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考研 “内卷化” 的成因及对策

2022-05-30刘思潼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内卷化考研

刘思潼

摘  要:近年来,我国“考研热”持续升温,因过度竞争而导致的考研“内卷化”问题对大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和国家人才梯度培养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全面分析新时代我国大学生考研“内卷化”的内涵之源和形成之因,深入探讨其破解之道成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构建合理人才培养体系的现实需求。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考研;内卷化;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5-0120-04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以及疫情影响导致就业形势严峻,“考研热”持续升温。许多大学生认为本科教育已不再是其终极目标,只是考研前的一门必修课,考研才是其通往高质量就业和高品质生活的必经之路。教育部相关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保持高增长趋势。2022年报考人数高达457万人,接近高校总毕业生人数的50%,比2021年增长了80万,增幅达21%。由此,在招生人数有限且增幅较小的情况下,考研人数的逐年上涨导致考研竞争越来越大,考生为了不被淘汰只能愈发努力,考研“内卷化”趋势明显。

一、考研“内卷化”的内涵之源

“内卷化”最初来源于格尔茨(Clifford Geertz)的著作《农业内卷化》。他指出,“由于经济领域的激烈竞争,水稻生产的劳动力增长,但生产率仍维持在基本水平,并且这个过程没有因为达到目标形式后转变成另一种新形式,而是其内部系统运作越来越复杂,这种无限战胜自我的过程称为‘农业内卷化”[1]。近年来,“内卷”逐渐在互联网和现实生活中流行起来,并被研究者们广泛地运用到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用于描述一些非理性内部竞争或是“被自愿”竞争。如杨磊等(2022)通过对“内卷化”概念内涵的分析指出,“内卷化”不单单是当前所说的过度竞争的问题,还是低效竞争、无效发展的社会性危机[2]。金尚可和王泗通(2021)指出,“内卷化”是指人们投入竞争性活动的精力、资源等已达极限,但依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进而导致精力内耗,最终在一种低水平下徘徊而无法进入更高平台的状态[3]。戴红宇(2022)认为“内卷化”至少呈现出“自我战胜”“自我剥削”“自我锁定”三种意义泛化[4]。马雪妍(2022)简述道,“内卷化”就是“没有发展的增长”“无效努力”“过度竞争”等[5]。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在“内卷”中裹挟前进,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人进度,在坚持克服困难的同时还要鞭策自己做得比别人好,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不断被分散和消耗,却得不到等比例的回报,导致恶性循环,越来越“卷”。考研“内卷化”现象存在于我国各高校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考研动机、心理状态、备考情况等。从本质上讲,考研“内卷化”指在备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期间,由于教育资源和招生名额有限,众多考生在考研进程中经过一系列激烈竞争,仍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一种低水平发展状态。

二、考研“内卷化”的形成之因

格尔茨曾指出,农业“内卷化”的原因与农民的社会、宗教、政治、家庭等的“内卷化”息息相关,即使在民俗文化价值体系中也能发现这种趋势[1]。可见,格尔茨早已关注到其他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同样,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新时代大学生考研“内卷化”愈演愈烈,个人投入无法与所得回报成正比,考研成为“没有发展的增长”,这与社会、家庭、朋辈和个人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

(一)优质出路竞争的“白热化”与成功标准的“高学历化”

近年来,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考研。当前,本科毕业生被认为主要有五条优质出路——保研、考研、就业、考公、出国。第一,保研是一种低概率、小范围的竞争,对于众多高校毕业生来说不具有普遍性。第二,疫情影响下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部分高校毕业生逃避就业压力,加上社会对人才素质和文凭要求越来越高,出现了“人均研究生”局面,使得一部分本打算就业的学生不得不选择提升自己的文凭。第三,数据显示2022年报名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人数已突破202万,出现了“千人争一岗”的现象,竞争逐年激烈,而且公务员考试也属于就业的一种,考生要面对考试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也可谓是难上加难。第四,疫情下国际学生的流动趋势有所减缓,全球疫情形势不稳定,导致一部分准备出国的学生选择攻读国内的硕士研究生。第五,还有一部分学生渴望追求更高的知识水平和学术造诣,早早明确了考研目标。这五类不同道路的学生,因各种因素挤上了同一条考研之路,使得考研人数逐年激增,竞争日趋激烈。

此外,考研被不少人当作“人生第二次高考”,东方社会高学历、高资历传统和应试教育深深地刻在中国学生的骨子里,强烈地影响着人才认定和个体成功标准的确立。以升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对于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必将产生过于形式化和机械化地追求高文凭资历的消极影响。在一般人看来,硕士学历往往比学士学历更具竞争性,博士学历比硕士学历更上一层楼。这样的社会风气迫使大学生从步入大学就开始“卷”,盲目追求高績点、高学历而忽略高校培养创新型、研究型人才的初衷。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学习方式限制了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他们为提高文凭学历投入大量时间,考研“内卷化”不断加剧。

