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白“壮观”碑刍议

2022-05-27夏爱梅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6期
关键词:历史价值碑刻书法艺术

夏爱梅

摘 要:李白一生写诗一千多首,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他在书法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只是书名被诗名所掩盖。众所周知,珍藏在故宫博物院的《上阳台》是世人公认的李白传世唯一的书法真迹,是国家一级文物。而在山东济宁太白楼内馆藏的诸多刻石中,保存有1件镇馆之宝—“壮观”楷书石碑,相传亦为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真迹。

关键词:李白;碑刻;书法艺术;文物价值;历史价值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6.004

0 引言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李白携妻子、女儿来到任城(今济宁),儿子在此出生,女儿在此长大,很多名篇也在这里问世。济宁的山川、民风、历史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表达了“我家寄东鲁”的眷恋情怀。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之后寓家任城,与孔巢父等六人隐居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李白的一生经历丰富,品尝过人生的大起大落,他在面对任城“登高壮观天地间”的壮美景色时,他挥毫写下“壮观”楷书大字,以表内心的挚爱之情。有关“壮观”楷书石刻的史料记载年代久远,其与济宁太白楼的关系最密切,堪称是太白楼馆藏刻石中宝贵的石刻艺术精品。

除了济宁太白楼以外,山西恒山的悬空寺、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苏徐州云龙山的放鹤亭、济宁市辖区的金乡县博物馆内均有“壮观”石刻留传于世,据传它们均是李白手书,后又被刻石于斯。这五处留有“壮观”的地方,对于“壮观”石刻的真伪均有史料记载,对“壮观”石刻的介绍也都有比较客观真实的考证。“壮观”石刻孰真孰假?同样的字体,出现在不同的地区,而且当地对此碑保存均完好,甚至已经成为对外进行历史文化宣传的靓丽名片。

李白的草书《上阳台》是公认的唯一传世的作品,国家一级文物,这是不存在任何异议的。李白个性豪迈奔放、浪漫洒脱,其草书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苍劲又不失挺秀。全帖结体亦参差跌宕,顾盼有情,奇趣无穷,似乎更能与他个性相匹配。而“壮观”为楷书,与其草书相比,改“壮观”楷书石刻显得中规中矩了许多,似乎与李白放荡不羁的个性不太相符。那么“壮观”石刻到底是否为李白当年亲笔所书呢?另外,目前全国至少有五处留有石刻的地方,究竟哪一处或者哪里才是李白真正写下此二字的地方,因有史可查的资料匮乏,给我们留下很多难以解开的疑惑和谜团。

1 从唐代书法的典型特征,解读“壮观”碑的艺术特点

“壮观”石刻为楷书,字体浑厚、圆润、端庄,又不失大气,尤其“壮观”中的“壮”还多写了一个点,在今天我们看来应该是错别字或者是异体字。但“壮观”的“壮”多出来的一个点,在唐代真的会是异体字或者错别字吗?足以让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这多出来的一个“点”有什么玄机?会不会是李白喝醉酒后无意加上去的?还是李白认为中规中矩的楷书文体无法更完美地表达心中的赞美之情,便多写了一个“点”,表示比壮观还要壮观一点?这“壮”字多出来的一个“点”是李白的独创,还是确实就是错别字?更有意思的是除了太白楼内的“壮观”中的“壮”字多了一个点,另外几处留存的“壯观”也是“壮”字的右边多了一点。另外几地的“壮观”除了字体的大小和横竖的排列与济宁太白楼的“壮观”不一样以外,其他竟然完全相同,并与太白楼内的“壮观”没有任何区别,这一现象是无独有偶?还是从某一处临摹复制而来?经细细推敲、揣摩字体,笔者认为其确实应该是从同一个模板里出来的。

笔者查阅了唐代有关碑刻文献的相关资料,发现在唐代碑刻数量很多,书体较多,多以楷书为主,一些出土的唐代碑刻文献中有大量的文字异体现象。仔细观察“壮观”石刻,不难发现其楷书特点与中唐时期的楷书艺术特点极为神似。追溯楷书的历史,我们知道楷书萌芽于汉,成形于魏晋,唐代集大成而定型达到了巅峰。唐代的楷书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唐初崇尚瘦硬,中唐崇尚肥劲,法度严谨,结字端庄,有匀称、协调、和谐、稳重、古朴之美,法度森严的楷法构成了唐代书风的时代特色。

