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多元化教学,提高小学信息技术的实效

2022-05-30蒋天娇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模式

蒋天娇

摘要:运用信息技术成为现代人才的必备技能之一,因此需要从小学阶段就重视信息技术的学习。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学习能为今后更高层次的信息技术编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强调创新思维,而传统的信息技术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应采用更加多元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多元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使用信息技术,小学生学好信息技术才能为以后进入社会打好基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除了让学生掌握文字编辑、画图等基本计算机操作外,还应该着重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水平等。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學提出了多元化的教学要求。小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需要从基础理论开始学习,要让他们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所以,小学生信息技术的多元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1   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

研究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不难发现,教学内容兼顾了理论与实践,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紧紧围绕教学大纲,深入地进行教学研究,既要注重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也要注重学生在电脑上的操作练习。如果仅仅是在黑板上进行理论知识的板书,学生很难完全掌握信息技术,会出现一碰到电脑就什么都不会的结果。但是,不学习理论知识就上机实践,学生也会像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因此,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可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这能让小学生快速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

1.1合理安排课堂理论与实践的时间

课堂时间十分宝贵,如果课堂上只是教师不停地讲述理论知识,必然会使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容易失去听课的耐心。教师应合理地安排课堂时间,既讲授理论知识,又留足时间让学生在电脑上动手操作。因此信息技术课应确保学生每人都有一台电脑,这样学生可以边听边在电脑上实际操作,促进学生快速掌握信息技术,做到学以致用,提升知识转化技能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时,需要对电脑的结构有初步认识,其中键盘是电脑重要的输入设备,教师在带领学生认识键盘的时候,首先是通过键盘的图片进行功能区、主键盘区、编辑区、小键盘区等的划分,使学生对键盘有理论上的初步认识。但是,要让学生熟练掌握键盘操作,光靠看图说话是不行的,最重要的还是要进行实际的键盘操作。教师在带领学生认识键盘的过程中,应少安排理论学习,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实际操作键盘,以达到熟练使用键盘的目的。教师可以运用“金山打字通”,让学生运用键盘练习打字。为了增加打字的趣味性,可以利用“金山打字通”自带的趣味打字游戏,增强键盘学习的趣味性。同时,还可以在课堂上安排打字比赛,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于键盘的熟悉程度,同时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巧妙设计理论与实践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有助于他们全身心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而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深奥难懂,如果教师只是教授理论知识,很多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就会难以全部掌握,导致其在实际操作中无法顺利地运用理论知识,长此以往,学生会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在由易到难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其信息技术实践操作能力。

例如,小学生对绘画普遍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授电脑绘制图形的课程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绘画的热爱。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如何用电脑绘制圆形、正方形、直线、曲线,如何填充不同的颜色等,不仅会使讲授的知识点分散,导致学生记忆困难,还会使学生由于没有掌握要领而失去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绘画主题,比如,“彩虹下的城市”,让学生用不同的点、线、面构建自己理想中的图画,然后再给城市填充美丽的色彩,在这个过程中,将信息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内容结合起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提升了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2   以小组探究的形式提高信息化水平

现代教育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兼顾个性发展。分组教学是充分运用教学资源,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以小组合作完成指定任务的方式学习,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分组的主要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让小组成员进行合理配置,相互之间在合作基础上碰撞出更多思维的火花。

2.1运用分组教学促进良性互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分组教学的第一步是对机房进行“改造”,创造一个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讨论、交流、合作的环境,例如,可以将机房的座位以小组为单位组合在一起,相应的电脑也可以挪动一下位置,让同一小组的成员能够聚集在一起。教师可以将座位号与机房的电脑号码编排在一起,对应录入学生的姓名,每个班级的学生数据保存为单独的模型。这样教师不必在机房中走来走去,就能够在总控制电脑上查看每个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通过总控制电脑,教师还可以进行远程辅导、屏幕广播等,协助小组完成较难的任务。这样的方式还能记录下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形成数据库,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过程性评价。

例如,在学习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与技巧时,仅靠某个学生的能力是很难做出优秀作品的,尤其是对于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分组方式,让每个小组发挥合作的力量,制作出高水平的PPT。教师布置PPT主题,让小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进行合理分工,比如,擅长收集材料的学生负责资料收集,擅长设计的学生设计整个大纲,擅长文字的学生负责内容部分等。通过大家的全力配合,共同在电脑上完成PPT的制作。教师还可以设置小奖励,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成员给予相应的奖励。