(二)家庭“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与日渐丰厚的经济支持

从古至今,中国极其强调家庭的根基地位,父母养育子女长大,对子女自然会有一定期望,这种期望体现在将教育的成功作为整个家庭乃至家族的光荣。随着时代的发展,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由“考上大学—找到工作—安稳生活”变为“考上研—找到工作—安稳生活”。近来也有研究表明,教育“内卷化”还有引起家庭焦虑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家庭都在为超过别人家的孩子而努力,结果就导致许多家庭无法再坐以待毙,被迫“卷”入竞争[6]。大学生们在这场比拼中也未能幸免,他们往往背负着父母的期许,肩负着家族的使命,淹没在了考研“内卷化”的茫茫浪潮中。

与此同时,我国家庭收入和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解决了生计问题后,人们便会对生活质量有更高的追求。当前,一些家庭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不仅能支持子女考研,还能支持激烈竞争后的落榜生进行“二战”甚至更多次考试,这也导致“二战”考生的比例持续增长,人数增幅甚至超过应届生。考生不仅要和应届生竞争,还要和有经验的往届生“卷”。

(三)优秀同伴压力与盲目跟风浪潮

当前,“内卷”一词已成为大学生朋辈间的口头禅,过度竞争在高校里随处可见。在享受优质资源的同时,新时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来自同伴的压力。不管是在专业学习、科研项目、社会实践等各个领域都有“卷王”。在考研过程中,针对自始就有明确方向的考研群体,朋辈影响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考研不同于高考,没有坐在教室里一起学习的同学,也没有定时测验和成绩排名供参考,因此考研群体对自己学习效果的评估需要与他人比较来进行自我定位。尤其考研具有较强的选拔性特征,部分考生会选取更优秀的同伴作为参照,通过与之比较激发自己投入更多努力。但当他们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有差距时,可能会产生焦虑和挫败感,这些消极情绪既不利于专心学习,还有害于身心健康。他们持续“内卷”,结果却是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佳,学生感到得不偿失,又产生负面情绪,恶性循环。信息化时代下大学生的网络世界中也在传播着“内卷”:一方面,活跃的媒体和网民讨论“内卷”,引起共鸣,“内卷化”不断在网络上扩散;另一方面,“晒”文化推动着“内卷”升级,新时代大学生习惯在网络装饰自己,通过网晒自己充实的学习生活、优秀的学业成就以及课余的快乐经历,形成他人对自己的身份认同。这些会成为一些考生更加“内卷”或焦虑的来源。

除了面对来自优秀同伴的压力,大学生还容易在考研的盲目跟风浪潮中迷失自己的方向。有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思考和规划,只是因为在高学历社会背景下,看到周围越来越多的同学都选择了考研,于是自己也随波逐流,在“内卷”中裹挟前进,别人在做什么我也做什么。其次,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如果没有明确的个人目标和兴趣爱好,大学生也容易从众报考一些热门专业,导致部分高校竞争逐年激烈,分数线只升不降。最后,为了提高考研成功率,不少学生报名辅导机构,服下这颗“定心丸”,期望跟着专业团队学习更加系统化的知识、执行更加规律的学习安排,从而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使得其他学生也开始思考是否要报班。

(四)大学生的过度好胜心与执拗性格

除了以上客观因素,考研“内卷化”也与大学生的好胜心理和性格有关。首先,好胜心理是一种想在竞争中夺得优胜,是人皆有之的向上且不甘落后的一种心理。积极好胜心理表现为个体认准目标,有所建树,不达目的不罢休;而过度好胜表现为个体无视目标,只想超过别人且不甘失败。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许多大学生在茫然中竞争,在竞争中茫然,没有树立正确的成就观,很容易卷入“内卷漩涡”,陷入“野马结局”,最終影响未来的发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需要考生在备考前确定好自己的目标院校和专业,如果因为过度的好胜心而忽略此重要步骤,不顾自己的真正需求,考研“内卷化”将无法避免。

其次,考研对考生具有一定自主性和自学性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是否适合考研。然而,有人勤奋刻苦,也有人随心所欲;有人明确了自己的考研目标,“主动卷”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科研能力,也有人本不适合考研却还要固执地“被动卷”入这场激烈的竞争。决心考研的人,学习习惯好的不断鞭策自己更加努力,缺乏主动性的往往被周围同学的学习状态影响,其学习动机也往往来源于其他同学的刺激,因此不论个人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如何,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着考研“内卷化”。再次,一部分执拗的考生本可以“一战成硕”,但由于需要调剂到其他院校或专业,他们选择再战一次,加大了一年又一年考研“内卷化”的趋势。

三、考研“内卷化”的破解之道

竞争是普遍存在的,一定程度的竞争有助于促进发展、激发潜力、激励人奋发向上等,但是过度竞争对人的身心健康、人际交往、道德修养都有极大影响。考研本就是一条漫长曲折的路,如果因为过度竞争导致“内卷化”加剧而雪上加霜,我国的人才培养目标将难以实现。因此,需要多方面着力,破解“内卷化”,引领我国研究生考试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一)思想引导,确保健康考研动力

