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程师培养导向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初探

2022-05-26杨丹李冕叶婷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混合式教学模式

杨丹 李冕 叶婷

摘  要:为解决“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多种问题,本研究在课程教学中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考核等方面开展改革与实践,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以培养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素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融合了基础知识线上导学、工程案例线下实践、环评程序模拟、过程考核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形成特色,为高校应用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培养;混合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1-0071-04

“环境影响评价”是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之一,高校教学应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要求,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1]。因此,教学过程应结合行业实际工作过程,从教学内容、实践环节、教学模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切实提高学生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应用型环保人才的需求。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虽然能够促进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但因学时数较短,实践教学时間受限,不能充分满足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标。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的融合,课程资源不断丰富,微课视频、教学资料库、交流空间等均可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将互联网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获得优质教学资源,增加学习方式的多样性,通过高质量的简短教学视频,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线上教学还能够克服传统线下教学模式下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存在知识点碎片化、缺乏系统化的问题,不利于深度学习;线下教学的师生互动更直接,教师可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存在问题及时讨论,引导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拓展线上学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和系统化,弥补线上教学的缺陷[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汇集了两种模式的优点,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刘晓东等[3]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通过慕课、超星学习通等信息化应用平台,以及利用微信群、QQ群等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一、“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材内容

当前,国家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学生未来欲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就需要通过相应的注册考试。因此教材内容与注册工程师的考试内容相结合十分必要。首先,在相关的法律法规、环境标准及技术导则的教学中,必须更新相关内容;其次,在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土壤环境等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教学中应以最新版的技术导则为教学内容;最后,适当引入近年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中部分真题作为习题的补充,有助于学生了解职业资格考试,激发学习兴趣。

(二)理论教学环节

大多数高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为32—36学时,课程知识体系较繁杂,环境影响评价常用法律法规、标准、导则、技术方法、案例分析等内容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透彻,实践方面得不到很好的锻炼。线上教学可适当缩短理论教学时间,利用更多的时间讲解和讨论案例,学生可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掌握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熟悉环境影响报告表和报告书的结构及内容,对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有积极的意义[4-8]。贵阳学院“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理论教学学时为36学时,课程内容安排十分紧凑,案例教学难以充分开展。

(三)实践教学环节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材通常与基础理论和评价方法介绍为主,缺少评价案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评价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较困难。“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涉及物理性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等专业课程内容,需较多的理论授课学时对环境影响评价概念、程序、技术方法等进行讲解,导致实践教学时数较少,实践环节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环评实践技能[9-12]。贵阳学院“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实践教学以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章节实践为主,受教学时数限制,不能全过程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完整编制实践。

二、“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思路

(一)教学内容

1. 理论教学

贵阳学院“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于2021年开始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上,结合我国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调整课程教学大纲,为学生今后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奠定基础。教学过程中,选择科学、实用的新版教材,及时关注行业发展动态,根据国家和地方最新法律法规、环境标准、技术导则等资料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生态环境部官方网站、中国环境评价网、中国环境标准网、环境影响评价爱好者论坛等查阅国家最新发布的政策法规、环境标准、技术导则等,主动更新学习内容,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最新技术、方法和发展动态。

理论教学环节中基础知识的讲授可充分利用MOOC线上慕课资源,以学生自学为主,疑难部分由教师在线下强化。线上慕课视频、课件等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一定教学时段内,学生可随时反复学习教学课程。通过反复学习,有助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也较高。通过超星学习通和班级QQ群进行师生互动,学生可随时提出问题,教师团队或其他学生即时反馈,通过一系列的互动反馈促进学习。教师可通过线上的习题环节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线下教学时有针对性地强化相关知识点,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13-14]。

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体教育,改变以往教师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案例讨论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以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为例,需要达到编写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项报告的目的,让学生从设计目录开始,筛选相应的法律法规、技术导则、评价时段、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给出评价结论,提出污染防治措施等,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主导,教师不再全程讲解,而是作为引导,必要时为学生解惑。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案例分析中,学生能够较好地解决问题,达到增强实践能力的目的。62B18A33-52FB-4697-B341-C7C683626655

2.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案例教学,贵阳学院“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授课教师团队中,有具备丰富环评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建立了教学案例资源库。通过真实案例的学习、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深入学习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环评实践技能。案例教学的重点是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内容。选择学生对环境较熟悉的本市、本省范围内或公众关注度较高的建设项目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共性内容,如编制依据、评价因子及评价重点的确定等内容,引导学生根据项目类型进行筛选、总结;针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有侧重点的内容,如水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引导学生根据项目类型确定专项评价的重点。课后查阅或根据所提供的项目基本资料,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模仿案例分工编制相应环评章节,并整合成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在讨论课上进行小组汇报,提高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中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模拟。在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应从环境影响评价全流程组织学生进行模拟,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环境影响评价获批的全过程,为今后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工作奠定基础[15]。

(二)教學方式

1. 线上教学

(1)教学资源及平台的确定。搜索教学资源,现有线上优质教学资源有MOOC河海大学“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可让学生注册加入课程来完成线上教学任务;也可由教师自行录制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发布到超星学习通,完成线上签到、讨论、作业、章节测试等教学互动和过程管理。根据线上教学改革的目标,结合最新导则、标准、法规并考虑在线教学特点,补充学习资料供学生下载。贵阳学院“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资源以教师录制教学视频、制作教学课件、搜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环境标准上传到超星学习通平台为主,MOOC河海大学“环境影响评价”在线课程为辅,鼓励学生关注国家生态环境部官网、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官网,及时了解新标准、新导则、地方法规的发展动态以及相关项目的审批公示。

