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2022-05-30栾岚

理论观察 2022年8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传统文化

栾岚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变迁,逐步建立成为今天的传统文化体系,将其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思政教育本质和形式上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有很多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基础,这是几千年农耕文明、民间工艺、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沉淀,具有重要的文化教化和思想教育价值,因此,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开展的重要阵地,思政教育工作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尤其在世界经济与文化发展形势日益变化的背景下,高校学生容易受多元化文化和网络空间的舆论影响,强化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显得尤为必要,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势在必行。本文首先交代了研究基于的背景与研究目的,阐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指出了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结合的价值,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针对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科学的对策。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等院校;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8 — 0037 — 04

中华文明经过几千年的迁徙与演变,才形成了今天相对稳定的文化系统,是塑造中国国民人格的关键基础,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更要重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以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影响高校大学生,提高其综合能力和素养,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1]。广大高校要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重视其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对学生的正向影响,将其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强化文化引导和价值观教育,积极开展文化传承实践活动,为培养具备全面素养的高校毕业生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实现高校预定的育人目标。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当代高校思政教育受到现代文化冲击明显,尤其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博弈,导致高等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着比较迷茫的情况,一些不良价值观念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不断在大学校园中肆虐,大学生攀比心理严重,甚至出现很多学生贷网贷的案例。部分学生沉迷网络,与现实脱轨,与同学关系冷漠,毫不关心国家时事,与父母关系不和谐,这些都是考验高校思政教育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就要找到正确的切入点,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历史的沉淀,作为中华儿女,不能被西方文化冲击灵魂,要丰富精神世界,要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要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建立社会责任感。高校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可以放在思政教育体系中的内容,探索出一条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道路。高校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重要的价值理念,引导学生文化自觉,恢复大学生文化自信,填补其精神世界,用诚信、乐观、民主、和谐、敬业等思想给大学生正向的引导。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是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关键,也是提高教育成果的重要途径,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奠定基础。

高等院校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关键场所,思政教育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安排要考虑到传统文化理念的融入和运用,思政教育涉及到传统文化中诸多板块,传统文化就是思政教育的源泉,供教育过程吸收足够多的理论和价值观念。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发展广度和深度都是获得中国民众与世界各国认可的,而且目前,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可谓是与日俱增,获得了更多的青睐和肯定,有很多国外友人因为传统文化的吸引选择到中国来接受高等教育和生活工作,可见,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值得品味和挖掘的东西[2]。高校思政教育要在传统文化中找到折射点,一些典型案例和典故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使学生在文化中受到熏陶。

二、社会价值下的传统文化思想理论

(一)讲诚信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成就一番事業的基石,诚实守信、真诚待人、言行一致,不能弄虚作假,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这也是发扬社会新风尚的关键。

(二)仁爱之心

儒家思想中“博学、仁爱”是基本的原则和理念,人们要具备仁爱之心,教育也要以爱为基础,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要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在爱里成长,自然价值观念不会偏颇。人要常怀感恩之心,要以仁爱回馈社会和国家,由此形成良性的循环互动模式,子女赡养老人、家长爱护孩子,这也是传统文化中家风和社会风气的首要要求[3]。

(三)重视民生

我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就是重视民生,因为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最终的权力归属于人民,我国十分重视民本思想,人民始终被摆在中心位置。人民的创造性和建设性是国家发展的关键,要铭记历史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一些福祉都是为了人民所谋,要始终将人民的生活放在重要节点上,提升人民的幸福感是国家的重要使命。

(四)崇尚和平团结

崇尚和平与团结又可以称为“尚和合”,爱好和平,喜好和谐,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理念,人要善良,要注重天人合一,要尊重大自然,家庭要和睦,国家之间也要和平共处,友好往来。正如孔子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理论。

(五)尊崇正义与公平

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公平与正义,且正义的行为永远受人爱戴和尊敬,就像2020年初,那些医务工作者奔赴抗疫前线,他们舍生忘死、废寝忘食,他们是白衣天使,更是无名英雄。正所谓“平凡造就伟大”,在这些日常秩序运行中,诞生了很多的英雄人物感动我们,这都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素材。

(六)求大同存小异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都遵循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每个国家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形态,但是最终的发展目标都是为人民追求幸福,促进国家繁荣发展、秩序稳定。各民族也是如此,中国高校思政教育要善于利用这种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告诉大学生,要尊重别人的差异,尊重其民族习惯。当今世界还存在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需要各个国家携起手来用对话解决矛盾[4]。