思想意识是产生我们所有能力、指导我们行动的源泉。解决考研“内卷化”问题应当首先从思想意识上着手。无论考生是否适合考研,都应首先确定考研动力的健康,树立正确的考研观念。社会层面上,大众应深刻认识到考研不是唯一的出路,读研并不意味着高人一等。正确看待大学毕业生的各条出路,无论最终的走向如何,都没有对错与好坏之分,都应该被尊重。家庭层面上,应以经济情况为基础,给予子女恰当的期望,避免施加太大压力。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个体成功的标准,考研对于整个家庭向上层社会流动来说,既不是唯一的方法也不一定是必经之路。学校层面上,切勿刻意追求过高的就业率或升学率等功利目的,这并不是衡量办学质量的唯一指标,应当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和读研的意义,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两者关系,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减少盲从现象的发生。鼓励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在共享信息资料的同时相互鼓励,形成合作和良性竞争,告别考研“内卷化”。

个人层面上,大学生尽量减少来自社会和家庭不良观念的影响,树立正确的考研观,勿抱功利心态,考研不仅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对各方面能力提升也有一定帮助。客观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条件,理性思考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在做决定时对自己负责,勿将考研作为逃避就业、社会压力的手段。养成严谨治学的精神和踏实的学习态度,注重本科基础、加强专业学习,不仅在备考和专业选择时有一定的奠基作用,对于提高本科生能力和明确发展方向也有一定的意义。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度焦虑和过分“内卷”,不管是出路选择还是备考,积极向上的心态均可提高效率、增强动力、坚定信心。

(二)增量提质,缓解考研内卷压力

有专家指出,一所大学的研究生生源面如果过窄,容易导致学术争鸣不够、创新能力不足、合作精神不强等[7]。因此,设有硕士点的高校可根据人才需求和本校情况适当扩招,尤其是专硕的招生规模,应适应国家发展趋势,增加应用型人才的数量,并实行宽进严出制度,严格把关高等教育质量和考核标准,减小考研报录比过高问题。各校要结合市场需求,适应新时代发展,调整招生专业,注意各专业名额分配,缓解热门院校和专业报考过“卷”的问题。完善各类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定位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标准,帮助学生合理报考学硕或专硕。不仅如此,提高各类高校研究生教育办学质量对于解决考生择校问题和追求名校的“卷”也是燃眉之急,对于一些研究生培养质量不高的学校,要注意完善学校的行政制度和教师招聘制度,保证师资强大和稳定,用满招生名额,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考,引导学生将专业学精学优的同时不断提高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实践能力。

(三)多径分流,降低考研选择“磁力”

当代大学生目标趋同而“卷”上考研之路的原因之一就是对毕业出路的狭隘认识,人才多径分流对于缓解考研“内卷化”和严峻就业形势都十分有必要[8]。首先,适当融合职业高校和普通高校,逐渐放开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分轨限制,让各类学校的学生和课程具有双向流动的可能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对于人才多元化也有促进作用。办好中学、大学、研究生各个阶段的职业教育,打破教育资源界限、打通升学通道,让学生越往高处走越能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从基础教育阶段减轻学生压力,避免“内卷化”恶性循环的开始。其次,在就业分流上,学校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做好科学的职业规划,减少盲从。增加基层岗位吸引力,引导本科生从事基层工作。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增加新型职业和岗位,避免求职趋同和“内卷”倾向。加强各国高校紧密合作,提高中外合作辦学质量,促进国际学生流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参考文献:

[1] Geentz,C. Agricultural Involution: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M].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3.

[2] 杨磊,朱德全,樊亚博. 教育真的内卷了吗?——一个批判分析的视角[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22,43(02):179-189.

[3] 金尚可,王泗通. 大学生学习“内卷化”的困境与突破[J]. 大众文艺,2021(16):193-194.

[4] 戴红宇. 农村教育“内卷化”:一个虚假而危险的命题[J]. 当代教育科学,2022(05):71-78.

[5] 马雪妍. “内卷化”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焦虑问题[J]. 人才资源开发,2022(08):60-61.

[6] 杨雄. AI时代“教育内卷化”的根源与破解[J]. 探索与争鸣,2021(05):5-8.

[7] 王峰,韩甜. 研究生要不要扩招?考研逐渐“高考化”:报考人数更多、分数线更高[N]. 21世纪经济报道,2022-04-01(06).

[8] 陈诚,包雷. 内卷的产生机制与教育内卷的破解[J]. 中国考试,2022(02):81-88.

(荐稿人:肖前玲,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外国语大学2020年度科研项目“重大公共事件情境中大学生群体意识教育引导的高校行动逻辑与路径”(项目编号:sisu20202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思潼(2001—),女,学士在读,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

猜你喜欢

新时代大学生内卷化考研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生命教育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策略
新形势下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力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战略 思维能力的培育
解析新时代高校辅导员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中国当代乡村伦理的“内卷化”图景
何以“内卷化”:我国警察权控制格局的审视
资本下乡真的能促进“三农”发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