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其芳《画梦录》意象分析

2022-05-30吴明靖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何其芳孤独意象

吴明靖

内容摘要:何其芳的《画梦录》堪称“独语体”散文的典范之作,孤独通过空间、时间和色彩的意象,渗透在每一篇精心织就的美文里。这些意象带有幻想性、象征性、感觉性、色彩感的特点,显示出他早期文学创作唯美虚无的艺术追求,试图以梦幻来驱逐现实压力和内心苦闷。

关键词:何其芳 《画梦录》 意象 孤独

何其芳在20世纪30年代初凭借诗歌崭露头角,与卞之琳、李广田共同出版《汉园集》赢得“汉园诗人”之誉。稍后又投入散文创作,1936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画梦录》以强烈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美学意蕴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和好评。1937年,《画梦录》作为散文类代表和曹禺的戏剧《日出》、芦焚的小说《谷》一道荣获《大公报》文艺奖金。在当时,散文创作并不受重视,读者和评论界对散文的印象不过是信手拈来的即景文章而已。《画梦录》对散文艺术的唯美追求,表现手法的精致纯熟无疑给当时衰微的散文创作带来了新的艺术韵味。由北平和上海两地文艺界前辈组成的评委对《画梦录》高度赞赏:“《画梦录》的出版雄辩地说明了散文本身是怎样一种独立的艺术制作,有它超达深渊的情趣。”[1]

何其芳回顾自己的文学道路时曾说:“从此始感到成人的寂寞,更喜欢梦中道路的迷离。”[2]他以《画梦录》为散文集命名,“画梦”二字是何其芳早期诗文创作特色的形象概括,准确地传达出他当时的心态特征和艺术风格。《画梦录》收录的是何其芳1933年到1935年期间创作的17篇散文,都是青年何其芳的精神独白,他远离人群,内心的孤寂无法诉诸于真实的世界,只好寄托于幻想中的文学世界。何其芳的散文创作也带有诗的特点,书中的意象大都精巧、独特,有时候也雕琢、晦涩,只有细细品味,才能领悟其中的内涵。

一.代表性意象

意象是中国古典文论的重要概念,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周易·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意象的古意是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经过历代学者的不断阐释,意象创造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共同的审美表现手法。“意象”(image)在西方文学领域得到广泛关注与20世纪初“意象派”(imagist)这一现代诗歌流派的兴起有关,意象派的代表诗人庞德认为“意象是在瞬间呈现出的一个理性和情感的复合体。”[3]中西方关于“意象”的理论不尽相同,但有相通之处,都认为诗歌创作不应该是直接的情感抒发,应该创造意象,通过客观事物的形象来表现主观情感。“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4]象指作品中直观的外在形象,它作用于作者和读者的视觉;意指作品包含的意蕴,作者的情感体验、思想倾向,它作用于作者和读者的意识和想象。何其芳笔下的意象都有内在的情感和意义,书中的反复出现的意象大概有三类,这些意象基本表达了生与爱的寂寞、对死亡的迷恋、对人生的感慨。

第一类是幽闭的空间,例如古宅、高楼、坟墓。封闭、衰颓、压抑的古宅是书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意象之一,高大阴森的古宅、高楼好像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着作者年轻的心灵,给人荒凉、阴森乃至恐怖之感。书中还有一些与古宅外形相似、情感相近的意象,例如坟墓,坟墓代表的是死亡、悲凉,情感上比古宅更压抑。

第二类是关于时间的意象,例如黄昏、夜、秋。这些意象都是寂寞、伤感、孤独的象征,在不同的文章或段落里,作者通过时间意象想要表达的感情略有区别,例如《墓》的开头是初秋,有一点伤感,还有一点浪漫;结尾是晚秋,伤感变成了凄凉。至于夜,则多和辗转难眠的浓郁愁苦联系在一起。

