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师,我不会打结!”

2022-05-30鞠骊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杯底棉线油泥

鞠骊

科学区新增了“打电话”的游戏,孩子们的目光立刻被新游戏吸引住了。他们好奇地观察着纸杯、粗棉线、牙签等材料,在对照图示了解了“电话”的制作步骤和玩法后,他们开始制作“电话”。不一会儿,科学区就传来孩子们焦急的聲音:“老师,我不会打结。”“老师,你能帮我打结吗?”原来孩子们用牙签在纸杯底部戳了小洞,将棉线穿过小洞后遇到了不会打结的问题。求助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教师何不引导他们自己探究解决的办法呢?于是,基于幼儿问题的探究之旅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案例实录1:为什么要打结?

区域活动结束后,我请科学区参与做“电话”的孩子分享了他们遇到的问题。有几个孩子举手说他们会打结,因为在家里爸爸妈妈教过方法。我请这几个孩子演示打结的方法,但还是有孩子面露难色,表示没学会。我问:“制作电话的时候为什么要打结呢?”苗苗说:“棉线打了结就卡在纸杯上,不会从洞里跑出来啊!”丁丁补充说:“不打结的话,线一拉就掉了,就不能打电话了。”我又问:“如果不打结,棉线就不能固定在杯子上吗?”孩子们安静下来陷入了思考。聪聪忽然举手说:“我觉得也可以用胶带把棉线黏在杯底。”我追问:“胶带可以牢固地把棉线黏在杯底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孩子们再次陷入思考,这一次我没再组织孩子们讨论,而是请他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思考。

案例实录2:用什么方法可以将棉线固定在杯底?

第二天区域活动前,我在科学区投放了一张记录单,记录单上共三列,第一列是“纸杯和线”的图标,孩子们可以在图标下将自己想到的办法和所需要的材料记录下来;第二列是“小手”图标,目的是让孩子们操作后用“√”或“×”记录是否操作成功;第三列是“问号”图标,用来记录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

在使用记录单时,一半孩子记录了2~3种方法,用到的材料依次是透明胶带、雪花片、吸管、油泥等。他们按照记录表很快找到了相应的材料开始操作。聪聪将棉线从杯底小洞中穿过去,剪了一段透明胶带把棉线贴在纸杯底部,看似成功了,可是在玩的时候,发现不能用力拉,一拉棉线还是会滑脱。佳佳选用了雪花片,她先从纸杯底部小洞将棉线穿过,再将棉线从雪花片中间的小洞穿过去,反复缠绕数圈后,把杯底外侧的棉线一拉,雪花片就顺势拉到了杯底,她用力拉了拉,棉线缠在雪花片上没有动,激动地喊道:“我成功了!”接着佳佳用同样的办法完成了另一半的“电话”制作。玲玲找来吸管,剪成小段,把穿过小洞的线头同样用了缠绕的方法一圈圈绕到了吸管上,再去拉动另一头的棉线,吸管卡在纸杯底部,她也成功了。

案例实录3:同样选用油泥,为什么结果不一样?

活动结束后,聪聪拿着他的活动记录讲述操作结果:“我第一次选用胶带黏棉线,算成功的,但不能太用力拉扯。第二次选用油泥来黏棉线,看起来是卡住了,但是我和笑笑玩‘打电话游戏时,一拉紧纸杯棉线就跑出来了,不成功。”我连忙问:“有没有人使用油泥获得成功的?”只见小印高声说:“我成功的!”在大家半信半疑的目光中,小印走向柜子拿出他之前制作的“电话”,还一边拉动棉线一边说:“你们看,我的‘电话可以打。”我说:“同样选用油泥,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小印刚要解释,我对他做了个暂停的手势,“小印和聪聪把‘电话放在一起,大家都来看看、猜猜,有什么秘密?”孩子们仔细观察了两人制作的“电话”,确实都使用了油泥,小印提示他们可以用手摸一摸,这一摸,孩子们恍然大悟:“小印的油泥是干的,聪聪的油泥是软的,把棉线绕在油泥中,等油泥干后就可以粘住了。”

案例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制作“电话”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打结的难题,如果教师执意要让幼儿学会打结,通过真人演示、幼儿反复练习,我相信幼儿一定能够学会,但幼儿对待问题的思维方式会产生极大的局限。如何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的方法是通过观察幼儿制作“电话”过程中出现的打结问题,捕捉教育契机,以幼儿为探究主体,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探究问题,选择材料及操作方法,继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1.抛出问题,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在制作电话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在按照教师给出的图示方法制作,整个过程仅仅是一个模仿学习、模仿操作的过程,当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幼儿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单一的,因为他们认为只有打结才能完成制作。因此,教师适时抛出了“为什么要打结”的问题,让幼儿思考打结在整个制作电话过程中的作用。当幼儿理解了自己的操作目的后,方法和途径自然也就不再单一,也再次激发了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这种基于问题的探究更有意义,更能促进幼儿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2.材料提供,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思维

在第二次探究活动时,教师通过提供记录单,给予幼儿一个猜测、思考的过程,让幼儿在之后的实践中更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引导幼儿遵循从想象猜测——操作验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同时记录单的呈现,也为幼儿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探究中幼儿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是多样的,有的是自我的反思与总结,有的来自同伴的经验,有的来自教师和家庭。案例中当小印的方法和结果呈现在大家眼前时,教师并没有直接让小印来分享经验,而是让幼儿通过观察、感知发现成功的秘密,帮助幼儿建立以事实为依据得出结论的探究思维。

3.有效推动,实现幼儿探究经验的建构

在整个案例中,教师的直接参与并不多,重在“幕后”作用。用什么方法可以将棉线固定在纸杯上?同样是用的油泥固定,为什么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呢?以上问题的提出都是教师在整个探究活动中的有效推动,而在关键点上提出关键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或是引导幼儿分享与交流,或是迁移已有经验,都能支持幼儿通过操作来探索和发现。幼儿在这些问题的推进下,兴趣会浓厚、持久,从而也会引发幼儿自主自发地提出问题,并积极地想办法去验证自己的想法,由此引发系列探究活动,推动幼儿探究经验的建构。

基于幼儿问题的探究性活动,一方面能让幼儿对周围事物产生新的感知,获得内心的自我满足;另一方面能促使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杯底棉线油泥
杯型冻土帷幕安全性能影响研究
含油污泥无害化和资源化热解处理工艺研究
棉线钓“鱼”
烧不断的棉线
烧不断的棉线
做灯笼
含聚合物油泥对原油稳定性及油品性质的影响
纸杯煮鹌鹑蛋
无法烧断的棉线
含聚油泥对聚合物溶液性能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