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人物雕塑的气韵

2022-05-30张玲玲

东方收藏 2022年7期
关键词:雕塑艺术造型加减法

摘要:雕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随处可见,它可以改变空间的风格面貌,并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雕塑是造型艺术的重要分支,它美化着我们的生活,石雕、牙雕、木雕、陶瓷雕,各种或软或硬的材质都可以用于雕塑。不同的雕塑体现出完全不同的审美价值,不同艺术家创作的雕塑作品,其精气神也不一样。雕塑艺术历史悠久,本文主要从多个维度阐述如何创作出气韵生动的雕塑作品。

关键词:雕塑艺术;造型;加减法;审美思考

雕塑的分类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从历史节点和发展脉络上看,可分为传统雕塑与现代雕塑。2.根据使用环境和具体功能的差异,可分为城市雕塑、园林雕塑、室内雕塑等。3.根据使用材质的不同,可分为木头雕塑、石头雕塑、石膏像、陶瓷雕塑等。

在笔者看来,尽管城市雕塑、园林雕塑、室内雕塑所处的空间不一样,但是对所要刻画的人物气韵和精气神的要求是一致的。

一 、 雕塑的气韵

从美学的角度而言,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雕塑也是,优秀的雕塑作品能够触动人的心弦。艺术家们常说,“气韵生动”是美学的最高境界,如今也已经成为中国美学体系的重要审美范畴。人们在对一件艺术作品进行品评时,常常会应用到“气韵生动”。精气神是作品的灵魂,而气韵则是精气神的一种表现。具体到雕塑作品,气韵表现在被刻画的对象所呈现出来的生命气象,以及艺术家流露出的个性、修养等。

早在我国南北朝时期,画论中便提到了气韵。随着气韵理论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其不断地被应用于艺术创作的各个领域之中。

雕塑题材是艺术家抒发情感的载体。笔者的雕塑题材较为广泛,主要以人物雕塑为主,并在雕塑作品之中注入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和理解。相信很多雕刻家也和笔者一样,是带着情感在创作的。很多时候,雕刻题材和雕刻形式能够充分反映出艺术家个人的喜好和审美,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无论是汉代以简约拙朴、雄浑气势取胜,还是唐代以华丽精美、高贵典雅见长,都很好地对客观形象的精神世界进行了刻画。我们从中国历代遗留下来的经典雕塑作品中可以看到,雕塑家通过双手将作品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气韵是对客观对象生命气质的真实刻画。

雕塑作品是作者的气质修养融入到不同材质的一个过程。雕塑艺术的外观形象直接与雕塑艺人的身心相通,在雕塑作品中,雕塑家所传达的是一种总体的精神面貌,艺术家将个人情感融入到雕塑作品中,最终达到气韵贯通的视觉效果。由此可见,气韵是雕塑家精神情感的一种具体呈现。世间万物都有灵性,只有充分体会客观对象内在的生命灵气并恰当地呈现出来,才能塑造出作品的气韵。

雕塑作品的最终呈现效果如何,主要看气韵。不论作品尺寸大或小,不论所塑造的是古代还是现代人物,都要有一份韵味融入其中,有气韵的作品才生动,才能体现雕塑家的精神气质,作品的灵气才能在整体氛围中呈现出来。笔者的诸多雕塑作品重在呈现作品的气韵,例如青石雕作品《一苇渡江》,刻画的是达摩渡江这一题材。此作品传统而不泥古,只见达摩整体线条简约流畅,笔者用坚硬的石头表现达摩随风飘荡的衣袂,用高度概括的线条刻画达摩遥望远方的神情,细微刻画人物的眼神,力求达到传神的效果。此外,笔者还塑造了生肖俑,通过拟人化处理的十二生肖形象,只见它们身穿长袍,拱手站立,头为动物,身体为人,整体显得呆萌可爱。这个系列作品并不是为了如实再现生肖的形象,而是重点突出它们的神采和意蕴,重视内心情感的传达,让人们能够从中体会到生肖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里谈点个人对于作品气韵的创作感悟。

