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构建以校为本的小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2022-05-30张丰马海燕

中小学管理 2022年11期
关键词:学生评价过程性评价

张丰 马海燕

摘要为进一步改变小学唯分数的评价倾向,建构以校为本、促进学生成长的评价体系,浙江省教育厅制定《关于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推行旨在诊断改进的学科分项等级评价,推广基于真实情境任务的实践测评,激活融于学习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建立德智体美劳全要素评价与多层面成长画像,鼓励探索社会情感能力评价。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要求区域和学校加强校本研修,提高教师评价设计与命题能力;规范考试管理,优化区域教育质量管理;融合平台建设,赋能评价改革;开展宣传培训,争取社会认同。

关键词 学生评价;小学生综合评价;学科分项等级评价;实践测评;过程性评价;成长画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2)11-0013-04

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是深化课程改革与教育评价改革的一部分,新课程改革以来,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理念与做法一直是不少地方和学校教育评价实践的常态。为了进一步改变小学唯分数的评价倾向,优化评价方法,建构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评价体系,2022年7月,浙江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2023年秋季学期起在全省全面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这既是巩固“双减”成果、端正评价导向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实新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的具体行动,还是小学阶段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规范考试管理的系统部署,更是教育回归育人初心、提高教师运用评价促进学生成长能力的转型实践。

一、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行动初衷

1. 系统梳理省域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经验

浙江省的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走过了20年的实践探索。伴随世纪之初的新课程改革,浙江多地涌现了朴素的学校实践。2014年2月,针对小学唯分数的评价倾向,根据小学“零起点”教学的要求,浙江省教育廳印发《小学低年级语文和数学教学要求的调整意见》,明令“严禁在小学低年级举办任何形式的校外和校内统一考试,严禁按成绩给学生排名”。同月,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完善和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区域性学科“统测”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严格控制区域性统测,一至三年级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区域性文化学科统测,四至九年级每学年不得组织多于1次的区域性文化学科统测”。

2017年9月,浙江省教育厅系统启动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在七个县市区推进小学评价改革,指导学校建立重在过程表现、促进有效学习的学生综合评价机制,推行基于课程标准、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分项等级评价。浙江省教研室与七县市区积极开展实践探索,研制《学科综合评价操作指南》,总结区域和学校经验。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实施框架基本形成,各地经验基本成熟,全省推广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条件与氛围逐渐成熟。

2020年至2022年,国家层面发布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等系列文件,提出“破除唯分数”“学校考试实行等级制评价”,要“完善学习过程评价与考试结果评价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学生学习过程评价,鼓励实践性评价”等,也提出了强化素养导向、更新教育评价观念、创新评价方式方法、提升考试评价质量等要求。

基于以上国家“双减”、深化课程改革及评价改革的要求,以及全省小学评价的先行实践探索,浙江省选择了在小学阶段率先进行评价改革行动。

2. 系统构建“以生为本”的小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基于浙江多年的评价改革基础,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不仅仅盯着完善评价内容、优化评价方式、改进评价结果呈现方式,而是将其目标定位为系统构建以校为本、促进学生成长的评价体系。

小学要建立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素养导向、强化过程体验、促进主动学习的学生综合评价机制,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关键在于改革校内考试评价,建立“以生为本”的评价体系,具体体现为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改变单一以纸笔测试为主的学业评价方法,推广实践性评价,采取多样开放的评价方法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及发展需要;二是改变过于横向比较、过于细致区分的百分制总分评价,推行基于课程标准、结合学习过程表现、体现学科关键能力发展的分项等级评价;三是改变过于关注考试结果、强化筛选和选拔的学校学业考评制度,通过加强过程性评价,促进国家课程的规范实施,强化评价促进学习与成长的功能;四是改变以统考或变相统考为主要手段的区域教育质量管理,探索以学校为主体的、教考合一的促进学习的评价体系;五是改变教师在评价活动中的被动态势,提高教师评价能力和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

其中,区域层面要秉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端正教育质量观,树立科学成长观,改进教育质量管理,从而推动学校转变育人方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二、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实践要点

领会改革精神,基于现实问题,整合实践成果,浙江省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出台了如下改革举措,包括取消百分制,采用等级制;关注学生课堂与作业表现,多维度描述小学生各方面发展状况及其进步程度;探索体现课程性质的、纸笔与实践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分项描述学生在学科素养(或学习领域)诸方面的发展状况;开展评价策划与命题的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的评价素养等。具体实践要点包括以下五方面。