三、傳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有机结合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结合在一起对双方都是有利的,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中包含很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如道德礼仪教育、价值观教育等等,我国被称为礼仪之邦,重礼仪、崇尚和谐,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与这些内容息息相关。传统文化包含有育人的成分,会产生一种引导的积极作用,这与高校的思政教育异曲同工,只不过内涵与外延范围不同而已。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已经积淀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内容,形成了一套独有的道德体系,从个人言行到家庭伦理风气,乃至国家文明,我国传统文化形态与西方的文化截然不同,崇尚团结、注重公平与诚信,讲究信誉,崇尚正义,不以追求利益为主。西方现代文化给我国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西方商业模式席卷全球,导致高校中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越来越忽视,想要改善这种局面,就要引导中国文化个性建设,高校思政要立足于传统文化,将其作为根基,厚植思政教育的主题思想。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

中华民族的发展依靠的是千万中华儿女的辛苦奋斗和苦心经营,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勇敢的抗争和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界格局呈现出动荡不安的局面,我国正在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教育至关重要,因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创造新社会的强者,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提高其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拥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是他们开拓进取获得人生价值、促进国家稳定发展的关键。因此,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应该作为教育的重点,培养大学生的进取精神也是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结合的重要部分,要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要思想,使其认识到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看到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不受西方文化侵袭,成长为有主见、有思想、有内涵的新一代接班人[5]。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无论是谁,首先要有正确的三观,正确看待这个世界,正视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传统文化不仅体现在具体的实物上,还体现在人们的精神内涵方面,这对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来说十分重要。儒家思想理论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能强加到别人身上;孟子曾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要有理想和抱负,要有节气和风骨;荀子也提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积累的力量是巨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挖掘这些文化理念,规范学生的日常言行。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要为学生制定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将一些传统文化经典文章作为教学的素材,如《礼记》《左传》《论语》《孟子》《中庸》等,还有经典的文学作品都可以作为教育素材,鼓励其多阅读,多学习,使其形成谦逊有礼的品格[6]。

(四)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目前,我国高校比较重视对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现阶段思政教育开展实际情况来分析,开展的思政教育比较积极,但是学生参与度不是很高,部分学生认为思政教育是一种相对空洞的教育,参与积极性较差,且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难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不足,要从浩瀚的传统文化中找到相契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思想政治教育要与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构建高校思政教育科学体系,进而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水平。

四、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使西方文化和文明快速涌入我国,且网络对现代青年人的影响十分明显,已经渗透到本土文化中,导致很多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不够了解,对本土文化认识浅显。很多高校大学生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喜欢过外国的节日,如感恩节、圣诞节等,却对于本国的传统节日不够重视,如端午节、中秋节等,而且个别学生追求享乐主义,攀比心理严重,拜金主义明显,盲目追求个性,言行举止不符合一名当代健康大学生的标准,文化素养亟待提升,综合能力有待提高。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资源,但是学生文化自觉性较差,内化程度较低。

(二)高校思政教育受文化自信缺失影响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走到今天,属于我国的文化自信不知在何时却丢失了,因此,高校教育要注意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尤其是针对传统文化更要建立起这种自信。部分大学生更崇尚西方国家所谓的民主自由,殊不知这种自由建立在一些无章无法和不安全的前提下,部分大学生对于本国文化缺乏自信,这也是阻碍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原因。在文化自信缺失的环境下,人们会怀疑自己国家文化的真实性和影响力,思政教育的本质是塑造精神世界,如果大学生精神世界出现空洞,那么会影响其价值观念的树立,影响其理想信念的确立。由于文化自信的缺失导致思政教育面临着迷茫,这是高校思政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文化交流变质导致思政教育效果难以提高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也是各国文化发展和交融的关键,但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于文化交流的认识不够全面,例如针对一些不良思潮的输入,高校大学生要拥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能够辨别是非黑白。现在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盛行,社会主流文化逐渐被一些快餐文化侵袭,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从表象看,信息在快速交互传递,但是我们很难在纷繁冗杂的信息中筛选出一些有益于个人成长的健康信息,甚至在浏览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慢慢沉溺于这些毫无价值的信息和数据中,形成信息茧蛹效应,作茧自缚,不利于个体发展。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应该是双向的,不应该是侵略式的,部分大学生缺乏甄别能力,很多不良思想影响其对未来生涯的规划[7]。因此,国家要建立本土文化强势的主导权力,高校思政教育也要坚定立场,明确方向,谨防不良思潮的影响。

