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朋辈互助补科研技能短板

2022-05-30谢矜陈思丞雷渌瑨

中国大学教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科研能力

谢矜 陈思丞 雷渌瑨

摘 要:受专业特征和人才培养规律影响,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在科研能力积累的道路上需要完成从理论到实操、从知识到能力、从输入到输出的三重跨越。为解决现有课程体系在社科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上的短板,清华大学成立定量俱乐部项目,构建起以科研实操能力为起点,包括学术论文写作、学术生涯规划、学术规范教育等在内的“第二课堂”朋辈互助式科研育人体系,为提升社科专业学生学术追求、科研能力、知识积累探索路径。

关键词:学业支持体系;社科类研究生;科研能力;朋辈互助;定量软件操作

一、引言

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1]。2020年,全国高校社会科学专业研究生招生数已达到436 854人①,占到招生总数的39.5%,社会科学专业已经成为人才培养和国家治理体系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社会科学专业的特殊性及其人才培养周期长、可量化程度低等特征影响了本土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19世纪,休谟和孔德引领的实证主义思潮,将科学的范式推广到了社会科学领域。科学、全面、系统、准确作为求真的指南和研究的目标,推动着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许多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以实证研究为主流学术语言[2]。我们培养的社会学科领域研究生能否以学界通用语言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对我们培养质量的检验,这一培养过程需要长期而严格的科研训练,需要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运用。

本文以“清华定量俱乐部”项目的探索为例,回应社科专业研究生如何提升科研技能这一现实问题,揭示第二课堂通过朋辈互助建立起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运用型学业支持体系的做法和启示。作为提升社科类研究生科研技能的探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共同发起成立“清华定量俱乐部”,以教会文科生使用定量软件为切入点,搭建指导、探究社会科学定量研究方法的平台。项目开展三年来,已进行百余场专题活动,覆盖全校34个院系,校内累计数万人次参与,并在2021年获得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该项目也带动国内其他高校第二课堂定量操作项目开展,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兄弟院校都相继开启类似项目,与“清华定量俱乐部”展开交流互访,丰富了国内社会科学专业量化方法教学的应用实践。

二、社会科学类专业学生科研技能的重要性

科研技能是指从事科学研究所需的研究方法、工具手段。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学术能力的基本要求包括了获取知识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这一要求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两部分,科研技能侧重方法论中对具体技术、可操作方法的掌握。如经济学、公共管理等社会科学学科特别强调要“熟练掌握现代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包括各种常用的统计软件或质性研究工具、经典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等[3]。由此可见,在以实证研究为通用语言的学术界,科研软件的使用是科研技能训练的关键一环,也是面向未来的社科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必修课,在迈向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的当下具有重要意义。

1.顺应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变革

社会科学的研究目的是推论。自波普尔(Karl Popper)提出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是能否被证伪[4],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科学推论原则将社会科学中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本质统一到(后)实证主义的范式上来[5]。随着统计学的广泛应用,拟自然科学的因果推断不断拓展社会科学科学性和有效性的边界,通过计量模型和Stata、R等软件进行的实证研究逐渐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主流范式,用定量软件的分析呈现一个现实情境的生成逻辑是融入学科范式的基本方法论。

2.推动学术共同体国际化交流能力的增强

实证主义的工具方法是一整套國际通用的研究规范和写作模式,掌握与此相关的科研技能是理解国际学术前沿、与之产生有效对话的重要武器。世界一流大学都建立了数据分析的支持机构保障师生的科研活动,如哈佛大学2005年成立的定量社会科学服务中心(Institute for Quantitative Social Science, IQSS)、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数据研究和教育中心(Institute for Digital Research & Education)②。

这些中心的专职研究人员或为师生的研究项目提供方法咨询,或直接参与项目,承担研究设计、数据分析等工作,助推了这些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期刊论文和科研成果的涌现。近年来,国内社会科学领域学者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以中国为案例的论文数量在不断攀升,与国内学界对实证主义范式的深耕和研究方法教学的普及密不

可分。

3.促进学生个人应用性能力的拓展

引领科学发展需要知识、能力、兴趣和勇气[6]。进入专业学习的研究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从事科研的兴趣和勇气,而学会规范的研究方法和科研技能是独立自主开展科研工作的第一步。研究生要实现从接受知识到创造知识的转变,实现从现象到问题、从证据到结论的科研逻辑演进都需要严谨的证明过程。在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范式下,要完成科学推论的过程必须依赖定量软件辅助的计算。因此,以软件使用为代表的科研技能是举一反三、证实理论的重要环节。

三、社科专业学生的方法困惑

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人类学、民俗学、新闻学、传播学等学科在内的社会科学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现实问题的本土性决定了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必然是一个长期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也导致社科专业研究生普遍具有入门难、找到关窍难的方法困惑。概括来说,对于大多数社科类研究生来说,面临从理论到实操的跨越、从知识到能力的跨越、从输入到输出的跨越三个关卡障碍。

