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的任务群路径

2022-05-30王安英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价值取向实践路径

王安英

内容摘要:“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性发展,注重对现当代文化的深入性体验,追求对现当代文学的主体性阅读。有效实现该任务群价值的实践路径包括:整合单元教学资源,实现任务群的相互衔接和有效递进;关注学生文化参与,在任务驱动下开展言语实践活动;融合共性与个性,构建和谐共生的文学文本阅读环境。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学习任务群 价值取向 实践路径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选择性必修阶段设置的十八个任务群之一。它要求“至少选读10位现当代代表性作家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方面的作品,大体了解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概貌”“培养学生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兴趣,以正确的价值观鉴赏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文学阅读和写作能力”[1]。该任务群的设置为学生了解现当代文学发展概况提供了平台,是探究文学作品人文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有效尝试,能够在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因此,“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针对该任务群的探索相对较少,如何全面深刻地理解“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有效开展对学生影响深远的教学,是亟需回答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的价值取向

(一)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性发展

自从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过程,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作家,他们创作出众多反映时代发展并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基于此,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当代经典文学作品,构建新的语文课程体系,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感受经典作品中所展现文化内涵,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同时,教师要积极建构学生的个体认知价值,鼓励学生对现当代经典作品进行欣赏性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往往与时代、社会具有紧密联系,生动再现某时期的生活现状和人物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学会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认识人生,进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学者指出“增强批判意识,以批判的态度面对现实问题,寻找蕴含于其中的人类性或者相关的创生机制,便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和表达自己的方式”[2]。因此,该任务群的学习对于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

(二)注重对现当代文化的深入性体验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围绕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学习任务,重视真实学习情境的创建,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进而发展语文综合能力。“学习任务群是语文课程内在的变化引起的形式创新,必然不再是以知识为中心来布知识点,不再是以文本为中心一篇一篇按文学史或专业研究来灌输,不再是以训练为中心猜着考题一题一题地写作业。”[3]“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以“任务群”为呈现方式,追求知识与文化内涵的合理融合,反对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线性排列。任务群以学习任务为驱动,以活动形式展开,强调在深入阅读作品和占有资源的基础上展开自己的思考,并且充分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反复强调生生之间要展开互动,以此深化对于现当代经典文学的情感体验。

(三)追求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主体性阅读

“读者是文学经典的立法者,也是文学经典的‘终审判定者。”[4]经典作为一种价值判断,能带给人们深刻的阅读意义以及独特而愉悦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时候,能够更新对文学的认知,并且在体验式认知的过程中集中文学资源,重塑自我的精神结构、人格和气质。同时,由于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对于“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的实施不能以一贯之,教师应该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给予学生充分地阅读自由,在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促进学生文学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课标(2017版)中所提出的,要“选择喜欢的作品,从不同角度撰写作品评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文学体裁,练习创作短篇作品”,都立足于培養学生个性化解读,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阅读,培养学生成为有个性的理想主义者。

二.“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的实践路径

(一)整合单元教学资源,实现任务群的相互衔接和有效递进

1.采取“单元主题教学”的资源组织方式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所选取的课文都是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因此,教师要想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下展开教学,需要整合单元教学资源,为学习任务群的开展提供必需的内容基础。但是,“这里所说的‘单元,不一定是教材中的单元,而是基于课程目标、学科素养、教材编者意图而整合的语言文字问题解决情境和实践活动”。[5]从本质意义上来说,单元教学就是以单元作为教学基本单位,从整体出发进行统筹安排,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对独立的学生学习过程。通过确定单元教学的主题,教师可以明确单元教学主线,整合恰当的教学资源,选择提炼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开展相应的教学设计。“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应从不同角度组织单元教学主题,建立文本与作家、与时代、与文学史的关系,这样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现当代文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认识,同时,主题教学下又可以划分多个专题教学,“即具体层递的教学内容,”[6]以此推进教学循序渐进的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具有代表性的单篇作品供学生精读,只有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才能更好的开展研读教学,课标(2017版)也明确指出要“精读代表性作家作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单元主题教学的方式,实现点面的结合,将教学不断向纵深推进。

2.协调各个任务群的交叉部分,加强任务群间的有机联系

把“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作为专门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的任务群,并不意味着它是绝对孤立的存在,相反,十八个任务群在内容方法等方面都呈现出相互关联、相互配合和共同发展的趋势,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有机的教学系统。例如:“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作为深入实施的任务群,在组织研讨教学时,教师应该考虑两者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做好衔接设计。又如,“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提出学生要“养成撰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要求学生“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从中可以看出,任务群在时间上的联系,在学习目标与內容的交叉。这就意味着,在对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同样注重“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延续和提升,从而实现学生“在能力发展上的衔接递进,在学习内容上的拓展深入”。[7]