(2)建立网络学习社群。在超星学习通或者蓝墨云班课等信息化平台上传教学材料,由师生共享学习资源,即时反馈教学内容,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均可发帖、回帖,上传学习心得或提出问题;可通过班级微信群或QQ群进一步开展互动讨论,形成多样性网络学习社群。班级QQ群或微信群可供教师课前发布课程通知,课上课下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线上平台网络拥堵时亦可作为备选上课方案。贵阳学院“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团队采用超星学习通和班级微信群建立课程学习社群,开展学习讨论及答疑。

(3)教学实施。线上授课通过超星学习通结合MOOC。以线上课程资源作为学生线下课堂教学课前的预习、基础理论的学习、线下课堂教学课后的巩固,以深化学习内容[16]。

2. 线下教学

通过线上互动反馈的薄弱环节,线下有针对性地强化相关理论知识点,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线下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论知识在工程实际的应用中。为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各章节的理论教学中也应穿插一定的案例,分析相关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实践和程序模拟过程也主要在线下开展。贵阳学院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线下教学还利用第二课堂开展讲座,邀请环境影响评价专家、技术人员或已毕业的学生等讲授实际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制度、市场发展需求、趋势以及环境影响评价人才的需求情况和薪酬待遇等,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考核方式

考核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评测,传统的考核方式通常以期末考试结果和出勤率为指标,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贵阳学院“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混合式教学采用“出勤率+线上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线上作业+线下理论考试+线下实践作业”的多维度综合考核模式。其中,出勤率、线上学习情况、线上作业部分的考核,依据信息化教学平台在线后台的大数据,利用网络分析技术,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线下实践作业则根据学生完成实践作业的情况进行评价。考核方式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检验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的能力,更合理地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结果更客观公正[17]。

三、改革效果

线上、线下教学及学习社群与课堂交流有机结合,学生能够突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感受浓厚的学习氛围,增加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线上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使课程具有前沿性;开展分组讨论式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提高。贵阳学院2021年“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增强,出勤率、课堂互动参与度、期末考核成绩均有一定程度提高,实践作业也反映出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初步具备编制一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能力。此外,课程教学改革也是教师发挥创新意识、提升教学能力的过程。通过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更新,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四、结语

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学习模式的要求,课堂学习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更倾向于利用智能工具,在短时间内学习碎片化知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用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必要。贵阳学院“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经过一年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课程在教材选用、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所做的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如环境影响评价实践基地建设,模拟预测软件购置等问题亟待解决。

参考文献:

[1] 袁兴程,李广超,杨伟华,等. 基于能力培养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J]. 大学教育,2019(07):80-82.62B18A33-52FB-4697-B341-C7C683626655

[2] 成小英,耿梦蝶,魏超,等. 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科课建设探索[J]. 广州化工,2020,48(13):131-133.

[3] 刘晓东,王鹏,吴磊,等. 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21(04):173-176.

[4] 王兰兰,马莲菊,王艳,等. 结合实践构建《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新体系[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4(03):376-379.

[5] 饶清华,林秀珠,陈芳,等.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21,39(02):214-218.

[6] 袁兴程,李丹,李广超,等.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的探索[J]. 广东化工,2018,45(24):50-51.

[7] 梁媛,程媛媛,史广宇. 面向应用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8(37):130-131.

[8] 刘春英. 基于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设计[J]. 中国电力教育,2013(34):109-110.

[9] 熊佰炼,何莉,樊磊磊. 环评课程项目驱动式教学平台构建及教学实践[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21(05):129-132.

[10] 黄虹,魏宸,邹长伟.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以“环境评价”课程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2016(10):86-92.

[11] 王滢,李晓亮,郭晓宇. 基于微课的高职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为例[J].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2016(06):203-204.

[12] 张策,徐晓飞,初佃辉,等. 重构·融合·革新——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 高教学刊,2021(06):1-8.

[13] 徐东妹.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本科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1):105- 107+110.

[14] 曾爱斌,陶星名. 基于“腾讯课堂极速版+云班课+微信群”的线上教学探索与实践——以高职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2020(19):8-9.

[15] 杨小林,杨怡,秦海芳. “互联网+”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及实践——以“化学基础”课程为例[J].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20,26(02):106-111.

[16] 姚应冲,徐廉均,姚超峰.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读与写,2021(30):1-2.

[17] 汪颖. 基于SPOC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研究与实践[J]. 数码设计(上),2020,9(04):166-167.

基金項目:2021年贵阳学院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基于工程师培养导向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1180122)。

作者简介:杨丹(1982—),女,博士,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质量评价与污染防治;李冕(1987—),女,硕士,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水环境污染防治;叶婷(1988—),女,博士,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水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毒理学。62B18A33-52FB-4697-B341-C7C683626655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评价混合式教学模式
浅谈新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
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估要点探析
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外语师资的要求及建设策略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刘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媒体广告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互联网+时代以项目引导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浅谈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山西省低热值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工艺技术路线探讨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评估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