第三类是关于色彩的意象。何其芳笔下的景物描写有极强的画面感和色彩感,他擅长用不同的色彩表达抽象的情感,例如白色代表着纯洁,红色蕴含着热烈,绿色表示希望。黄色有时候是明亮温暖,象征收获和快乐;有时候是残败凋零,象征凄凉和伤感。

二.意象的主要特点

1.幻想性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被压抑、被压制的)欲望(以伪装形式出现的)满足。”[5]梦是作为同现实生存相对立的另一种可能性的生活而存在的,《画梦录》顾名思义就是对自我梦境的描画,是心理事件与感觉的奇特结合,并不遵从现实的逻辑,而是一种幻想性的存在。意象有时候是以某一种情感或情绪作为联想的起点,通过情感不断聚集和想象不断丰富,创造出现实世界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在《独语》中,作者的思维天马行空,“有一所落寞古颓的屋子,画壁漫漶,街石上铺着白藓,像期待着最后的脚步:当我独自时我就神往了。”[6]可以看出,“落寞古颓的屋子”并不是真实的存在,只是作者独处时的幻想,也许是作者童年“那高大的空漠的古宅”的记忆,是作者过去的生活经验和感受的重现。

作者不但通过回忆虚构意象,还从其他文学作品中撷取各种各样充满奇幻色彩的意象,《画梦录》中的意象很多是由中西传统文学中的意象和情景移植生成的,例如《墓》中的小美人鱼、《魔术草》中卖火柴的小女孩、《秋海棠》中的牛郎织女等。有的篇目直接以传说中的人物为题,对原有的故事进行重新叙述,例如源于东晋志怪小说《搜神后记》的《丁令威》、源于唐代传奇《南柯太守传》的《淳于棼》以及源于清代文言小说《聊斋志异》的《白莲教某》。何其芳喜欢这些神话传说、童话故事、民间传奇,灵活化用到诗文作品中并使这些意象与自己的感情完美融合。

2.象征性

象征是运用具体的事物来代表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通过具体事物的特征,表现被象征事物的特殊意义。“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关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來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为广泛普遍的意义来看。”[7]《画梦录》中古宅、楼、墓之类的空间意象虽然源于何其芳童年时期真实的生活环境,但早已浸染上了作家的主体情志。“它不仅仅是黑暗沉寂、能够压抑窒息人的青春理想乃至生命的封建家庭的象征,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那个绵延几千年的古老社会和当时罪恶现实的象征性物质实体。”[8]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例如巴金的《家》、曹禺的《雷雨》,封建大家庭的住所都是阴森、幽闭的古宅,充满黑暗和罪恶,是青春和理想的牢笼。高大封闭的古宅就是何其芳孤寂的童年精神生活和刻板压抑的封建家庭的象征性载体,凝聚了他内心深处长久难以排解的既畏惧又依恋的矛盾情感。

《画梦录》中所描绘的图景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融合一致,呈现的是经过了心灵化的物象。《独语》中提到“门”的意象,“黑色的门紧闭着:一个永远期待的灵魂死在门内,一个永远寻找的灵魂死在门外。”门是心灵之门,门的紧闭便是心扉的封锁,是无人交流的孤寂。《雨前》勾勒出北方多尘少雨的春天,“干裂的土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大地和树根对雨的期待正是何其芳寂寞的青春对能够滋润心田的友情、爱情、亲情的渴望,因为作者在后文里说道“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

3.感觉性

《画梦录》充满着何其芳本人浓厚的主观色彩,他似乎并不打算和别人交流,而是一直在自言自语。作者“遗弃了人群而又感到被人群所遗弃的悲哀”,[9]于是关闭了与人交流的渠道,处于绝对孤寂的环境中,内心就变得更加敏感细腻,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都无限灵敏又互相沟通,并通过作者的联想、幻想彼此交错。《秋海棠》中描写思妇夜晚独自凭栏怀远,“一缕寒冷如纤细的褐色的小蛇从她指尖直爬入心的深处,徐徐的纡旋的蜷伏成一环,尖痩的尾如因得到温暖的体憩而翘颤。”寒冷是触觉,蛇是视觉,把寒冷比作小蛇从修辞手法上讲是通感,把难以言状的触觉赋予具体形象,并巧妙地通过形容词表达出人物细腻的内心感受。类似的还有“马蹄声,孤独又忧郁地自远至近,洒落在沉默的街上如白色的小花朵。”(《黄昏》)把听觉转化成视觉,有声比无声更寂寞,寂寞中又带着一种孤芳自赏的美。在这里,语言的审美功能特别突出,把原本抽象难以表达的美感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文字准确地传示出感觉的性状。作者通过跳跃性的想象把不同意象组合到一起,意象是他表达主体情绪和感受的载体,这样的画面带有非理性,但却是心理活动的结果,感觉的世界比真实的描写更准确更形象地传情达意。