(二)关注学生文化参与,在任务驱动下开展言语实践活动

任务与真实情境相联系,是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发展学习能力的过程。明确的任务为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真实情境下的言语实践活动为任务的有效完成奠定基础,两者共同致力于“督促学生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意义的磋商和交流,解决与语言运用相关的特定任务,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语言交际能力”。[8]

1.以项目式学习为依托,开启深度学习

任务群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就是缺乏深度学习,“没有指向核心概念的理解,即缺乏指向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亦即缺乏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9], 教师的学习任务往往只是主题内容的拼凑,并没有引领学生对关键性知识产生深层次的理解、应用。项目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的内容也比较灵活开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以往浅层化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同时,项目式学习的设计要保证学生学习的落脚点回归到语文素养的提升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语文学习活动,促使学生逐渐理解、掌握、应用语言文字。尽管表述不同,但是项目式学习和学习任务群的教学都致力于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主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各种关键能力。这也反映出两者在教育哲学上的一致性。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完成不断深入的项目活动中,从而使学习者获得在真实世界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方法”[10]。

2.创设真实情境,开设多元学习路径

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学习任务群也是围绕这三种情景展开设计和实施。课程标准注重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解决与语文学科相关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可以通过关注文学创作动态、进行自主研读活动、创设多样化学习活动、开展专题研讨活动等方式展开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艺术性、思想性和观赏性的认识,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11]教师要从真实情境出发,重新组织教学内容,融合学生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产生联想,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经验,达成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

(三)融合共性与个性,构建和谐共生的文学文本阅读环境

现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孕育了众多包含中国民族精神与民族气派的文学作品,展现出极大的创造力。文学作品常常具有一定的时代针对性,它常常是一个时代当下的记录和良心;但经典的文学作品,一定能够超越这种具体时空,从而具有一种探寻生命本质、直达人性深处的力量。[12]不同时期,不同读者对于经典作品都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决定了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发展的主体性和差异性,让学生在掌握共同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目的。

1.重视共同基础,搭建良好发展平台

现当代经典作品在历史的长河里经久不衰、历久弥新,体现出文本内涵的深刻性和丰富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共同基础,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为学生素养提升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该任务群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促进学生共同发展:一是聚焦文本阅读,侧重以文本解读为主要目的教学,展开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我们渴望实现的是,师生教学集体认知与作者表达意图的高度一致”[13]。二是注重问题探究,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师生间产生互动。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探究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开发文本价值,要求学生认识到文本中的文化属性和时代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要保证在教学互动中进行价值引导,重视学生对于文学文本的共识。

2.强调个性发展,回归语文教学本源

文学经典是多义的、具有张力的,同时也具有开放性和潜在的对话性。面对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文本世界,读者会从不同角度建构文本意义,从而实现文本价值的重塑。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做出个性化解读,有学者认为,“个性化阅读是阅读教学向阅读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理性回归,是对权威文化在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的批判和超越”[14]。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接受美学认为“读者是文本意义的生产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打造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育模式,重视学生对文学文本的感悟和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外部文本知识的深层内化。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交流机制,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成长和发展,同时,在生生研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重新审视或修正自己的观点,加深学生对于文学文本的理解,使文学文本发挥真正的育人功能。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是基于过去成功的教学实践经验所提出的。它是对以往教学的深化和改进,以期推进教育教学工作更高效发展所产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明确“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的价值取向以及有效开展实践路径。“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承载着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对现当代经典文化理解、传承与延续的任务,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当代文化的参与度,树立文化自信的作用。如何落实学习任务群所涉及的各方面的调整和改进,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价值认同感和归属感,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刘淮南.文论的依附性思维与批判创新意识[J].河北学刊,2014,34(05).

[3]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是”与“非”——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访谈[J].语文建设,2019(01).

[4]王确.文学经典的历史合法性和存在方式[J].文学评论,2007(02).

[5]张艾功.“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的目标、内容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19(31).

[6]马志英.从单元到专题:高中语文教学形态的跃迁[J].语文建设,2018(28).

[7]吴欣歆.学习任务群: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重构[J].教育科学研究,2018(11).

[8]郑红苹.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内涵、特点及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06(01).

[9]李人,夏晓菲.促进深度学习的项目式学习教学策略[J].教育导刊,2020(04).

[10]冯锐,缪茜惠.探究性高效学习的意义、方法和实施途径——对话美国斯坦福大学LindaDarling-Hammond教授[J].全球教育展望,2009,38(10).

[12]刘勇.对话经典:人生价值的选择[J].名作欣赏,2016(13).

[13]赵福楼.核心素养:现代语文重建的起点与归宿[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17(04).

[14]李华娟.论阅读教学中弘扬个性与尊重文本的冲突[J].中学语文教学,2008(12).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学习任务群价值取向实践路径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