关于“壮”字多一点的写法,其实在隋唐时期的一些书法作品里已经初见端倪。如:隋代《尔朱端墓志》中的“壮”字,唐代褚遂良《房梁公碑》上的“壮”字,另外还有宋代米芾的“壮”字,清代雍正皇帝的“壮”字。它们无一例外地都在右边多加了一个“点”,这多出来的一“点”应该就是书法创作中形式美的需要而已。这一“点”在“壮”字中不仅起到收笔回顾的作用,同时也与“观”字的勾挑相呼应,使整幅作品显得更加均衡、协调、和谐。加辅助点的方法在古代书法中也很常见,加不加完全依据创作中的实际需要。所以,李白“壮观”中“壮”字多出来的一点,可以理解成是李白书写时的随心所欲,任意挥洒,为了追求整体的美感特意而为之。宋代书法家黄庭坚曾将李白的诗和书并论,说李白的诗“无首无尾,不主故常”,这八个字也同样可以用来概括李白书法的不拘一格。李白一生放荡不羁,桀骜不驯,飘逸潇洒,超凡脱俗,所以故意多写了一个点,表示比壮观还要壮观,以此表达内心的热爱之情,也在情理之中,是能够说得通的。

2 从五处“壮观”碑历史渊源的角度,来剖析“壮观”碑的前世今生

2.1 山西恒山悬空寺“壮观”碑

山西恒山悬空寺“壮观”碑为悬空寺所存石刻,现保存于大同市博物馆碑廊,此碑高235厘米,宽85厘米。楷书,字径60厘米,无刻石年月,右上角有“太白”二字,当地民间传说李白35岁时应元演之邀游太原,北登长城,过恒山书“壮观”二字。清人方坦曾作《太白“壮观”二字墨刻》诗云:“苍崖恍惚蛟螭走,壮观二字大如斗。李白当年恒岳游,自喜名山落吾手。”

2.2 黄鹤楼碑廊内的“壮观”碑

黄鹤楼碑廊内的“壮观”碑,每字高2米,深5厘米,楷书。黄鹤楼的官方资料记载此碑刻是清同治七年(1868)从山东济宁南楼摹刻而来,李白所书的“壮观”二字字如其诗,浪漫雄奇。黄鹤楼工作人员曾经对济宁太白楼内的“壮观”碑先后进行过两次翻刻,石刻中的“观”字,是黄鹤楼工作人员从济宁南传拓拓片重新放大后刻上的。

2.3 江苏徐州云龙山的放鹤亭“壮观”碑石刻

《徐州府治》中《碑碣考》记载:云龙山顶有唐李白书“壮观”二字石刻。“壮观”碑的后面题有一段话:“此太白书也,旧在济宁。余以云龙山气象雄杰,河山苍薄,雅与是书称,因摹勒于此。乾隆元年春正月上元日。梁南李根云谨识。”大意是清代徐州知府李根云在1736年正月十五日立了这么个碑,而且这个碑上的字临摹了济宁的太白手书。

2.4 金乡“壮观”碑

金乡“壮观”碑现藏于金乡县博物馆,碑高178厘米,宽84厘米。左下角署有“太白”落款,碑阴有铭文。明清的史书《古今图书集成》认为李白书“壮观”二大字,在山东金乡县,今翻刻于济宁州城南楼上。碑阴有铭文所注:贺知章为任城令,与李白友善。李白过金乡城有所观览,书此二字。“壮观”碑正面左下角有“太白”两小字作注,背面刻有“前壮观字世传唐李白笔迹,惟小注太白,他无所据。或云贺知章时为任城令,与白友善,常来询访,经过城镇。有所观览而书写”。意思是碑正面“壮观”二字,传说是李白的笔迹,除了小注的“太白”二小字外,却拿不出别的证据能证明其真伪。

2.5 济宁太白楼“壮观”碑

太白楼内所藏“壮观”石碑立于院内东侧,另有一“观”字刻石在室内特加保护。清乾隆版的《济宁直隶州志·卷十七·古迹七》记载:“‘壮观二字石刻,李白书,右‘壮观二字在太白楼下,乾隆甲申大修,泥于壁内楼下正间北壁坎内,按金乡县学徐州放鹤亭皆有石刻云钩摹于此者。”《济宁直隶州志·卷十七·古迹七》还有文字记载:“‘壮观碑在儒学明伦堂前,唐李白在任城所书碑,元至正初永丰里人冯氏得此石于沛中,置以为家宝,元末仆于草莱,明天台邵公移置学宫。”乾隆版《济宁直隶州志·古迹二》有文字描述:“按康熙十八年(1679)总河大司马靳辅重修,雍正间又重修,至乾隆三十年(1765)署知州龚孙枝、乾隆三十六年(1771)知州樊睿生皆大修,然碑版林立者失其大半矣,李白有‘壮观碑二字亦不存传闻泥格楼下壁内。”大意是乾隆甲申年(1764)时,太白楼大修,李白当年所写“壮观”碑被专门供奉在太白楼内一楼正间的北墙内,金乡县学堂还有徐州云龙山放鹤亭的“壮观”碑“壮观”二字都是在济宁太白楼所存的“壮观”碑刻临摹的。“壮观”石刻在济宁文庙的学堂明伦堂前供奉。元初的时候,沛县永丰里人冯氏得到此石,将其当作宝贝一样收藏在家中。到了元末,几经时代更迭辗转,石刻被淹没于民间草丛瓦砾之间,到了明代,天台人邵公发现了此石刻,并将其移到文庙的学宫保护起来。康熙十八年(1679),运河总督靳辅重修太白楼,雍正年间又重修,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三十六年(1771)均对太白楼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修缮。太白楼内的很多珍贵的石刻都找不到了,包括李白书写的“壮观”碑也没有了下落,另有一种说法认为“壮观”碑刻很可能被泥土掩盖在墙壁中了。