1.从理论到实操的障碍

根据清华大学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一项针对全校文科学生的调查,122名受访学生中超过90%认为在自身的研究领域需要用到定量研究的方法与工具,同时,亦有90%的学生认为科研工作面临的首要困难是“缺乏用国际通用语言讲故事的训练”。

国内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定量方法教学以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社会调查理论方法为核心,辅之以常用软件工具的使用介绍,在课时分配上,无法挤出课时进行软件操作训练,需要学生自行探索,总体上具有“重理论、轻实操”的特点。一些学校开始探索文科实验类课程,实验任务包括准实验、定性实验、综合实验等[7],但从教学案例到学生在自己的研究课题中应用,其间还有不小的距离。近年来,一些定量操作培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科专业研究生,培训内容以Stata、R、Python等软件使用为代表,形式包括短期课程、集中培训班等,尽管收费高昂但热度不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学校教育中定量操作训练的缺失和学生的现实需求。

2.从知识到能力的障碍

课程教育是研究生培养的起点,为学生进入专业领域打下知识基础。但是,课程知识与科研能力之间存在天然的障碍,这是由目标定位和实现路径等不同造成的。

课程教学和科研能力培养具有不同的目标定位。课程教学着力解决知识体系的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和接受已有定论的知识、理论、方法,是向过去回溯,而科研则是向着未知进发的探索,这两者代表了不同的目标定位及思维范式。加之部分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单一,对最新研究成果吸纳不足,更加剧了从知识到能力应用的障碍。

课程教学和科研能力培养具有不同的实现路径。知识的问题可以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后作业解决,科研能力的培养则是长期的、多方面的。哈佛大学提出的学术素养就包括界定问题、批判性思考、提炼信息、解决问题、逻辑思考、说服他人、带领团队等[8]。因此,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需要实战训练的支持。

3.从输入到输出的障碍

事实上,高质量的学术产出是一个要素集聚的过程——观点、理论视角、适合的实证技术、扎实的工作量、论文写作和学术声誉缺一不可。特别在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生的学习以个人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为主,导师与学生关系较为松散、灵活,研究方法缺乏程式化、可复制的依循,虽然目前国内高校社科专业的课题组导师指导模式和课程体系已经提供了完成高质量学术产出绝大多数的要素,但要完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新的跨越,还明显存在定量软件操作的缺位,这需要“手把手”地领进门,而这在传统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中是比较薄弱的。

四、“清华定量俱乐部”的实践与成效

2018年11月,为回应研究生反映强烈的“缺乏系统的科研软件方法指导”的问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启动“定量操作研习俱乐部”项目,由学院邀请8位熟悉定量操作的博士生担任“讲师”,为自愿报名加入的同学提供每周一次的学习交流机会。讲师围绕计量软件Stata的使用,结合期刊论文,分别讲授事件史分析、工具变量、因子分析、双重差分和三重差分、匹配与合成控制法、断点回归、空间计量、网络分析和文献计量等方法,再与60多名报名学员一起编写代码、讨论操作细节。初创的“定量操作研习俱乐部”抓住了社科专业研究生对分析软件操作的需求痛点,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2019年9月,清华大学学习发展中心对定量俱乐部给予立项支持,正式拓展为面向清华全校的“清华定量俱乐部”,当期接收了来自34个院系300多名学生报名,覆盖了清华所有的社科专业。2020年2月,定量俱乐部开设“抗击疫情线上专场”,同时在“雨课堂”、哔哩哔哩、快手、抖音等平台面向校内外提供11期公益Stata课程,受众扩展到社会公众,累计播放量超过150万次。2020年3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加入运营团队,形成由公管学院负责Stata专场,社科学院负责R语言专场,經管学院主讲Python专场的全频谱架构,全面扩充定量俱乐部工具包。2020年9月起,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开展活动。项目设置上,秋季学期进行软件基础操作、经典模型演练,春季学期侧重专题研讨、文献复制,形成由浅入深的进阶模式。2022年春季学期,围绕时下热点的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方法,“文本分析与机器学习专场”又整装上线。

1.利用第二课堂优势弥补传统培养体系的实操短板

定量俱乐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后补习,而是一个为研究生群体的朋辈互助提供实用方法指导和全天候交流的平台。内容也不局限于某一次活动,而是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促进课程、工作坊、沙龙、顾问答疑、小组活动全方位联动,传授课程学习和开展学术研究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将传统第一课堂的“教师教”转化为第二课堂的“我要学”“互助学”。每周2个小时的“大课”均由研究生作为主讲教师,先用半小时时间讲解所用模型的理论基础,剩下的时间以一篇使用该方法的顶级期刊论文为例,带领学员复制相关操作步骤,并对重要技术细节进行讨论。第二课堂的优势在于时间灵活、形式多样。大课时间均为工作日的晚上,是对第一课堂理论讲授的有益补充和实操延伸。将线上直播和线下讨论的形式结合起来,兼顾互动性和操作过程的可视化,2020年2月“抗击疫情专场”的调研显示,学员们表示线上教学“仍然保持高质量持续输出”“效果比线下还要好”。

