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2022-05-30张静

高考·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张静

摘 要:高中地理课程专业性较强,与历史、人文等知识有着紧密联系,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对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水平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当前教育领域极力强调核心素养,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同样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深化地理教学改革效果,切实提升地理教育教学质量。对此,本文则从多方面分析基于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望给予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1]。地理是高中教育课程之一,具有较强实践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基于新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层面着手,明确现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借助系统化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理解和学习能力,实现预期课程教学目标。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学要求

(一)树立空间地域意识

如果空间判断错误,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如何正确判断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掌握空间结构特点,以及空间联系的规律,已成为地理应考的首要问题。空间定位的前提是建立牢固的空间概念,做到“心中有图”。所以,平时复习时,要将各种地理事物在脑海中牢固,进行准确“定位”,逐步在大脑中形成“经纬网”[2]。学习地理是为了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关注地理空间联系和空间差异,最终揭示地理空间运动和空间变化的规律,突出地理空间的重要性。

(二)多学科多角度分析问题思维能力

虽然旅游地理知识难度中等,如果在课堂上只采用傳统理论来教授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要确保学生完全理解、吸收内化是很难的,也很难刺激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学习效果和教育效果的降低。在高中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同时列举相反的三个问题,让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的新知识,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3]。

(三)培养学生旅游欣赏能力

地理优点之一即提升对美的欣赏能力,使学生形成创造美。在地理教学中可让学生接触不同地域文化,领略不同民族风俗,拓宽视野。与此同时,地理涵盖大量艺术美、社会美、自然美等内容,地理教师在教学时通过挖掘和展示上述美并引领学生欣赏,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民族风情、自然风光、火山温泉、音乐与舞蹈、宗教等融入音视频或图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四)树立地理观点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之一即引领学生树立地理观点。其一,关爱乡土素养。现代公民是建设家乡不可缺少的组成。地理教育重要目的之一即使学生认识家乡并激发潜在的爱乡之情。例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收集某旅游景点资料并分析其发展前景,提出自身建议,或结合本地实际讨论某个旅游景点布局特征以及增加客流量措施。其二,关爱祖国素养。现代公民基本职责即爱国,公民需具备关爱祖国素养。爱国的前提即充分认识和了解国情,和其他教育相比国情教育较为特殊。与此同时,国情地理是反映国情基础组成,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可缺少的存在。地理教师可要求学生学习旅游资源分布特征,以及了解当前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引领学生全面且多角度地认识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素养。其三,关爱全球素养。随着经济全球化格局形成,也相继提出培育世界公民要求[4]。一个国家与地区发展需借助相关国家与地区的发展与支持,一个国家、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问题也影响其发展。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运用相关资料阐述全球气候变化对旅游资源产生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关爱全球素养。

二、基于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行动导向教学策略

(一)基于行动导向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行动导向教学是高中地理课程体系的教学方式,该方式强调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持续变革能力。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为教育中心,激发其主观能动性,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和学习,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统一[5]。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基于行动导向开展教学。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设计目标是师生教学与学习的前提,要求目标具有可运行且清晰适宜,保障地理课堂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规划与国家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培养目标等多方面有着紧密联系。所以,教学设计目标需围绕学生设置,针对地理课程特征建立实践性教学活动,例如:在讲解旅游地理相关知识时,引领学生以游客或导游身份参与实践,从中掌握地理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人地协调观与综合素养。教师在此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使学生高效理解和掌握知识。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整合教材知识,设计简单易懂且实用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例如以地图为主线串联《旅游地理》不同旅游地区与景点;地理课程中最直观的教学语言即地图,地理知识建立于区域地理,不同地区旅游资源、环境、地理位置对各个地区旅游资源形成与该地区旅游特征形成具有基础作用。所以,以地图及各个经典地图、旅游区作为教学工具,在地图上落实教材理论知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在旅游地理教学实践中需善用和巧用地图,在教学中凸显旅游与地理课程相融合特征,将旅游景点与旅游地区分布图作为教学主导,指导学生在看图和识图中理解和掌握旅游地理基本理论,树立地理观点[6]。

教学过程设计:地理课程可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与地区旅游资源、生活习惯与风土人情,深层次了解旅游资源,为就业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合作学习形式,小组间围绕知识内容相互讨论,在纸上写出小组间意见与错误并归纳整理,每个小组选取一名学生进行针对性发言,教师在此过程中发挥辅导作用,及时纠正学生不足之处,在持续改进中增强学习能力。以“旅游资源”教学为例,教师先让各个小组搜集旅游资源相关信息,再指导学生思考“何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类别”“旅游资源特性”等问题,紧接着为学生播放歌曲《我想去桂林》以及展示桂林山区图片,使学生在阐述旅游景点异同的同时把握旅游资源相关知识,进一步明确旅游资源价值。高中生已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但在探究式学习中因前期未合理规划,无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地理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相互讨论探究主题,以及制订初步计划,例如围绕旅游资源与社会关系、旅游资源现状,以及对旅游资源合理应用等方面进行探究,确定课题后从多渠道搜集资料,完成问题探讨,建立思考逻辑,发展综合思维能力。