1. 推行旨在诊断改进的学科分项等级评价

评价改革的突破在于变甄别比较为诊断改进。人们习惯以期末纸笔测试的总分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但这一做法存在局限性。一是纸笔测试更适用于对知识识记的考查,但对素养能力的考查相对困难,尚需命题技术的突破;二是小学阶段学生的考试分数并不能完全反映其学业水平,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以表达真实的水平;三是纸笔测试各部分得分的汇总也不科学,在合计的过程中可能模糊甚至掩盖对学情的诊断。

分项等级评价是遵照学科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基于学科关键能力(素养)与过程表现的若干分项的等级评价,形成反映学生个体学科素养发展的更细致的画像和对学习进展的建设性诊断。它替代传统的百分制,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是破解“唯分数”“唯升学”的有效策略,有助于引导广大师生和家长淡化横向比较,关注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发展。各分项的评价应来自体现学科性质的多种评价方式,来自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各门学科均可以实施分项等级评价,更为细致地诊断与指导学生。但在学校实践中,各学科要根据学科特质贯彻落实不同的改革重点。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评价改革的重点在分项等级评价探索;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等学科在适当分项评价的基础上,重在探索关注学生过程表现的学科综合评价,通过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践能力;信息科技、劳动等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地方课程,主要以课程修习记录、学习过程表现和作品展示等形式,反映学生的学习经历与实践能力。浙江省教研室正在组织研制《学科综合评价指南》,供全省中小学作为实践参考。

2. 推广基于真实情境任务的实践测评

突破纸笔测试的局限,推广实践测评、表现性评价,一是基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考虑,小学低段不宜以纸笔测试实施评价,小学全学段也不能只以纸笔测试为评价方法;二是从素养测评的角度考虑,通过真实情境的实践任务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技能掌握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浙江,学校非纸笔测评的探索已相当成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从最早的英语听说与科学实验考查,到渗透于各学科的体现学科性质的、展示性的、项目化的学习评价;从学校层面星星点点的经验,到区域层面的系统研究与推进,以及运用表现性评价理论来指导实践。浙江省教研室2022年正在组织非纸笔测评的案例征集,引导学校积极探索小学中高年段体现跨学科学习的非纸笔测评实践。

3. 激活融于学习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要探索不同学科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方法和结构,完善學习过程评价与考试结果评价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引导教师重视嵌入课堂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评价意义的指导与指导意义的评价,融评价与学习于一体,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成为学生别样的学习经历。

其一,倡导基于证据的评价,关注学生真实发生的进步。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分析,从课堂参与、随堂练习、课后作业、活动体验等方面评价与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二,注重评价中的对话协商,发挥学习过程评价在及时诊断、针对性指导与正面激励上的作用。教师借此给予学生积极的力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启发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促使其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其三,通过对学生学习与成长中的过程表现、素质发展、经历成果、关键事件的写实记录,客观反映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兴趣特长发展、实践性学习与综合能力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全面综合地掌握学生相关课程学习的整体状况,以过程性评价促进课程的规范实施,引导学校开足开齐课程。

4. 建立德智体美劳全要素评价与多层面成长画像

学校要逐步完善包括品德表现、学业水平、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实践等方面的德智体美劳全要素评价体系,关注典型行为表现,落实五育并举。学校要特别加强与改进德育和劳动与实践的评价,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育人意义。

本次改革设计了小学生发展报告单,综合呈现学生各方面发展的状况、教师及家长寄语和学生自我评价,并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角度对学生做综合画像,形成成长的综合画像与各学科素养画像。学校要通过该报告单努力呈现小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的整体面貌和发展变化,绘就成长轨迹,体现个性特长,为后续的成长指导提供佐证和方向。

5. 鼓励社会情感能力评价探索

学生的全面发展还体现在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本次改革鼓励有基础的学校探索指向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综合能力的评价。学校可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结合社会情感能力的研究,对学生的口头与书面沟通能力、领导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与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所对应表现出的行为和结果进行描述评价,重视实践育人。

三、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对区域和学校教学管理的要求

改变学生评价,必然要求区域和学校在教学管理、教师研修以及学校与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