2.以软件技能训练为核心拓展全方位科研能力

定量俱乐部活动帮助没有定量方法基础的研究生突破科研技能障碍,为全面提升科研能力、走好科研道路提供了工具支撑。定量俱乐部的指导教师、研究生讲师坚持为研究生日常学术工作、资格考试备考、毕业论文撰写等提供指导,形成更为多样的学术共同体。2021年全年,定量俱乐部邀请一线教师、前辈学长分享论文写作、学术就业、前沿方法,围绕“我要找工作” “我要发论文” “我要去开会”等讨论再度掀起参与热潮。以定量俱乐部为起点,承载研究生最关心的问题,提供老师、校友深度回应,带领“小鱼从游”,形成从入学到就业全过程的学业支持与科研育人相伴的培养模式。

3.坚持学术成果与科研價值并重

项目需求“从学生中来”,项目成果就必须“到学生中去”,优秀学员通过参与第一期定量俱乐部,被遴选为第二期讲师,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化。2019年9月起实施讲师分组指导制,通过“小组研讨+匹配讲师辅导”,在学期末共同完成一篇经济学或公共管理学顶级期刊论文操作命令自学复制或自主开展研究项目,项目运营团队根据研究进展和成果质量给予资源保障和一定资金支持。受益于这一活动,研究生讲师和学员目前已完成多篇合作论文的撰写。在调研中学员们表示,定量俱乐部提供了一个以学术训练促学风建设的平台,既明晰了学术伦理要求和学术表达规范,“守住了学术底线”,又通过掌握专业的定量技术支撑开展高水平研究,“追求学术高线”。定量俱乐部指导教师对学生讲师进行的专业技能指导、授课技巧辅导,生动诠释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导学良性互动生态。

五、结语

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在于其研究对象的重要性。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9]。在今天,向世界讲述“听得懂”的中国故事尤为重要。

三年来,“清华定量俱乐部”从教会社科类研究生使用科研软件这个小切口着眼,致力于传授定量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工具,帮助初学者和文科背景研究者“走入门”;培养研究和自学能力,在掌握基本工具的基础上学会自我学习拓展进阶操作,学会阅读经典定量文献并利用原始数据进行过程复制;塑造学术共同体价值,促进朋辈交流,全方位支持研究生科研技能进步和科研能力提升。这股学方法、用方法的潮流已在清华大学社科专业中蔚然成风,并持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切实提升社科专业研究生科研实操能力和国际交流技能探索方案,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技术支撑。

通过“第二课堂”提升研究生科研技能,有赖于一套完整科研育人方案的建立。第一是以研究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入手,引导树立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清华定量俱乐部填补了社科类研究生在定量软件操作技能方面的短板,同时通过精确的需求调研,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以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学习阶段研究生的个性化需求。第二是坚持过程导向,以支持陪伴促进成果转化,做实研究生培养环节。定量俱乐部不设学分,不与评奖评优挂钩,学员们评价定量俱乐部是“授之以鱼且授之以渔”,“很纯粹地学点有用的东西,遇到些也喜欢搞研究的朋友”。第三是强化支撑保障,营造师生共建、资源整合、知识共享的科研环境。定量俱乐部项目构建起一线专业课教师、“双肩挑”辅导员、学生骨干为主体的运营团队和支持体系。项目之初就聘请一线教师作为专职导师,聚焦课程体系建设和质量监督。在公管学院的内部探索取得良好成效后,定量俱乐部得到清华大学校级层面大力支持,正式升级为“清华定量俱乐部”,充分发挥规模

效应。

注释:

① 数据来源:教育部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本文所指的社会科学类专业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

② 资料来源:Institute for Digital Research & Education Statistical Consulting. HOME [EB/OL]. [2021-12-11]. https://stats.idre.ucla.edu/.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蓝志勇. 新科学对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和公共管理研究范式创新的启示[J]. 中国行政管理,2021(3):6-12.

[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 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波普尔. 科学发现的逻辑[M]. 北京:人民出版

社,1986:14.

[5]金,基欧汉,维巴韦尔巴. 社会科学中的研究设计[M]. 陈硕,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3.

[6]张力群,徐红,徐雷,等. 引领科学发展需要知识、能力、兴趣和勇气——复旦大学拔尖人才培养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19(3):5.

[7]涂俊,冯欢. 新技术驱动下的文科实验教学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J]. 中国大学教学,2022(3):8.

[8]蔡基刚.期刊论文发表与研究生学术素养和专业素养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7):40-45.

[9]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周 杨]

猜你喜欢

科研能力
中高专衔接期教师科研能力调查报告
名师工作室环境下,发展英语教师共同体科研能力的策略探讨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基本科研素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浅析科研能力、学术修养与科技论文写作
徐州技师学院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新途径研究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科研能力途径研究
对提高生物学科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几点思考
大数据时代高校转型背景下“MOOR”与传统数学教学相结合的应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