1.写意为主

呈现作品气韵的手法有很多,写意手法就是其中的一种。笔者在雕塑时大胆运用写意手法,有时尽量简化作品的细节刻画,大面积留白。写意是雕塑家常常采用的手法,它与写实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写意是通过形似、神似来表现气韵的手法,其不注重于客观对象的忠实塑造,而是注重体现刻画对象的精气神等特征。汉唐的陶俑雕塑,秦汉瓦当、商周青铜器中常常可见写意手法的运用,它们侧重于作品神韵的表达。当代雕塑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要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以写意手法探寻作品的文化内涵。中国雕塑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其外观形态和造型语言会随着不同时代的审美倾向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雕塑的精神气韵则更多地与地域风俗、政治生活、经济水平、时代审美、宗教文化密切相关。笔者的很多雕塑作品都来源于诗歌与文献中记载的人物。比如在塑造孙中山的形象时,笔者采用写意手法塑造了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其中山装的衣纹线条简约大气,人物形象气宇轩昂,人物的精神气质是通过线条和造型营造出来的。笔者的另一件作品《苏东坡》也是采用写意手法,塑造了“乌台诗案”之后拄着竹杖的中年苏东坡形象,其虽然外貌清癯,但仍不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观气韵。正如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先生所说:“中国雕塑的感染力量——情感辐射、先声夺人,达到高度的气韵生动。它的生动诉诸于线之中。线表现三个层面:轮廓、体积、精神,表现手法以捏塑为核心。”

中国的写意人物雕塑,高度重视艺术家对于刻画对象的感受,并把感受融入作品中。中國的雕塑注重“神”的写意,集中表现在对某一个瞬间神情的抓取,并把这种状态诗意化、理想化、夸张化,这在泥塑等的创作当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我们从出土的汉代陶俑便可看到高度写意的雕塑作品。齐白石曾言:“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无论是《孔子》《孙中山》《鲁迅》这样的人物塑像,还是《达摩》《释迦摩尼》《观音》等仙佛雕塑,雕塑的时候都要围绕对象的形态、神态以及情态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作品的塑造中要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使作品的内涵表达意味深长。

2.拙朴的造型语言

雕塑作品不像书法一样可以自由挥毫,也不像写意国画那样可以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需要认真推敲,经历推、刮、贴反复增减的复杂过程。笔者认为,表现人物的气韵则主要通过线条的刻画和造型的塑造来完成,通过研究发现,中国雕塑的线条在历代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线条也经历了演变的过程,受不同时期绘画风格的影响,中国雕塑线条的运用表现了较强的装饰效果,富有气韵的作品造型自然稚拙、浑然天成。笔者在塑造人物时,也多借鉴了这种拙朴的线条表现形式,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不求外在形象的逼真和写实,而是追求抑扬顿挫的线条,彰显出一种豪迈浑厚的气势。例如笔者的佛像雕塑作品,总体上注重塑造佛像的神韵,通过古拙、质朴的雕塑语言,剪影式地塑造神像的大轮廓,营造出佛像的庄严神韵和气质。笔者通过刻画外在线条,深化内在韵味,从整体上把握佛像的内在慈悲和安宁。粗犷而豪放的线条能够很好地表现作品的大气势、大动态,在具体塑造的时候,要舍弃不必要的琐碎细节,过于繁缛的细节有时候反而会增加作品的匠气。

雕塑作品的线条节奏与韵律主要呈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表现在线条的曲折程度,一波三折的线条能够传达出如同音乐一般的节奏感。我国四大名窟的佛像大多神态怡然自得,衣紋刻画得行云流水,人们仿佛能从那些充满韵律感的流动曲线中,听到远古的声音,感受到生命的韵律。其次是线条布局上呈现的节奏与韵律美感。中国书画结构章法讲究“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纵观国画中人物的前后、虚实等关系,发现几乎都可用线条的疏密变化来体现。在雕塑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线条的疏密安排,若是线条缺少疏密的变化,只是疏,或只有密,那么人物形象就会显得平庸,整体造型也会因缺乏变化失去韵味。笔者在雕塑过程中,将阴刻或阳镂的线条进行合理排列,体现出疏密结合的构图形式。例如将佛像头部和颈、胸部的线条刻画得较密,而肩与肘部的袖子部位线条则比较稀疏,袍子的前摆部位线条也密,而衣袍的后摆部位则线条较疏。这种大疏大密的对比刻画手法,力求把人物形象刻画得形神兼备,且不会显得太平庸。