(四)高校思政教育缺失良好的外部环境

高校思政教育依赖于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现阶段,功利主义思想充斥于各个领域,包括网络,很多人过分看重金钱的作用,对于理想和抱负态度淡漠,甚至将毕业后赚得盆满钵满作为人生目标,这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要在优质的环境和背景下进行,高等教育不能变得功利化,要明确高校的育人目标,重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提高其思想道德品质,完善其人格。大学生要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下沉下心来,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而要有自己的主见,对事情有自己的判断和见解,独特但不极端,逐渐成为一名具备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五、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结合的科学对策

(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文化认识中

高校思政教育中要融入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以文化认知为基础,使学生掌握本土文化中的重点内容。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向、地理自然环境、民众生活习惯、民族文化类型等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种包容性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大学生要明确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树立一种文化自信[8]。高校要以课程思政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对文化教育资源进行积极的整合和利用,借助于一些典故故事来解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作为中国人,大学生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本土文化形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活习惯和民族风俗,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高校要利用传统文化形态,对学生开展人文关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一个开放、健康、和谐的环境下成长,提高自身的素养。

(二)强化思政课程体系建设

高校思政教育要构建课程体系建设,尤其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时,要建立密切联系的渠道,课程要体现出师生之间的互动,要挖掘传统文化的内容,更新思政教育素材,完善思政课程体系设置,建立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模式,讲解古代史与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引用经典案例和典故故事,讲解爱国主义故事和英雄事迹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8]。开展“思修”教育时,引入传统文化典故,如卧薪尝胆,学习发愤图强不放弃的品格,强化坚持的重要意义,学习在战争年代舍生忘死的英雄事迹等等,这些都是思政教育课程中应该增加的优质内容,其作用不言而喻,将传统文化融入进去,有助于完善思政课程体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开展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的有机结合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开展,高校要善于定期组织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理念,寓教于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学生的精神层面可以得到提升,多元化的文化形态提高了学生的体验感受,学生在参加活动中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感受到我国发展至今历经的沧桑巨变。主要的实践活动包括参观博物馆、参观纪念馆,参加一些传统文化工艺制作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节日广告宣传设计大赛等等,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使其看到我国发展的“中国速度”。“汉服”近些年十分流行,但是很多年轻人将其狭隘地理解为一种服装文化,这其实是对汉代文化的误解,高校可以广泛征集短视频、纪录片、微电影、文章等作品,使学生深入了解汉代的文化,通过汉服,继而了解到汉代的一些社会制度,社会管理模式等等,进而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文化观念[9]。

(四)借助新媒体提高思政教育效果

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结合过程中要发挥新媒体的宣传作用,借助于新媒体可以实现信息数据的快速传递,例如微博、微信、公众平台、QQ群、短视频平台、博客、微信群等等,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共享。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利用新媒体布置学习任务,通过线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答疑解惑,还可以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成果反馈,师生互动更加频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新媒体还可以实现海量信息的传播和共享,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习变得更加简单和灵活,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文章、思政教育资料等等,通过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获得更多信息。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运用比较频繁和熟练,因此,思政教育采用这种模式,他们更容易接受,且效果较好,有助于丰富教育资源,学生还可以随时随地下载一些视频课程,反复观摩巩固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教育的切实开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融入,要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就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强化思政课程建设,以文化认知为基础,使学生重视传统文化的作用。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国际地位得到了明显提升,中国文化形态在世界上拥趸甚众,这是我们的文化自信,当代大学生要拥有这种文化自信,要认识到中华民族历经千年积淀下的传统文化是不会被短暂波动的文化形态打败的,而且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至关重要,这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

〔参 考 文 献〕

[1]张睿.传统礼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0).

[2]安丽梅.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逻辑理路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2):97-101.

[3]魏晓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文教资料,2020(09):69-70,73.

[4]袁媛.文化育人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性目标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10);187-188.

[5]唐立军.我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联性耦合分析[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02).

[6]刘佳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成都:西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9.

[7]李晓彤.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中外交流,2019(11):69.

[8]丁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立德树人——兼谈课程思政[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8(04):44-48.

[9]倪皓.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

〔责任编辑:丁 冬〕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传统文化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