4.色彩感

何其芳像一个高超的画家,不同色彩通过他的精心调制和搭配,能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并寄寓情感。在《雨前》一文里,作者巧妙利用色彩的对比构成两幅迥然不同的画面。一幅是北方的现实图景:天空是“灰暗的凄冷的”,柳梢“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这幅图都是灰暗的冷色调,给人粗糙、生硬之感,北方阴沉暗淡的自然环境带给人心理上的冷酷压抑。作者开始怀想故乡的春天:“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鹅黄色的雏鸭游牧在溪流间”,这是作者心目中鲜艳明亮、充满生机的南方,温暖清新的色调让盎然春意扑面而来,给人轻快和希望之感。两幅画面因色的不同而形成鲜明对比,形象地传达出作者不同的心理感受。

为了让意象的表情功能与人物的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何其芳并不是如实描写物象的原色,有时会结合意境凭艺术感觉为本无色彩的意象幻想出一种色调。如《黄昏》里“我曾有一些带伤感之黄色的欢乐,如同三月的夜晚的微风飘进我的梦里,又飘去了”,黄色给人憔悴忧郁之感。《画梦录·丁令威》里已化作仙鹤的丁令威返回故乡时“阳光在翅膀上抚摩,青色的空气柔软得很”,青色在这里表示纯净与希望。非自然的色彩似乎使物象变得不真实了,但却充分挖掘了色彩的美学内涵,表现出的心理状态更真实、更细腻了。

三.意象特点的成因分析

1.寂寞:作者的生活经历

“寂寞”“孤独”是《画梦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也是这本散文集的情感底色。正如何其芳自己所言:“我实在过了太长久的寂寞的生活。”[10]何其芳出生于四川万县(今重庆万州)的一个小镇,这里群山环绕交通不便,封闭环境中的何其芳感觉童年的天地非常狭小。父亲专制暴躁,家庭生活和文化环境保守顽固,何其芳的童年就是在碉堡式的大宅和枯燥的私塾教育中度过的,养成了压抑内向不善与人交流的性格。从12岁起,何其芳如饥似渴地阅读了许多古诗文和小说,在文学中找到了一个新的、充满美的虚幻世界。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然而热爱幻想的他并不喜欢枯燥的哲学,与同学的关系也不亲密,与远房表姐的短暂爱情又以失败告终。从童年时期就已形成的自卑、孤僻和忧郁一直伴随着何其芳,他无法在外在的世界中获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于是便把关注点转向内部,通过文学的慰藉来达到自身精神的平衡。写于北大读书期间的散文《画梦录》和诗歌《燕泥集》普遍表现着悲愁和寂寞,既可以说是他自我心灵的折射,也可以看作是现实生活对他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冲突的结果。