2.2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

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也不同,教师在上课时为了兼顾每个学生,让大家对信息技术学习感兴趣,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这需要教师了解班级每个学生的情况。

在进行分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根据整个班级的学习水平,合理均衡地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使每个小组的综合实力相当。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组内分工,信息技术水平高的学生担任组长,统筹整个小组的任务分配,这样不仅能够让优秀学生带动后进学生,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在学习内容安排上,教师也可以将学习任务分为易、中、难三个等级,部分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好、学习能力强,教师分配给他们的任务可以比目前的学习进度快一点;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在安排任务时可以适当降低难度。通过分层教学,教师实现了因材施教,也符合小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

例如,在學习关于机器人的知识时,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接触一些结构简单的机器人,学习的内容也以观察与模仿为主。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自主设计机器人,带领学生团队进行机器人创作,并且可以参加各种机器人大赛,发展这些学生的能力与思维。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如果让他们只坐在电脑前操作,他们可能会失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进一步多元化。

3.1开展信息技术竞赛活动

竞赛是激发小学生潜能的主要方式,可以是班级内部组织的小型竞赛,也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学校、市、省、国家等组织的各类信息技术竞赛。在竞赛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的精神,让其在比赛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能及时发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从而不断进步。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每年可以组织一至两次信息技术竞赛活动,学校设计的比赛内容不宜过难,重点在于鼓励全校学生踊跃参加,可以组织个人竞赛,比如,WORD软件比赛、打字比赛等,还可以组织小组竞赛,比如,网页制作比赛、机器人大赛等。比赛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校可以设置不同的奖项鼓励表现优秀、取得明显进步的学生,充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比赛环境中充分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对于在学校竞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或小组,学校可以重点培养,鼓励他们参加更高水平的信息技术竞赛,比如“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这个大赛涵盖了创意编程类、创新创意类、智能竞技类、人工智能类等二十多个赛项,通过参加该大赛,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小学生在完成科技作品的过程中也能够学习科学、尊重科学、热爱科学,促使其成长为建设科技强国的栋梁之材。

3.2将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

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传授知识点,而课后教学则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课外时间,吸收更多信息技术知识,让学生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并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

例如,开展全员参与的课外信息技术活动,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信息技术的奥秘。在全员参与的活动中,学生可以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吸收信息知识的同时,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在课堂之外建立信息技术园地,指定每个小组定期出版一期信息技术月报,月报的主题与涉及的信息内容由小组自主决定,形式尽量丰富多样,围绕教材与学习大纲,深入浅出地为大家普及信息技术知识。同时,月报上还可以开辟专栏,介绍当下最热门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技术、信息知识等,实现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拓展与延伸。

4   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1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作业内容

信息技术教学一定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在布置信息技术作业时,要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兴趣。生活中的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深奥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完成信息技术作业。

例如,在学习Office办公软件时,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关于超市物品价格的表格,并进行相应的文字总结,给出购物建议。完成该项作业,学生需要先去超市调查物价,在详细记录的基础上设计表格样式,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如果班级需要开展体育比赛,需要购买哪些物品,如何购买才能达到物美价廉。这样的作业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Word等办公软件的实际应用水平,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4.2增加作业的趣味性

教师可以运用电脑的各种功能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画图软件时,可以利用“找异同”的游戏,教师可以找一些当下十分热门的图片,修改图片中的一些细节,然后将其与原图放在一起,让学生运用画图工具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画图的基本操作。在学习画图软件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填充颜色。教师可以将原图片的颜色去除,让学生为其填充颜色。通过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丰富了学生课后知识,增加了作业的趣味性,也充分结合了小学生的成长规律,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入手,设计出生动有趣、形式丰富的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4.3结合学生个性设计弹性作业

每个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弹性地布置作业,让学生能够高效地完成作业,增强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例如,在学习文字修饰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程序设计不同的文字设计任务,完成一个任务后自动解锁下一个任务,“更换文字字体”“将字体标粗”“将重点文字变成红色”等,不同的学生完成的进度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对他们进行综合评估,动态调整学生的作业任务,不仅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更多,同时也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不断地自我挑战。

总之,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时代的每个人都需要掌握好信息技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学习是重要的基础阶段,想要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推进信息技术教学的多元化。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分组教学、分层教学等的方法,结合教学大纲,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及课后作业,增加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史明会.智慧教学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4):54-55.

[2]肖威.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新课程,2021(44):117.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模式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