感到枯燥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针对这种学情,教师应该遵循“精讲重点、透讲难点”的原则,在课堂上除采取传统的导入式、启发式和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外,还可将包含新媒体技术在内的现代教学手段融入课堂,创建内容丰富的微课,并在课前、课中、课后全阶段加以运用,提升教学效果。

(一)课前的情境创设

教师通过课程平台发布微课资源,设定清晰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课程的内容和任务。同时,教师提供相关学习材料,如讲解视频、预习课件以及其他扩展材料,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前自学。通过课程平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如观看课件页数、浏览视频时长等。学生如果有疑惑,也可以通过雨课堂私信等途径向教师提问,并获得线上一对一指导。教师在这个阶段及时了解团队学习任务的开展情况,对各个团队或小组进行把控,确保教学活动按计划开展,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以便集中进行答疑解惑。

(二)课中的合作学习

首先,确定分组研讨的学习方法,以增强团队凝聚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针对教师发布的导学问题进行分组研讨,达到自学的目的;教师通过已掌握的线上资源的运用情况,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解答共性问题。其次,小组成员间进行探讨,再由小组代表按照成员的探讨结果进行展示,然后进行课堂评比,树立榜样,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和竞争意识,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最后,教师点评总结。教师严格把控课堂内容,充分肯定各小组汇报中的亮点,同时注意对展示内容进行引导,将课程知识点与各小组汇报内容相结合。

(三)课后的实践升华

任课教师在学期初即向学生阐明实践活动的主题及相關要求,然后分五步进行实践。第一,制定实践活动方案。各实践团队挑选一名团队负责人,负责制定成员学习实践活动方案并报任课教师。第二,开展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需在负责人的指导下,利用闲暇时间分批次开展实践活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讨论。第三,汇报团队成果。讨论过后,团队成员必须在指定时间内展示本团队活动内容,并回答评委老师与其他团队的提问。第四,提交活动材料。汇报展示后,各小组需完善汇报的课件并集中上交。第五,评价展示成果。教师依据实践方案,构建“个人评价+团队展示+书面报告”三级评价体系,将团队成果择优发布在课程平台上。

三、关注教学效果

(一)丰富了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与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相结合,将学生认为抽象的、不容易理解与共情的内容(如概念、原理、年代久远的史料等)用短小精彩的视频、有趣生动的动画或丰富多彩的图片等形式展现,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达到让他们乐于接受、愿意探究的目的。教师还可以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艺术、活灵活现的角色扮演来演示复杂久远的历史,把晦涩难懂的文字变为简单有趣的古今对话,尽可能运用新媒体手段提高课程的趣味性,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冲破刻板印象,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拉近了师生距离

教师通过探索“翻转课堂”“雨课堂”“对分课堂”等模式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增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感,鼓励学生自主通过软件进行互动学习和探究,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充分利用各类软件的资源及功能,组建学习小组,成立学习团队,并互相传送教师发布的教学任务,全面接收教学信息与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积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身边的贴心导师,极大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三)共享了学习成果

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及需求,在学习中做好查漏补缺,同时注意巩固已学知识,将个人自主学习与小组及团队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借助云课堂等软件,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并有针对性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课堂中也可以设置开放性话题和创新性项目,比如以某热点话题为中心,让学生按照先前的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包括查阅资料、设计论证方案等。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发表对对方团队的看法,并着重指出对方方案中的优缺点。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后,针对对方提出的意见进行补充,并加以完善。各小组确定最终结论后,报送指导教师进行审核。指导教师在确定结论的政治方向及论证方向合理后,与学生一起协作完成、提交论证报告。指导教师对论证报告的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分析与评价,指出报告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课堂上予以反馈,为下一个话题的开展做铺垫。教师通过这种“共享成果”的方法,培养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热点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进行教学反思

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制作和应用微课的过程不仅能够使学生开阔眼界,学会系统把握知识体系和结构,还能够充实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其次,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研究、实践和反思,其教学和研究水平得以提升;再次,微课的运用提高了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使用新媒体的能力,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最后,微课的制作和运用能够促使教师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种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它不仅能够丰富传统课堂、提升教学效率,还能促使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思维进行革新,最终达到赋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鞠忠美.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情境”体验式教学的探析[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6(4).

[2]张婷.基于雨课堂智慧平台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模式[J].黑龙江科学,2020(3).

责编:文 墨

基金项目: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2021年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SQ2021YQJH11);河南省社科联2021年度调研课题“河南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SKL-2021-1774);新乡市社科联2021年度调研课题“新乡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21-396)

作者简介:贾亚琪(1990— ),女,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金帅(1992— ),男,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体育部助教,研究方向为社会体育指导。

猜你喜欢

开发与利用思政课教学改革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俄罗斯黄花草木樨生理活性成分原料的开发与利用
插图:课文解读的“快捷键”
初中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