3.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线条是构成雕塑作品的基础元素,也是构成造型的重要元素,因此线条在雕塑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人物雕塑中,线条尤为重要。创作时要融入“以形写神”的理念,运用概括性的线条表现出人物丰富的情感。“以形写神”中的“写”,是形与神之间的重要纽带,它是中国艺术家一直所遵循的重要法则,中国传统的造型艺术审美观便是追求“形”与“神”的和谐统一 。在人物雕塑中,若想充分达到“以形写神”的艺术效果,则应掌握人物雕塑的艺术特点。

“意”是雕塑家的主观意图,雕塑作品的精神气韵之所在。从古至今,中国雕塑作品十分强调“意”的体现,雕塑家常常用自身的主观意识去关照物象,这种观照一般都带有主观性,这也是中国画论中经常提到的“意在笔先”“胸有成竹”。我们在欣赏中国雕塑作品时,总会有一种含蓄、有韵味的感觉,它既不是现实物象的写实再现,更不是纯粹的无逻辑的组合,它具有含蓄美,令人回味无穷。

二 、人物雕塑的类型

(一)历史人物雕塑

历史人物是最为传统和常见的雕塑题材,其多用于纪念历史名人或者用来宣扬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历史人物雕塑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某些情愫,从而实现教育功能。历史人物雕塑通常以纪念碑的形式出现,例如孔子像、屈原像、苏东坡像、齐白石像等。此外,具有突出贡献的名人雕塑也很常见,这类雕塑是刻画在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名人,这些人物对人类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类名人雕塑能唤起人们的爱国情操。通过塑造这些名人雕像的神情、外貌、神韵,也是间接反映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所以,塑造好不同时代的人物也是为时代造像。

(二)以文学作品主人公为题材的人物雕塑

我们常见的雕塑作品部分源于文学作品,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主人公常常成为雕塑家选择的题材。人们因为喜欢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因而想要去塑造心目中的形象。在塑造的时候,要认真研读文学作品,读懂人物的性格特征,只有了解人物的性格,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

三、总结

雕塑包含了“雕”与“塑”,“雕”是做减法,而“塑”则是做加法。雕塑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当中,持续吸收不同时期的文化与内涵,最后形成当前的形态。将气韵观引入到雕塑艺术创作中,对于我们进行相关创作大有裨益。通过对气韵理念的深度了解,以揭示中国雕塑的创作本质,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与把握中国雕塑艺术的精髓,能够为我们当下的雕塑创作提供更为宽阔的思路。

参考文献 :

[1]唐利.生命的律动 ——谈汉唐陶俑雕塑的“气韵”美[D].河北师范大学,2011.

[2]李冬梅.秦风汉韵总关情——析秦汉雕塑的情感因素与审美走向[J].长春大学学报,2017(11):141-143.

[3]沈军.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审美鉴赏与收藏评鉴——基于故宫雕塑馆与古代夹纻塑像的审美鉴藏[J].中国美术,2015(06):140-143.

作者简介 :

张玲玲,现任惠安县政协委员、福建省振昌园林古建筑有限公司副经理。出身于惠安雕刻世家,从小受到民间艺术的熏陶,秉承“传承石雕工艺,弘扬中华文化”的创作理念,致力于惠安石雕工艺的研究和传承。擅长红色文化题材的设计和创作,积极研究惠安石雕并多次发表学术成果

猜你喜欢

雕塑艺术造型加减法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加减法的由来
“放管服”的加减法
中西的绘画与雕塑
从欣赏的角度略谈雕塑艺术的特点
以东方的视野展现我国古代雕塑永恒之美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