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外销瓷潘趣碗鉴赏

2022-05-30谢丽萍

东方收藏 2022年7期
关键词:清代

摘要:潘趣碗是清代外销瓷的代表器型之一,也是中国瓷器与世界各地饮食、审美、社会风俗文化相互交流、影响、融合的象征。本文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藏的潘趣碗为例,通过追溯其发展源流、分析其器型材质、赏鉴其装饰纹样,从而进一步探析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

关键词:潘趣碗;外销瓷;清代

一、发展源流

潘趣碗一词,是由英文“punch  bowl”翻译而来的。“punch”意为潘趣酒,最早来自于印度语,是指一种由水果、酒、糖以及香料调和在一起的饮料,类似于鸡尾酒。17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工作人员从印度将这种饮料带回英国,在当地大受欢迎,后来逐渐传播到其他欧美国家。

潘趣碗早期用于盛装潘趣酒,并搭配玻璃杯和长勺使用。在聚会派对等场合,用长勺舀取碗中的潘趣酒,分装入玻璃杯,与各位宾客分享。随着时间的发展,潘趣碗的功能也逐渐发生变化,由单一功能的盛酒器演变成富有宗教礼仪性质的洗礼碗、装饰艺术性的陈设品、纪念意义的纪念品等。

二、器型材质

潘趣碗的材质一般为玻璃、陶瓷、锡,笔者主要介绍的是陶瓷材质的潘趣碗。

这类潘趣碗大多来自中国,其瓷胎多在景德镇烧造,随后运往广州绘制图样,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欧美国家。西方人有时会对其进行改造,如在口沿和圈足加上金属装饰。

从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入藏的潘趣碗来看,其口径在25—60厘米。敞口、深弧腹、圈足,三者共同构成敦重而简洁的器型,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

三、装饰纹样

纹饰是一种特殊语言,通过它可再现古人的生活情景,展现古人的审美爱好,还能够寄予美好祝愿、纪念特殊事件、传播时代文化。据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入藏的潘趣碗 ,其主题纹饰可分为人物纹、动植物纹、纹章纹三类。

(一)人物纹

人物纹可分为中式人物纹、西洋式人物纹纹饰。中式人物主要描绘中国民众的家庭生活场景,这些生活场景并非完全写实,可能是外國人对东方人民生活的一种想象,也可能是画工通过手中画笔传达的美好愿景。

1.中式人物

清广彩波斯文人物花卉纹碗(图1),敞口,深腹,圈足。内外共绘制52个人物、19个开光图案。碗内外以蓝紫色彩料为地,口沿及肩部绘带状铜钱纹,外壁饰六扇形开光和两双圈开光图案,扇形开光内绘人物纹和花鸟瓜果纹,两两间隔。双圈开光内以金彩书波斯文。碗内壁及碗心共有七层纹饰:第一、第三和第五层为铜钱纹;第二层为缠枝花卉纹;第四层纹饰以缠枝花卉纹为地,饰六开光图案,开光图案内绘花鸟纹和人物纹;第六层纹饰以缠枝花卉纹为地,饰四开光图案,开光图案内绘花鸟纹和人物纹;第七层以金彩饰双圈开光花鸟纹图案。主题纹饰描绘了人们聊天、会友等生活场景,画工将男子与仕女交谈时的动作、神态刻画细腻,整个画面呈现出轻松、悠闲的氛围。与其搭配的是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花鸟纹、凤眼果纹、佛手纹,整体纹饰极具生活气息,此类纹饰搭配在广彩瓷中较为常见。根据波斯文可知定制者的名字为玛素德委托米尔孜丁,制瓷时间为伊斯兰教历1297年,对应的是我国的清光绪时期。根据资料记载,此人为伊朗国王纳赛尔丁·沙的儿子,可推测此碗为伊朗皇室所用的定制瓷。其造型端庄大气、构图细密饱满,纹饰及色彩既体现中国的传统风格,又含有异国的文化元素。

广彩是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是在继承五彩、粉彩工艺的基础上,仿照西洋表现手法,根据海外市场需求烘烧制成的彩瓷,源于清康熙时期,盛行于清雍正、乾隆时期。其多采用红、绿、金等彩料,使瓷面色彩鲜艳、富丽堂皇,有堆金织玉之感。

清乾隆广彩人物故事纹碗(图2),敞口,弧腹,圈足。以青花和广彩装饰,碗内壁口沿绘锦地纹,碗心绘花卉纹,外壁以缠枝花卉纹绘制四个开光,间以折枝花卉纹装饰,青花开光内以广彩绘庭院人物图和山水风景图。两大开光图案内绘庭院人物图,以“满大人”形象绘制,共22人,人物众多、动作不一,或抱画,或赏花,或聊天,神态各异,整个画面营造出热闹、和谐、富足的官宦家庭氛围。画工运用西洋画法的远小近大来表现远山水、近庭院,运用透视结构来表现庭院宽敞通透,回廊穿引,四周山水风光尽收眼底。此碗预先在景德镇以钴料为原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罩一层透明釉后经高温烧成带有青花纹饰的瓷器,然后到广州画样,低温烧造完成。