1. 加强校本研修,提高教师评价设计与命题能力

本次改革突出“以校为本”的实施路径,强调要还学校学业评价权和学生评价权,同时注重提高教师的评价设计与命题能力。

学校要重视启动阶段的教师共识,只有教师真心认同才可能实现工作预期目标;切实加强校本研修,组织教师有效研习课程标准,掌握学业质量标准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以及组织实施过程;在教师亲身参与命题的实践中提升教师命题能力、作业设计能力和实践测评的设计能力,研究素养测评的方法,提高分项等级评价的科学性;加强表现性评价技术在课堂、作业和考试中的运用,探索学习过程评价的多样方法;指导教师用好小学生发展综合报告单,分享科学运用评价指导学习的智慧。学校要重视校本研修的策划,激发教师探索研究的活力,及时总结与分享成果。

2. 规范考试管理,优化区域教育质量管理

《指导意见》提出用分项等级取代百分制评价,给区域和学校的考试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改变以统考或变相统考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质量管理,成为摆在基层教育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区域和学校首先要认真学习并领会改革要点,结合“双减”工作要求与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引导管理层与教师认同规范考试管理、淡化横向比较的政治意义与重要性,然后认真研究停止统考统测、减少校内考试、开展实践测评、提高命题质量的落实之策。《指导意见》要求:一、二年级不进行期末纸笔考试,推行活泼多样的实践性评价;三至六年级降低学业评价中纸笔考试的权重,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实践性评价。各地除六年级的毕业考外,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统考统测,不简单将考试结果作为评价学校的依据,积极探索以“达标制”为特征的学校质量评价,完善等级制下的教师评价与学校评价制度。学校要努力营造安全、信任的评价文化,帮助教师放下包袱,勇于实践。

3. 融合平台建设,赋能评价改革实现减负增效

在“场景导向,数字赋能”的大背景下,本次改革研究推广小学生综合评价数字化应用,将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表现,以数字化形式记录、保存,支持学校开展分项等级评价,进行学生成长画像和发展状况的可视化描述。改革采用省级制定评价指标框架与数据标准、区域建设、学校使用的工作思路,提供便捷采集教育数据的路径和方法,实现及时评价。

省教研室基于《学科评价指南》制定数据标准,包括框架设计、学科分项、评价等级、评价标准等全省需要统一的内容。同时《指导意见》在评价分项设置上给县(市、区)和学校以可扩充性,鼓励有研究基础的学校开展更多元、个性化的评价。省教育技术中心建设全省中心数据节点,设计数据采集流程,丰富采集方式,明确平台开发路径,研制数据标准,建立省、县、校三级数据对接机制,引导学校绘制学生成长画像。各地要利用信息技术,探索便捷、实时获取教育数据的路径和方法,实现及时评价,体现为学生综合发展画像、为成长赋能的意图和导向。

4. 多渠道宣传培训,争取社会认同

本次改革取消了传统的百分制,实行等级制,部分地区可能会有家长不理解、不认同。各地要认真研究小学高段与初中评价工作的衔接,减少家长顾虑。学校可借鉴参与式研修的方式,组织四方会谈、家长会客厅、家长会等活动,引导家长理解改革的方向与意图,让家长理解等级评价的意义,学会读懂学生的综合报告单,让家长明白小学分数的不准确性以及分项等级的意义价值。当然,争取社会认同必须以教师认同为基础。

积极稳步推进小学生综合评價改革的关键在县(市、区)、学校能否真正将改革精神落实到行动中,真正构建起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小学生综合评价制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与全面发展,还原健康的教育生态。

虽然浙江对小学综合评价改革做足了准备,也积累了不同层面的先行试点实验,但面对不少地方学校、教师和家长在观念认识上的不理解及能力准备上的不充分,这项改革在一线落地还需要漫长的过程。改革从来都不易,改变从来都不晚。世纪之初,小学生评价改革还是有志校长、有为教师的自发行动。现在有了多年的实践基础,有了社会上下、学校内外的思想统一,有行政牵头专业助力,还有全省上千所小学的一起努力,相信小学教育的绿色生态一定会提早实现。

(编辑 崔若峰)

猜你喜欢

学生评价过程性评价
中小学“减负”的悖论与教材改革
利用大数据进行学习评估与诊断
中职“二维动画制作”课程教学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
小学英语课堂中对学生评价的改革
《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Office高级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班级管理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现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