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觉醒年代》中汲取力量

2022-05-25周华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觉醒年代陈延李大钊

周华,中学高级教师,郑州外国语中学党委书记,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拔尖人才、郑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观看央视热播的《觉醒年代》,我时而心潮澎湃,时而热泪盈眶。在新时代,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学生,引导他们如何度过自己的青春呢?今天,让我们穿过历史的隧道,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寻找青春的坐标与导向。

一、百年前,革命先驱上下求索

一百年前,动荡乱世中,一群人在追求真理、探寻光明。

《觉醒年代》中,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擎起了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腐朽的封建势力宣战。李大钊——觉醒年代里的播火者,在北大图书馆,把马克思主义的火种撒向青年学子;在长辛店,他慷慨陈词,唤起工人阶级的觉醒……

1920年2月,李大钊冒险护送受到缉捕的陈独秀离开北京,途中目睹海河大堤上颠沛流离、啼饥号寒的难民时,两人悲愤之余,决心筹建党组织。李大钊问:“你想建一个什么样的党?”陈独秀答:“一个用马克思主义学说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一个可以把中国引向光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无产阶级政党。”李大钊又问:“你为什么要建党?”陈独秀哽咽道:“不为什么,为了他们能像人一样地活着,为了他们能拥有人的权利、人的快乐、人的尊严。”

此剧评论区里有人这样说:“原来,那些历史书、政治书上曾经反复背诵的内容,真的是有人为之奋斗一生的信仰啊!”

二、苦难时,热血青年挺身而出

百年前,不仅有先生、大师,还有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邓中夏等一群有理想、有担当的热血青年。

青年毛泽东的出场,伴随着那句“他自风雨和苦难中来,如光一般耀眼”。他感受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联,立志要扶大厦于将倾,拯万民于倒悬。他成立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唤起民众的觉醒与反抗;他扎根中国大地,考察农民运动,大胆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设想。

一路牺牲,一路担当。陈独秀的两个儿子——29岁的陈延年和26岁的陈乔年,先后被反动派投入监狱,戴着镣铐却满怀对新世界的希望。陈延年就义前,刽子手威胁他跪下,他高声回应:“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陈乔年赴死前对狱友们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他们的青春里没有明亮的教室、宽阔的操场,但他们有坚定的信仰、自觉的担当,有钢铁的意志、挺起的脊梁。

三、新时代,追光少年逐梦前行

有人问:“《觉醒年代》有续集吗?”共青团中央回答:“你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我还想补一句:“你现在的为国求学就是续集!”

如果说,当年那些觉醒的新青年在为民族复兴创造了一个起点,那么,我们今天的新青年正在接续奋斗,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发,去实现无数先烈的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青春的力量就是永不停息,不断超越。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1.2万名的“90后”“00后”醫护人员冲锋在前;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许多青年人用汗水书写最美青春;奥运赛场上,年轻小将让青春在拼搏中闪光;叩问太空中,青年才俊成为航天事业中坚力量,攻坚克难、赓续辉煌……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在新时代,我们的青年人,一定会做到青春无悔,在奋斗中绽放生命的芳华!

(责 编 东 方)

猜你喜欢

觉醒年代陈延李大钊
李大钊《青春》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陈延年:乱刃加身亦宁死不跪
李大钊与赵纫兰的革命者爱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陈延年:光明磊落 视死如归
《觉醒年代》:直叫人上头的主旋律
《觉醒年代》里的红色地标
史诗巨制《觉醒年代》
陈延年:不能忘记的革命先驱