2.独语:散文的语境风格

有学者把以周作人为代表的“还原日常生活的交流场景”的散文风格称为“闲话体”,把以何其芳为代表的“在语境中拒斥了他者的存在”的散文风格称为“独语体”。[11]生活中的何其芳是孤独自闭的,在文学世界里也无意与人交流。《画梦录》的文本语境都是自我封闭的,文章的主人公经常是“我”,偶尔出现的第二人称“你”实际上是另外一个“我”。在《独语》中,何其芳塑造了一个“窃听者”,读到后文才发现这不过是他自己“描画成的昆虫的影子”,还发出“孤独的银样的鸣声”,这样的自反式关照让人倍感寂寞。《画梦录》里也有一些以“他者”为描写对象的散文,例如《哀歌》中的姑姑、《静静的日午》中的柏老太太,这些人物都是孤独的个体,周围没有人理解和关心,也无法与他人真正交流,不过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自我参照,《墓》描写的诗人雪麟简直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在何其芳看来,人的交流是隔阂的,生存是寂寞的,所以在《梦后》里记载了一个隐者的故事,“常独自围棋,两手分运黑白两子相攻伐。”这种孤独和寂寞并不是远离人群的物理距离造成的,而是无法逾越的心理空间上的疏远。文学世界的丰富多彩反衬出现实世界的灰暗沉重,非但没能真正逃避孤独,反而加深了孤独感。

3.唯美虚无:晚唐诗词与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

何其芳少年时期读过大量的古典诗词,青年时期又深爱西方文学中那些唯美伤感的诗歌和小说,他的文学创作受到中西方的双重影响。晚唐五代诗词中那些伤感华丽的诗句、诡异神秘的意象、大胆奇特的想象,与何其芳热衷的法国象征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符合他爱幻想、爱寂寞、敏感和爱美的个性。何其芳承认晚唐诗词与法国象征主义对他的创作影响颇深,第一篇散文《墓》就源于一位法国作家的小说带给他的灵感。叶芝认为象征主义诗歌应该“抛弃为自然而描写自然,为道德法则而道德法则的做法,不满足于表现外部世界,而要使诗显露心中的图画”。[12]《画梦录》正好契合了象征主义的美学风格,不是反映现实,只是描画着一些想象中的景和物,一些现实中未必存在的人和事。《画梦录》的文字有着强烈的虚幻色彩和感情色彩,艺术构思新奇,意象画面精美,弥漫着伤感气息。象征、通感、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让意象画面虚实结合、动静相衬,整部散文集呈现出一种梦幻、唯美的特点。“美和虚无,可以准确概括出这些作品的基本主题。”[13]《扇上的烟云》代表了整个《画梦录》的思想和艺术特征,何其芳不去直接描写社会的黑暗,也无意拷问人民苦难的根源,一味沉浸在个人的忧郁与苦闷中,回不到过去,融不进现在,也找不到未来,只努力创造一种纯粹的美,试图通过编故事去填补空虚,寻求一些意义。

《画梦录》创作期间,社会矛盾已相当尖锐,抗日战争已经爆发,何其芳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努力将自己沉到文学创作中试图以梦幻来驱逐现实压力和内心苦闷。1935年,何其芳从北大毕业,先后在天津、山东和四川任教,残酷的社会现实让他从梦中惊醒,并投入到唤醒民众、抗日救亡的时代洪流,于是有了《还乡杂记》这样关注社会现实的散文作品。1938年,何其芳奔赴延安,写出了与《画梦录》艺术风格完全不同的散文《我歌颂延安》,把他个人的、小知识分子的梦融进了普罗大众的、国家和民族的梦了。

参考文献

[1]王荣.“大公报文艺奖金”及其他[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4).

[2][9][10]何其芳.梦中道路:何其芳散文[M].花城出版社,2013:171,193,197.

[3]董志强.西方理论语境中的“意象”(“image”)概念[J].學术月刊,2003(9).

[4]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7(2).

[5]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44.

[6]何其芳.画梦录[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文中所引散文原文均出自此书.

[7]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02.

[8]张龙福.心理批评:《画梦录》[J].文学评论,1994(2).

[11]余凌.论中国现代散文的“闲话”和“独语”[J].文学评论,1992(1).

[12]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7.

[13]贺仲明.何其芳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5.

(作者单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何其芳孤独意象
何其芳 《预言》(节选)
何其芳与吴组缃《红楼梦》专题课“擂台赛”
何其芳诗歌研究概述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论“何其芳传”的书写
——兼及一类史料的应用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