“满大人”是“mandarin”的音译,有中国官员之意。在16世纪来华欧洲人的信件中,已经出现此词汇。明清时期,人们习惯将绘有清装人物图案的广彩称为满大人。满大人纹饰主要流行于清雍正至嘉庆时期,乾隆时期最盛,主要描绘的画面是清装人物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

清广彩人物纹大碗(图3),口呈菱形,深腹。口沿一周镶嵌金属卷草花卉纹,两侧饰立体凤鸟纹,碗底下承接金属底座,底座由六位赤身卷发的西方小孩与卷叶纹组成,口沿两侧卷叶向下延伸直至衔接碗底金属底座,有金碧辉煌之感。内外以绿、红、蓝等彩料装饰,外壁绘上下两层纹饰,内壁口沿处饰一周边饰带,碗心绘折枝花卉纹。外上层以双夔龙纹作为分隔带,内绘牡丹纹、花篮纹,与内口沿边饰带相似;下层描绘庭院人物图,画面上,只见仕女面容姣好,衣着华丽,低头凝思,双手抚琴,玉指轻扬,悠扬的琴声从指尖飞舞,持扇侍女及庭院内观众无不静心聆听,沉浸其中,营造出悠闲、和谐的庭院活动氛围。此碗在广州烧制完成后,传入欧美,欧美人在口沿和底座加饰金属配饰,可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易碎的瓷器,方便其日常生活的使用,也可能是外商为了迎合欧美人的审美需求。此种在瓷器上附加金属装饰的做法,在外销瓷中较为常见,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体现。其造型别致,既是一件艺术品,也是一件实用器。

2.西式人物

西洋式人物纹饰主要描绘了西方人的日常生活场景、圣经故事、神话人物以及狩猎等贵族活动场景,反映了西方人的社会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化。

清乾隆廣彩西洋人物狩猎图碗(图4),敞口,弧壁,圈足。金彩封口,内口沿和圈足外壁绘有一周金彩矛状边饰。碗以红、蓝、金、绿等彩料绘之,共绘四开光图案、十个人物。外壁饰有两大开光图案,两大开光图案以花鸟纹相间。两大开光内绘西洋人物狩猎图:其一,四名西洋男子身穿骑马服,头戴毡帽,手执马鞭,在成群大麦町犬的簇拥下,跨马奔驰,其中两人身着蓝色骑马服装、身背圆号,可能是个乐手;其二,两名男子牵着马,两名男子骑在马上,猎狗在河边似乎在寻找猎物。内碗心绘有一名西洋男子骑白马,两马蹄朝前,两马蹄朝后,做奔腾状,可能是进行马术表演。西洋人物狩猎图描绘的是西方贵族阶级常见的娱乐活动之一,一般猎狐狸、鹿等动物。此活动不仅有利于锻炼身心健康,还是一个展现特权阶层的舞台。

(二)动植物纹

动物纹较少,常与植物纹搭配。绘画风格多受西洋油画和铜版画的影响。

清广彩花卉动物纹大碗(图5),此碗口沿封金,外口壁饰一周连弧纹,画师用花卉纹边饰组成四个开光,将画面分割为四部分,以牛和马为中心,花、草、树元素为背景。整个画面突出重点,元素多而不乱,布局合理,牛、马和花卉纹画法,明显受到西洋绘画技法的影响,与中国传统的牛、马和花卉纹饰有差异,有立体感。足外壁饰一周缠枝花卉纹。内壁饰一周绿彩三角锯齿纹和花卉纹。碗心绘花卉纹。

(三)纹章纹

17—18世纪,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定制瓷器,并在上面绘制代表其身份、地位的纹章纹,作为自己的独有标志。其常与人物、动物、花卉、山水风景等纹饰共同搭配装饰潘趣碗。

纹章纹来源于中世纪战士的盾牌纹饰,最初是为了相互辨别作战双方身份,经过不断的发展,其逐渐成为皇室、贵族、军队、社会团体、机构等象征身份、地位的标志。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潘趣碗被赋予更多的内涵。它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一次尝试,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通过追溯其发展源流、分析其器型材质、赏鉴其装饰纹样,可以了解到中西的审美、宗教、习俗、文化的差异,进一步探析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马琳.春花飞上银瓷面——广彩瓷器主题装饰纹样赏析[J].收藏,2021(03):56-71.

[2]黄静.“折色”“长行”三百年 广彩瓷历代人物纹饰[J].收藏,2019(01):57-71+56.

[3]童心.浅析广彩瓷中的潘趣碗[J].景德镇陶瓷,2017(05):26-28.

[4]黄静.扬帆珠江口:南海海上丝绸之路与外销陶瓷[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

[5]陈玲玲.广彩:远去的美丽[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7.

作者简介:

谢丽萍,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外销文物研究、藏品保管

猜你喜欢

清代
试论清代满族统治者对儒学的重视及影响
宗族伦理视野下的清代婚制探微
从《创建蔚文书院官绅士民捐输碑》看清代清水江流域的书院教育
清代崇明县乡村产业交易中“过投”的讨论
略论清朝蒙古族“那达慕”概况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的诈骗案
清代典妻习俗与户婚制度的竞存及原因评析
清代写真人物略考
浅谈清代宫廷乐舞的主要类型
清代贵州举人数量考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