3 由五处“壮观”碑确切的年代记载,诠释“壮观”碑的历史本来面目

山西悬空寺“壮观”碑最早的时间是明弘治年间(1488—1505)。不过大同市政府官方却认为其不是李白手书,“壮观”两个字的书法风格没有唐人笔意,像是明清之际流行的馆阁体,当是明清之际好事者的托名之作。

人民日报记者杨立新老师经过调查,断定此“壮观”二字是1990年国家拨专款维修悬空寺时,依据流传拓片原迹重新镌刻在寺下峭壁上的。至于这“流传拓片”从何而来则语焉不详。在1934年的老照片中悬空寺并没有“壮观”石刻,《唐宋文学编年地图》中显示李白在公元736年北游代县雁门,但没有到过北岳恒山所在的云州(今大同)浑源县。“壮观”二字即使为李白所写,也不会是在悬空寺写下的。

笔者查阅李白年谱,公元736年,李白确实到过山西,并由山西太原去往山东任城,确实没有在恒山留下过诗文。所以悬空寺所存的石刻,虽然明弘治年间就有记载,但其真实性并不可考。

对于湖北黄鹤楼“壮观”碑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清同治七年(1868),李白虽然去过黄鹤楼并留下过诗文,但是黄鹤楼官方明确表示“壮观”二字不是李白游览黄鹤楼时所写,明明白白说明了拓片的来源是山东济宁。

徐州放鹤亭“壮观”碑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清乾隆六年(1736),《徐州府治》中《碑碣考》记载:“云龙山顶有唐李白书‘壮观二字石刻。”“壮观”碑的后面题有一段话:“此太白书也,旧在济宁。”李白年谱中没有到过徐州的记载,其诗文中也没有描述徐州的诗句,徐州没留下李白的踪迹。从《唐宋文学编年地图》上统计的李白行蹤来看,他没有在徐州留下过行踪。云龙山官网统计的登临云龙山的历代名人中也没有李白的名字,由此,可以下结论,云龙山的“壮观”石刻拓印自山东济宁。

金乡所藏“壮观”碑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明清时期,《古今图书集成》记载李白书“壮观”二大字在山东金乡县,今翻刻于济宁州城南楼上。碑背面的文字有明显错误,且对“壮观”二字是否是李白手书底气不足,只说是“世传唐李白笔迹”且“他无所据”。也就是说,碑阴的记载也只是猜测,“或云贺知章时为任城令,与白友善,常来询访经过城镇,有所观览而书写”。李白确实到过金乡,在金乡留有诗篇,但是李白是否在此写过“壮观”二字,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及李白诗文,没能找到任何佐证,因史料证据不足,而且在明代藤县就已经有了同样的刻石,时间先后难辨,故真实性不能确定,有待进一步考证。

济宁太白楼所存“壮观”碑,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唐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李白在济宁寓居多年,几十首诗篇存于世。以任城为中心遍游山东名山大川,为其“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开启了“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漫游生活。所以说,济宁太白楼内的“壮观”碑,史书记载最详细、最全面、最具权威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其他四地的“壮观”碑的真实性已无须再考。但是当地人们保护文物、珍视传统的精神应该赢得世人的尊重。笔者认为济宁太白楼保存的“壮观”石碑年代最久远,影响最深刻,与诗人李白的关联最密切,不但向我们展示了唐代楷书艺术的独特魅力,也见证了李白与太白楼的密切渊源,济宁太白楼内的“壮观”碑最有可能是李白的真迹。当然由于史料的匮乏,还有一些疑虑没能更深入地进行论证剖析。

参考文献

[1]李白.上定州裴长史书[M]//王琦.李太白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77.

[2]李白.赠张相镐[M]//王琦.李太白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77.

[3]蒋志.李白与地域文化[M].成都:巴蜀书社,2011:218.

猜你喜欢

历史价值碑刻书法艺术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优质学校建设的历史价值、责任担当与发展趋势
从碑刻看清水江流域民间生态行为
浅谈隋唐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革期间北大荒知青版画创作历史价值
欲访汉碑游齐鲁 致尚宽厚遗绪新
经济学视角下印章石文化的商业价值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