(二)开发实践课程资源

教育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课程,当前高中地理专业课程普遍存在教学观念陈旧,课程资源单一,对教学工作创新实践形成严重制约,也使得高中地理课程实践与技能训练成为薄弱点,造成学生无法适应课程变化,影响未来发展。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合理开发与利用地理实践性课程资源有效凸显“做中学”与“做中教”的教育特征,通过实践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地理教学质量[7]。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而言,实践性课程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高中地理实践性课程资源具有显著的综合性、开放性、具体性、地域性特征,符合高中地理特色。该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合理开发与利用校内外可利用资源,并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积极与特色区域联系,为高中地理课程注入活力,满足高中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需突破课堂与实践性课程资源间阻碍,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与社会各界和校领导加强沟通并寻求多方支持,从而在教学中全面且合理利用所在地区地理实践性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多动手、多参与、多接触社会,在此过程中分析社会问题,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一般开发地理实践课程资源从以下方面着手:

参观旅游:旅游参观活动在于使学生获取旅游地理知识,其中包括旅游地理观赏、旅游地理观察两大方面。首先,在旅游地理观赏方面:人文景观的重点为观赏,例如文物遗址在于瞻仰革命纪念地与遗址,欣赏名人故居及其成就;古代建筑即观赏巧妙构思、独特取材与别具一格造型艺术等;古典园林即观赏其人工建筑、人工或自然改造山水地形以及树木花草等。上述活动可使学生在领略生活美的同时增强审美意识,形成热爱生活等情感,调动学习旅游地理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讲解古代建筑部分可组织学生观赏本地区旅游景区,在此之前提前布置观赏位置,设置觀赏节奏,促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观赏或动静态观赏,观赏完毕后书写日记并相互交流,促使学生在观赏中深化认知,提升欣赏水平。其次,地理观察:天象景观、大气景观、地貌景观等均可引领学生观察,使学生了解自然与旅游活动关系,增强人地协调观。高中地理教材收集地貌旅游资源教学内容,可指导学生有目的与有计划地观察本区域土壤,以及本区域土壤在发育形成时,特征、土壤颜色与质地等,分析成因后与教材呈现地貌进行对比分析,对每种地貌特征、分布及其形成著名景观进行归纳总结,增强学生观察自然景观以及发现规律能力。高中生每日学习与生活重要场所即校园环境,教师可开发校园环境资源并与地理教学相结合。例如:在讲解人文旅游资源中的园林知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观察校园环境,寻找校园有何独特地方,为学生学习生活增添乐趣,也从中学习景观知识。

实践操作:操作实践活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其中包括地理观测、旅游地理地图绘制等方面。首先,在旅游地理观测方面。虽然旅游地理整体教学难度适当,对于部分学生而言仍然难以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运用观测旅游地理课程资源,以中国旅游地理资源背景与特征中气候特征为例,中国气候类型复杂,具有显著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教师可让学生前往本地区气象站观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阐述季风现象,丰富旅游地理知识内容。其次,旅游地理地图绘制。所谓旅游地理地图绘制即以图形形式表达旅游空间信息,分别从住、食、购、游、行、娱的地理特征与空间分布体现旅游六大要素,其特征具有通俗实用性、形象直观性、更新及时性等,导游服务是其最显著作用。当前绘制旅游地理地图也从手绘转至多媒体技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即绘制精确且精美的简易旅游地理地图,可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切实提升地理教学效率。

(三)实施多元评价体系

相关研究指出,构建科学且多元教学评价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具体可从以下方面构建:其一,重视教师教学反思活动。教学实践指出,合理的教学反思对地理教学有着积极促进作用。根据反思自体意愿形式可将教学反思分为教师积极主动反思与实践教学外部反馈被动式反思两种形式,其中主动反思即教师积极自我思考行为,通过总结反思与旅游地理教学相关要素及其教学过程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得出解决问题方式。被动式反思即教师根据同行评价、学生反馈、专家评价反馈等对教学方式进行针对性反思和改进。完善同行听课评价、学生对教师评价、专家随机听课标准,能促使教师不断反思,提高教学效率。其二,完善学生课业评价。例如:在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时,教师为学生布置搜集该区域地理资料作业,如明确九曲溪搬运、流水侵蚀、堆积等外力作用原理。紧接着让学生搜集玉女峰资料并结合地质学知识分析其岩石构造,以及当地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等,理解丹霞地貌形成过程。该方式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积累知识,形成全面、系统且立体化知识结构。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时需坚持客观原则,发挥作业评价优势作用,增强学生旅游地理知识底蕴。其三,注重师生教学互动评价。例如:在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时,教师开展分组训练,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区域地理并合作设计与该区域有关旅游路线,编写导游词,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模拟演练,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上台扮演导游角色,其他学生则扮演游客对导游提出相关问题,最后教师评价每个小组表现情况并提出建议。该评价方式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确自身存在不足,提升实践能力,与实际工作要求相符,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结束语

总之,现代教育明确指出,教师应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和机械化训练思想意识,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动手操作,强化学生搜集、处理以及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下开展教学,促使学生在创新和实践中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金郝.浅谈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高考,2021(36):4-6.

[2]邹宝玥.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教学目标构建及实施研究[D].四平:吉林师范大学,2021.

[3]杨沙沙.深度教学视域下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1.

[4]杨永刚.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优化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1):32-33.

[5]李辉.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拓展实验设计和教学策略:以上海版必修一为例[J].地理教学,2021(11):20-24.

[6]李丽红.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1.

[7]张泽印.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1.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